李白抄襲痕跡最明顯的一首詩,卻不承認,最終逆襲成為千古經典


李白抄襲痕跡最明顯的一首詩,卻不承認,最終逆襲成為千古經典


李白的詩軼群絕類,正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一切語言都可以成為他的筆下之刀,以刺穿權貴的不堪,打破世俗的壁壘,挑起盛唐的脊樑。

李白的狂放也屬於獨家原創,丟風撒腳,貴妃研磨,力士脫靴。歷史上嗜酒而狂之人不勝枚舉,孔融、陶潛、劉伶、阮籍,但他們都不是為酒而生,唯有李白骨子裡帶著劍氣,他的名字能與酒牢牢拴在一起,縱千年的時光洗禮都無法使之斷絕。

李白的婚姻更是千古一絕,匆匆寫於梁園牆壁上的一首《梁園吟》,就成功捕獲了宰相孫女宗煜的芳心,並順利留在了宗府,李白是有史以來極少數帶著尊嚴上門的女婿!這無疑同樣是極具浪漫氣息的原創。

李白抄襲痕跡最明顯的一首詩,卻不承認,最終逆襲成為千古經典


然而並不是說李白就是徹頭徹尾的乾淨,他的這首千古名作《登金陵鳳凰臺》就沾染著另一個人的味道,而且味道很濃。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抄襲痕跡最明顯的一首詩,卻不承認,最終逆襲成為千古經典


李白臨登金陵鳳凰臺,目睹歷史滄海變化,懷古之情油然而生,遂提筆寫下了這首名作。整首詩都向外發散李白氣貫雲霄的浪漫與激情,氣韻高古,格調悠長,浩然成詩,是李白不可多得的一首七律。熟悉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最擅長也最喜歡寫七絕,七律作品著實不多,那麼李白為何要為鳳凰臺破例呢?

這就要從李白遊歷黃鶴樓說起。以遊浪四方為座右銘的李白,終於到達心馳神往的黃鶴樓,景色那叫一個迷人。然而正當李白詩意大發之際,卻驀然看到牆上崔顥留下的《黃鶴樓》一詩,頓時大發雷霆:有人竟然早我之前寫下了作品,而且還寫得這麼好?李白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挫敗,遂放言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李白抄襲痕跡最明顯的一首詩,卻不承認,最終逆襲成為千古經典


《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七律作品,李白為了超越它,才寫下的《登金陵鳳凰臺》,同為七律。不過李白也有些太過高調了,想要爭勝卻模仿得如此明顯,令人倍感其狂傲。下面就一起看看李白在鳳凰臺上隱藏的黃鶴樓的痕跡。

崔顥:我寫“黃鶴”;李白:我就寫“鳳凰”,比你的鳥高級!

崔顥:我寫“鸚鵡洲”;李白:那我寫“白鷺洲”,白鷺體型比鸚鵡大,看起來也比你高級嘛!

崔顥:我寫“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我改一下“長安不見使人愁”,你的愁是懷古之愁,我的愁是仕途失意之愁,意義不同,不算抄襲!

這三處是非常明顯的地方,其實還有多處也有很深的痕跡,或寓意,或手法,不一而足。

李白抄襲痕跡最明顯的一首詩,卻不承認,最終逆襲成為千古經典


所以,稱《登金陵鳳凰臺》為李白抄襲痕跡最為明顯的一首詩,名副其實。然而我們不得不佩服李白的天才水平,除去原創能力不談,這首詩在藝術性和文學性上並不比《黃鶴樓》差,甚至有“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的說法,可謂等量齊觀。兩首千古名作,不知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

李白抄襲痕跡最明顯的一首詩,卻不承認,最終逆襲成為千古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