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上厕所用烤焦的红枣干什么?不嫌恶心吗?

历史小跟班


历史悄悄话悄悄给您讲历史!

烧焦的红枣悄悄话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悄悄话是农村人,每年过年去大姑家拜年的时候姑姑就会把秋天在自家枣树上打下的,然后又晒干的枣放到屋里取暖用的炉子上烧焦。

烧焦后的大枣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取两三粒放到茶壶里,沏出来的水也是香甜可口。


清朝皇帝上厕所用烤焦的红枣自然不是像悄悄话说的那样泡水喝茶,更不是一边上厕所一边吃焦枣或者用焦枣擦屁股这样的特殊爱好。

皇帝们上厕所用烧焦的红枣恰恰是为了保持洁净和避免恶心的情况发生。那么皇帝们上厕所时又是怎么利用焦枣,焦枣又有那些作用呢?

去除臭味

大家平常吃顿大鱼大肉上厕所时的味道,相信都印象深刻……有时都能把自己给臭哭了!而作为皇帝,平日里吃的自然也不是现代社会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比的,皇帝排泄物的臭也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封建社会皇帝号称天选之子、真龙之身,自然不能让这等浊气污了自己的鼻子;同时皇帝上厕所一般都是有端盆的,有拿纸的,有扇扇子的好几个人伺候,如果把侍从们熏的受不了也是件很尴尬的事儿!

将红枣烧焦后放到皇帝用的马桶里,再浇上一定量的温水,这样马桶就会散发出强烈的红枣焦糊的味道,从而掩盖住皇帝粪便的臭味。


防止飞溅

粪便落在马桶水面上都会溅起水花,甚至会沾到屁股上,这确实是一件比较恶心的事情。

现在我们一般会用一张卫生纸放到水面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在清朝那会儿还没有卫生纸这个伟大的发明,如果用那种写字用的宣纸,一是没一会就会沉底,二是大便的不能将它戳破而是将它压下水底,无法满足需求。

烧焦的干枣,一个个漂浮在马桶的水面上,将水面完全覆盖。大便落在枣上后,枣在力的作用下为大便让出下降空间又迅速填补缝隙,这样就没有任何水花飞溅,皇帝尊贵的屁股就不会沾上污水了!


太监、宫女们方便

皇帝上厕所,太监、宫女们自然是要侍奉的,提马桶,擦屁股,端水盆这些活都要麻溜、全面的做到位。

可是皇帝的大小便也和正常人没啥两样,其中的味道和样子大家都会有恶心、厌恶这样的反应。

让皇帝大便干净、卫生、没味道这样的事,太监、宫女们自然是想尽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啊,因为这不光关乎皇帝舒不舒服,自己也能有很大的好处啊……

所以在没有分子是运动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受力分析这些科学理论支撑的封建年代,皇帝出恭用烧焦红枣来除臭、防溅这样的办法愣是让这群败家玩意儿给想出来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至今日,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有的地区的人们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红枣对他们而言或许仍是一种名贵的食材!清朝皇帝出恭用烧焦的红枣确实是为了防止粪便带来的恶心,但他们奢侈浪费、糟蹋民脂民膏的做法却是令人作呕!


以史励人


《还珠格格》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小燕子第一次在宫里上厕所,宫女给小燕子拿来了一盘红枣,结果小燕子就把这枣给当饭后水果吃了。此时,刚好皇后与容嬷嬷来看小燕子,小燕子不小心把枣核从纸糊的屏风后吐到容嬷嬷头上,容嬷嬷大惊,有刺客!红枣是个很好的东西,口味香甜可口,今天我们也经常在做粥的时候放入一些红枣。但作为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们会在上厕所拉屎时使用红枣,而且还是用烤焦的红枣,难道说他们是在拉屎时吃点烤红枣解解闷?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大家可以分析看看,其实清朝的皇帝拉屎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和一般人一样啊,不是自己去茅厕拉的,而且有专门的人伺候的,还有一个流程要讲,具体是什么流程呢?接着往下看。皇帝在有了屎意之后,会招呼太监,太监意会之后就会吩咐其他的用人把皇帝专用的“恭桶”抬过来,然后就是给皇帝脱裤子啊,还有拿纸巾的啊,还有擦屁股的啊,提裤子的啊,所以这皇帝拉个屎都这么享受,真的让人羡慕啊,但是就算这样也没有用到烤焦的枣子啊。

其实还没完呢,皇帝贵为九五之尊,老百姓吃窝窝头野菜什么的拉屎其实就比较臭了,这皇帝天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就更加臭了,但是皇帝拉屎臭你太监得解决啊,要不不得被杀头,所以这个时候的太监就想出了一个好法子,那就是把这个大枣啊给烤糊了,烤到散发香味为止,然后把大枣给捣碎了,然后扔到“恭桶”里,再加入热水,这样一来就幽香无比了,皇帝拉屎再臭也都是可以掩盖的。

看来皇帝真是会享受生活,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他们创造条件也要享受生活。为了拉屎不会太臭,没有抽水马桶,他们就在马桶里铺红枣遮臭味,但是普通百姓别说红枣这种滋补品了,可能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说皇帝穷奢极欲也不为过啊,毕竟国家是人家的,就算以倾国之力供养他一个人,他们也不会觉得不正常。


大老二爷


在《还珠格格》中有一个片段,小燕子第一次在宫中上厕所的时候,宫女拿来了一盘红枣给她,结果她把这些枣给当成是饭后水果了。当时皇后和容嬷嬷恰好来看她,她一不小心把枣核从屏风后面吐到了容嬷嬷的头上,容嬷嬷就大喊有刺客。红枣是个很好的东西,味道香甜可口,我们现在做粥的时候也会往里放一些枣,对于女生来说,枣是可以补血养颜的,红枣的用途其实非常多。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在上厕所大便的时候也会使用红枣,并且还是烧焦的红枣,难道说他们是边上厕所边吃红枣解闷吗?

皇帝大便流程


清朝的皇帝如厕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跟普通人不一样,自己去厕所解决。皇帝是有专人伺候的,还有一套流程。皇帝在想拉屎的时候,就会找来太监,太监明白之后就找人拿来皇帝专用的“恭桶”,然后给皇帝脱裤子,还有人拿纸巾,有人帮忙擦屁股,提裤子,让人不禁感叹,上个厕所流程都这么多,还有人专门伺候着,但是并没有提到烤焦的红枣啊。

其实这样还没有结束,皇帝是九五之尊,百姓们平常吃馒头野菜等,排出的大便就比较臭了,但是皇帝每天吃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就更臭了。这件事情就要交给太监来解决了,否则就会被杀头,于是太监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红枣烤糊了,一直烤到散发出香味,然后把红枣给捣碎了,放到“恭桶”里边,再倒入热水,这样一来就比较香了,就算皇帝的大便再臭也能够掩盖住。

原来枣的作用是除臭的,当时紫禁城没有下水道,宫里的人上厕所都是在便盆里,还有的叫官房,然后用碳灰盖住,每天都有太监负责清洗,清洗完之后再放上一些香料,免得气味污染了整个紫禁城。例如《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就是被打发到了洗便盆的地方去干活,又苦又脏又累。

皇帝的身份十分高贵,自然不能用碳灰这样的物品,所以才选择红枣,把红枣铺好,一旦有粪便落下,因为粪便很轻,红枣会转圈,让粪便沉到下面去,这样红枣就把粪便盖住了,臭味也被红枣的香甜盖住了,皇帝就闻不到臭味了,不得不说太监是很聪明的。

根据记载,有个宫女也说过,慈禧太后的如厕也是这样,只不过她的官房李曼放的是蓬松的香木细粉,作用和红枣的作用一样,遮盖气味的同时还能盖住排泄物,很是方便。不过用红枣来除臭难免有些让人心有余悸,因为红枣毕竟是一种吃食,在宫中是每天都要消耗的果品,皇帝、皇后、嫔妃等都要吃枣,乾隆时期,他还规定每人每天要吃够多少枣,定量摄取。

总结


皇帝是真的很会享受生活,古代的技术水平有限,他们也要创造条件去享受生活,因为没有抽水马桶,为了不让拉得屎太臭,他们就在马桶中放上红枣来掩盖气味,但是普通百姓就没这个待遇了,有的时候饱饭都吃不上,更别说有红枣这种补品了,要说皇帝穷奢极欲也不为过,但毕竟整个国家都是他的,倾尽全国的力量来养他一个人,他们也会认为是正常的。


春秋乱舞


大家好,我是观史鉴今,作为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非常荣幸有机会交流这个话题。

清朝皇帝上厕所时用烤焦的红枣,当然是有大用处。

一、 古代清宫里的马桶当然不像现在咱们自家用的马桶不一样,不是冲水的马桶,所以在上厕所时的味道是很难忍受的。再加上皇帝吃的东西都是山珍海味,排便的味道更是难闻。所以太监就会想办法,让味道小一些,这时烤焦的红枣就派上了用场。

二、 首先这种红枣很大,肯定不是为了堵鼻孔的,如果塞进鼻孔肯定就是弄脏了鼻子。当然,更不是为了冲龙沟的,冲龙沟也不会十分干净的。皇帝作为天下的主人,自然在上厕所的时候不想闻到这种臭味了,所以太监就想到了一种方法,但创始人已经无法考证。而是,红枣炒焦后,会发出一种香甜的味道,这种香甜的味道会掩盖住拉粑粑的味道,这才是为什么用烤焦的红枣的原因。

三、 当然,这种方式既便利了主子,同时也便利了奴才。毕竟皇帝如厕时,太监肯定是鞍前马后,一直在皇帝身边伺候着。比如,奴才给皇帝擦屁股,还有陪着皇帝唠嗑等等,有了这个烤焦的红枣,太监也不用忍受粑粑的味道了,真是一举多得。古代人的智慧真是无穷大,只要肯想,什么办法都能想得出来,佩服佩服!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观史鉴今


红枣是个很好的东西,口味香甜可口,今天我们也经常在做粥的时候放入一些红枣。

但作为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们会在上厕所拉屎时使用红枣,而且还是用烤焦的红枣,难道说他们是在拉屎时吃点烤红枣解解闷?



想必这也是一大怪癖了。

事实上不是的,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一举一动都是神圣的,所以当他们上厕所闻到自己屎臭味的时候,这会让他们有些尴尬,原来真龙天子和普通人一样,拉屎也会臭啊。



所以为了缓解臭味,有人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即在马桶底部铺上一层烤焦的红枣。这样皇帝在拉屎时,屎掉到枣上,利用枣的香味来隔绝屎的臭味。

这样不仅皇帝在拉屎时不会闻到臭味,而且太监们在处理马桶时也能好受一些。



当然,除了铺些烤焦的红枣之外,还可以再点上一些熏香来隔绝臭味,为皇帝拉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看来皇帝真是会享受生活,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他们创造条件也要享受生活。为了拉屎不会太臭,没有抽水马桶,他们就在马桶里铺红枣遮臭味,但是普通百姓别说红枣这种滋补品了,可能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说皇帝穷奢极欲也不为过啊,毕竟国家是人家的,就算以倾国之力供养他一个人,他们也不会觉得不正常。


达摩说


在当年风靡全国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小燕子初入宫廷,宫女们伺候她如厕时,给他呈上了一盘烤红枣。小燕子以为这是食物,美滋滋的吃了起来。事实上,这道烤红枣是为了祛除臭味熏香用的。

这道题所谓的“清朝皇帝上厕所用烤焦的红枣”,大概就是源于《还珠格格》。

问题就在于,历史上皇帝上厕所,确实要用到这种烤红枣吗?

当然是不会的。这只是琼瑶奶奶的虚构,皇帝们怎么会用到这种东西呢。

清朝皇帝上厕所,有个学名是“出恭”,“出恭”的工具其实都是用官房。在官房中,其实是有薰香的。

如下图所示,一个完整的官房其实是由便凳和锡便盆组成。

每当皇帝、后妃们要解手时,用的就是这个东西。“传官房”时,身边随侍的太监和宫女会把官房抬进寝宫:

①解大手时,会事先在锡便盆内盛满香炭灰,等到主子们方便完,就用灰烬掩盖;

②解小手时,就不需要香炭灰了,直接将排泄物倒进恭桶,送出去。

至于烤焦的红枣,历史上并没有这种记载,想来皇帝们也不可能用这种东西除臭的。

总而言之,这其实是电视剧杜撰的说法,不要太当真。


HuiNanHistory


先说下正确答案吧,烤焦的枣是用来塞住鼻子的,防止厕所的恶臭熏到如厕人。另外红枣中含有活性炭,可以倒在马桶中抑制臭气的散发,毕竟将尊贵的紫禁城弄的臭烘烘的实在是罪过。看完了枣子,再看看一段古文。对,凡事刨根问底就是小编的特色。《世说新语·纰漏第三十四》: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着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晋武帝招为武阳公主的驸马,新婚之夕,头一回使用公主的厕所。初见时,觉得富丽堂皇,比之民间住宅都强得多,进去,才发现原来也是有臭气的,心下稍微平和了些。不多时,见厕所里有漆箱盛着干枣,只当是“登坑食品”,便全部吃光;俟完事后,侍婶端来一盘水,还有一个盛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来干枣是登坑时用来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是豆面等天然去污原料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作成的洗手用品。这下明白了吧,烤枣原来是塞住鼻子的,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是全球还不是普通人家能用,得是帝王之家才能用。想王敦是“琅琊王氏”的继承人之一,也没有用过。清朝也是如此,不过又多了一个用途,不仅用来塞住鼻子,也会将烤焦的枣倒入恭桶中止臭。慈禧就是如此,每次如厕时宫女会将混有红枣、花瓣、香料的水倒入马桶之中,另外马桶也是檀香木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止臭。下图是袁世凯送给慈禧的马桶,大家可以看看呀。


军武数据库


又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谣传,大抵上是属于皇帝使金锄头种地,晚上吃烙饼卷的全是驴肉系列的。吐槽机不晓得那烤焦的红枣能干啥,但绝对确定清代皇帝上厕所用不上那玩意。

紫禁城里有所谓两大怪,看不见烟囱又找不到厕所,看不见烟囱是因为怕失火,不烧煤业不烧劈柴,冬天取暖靠烧炭用轱辘车往建筑地下推,得到类似东北火炕的效果;没有厕所就是怕出异味,一律使用便盆,每天都往宫外运便溺。

一般不够级的宫女太监们都是直接用开口的变盘,有的甚至是直接使用炭盆,因为碳灰可以遮掩气味,冬天能少去净房倒几次。而够点级别的人用的家伙都是特制的,宫里俗称叫“官房”,根据一些宫女回忆,这可能是旗人的叫法。

官房一般是瓷器或者是木制,大肚子小口,口上还会铺坐垫。那肚子里面装的压根就不是水,早期清朝内宫尚算节俭,里面一般是黄沙铺低,在灌些水银,这样既除气味又没有声音,额.....大抵上你们可以想想猫砂盆的用法....

宫里贵人们想上厕所就喊“传官房”,太监们把那玩意抬进来,使用者躲到屏风后面就开始倾泻存货。倾泻完毕后太监把官房以油布封口,再抬到净房清洁后随时备用。另外伺候出恭的太监宫女还得负责擦PP、甩JJ之类的技术活儿。

后来到了乾隆年间,因为雍正攒下不少家底,宫内生活开始逐渐奢靡,连官房都开始升级。而且开始分出三六九等,一般的贵人还是黄沙加水银,但高级人员的官房里装填的变成檀香灰,那玩意无论便便还是嘘嘘,只要下去一打滚就被裹住,气味绝不外泄,而且清香四溢。

等到了慈禧老佛爷时候就更不得了,据晚清宫女荣儿的回忆,老佛爷的官房是用檀香木雕刻的,抬出来就香味扑鼻。外面还雕刻着一只大壁虎,呈捕食状站立,四个爪子就是官房的四条腿,鳞纹隐现。

鼓鼓的肚子就是装便溺的空心结构,尾巴紧紧地卷起来,尾梢折回来和尾柄相交形成一个8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后把手。而壁虎的脑袋高高抬起成了扶手,微微张开的嘴里正好用来放厕纸,两只眼睛以宝石雕成,显得活灵活现。

讲到这吐槽机忽然想起了一个梗,我要是没记错的话,鬼子那边似乎有个职务叫内阁官房长官,不晓得这个职务源出何处,莫非与我天朝官房存在某种不可告人的联系?另外鬼子那个官房长官号称首相预备役,如此想来似乎略尴尬啊......

不管怎么说吧,题主这个问题是小看了天朝皇帝便便的逼格,要是在封建时代要治个大不敬之罪的,日后还要多看书,努力提升逼格才是。当然,如果要是隐喻个什么吃枣药丸什么的,就是恕吐槽机缺乏敏锐的思维了,扯淡完毕,大家别千万别揍我.....


历史吐槽机


当时皇帝上厕所用烤焦的红枣是为了遮盖气味。而且就是因为觉得恶心,才用它的。

我们都知道,红枣香甜,特别是经过烤制的红枣,更是将水分烤制出去,让红枣的味道散发的更加彻底,干脆的红枣因其香甜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清朝时期,皇帝用烤的又干又脆的红枣却不是来吃的,而是来上厕所遮盖气味用的。

用烤红枣怎么遮盖气味

红枣香甜可口,而且用红枣来遮盖上厕所的气味这一方法,并不是清朝发明的,具体时间已不可查证,但是早在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而且还有人因此闹出了笑话。

红枣遮盖排便的气味其实只是皇宫里才能这么用,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用法,比如和晋武帝女儿舞阳公主结婚的大将王敦,王敦刚和舞阳公主结婚之后,去厕所里面上大号,发现便器旁边有一个漆黑的箱子,里面装着很多烤焦的红枣,王敦还以为是舞阳公主喜欢吃大枣,就连上厕所都备着。

于是王敦就一边上厕所一边吃红枣,吃的不亦乐乎。

但是真实的皇宫里,皇上上厕所烤焦的红枣可不是用来吃的,而是要铺在便器里面的。

皇帝上大号之前,太监抓一把烤红枣,均匀的铺在便器里面的水上,因为皇帝也是人,排便排出来的东西和老百姓一样,红枣漂浮在水上,皇帝排出来的东西会沉到水底下,气味被密密麻麻的红枣挡住很多,所以臭味会少很多,因此红枣特别是烤焦的红枣是用来遮盖气味的。

为什么烤焦的红枣能够遮盖住大号的气味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上厕所的,而且排出来的东西都很臭,那为什么皇帝会选择用烤焦的红枣遮盖这种气味呢?

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红枣体积小,红枣体积小,这样才不会阻挡皇帝的排泄物沉到水底下,试想如果用烤苹果,烤榴莲什么的,那么大的物体飘在水上,排泄物还怎么下去,那要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还不如什么都不放呢。

第二点就是红枣漂浮能力强。我们洗红枣的时候都知道,红枣会漂浮在水面上,烤焦了的红枣更是如此,浸泡许久都不会沉下去,而等到烤红枣沉到水里面,皇帝早就上完厕所了。

第三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枣气味比较大,而且是香甜的气味。很多水果烤干之后都没有什么味道,但是红枣不同,越烤越香甜,特别是烤的半焦不焦的时候,味道散发的更是明显,而负责皇帝起居的太监们,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用红枣的味道来遮盖皇帝上厕所的味道的。

结语

皇帝每天上厕所,太监们需要拿着手纸等等工具在旁边等着,但是即便闻到了臭味也不能捂住鼻子或者屏住呼吸什么的,不然让皇帝看到了不是就以为你嫌弃他吗,清朝时期你敢嫌弃皇帝,那走到尽头的可不仅仅是你的职业生涯哦。


因此用红枣遮盖气味,不仅方便了皇帝,避免了皇帝尴尬,因为太监不能堵住鼻子,所以味道也十分清晰,这样一来皇帝也就十分尴尬了吗,红枣缓解了皇帝的尴尬,也让太监们能够正常呼吸,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红枣因为其富含维生素,有着维生素之王的称誉。民间俗语甚至有“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红枣的价值显而易见。在古代,红枣的维生功能只是它一处妙用,在清朝皇帝上厕所的过程中,红枣更有妙用。

作家阿城曾经在他的散文《厕所》里记载了这样一段也许可以解释红枣的妙用。

老申八十了,当年在宫中做过粗使太监,现在孤身一人住在朝阳门内大街。老吴找到老申,请教了,老申细着嗓子说,嗄,用桶,桶底铺上炒焦了的枣儿,屎砸下去,枣儿轻,会转圈儿,屎就沉到底下。焦枣儿又香,拉什么味儿的都能遮住。宫里单有太监管把桶抬出去。

原来红枣的作用就是用来掩盖臭臭的

古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紫禁城内也没有下水道,上厕所自然没有今天这样方便。可如厕又是人之常情,但宫里人解决大小便问题不能便宜处理,否则弄得整个紫禁城臭气熏天成何体统。

当时紫禁城内有专职太监负责此事,他们就用烤焦的红枣放在桶的底部,因为红枣烤焦以后会有一股甜香味,这可以用来盖住了臭味。

红枣的这版妙用当然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起的。当年慈禧如厕的时候,她的官房里就放着一些干松的香木细末,其作用就如红枣一般,不过档次更高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