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夫級巡洋艦明明是核動力為什麼卻有一個大大的煙囪?難道核動力軍艦還燒油?

軍武吐槽君


這個煙囪確實是為燒油準備的,只不過這個燒油跟上面的核動力系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也不要拿著這個煙囪去黑蘇系的核動力系統,基洛夫上的核動力裝置不存在任何動力不足的情況,說“基洛夫需要蒸汽動力輔助”這樣的言論這僅僅是網絡上的謠傳,下面我會詳細說一下核動力和蒸汽動力的原理,大家就知道為什麼說這是個謠言了,現在先來說說這個煙囪是幹嘛,其實這個煙囪是跟船上備用的燃油動力系統配套使用的,那麼為什麼核動力的基洛夫級巡洋艦需要備用動力系統呢?


▲基洛夫上的煙囪

回答之前先來說一個蘇聯海軍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故:在1970年4月舉行的“Океан-70”(海洋-70)軍事演習中,蘇聯海軍一艘627A型核潛艇發生意外起火,艇上的火災導致核反應堆自身應急保護裝置自動運行,也就是主動停止了對潛艇一切的動力供應,使得這艘已經浮出水面的潛艇因失去所有電力而癱瘓,最終沉沒在了比斯開灣附近的海域!所以,因為有著這次事故的“前車之鑑”,蘇聯軍方對核動力都是抱著一種謹慎的態度的,在1971年對建造核動力巡洋艦的審查會議上就有人提出:如果我們的核動力軍艦在遠洋航行時由於動力裝置故障而癱瘓了怎麼辦?這對蘇聯海軍來說將會是莫大的恥辱!

因此,在海軍高層的指示下,北方設計局就對原來動力系統設計方案進行了緊急修改,除了有核動力裝置這個主動力系統外,在額外增加2座燃油蒸汽鍋爐作為備用動力系統,一旦核動力裝置出現故障不能正常運轉的時候,將由這個備用的燃油動力系統替代工作,給艦艇提供動力!所以,今天我們見到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上面的巨大的煙囪,其實就是給備用的燃油動力裝置使用的,跟核動力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當然,一直以來,網絡上的謠言都是把這個煙囪作為蘇聯的核動力裝置功率不足的“證據”,說什麼“採用了平行動力系統,蒸汽動力配合核動力一起給基洛夫提供動力”等,比如某百科上就是這樣寫的,注意看紅線處的內容:

其實核反應堆和蒸汽輪機之間其實並沒有衝突,因為不管是核動力的還是常規動力的軍艦,都是利用了“蒸汽動力”,也就是都必須把鍋爐燒開產生足夠的蒸汽,然後這些蒸汽負責給全艦提供能量,唯一的卻別就在於燒鍋爐的方式不同,核動力的是利用核反應堆產生的能量去燒鍋爐,常規動力的則是通過化石燃料(船用重油)的燃燒產生的能量來把鍋爐燒開,所以,除了用來“燒開水”能量來源不同之外,核動力系統和常規動力系統在其他結構的組成上(比如傳動軸、齒輪、汽輪機等)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再來看兩張有關核動力和常規動力的原理簡圖:


▲核動力系統原理簡圖

▲常規動力原理簡圖

上面兩張圖就是有關核動力系統和常規動力系統的簡圖,對比一下圖中我做了標記的部分,大家就會發現,不管是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其整個動力裝置中都包含了鍋爐(核動力中叫蒸汽發生器)、汽輪機、冷凝器等結構,常規動力簡圖中沒標出來的螺旋槳等結構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差別就是燒開水的能量不同,一個是核反應堆,一個是普通化石燃料,因此,基洛夫級的上的核動力系統也是有蒸汽輪機的,而那個煙囪也不是給核動力系統使用的,僅僅是為備用燃油動力裝置準備的,這個備用裝置在核動力系統沒出現故障的時候是不會工作的,所以,基洛夫飆到30節以上的速度僅靠核動力就行,跟備用動力系統也沒有多大關係!


哨兵ZH


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型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核動力巡洋艦,配備有2座KN-3壓水反應堆,能夠使該型艦的航速達到20節以上。按理來說動力已經十分充足,但基洛夫級巡洋艦上同時還配備了2臺KVG-2柴油輔助鍋爐,這也就是基洛夫級巡洋艦有一個大大的煙衝,下圖就是基洛夫級巡洋艦的煙囪在冒黑煙。

基洛夫級帶有防空、反艦、反潛導彈超過500枚,火力強大到幾乎可以稱得上一型“武庫艦”。然而就是這麼一型武庫艦,必須確保它們在遭受打擊時仍能夠繼續作戰,而動力系統就尤為重要,沒有動力談什麼都是多餘的。因此在設計建造之初,前蘇聯就為基洛夫級巡洋艦準備了2套獨立動力系統,一套以核動力作為主要動力來源,另一套就是2臺燒重油的鍋爐作為備份動力系統,這就保證了該型艦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來源,最終達到持續作戰的目的。

所以說,採用核動力和蒸汽輪機組合而成的推進系統,基洛夫級的大煙囪就是為備胎用的。根據不同的人無需求及其他因素,自由選擇何種動力裝置,但說到底它們還是核動力巡洋艦。使用核動力推進系統能跑到31節,單獨用輔助鍋爐也能跑個14節,續航60天;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麼使用核動力還動力不足的說法。

至於說到燒油問題,既然有2臺鍋爐,燒油是必須的;而且燒的是重油,還能讓基洛夫級跑個870海里;前蘇聯的雙重保障更穩妥!


軍見


這張照片是1985年8月,前蘇聯基洛夫級伏龍芝號核動力巡洋艦,率領艦隊前往海參崴歸建途經我國東海海域我國133重慶號驅逐艦與其對峙時,在一旁看熱鬧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飛機拍攝的。3000多噸的重慶號絲毫不慫2.5萬噸的伏龍芝號,可見當時我國的海軍戰士是多麼的英勇。30多年過去了,當年強大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也已經壯士暮年了,只剩下一艘還在苟延殘喘。


這就是俄羅斯目前唯一一艘在役的基洛夫級彼得大帝號,威武霸氣的前蘇聯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盡顯前蘇聯武器設計的暴力美學▼。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的它並沒有採用二戰後軍艦的常規設計佈局。其前甲板沒有設置主炮,只在艦艏處設置有反潛深彈發射器。而且基洛夫級的艦橋靠近艦舯,前甲板被大面積拉長,佈置了大量尺寸不一的各種導彈發射垂直井。全艦攜帶導彈數量超過500枚,火力異常強大,幾乎可以憑一艦之力,對抗一支中等國家海軍。上面這張照片看不到它的煙囪,但是換一個方向之後,這個巨大的煙囪就印入眼簾了▼。 這張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基洛夫最高桅杆的背後設置有兩根從船身中伸出來的煙囪。按道理來說,使用核動力的軍艦是不用設置煙囪用於排氣的,比如美國長灘級核動力巡洋艦和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就沒有煙囪。那基洛夫級的這套排氣系統是用來幹嘛的呢?有人說是因為前蘇聯基洛夫的核反應堆是從潛艇上搬運而來,所以功率不足,另外設置兩個燃油鍋爐以保證其足夠的動力。
其實並不是因為動力不足,這套煙囪是由於前蘇聯人對武器研製的一種執拗,對可靠性的變態追求。這套煙囪的設置並不是因為什麼核反應堆功率不足,而是一套獨立的備份動力系統。當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在戰時受到攻擊,或者故障導致核反應堆全部失效的時候,就可以啟動這兩個燃油鍋爐,保證最後的動力輸出,繼續作戰。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採用的是KH-3型核反應堆,這是前蘇聯專門為2.5萬噸的基洛夫級設計的一款全新的大功率核反應堆。KH-3的單臺熱功率達到300MW,採用2臺KH-3+2臺CTZA-688齒輪傳動蒸汽輪機的動力系統可以輸出14萬馬力,最高航速可以跑出32節。而且,這款嗯核反應堆後來還被改進,功率得到進一步方法,用於後來的前蘇聯核動力航母之上。改進後的型號為KH-3-43,單臺熱功率305MW,用於著名的1143.7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8萬噸級核動力航母。
其實在我看來,前蘇聯對武器的理解非常獨特。縱觀前蘇聯武器發展之路就會發現,前蘇聯的大部分武器並不以性能出眾,科技技術水平高超而出眾,反而是以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皮實耐用,可靠性出色而稱霸武器市場。當然,這不是說前蘇聯沒有高科技武器,只是說前蘇聯極致的性能和極致的可靠性選擇之下,會優先考慮可靠性。比如基洛夫級的煙囪,多了一套動力系統不僅成本上去了,軍艦的內部空間利用率也降低。但是前蘇聯人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加裝兩套燃油鍋爐,除了是對核動力的不信任之外,更是前蘇聯人只要武器對可靠性的一種令人尊敬的執拗。


赤焰噠噠噠


核動力電蒸汽輪機當然應該是由核反應堆來加熱的呀,核反應堆是不需要煙囪來排煙的,而這個煙囪是幹嘛用的,很明顯是給重油鍋爐用的。為何明明說是核動力,卻長煙囪,難不成被騙了?這估計是許多朋友心裡都嘀咕的東西。

基洛夫級巡洋艦現屬於俄羅斯海軍。是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艦滿載排水量超過2.5萬噸,僅次於航空母艦,艦上裝載超過400枚導彈,因此有“武庫艦”的稱號,是世界上唯一排水量超過兩萬噸及使用核動力的現役巡洋艦。因其強大的火力以及巨大的噸位,又被西方軍事家劃分為戰列巡洋艦。

至於為何會有煙囪,其實是巡洋艦奇葩的動力系統,採用核動力和鍋爐運動的方式,可以單獨核動力運作,也可以鍋爐運作,也可以同時運作。官方給出的答案是說增強作戰時的可靠性。事實真如此嗎?

基洛夫級巡洋艦誕生在冷戰時期,由於米國的核動力巡洋艦早就誕生十年,且更新換代了,蘇方面仍然沒有動靜,這讓去高層頭疼了。必須趕快研製,可在噸位,武器,各方面都趕超的情況下,動力是大問題。雖然裝有核動力,但是極限動力只有十四節。可以說這樣會笑掉大牙的。

雖然官方沒有說,但是從混合動力側面反映出此型艦的核反應堆的性能不怎麼樣。沒有達到此巡洋艦的動力要求,但是沒辦法,蘇高層急啊。別看現在此艦的最高航速超過30節,但是那是同時運作的結果,人家硬是解決這點短板。有點類似兩人騎單車,一個的單車雖然沒遮雨篷布但是電動,一個的單車相比有遮雨篷布但是用腳登。速度比不過電動不咋地,整個馬來拉嘛。又遮風擋雨又比你快。

說半天,最直接原因一句話,就是核動力不足。


壹點科譜


的確,作為核動力軍艦,核裂變不需要空氣,高溫水蒸汽在熱交換系統內循環,也不需要排放,所以,一般情形下,是用不到煙囪的。不過,有煙囪也不一定就得冒煙,因為,人家那個是備用的。然而,很多說法認為,這個大煙囪證實了基洛夫級巡洋艦動力不足的傳聞。他們指出,當時主打“暴力美學”的蘇聯為了跟美國爭霸,鉚足了勁大建“巨型”核動力戰艦,這導致“基洛夫”巡洋艦建的有點“著急”了,個太大,核反應堆功率不足,能動有限,用來驅動龐大的艦體以30節以上速度航行顯得比較費勁,所以,給它加了個傳統動力源。

(近幾十年來,基洛夫級巡洋艦一直穩坐除航母以外,全球最大水面艦艇的冠軍寶座。比如,下圖,基洛夫和其他船艦並肩航行的場面)

實際上,“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可以稱得上是蘇聯海軍巡洋艦的巔峰之作,時至今日,仍然威風不減,號稱“核潛艇殺手“。這麼重量級的作戰平臺,可不是趕工隨便”湊合“出來的。

當時的蘇聯設計方考慮的是:“萬一出現意外,核動力裝置全部失效,艦船如何應對?”

畢竟,在遠洋活動中,失去動力的軍艦面臨的不是全軍覆沒,就是被西方生擒當俘虜,人命關天還得揹負恥辱,後果十分可怕。

而且,這種擔心也不是設計方瞎想出來的,幾年前,蘇聯海軍還真經歷過一次。遭了災的倒不是核動力艦船,而是潛艇。

1970年蘇聯的K-8級核潛艇就因為核動力事上演了一幕“艇毀人亡”的慘劇。事發當時,潛艇在西班牙以北300海里潛航,在水下160米處,突發電纜短路失火,空氣再生裝置被燒燬,兩個核反應堆中的一個在事故警報後動停爐。危急關頭,訓練有素的艇長即刻將另一熱核爐關閉,但海水還是從焚燬的密封艙門迅速湧入,生死攸關之際,潛艇動能不足,無法上浮。結果,艇上全體官兵在掙扎了一陣子後,活活的“憋死”在“鐵棺材”裡,潛艇連同其攜帶的一枚氫彈頭的魚雷,永遠墜落在了水深近5000米的海底深淵。於是,在核潛艇事故災難的陰影下,蘇聯海軍吸取了前車之鑑,把基洛夫設計成了雙動力系統——既有核動力,也有常規動力,以防萬一,當作為備用。

在反覆研討後,“基洛夫”巡洋艦的最終裝了2座核反應堆,外加2臺燃氣輪機發電機配著2臺燃油鍋爐。這就可以保證即使艦船的核動力故障,也能用常規動能,冒著煙以14節的速度返回母港。

這就有了“基洛夫”巡洋艦主打核動力,卻揹著大煙囪的奇怪模樣。

不過,俄軍另一個“大煙囪”更加出名。大家可以看看下圖,這是俄軍“碩果僅存”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2016年10月,抱病“遠征地中海”,執行敘利亞反恐任務途中,路過英吉利海峽的場面。

太空衛星也能拍的到

對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就是燒鍋爐的(真不是燒劈柴的)。因為鍋爐老化、燃油質量不高等因素,導致航母只要一動,就是黑煙滾滾。據說,看過俄羅斯火車的人都能理解庫茲涅佐夫。

再回到基洛夫級巡洋艦,現在看,基洛夫一露面都是乾乾淨淨的,沒冒煙,更沒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那麼大動靜。這也可以推測,“基洛夫”的核動力應該一切正常,備用的燃油鍋爐也一直沒用上。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基洛夫級核動力攻擊型導彈巡洋艦

基洛夫級核動力攻擊型導彈巡洋艦,是當年蘇聯紅海軍最後的巔峰之作,放在今天依然是火力強大的海戰利器。

與傳統的核動力軍艦不同,基洛夫級巡洋艦採用混合動力,船身上有一個大煙囪,看著怪模怪樣的,但是這種設計是符合當時蘇聯技術水平和海軍作戰需要的,不能說是敗筆。

基洛夫級核動力攻擊型導彈巡洋艦

核動力巡洋艦是冷戰軍備競賽的產物,到現在僅有美國和蘇聯研發建造,全世界只有過13艘的稀罕物,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象徵。

美國一共造過長灘級、班布里奇級、加利福尼亞級、特拉克斯頓級、弗吉尼亞級等5種型號9艘船;蘇聯只有基洛夫級的4艘船,但卻是核動力巡洋艦中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軍艦。

基洛夫級核動力攻擊型導彈巡洋艦

美蘇兩國的核動力巡洋艦因為作戰需要不同,在設計上是各有千秋。美國建造核動力巡洋艦就是為了給核動力航母保駕護航,追求的是航母編隊作戰中的輔助能力。

而蘇聯是將核動力巡洋艦當做遠洋作戰的主力使用,追求的是單艦強大和持久的作戰能力,採用混合動力也是出於這一考慮,因為當時的艦載核動力風險過高,容易出問題。

基洛夫級核動力攻擊型導彈巡洋艦

1945年8月,美國投擲到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的強大威力,拉開了各國將原子能應用於軍事領域的大幕,而核動力艦船的研究也就是1950年之後的事。而且核動力巡洋艦內部空間比航母小得多,這對於核反應堆有更高的技術要求,高科技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冷戰後美國核動力巡洋艦全部退役就有故障多、維護成本高的原因。

你想想美國的核動力巡洋艦都是隨編隊執行任務,動力出問題大不了用別的軍艦拖拽回軍港。蘇聯的核動力巡洋艦更多是單艦行動,動力出問題還能飄在海上等救援麼?所以安裝4臺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起到保險的作用。

長灘級核動力巡洋艦

另外蘇聯在水面艦艇研發製造上投入精力較晚,在核動力巡洋艦相關技術上與美國確實有差距,難以一步到位的在基洛夫級巡洋艦上實現完全核動力化。

美國於1957年開工長灘級、1959年開工班布里奇級、1963年開工特拉克斯頓級、1970年開工加利福尼亞級,1972年開工弗吉尼亞級,對於核動力巡洋艦的建造是層層遞進,慢慢研發的。特別是最早的長灘級就是個試驗艦,各種沒驗證過的新技術都往上裝,根本沒指望用它作戰,自然能全核動力。

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

而蘇聯直到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之後才認識到大型水面艦艇的重要性,開始投入精力研發新巡洋艦,而基洛夫級巡洋艦的設計工作更是直到1968年才開始。別看開工晚,但是蘇聯高層心大,首次建造核動力巡洋艦就要在噸位、性能等方面超越美國當時處在研發中的新銳戰艦弗吉尼亞級,並能馬上投入實戰。

基洛夫級巡洋艦滿載排水量25860噸、航速33節,而美國的一批核動力巡洋艦滿載排水量都是一萬多、航速30節,這中間的技術難度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武器研發自有其規律,不可能一拍腦袋技術就突破了,蘇聯不可能直接超越美國十多年的科研成果,基洛夫級巡洋艦採用混合動力,可以說是當時的蘇聯科學家們既滿足技術指標,又滿足實戰需求的最好結果了。

基洛夫級核動力攻擊型導彈巡洋艦

其實基洛夫級巡洋艦別看只建成了基洛夫號、伏龍芝號、加里寧號、尤里·安德羅波夫號四艘船,但這四艘船上使用的各種技術是不斷進步的,在隱身性能、防空性能、對陸攻擊性能、反艦性能等領域越來越優秀。

可見當時的蘇聯海軍已經在大型水面艦艇研發上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實現巡洋艦全核動力化是早晚的事。只不過1991年蘇聯 解 體打斷了蘇聯海軍的發展,繼任者俄羅斯受制於經濟狀況,難以支持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繼續研發。基洛夫級巡洋艦隻能在新世紀繼續使用著混合動力航行於大洋之上,但其綜合作戰能力依然是世界頂尖,成為虛弱的俄羅斯海軍的頂樑柱。


當狗容易做人難


這個問題就有意思了,關於這個文章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地攤文說法,我們來見識見識。「基洛夫級巡洋艦採用兩座核反應堆和兩座蒸汽鍋爐的混合式動力系統,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以平行方式工作,但由於核動力裝置是由潛艇直接照搬過來的,所以動力不足,兩個反應堆總功率只有8萬馬力,全力運行也只能跑出24節的速度,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只能再裝兩臺總功率4萬馬力的蒸汽動力裝置,核動力和蒸汽動力同時運行,總功率才達到12萬馬力,勉強維持30節的速度,而基洛夫的煙囪就是其蒸汽輪機的排煙口,西方為這種奇葩的動力裝置取名為核—蒸混合動力,得出結論,基洛夫的動力裝置簡直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基洛夫巡洋艦煙囪就是那兩個黑口子)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毛子真的會蠢到如此地步,連法國人的戴高樂都不如?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我們下面一一分析。

其實核動力軍艦本身也是通過核反應燒熱水,出蒸汽,推動蒸汽輪機運轉而產生動力,難道你只有反應堆就能把船開起來?而你的蒸汽輪機可以自己帶著軍艦跑?所謂的核—蒸混合動力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其實基洛夫所謂的混合動力是當時的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親自擬定的,因為基洛夫巡洋艦作為一種全能艦,必須保證時刻運行,不能有一點閃失,為了防止核動力裝置出問題,他要求另加一套燃油鍋爐作為備用動力,其實兩者是不會同時運行的,但卻成為了所謂兩套平行動力的說法來源。

簡單點說,核反應堆和燃油鍋爐都可以為蒸汽輪機提供蒸汽,但是兩者絕對不能同時運行,因為兩者共有蒸汽輪機有發生核洩漏的危險,誰也不敢拿人命開玩笑。

而因為核動力裝置和燃油鍋爐佈置在一塊,所以基洛夫級的動力艙就顯得比較大,這也就成了別人吐槽的地方。


根據俄方資料,基洛夫級純核動力推進時就可達到30節以上的極速,而當反應堆故障時,搭載的燃油鍋爐也能夠產生足夠的蒸汽推動蒸汽輪機運轉達到14節以上的速度,所以基洛夫級根本不存在所謂動力不足的現象,只是一個核裝置主動力和一個燃油鍋爐備用動力而已,它所謂的大煙囪也就是燃油鍋爐的排氣管罷了。

看完這些,你還覺得基洛夫動力不足嗎?


軍武吐槽君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是蘇俄除航空母艦或兩棲艦外最大和最重的水面戰艦。在現代戰艦中,它們僅次於大型航空母艦,大小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代戰列巡洋艦。通常被稱為戰列巡洋艦因為它的體型和外表。 基洛夫級最初是為蘇聯海軍設計和建造的,四艘艦中的第一艘命名為基洛夫號,1992年蘇聯解體後已重命名烏沙科夫上將號。



最初的計劃要求建造五艘,然而最後一艘被取消了。在俄羅斯,通常被稱為項目1144。現在僅有彼得大帝號正在服役。納基莫夫上將號於2018年重返俄羅斯海軍。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重新啟用剩餘兩艘,但是最近的報道表明,1997年的烏沙科夫上將和拉扎列夫上將號反應堆狀況不佳,這些軍艦無法安全重新啟動。 基洛夫艦體設計也被用於SSV-33核動力指揮艦烏拉爾號。

基洛夫級的主要武器是20枚安裝在甲板上的P-700花崗岩(SS-N-19海難)導彈,設計用來對付大型水面目標。防空由12個八管96枚S-300F導彈和20枚壁虎導彈組成。彼得大帝號是俄羅斯海軍中唯一能夠防禦彈道導彈的軍艦。基洛夫級後續建造的軍艦在傳感器和武器方面有一些不同:基洛夫級安裝有SS-N-14反潛導彈,而在隨後的軍艦上,這些導彈被替換為3K95 匕首艦空導彈系統。



匕首導彈實際上安裝在舊的SS-N-14裝置的更前面,在爆炸屏蔽的正後方弓安裝RBU反潛火箭發射器。基洛夫級裝有八座六管30毫米AK-630 近防武器系統,它們後來被被喀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取代。 其他武器是130毫米AK-130雙管艦炮系統,除了在基洛夫級有兩門100毫米單管艦炮,兩個五聯裝533毫米的魚雷/導彈發射管(能夠發射SS-N-15反潛導彈),裝有40枚反潛火箭的兩套六聯裝RBU-1000發射器。


俄羅斯正在開發一種被命名為3M22 Tsirkon的新型反艦導彈來裝備基洛夫級,它能夠在高超音速飛行至少1000公里。如果導彈通過開發測試,它將在2020年投入使用,首先部署在納基莫夫上將號,彼得大帝號在2022年完成升級時也將裝備,數量將達到40 - 80枚。

基洛夫級巡洋艦採用雙軸CONAS推進,2座KN-3 反應堆+2×臺GT3A-688蒸汽渦輪機驅動傳動軸。 裝機功率主要來自基於核反應堆推進,提供幾乎無限的續航能力。該系統系在船尾的雙軸裝置上,在理想情況下航速達 到32節。使用重油的蒸汽輪機提供備用動力,可以用 常規動力行駛1000海里。總輸出功率 為140000馬力。所以基洛夫級雖然是核動力巡洋艦,但也有兩臺常規蒸汽輪機,需要煙囪排放廢氣。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煙囪是備份的燃油鍋爐使用的,注意我說的是“備份”。網絡流傳的所謂“基洛夫核反應堆功率不足,所以要靠燃油鍋爐進行動力補充”的說法是不對的,相反的是基洛夫的KH-3型核反應堆的單臺功率美國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裝備的C1W反應堆的1.5倍。所以不存在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必須使用燃油鍋爐輔助才能達到30節以上航速的說法。下圖就是基洛夫的煙囪

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的動力系統比較奇怪,除了2臺KH-3核反應堆驅動2臺蒸汽輪機之外還有燃油鍋爐,所以網上傳出了很多比較奇怪的說法,比如:

蒸汽輪機是在高速行進時向渦輪追加飽和蒸氣之用,增加軸馬力使航速達到32節以上。

再比如

由於蘇聯反應堆技術落後導致‘基洛夫’級的主機輸出功率不足,需要讓加速用的燃油鍋爐與反應堆平行工作才能達到32節的最高航速,而單獨使用反應堆只能達到20多節的航速。

總之大意就是基洛夫的核動力根本不行,必須要有燃油鍋爐進行輔助才能滿速前進,包括某百科也是這麼敘述的。但是事實並非這樣,所謂的燃油鍋爐只是備份動力而已,基洛夫僅憑藉自身核動力就可以達到14萬馬力的推進功率和30節以上航速。而所謂的“直接移植核潛艇反應堆”也是混淆了1144的最初方案和1144實際方案的動力而已。我們下面詳細說一下這個問題

1144型巡洋艦最初的方案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2.5萬噸的基洛夫,他的最開始方案是作為一艘“核動力大型反潛艦”設計的,排水量8000噸左右,搭載的動力也的確是核潛艇用的ВМ-4核動力系統,2臺ВМ-4和2臺TB-12蒸汽輪機達到9.1萬馬力輸出功率。但是,由於該方案與當時的1134型巡洋艦存在重疊,所以決定與當時計劃中的1165型導彈巡洋艦進行方案合併,設計出新的1144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排水量增加至2.5萬噸,這才是我們現在看見的基洛夫。下圖為原8000噸的1144方案

但是,隨著噸位的增長動力系統也必須要增長上去,原先方案的中75兆瓦的BM-4型核反應堆顯然不適合這個2.5萬噸的“武庫艦”。所以新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核動力系統也必須重新設計,所以1971年蘇聯高爾基機器製造設計局開始為基洛夫級專門設計新的KH-3型核反應堆。也就是說,基洛夫級搭載的核反應堆並不是網上流傳的“移植核潛艇的反應堆”。而且,新的KH-3型核反應堆熱功率達到300兆瓦,長灘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的裝備的C1W核反應堆(200兆瓦)的1.5倍,而世界上功率最大的S8G型核反應堆熱功率為220兆瓦,仍然比KH-3低80兆瓦。2座KH-3反應堆配合2臺CTZA-688型齒輪傳動蒸汽輪機可以達到14萬馬力的輸出動力。所以說,另一個對於基洛夫“輸出功率不足”的流傳其實也是不對的。下圖為對基洛夫核動力裝置的記敘(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為什麼蘇聯要選擇搭載燃油鍋爐進行備份,其實這源於一個事件和一次會議。1970年4月10日,蘇聯627型攻擊型核潛艇K-8水下起火,潛艇緊急上浮。但是核反應堆應急保護裝置啟動,而且作為輔助的柴油發動機也無法啟動,全艇喪失動力,最終K-8潛艇帶著2枚帶著核彈頭的魚雷沉沒。此次事故發生後,蘇聯海軍總部表示十分震驚,在1971年1144型核動力巡洋艦方案審查會議上,時任海軍司令的戈爾什科夫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試想,萬一在航行到南中國海時兩座反應堆全部發生故障怎麼辦?這對蘇聯海軍來說將會是莫大的恥辱!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1144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方案被修改為除了核動力之外還搭載2座KBG-2型備用燃油鍋爐作為備份動力,並在艦上增加了煙囪,以在核動力失效的情況下作為動力返航。而僅用所謂的鍋爐航行時,續航力為14節時1000海里,足夠讓基洛夫從GIUK防線返回母港莫爾斯克海軍基地。但是要注意的是:該燃油鍋爐並不作為主動力的一部分,他只是作為備份來使用。所以我開頭說要注意是“備份”

這就是基洛夫級為什麼會在有核反應堆的情況下還有燃油鍋爐的原因,其實並不是什麼技術太差,只是一個應急的備份而已。而巨大的煙囪也只是配合備份的燃油鍋爐,更並不是有了核動力還要燒油。


雛菊西瓜Peterpan


人話版,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之所以會同時裝備2座核反應堆和4臺蒸汽輪機這種令人費解的操作,其實非常好理解,就是蘇聯那套的堪稱變態的可靠性要求。

蘇聯向來是準備打仗的,如果說戰艦被擊中了咋整?如果核反應堆被擊中了,你還敢開嗎?所以說俺是得準備套燃油鍋爐。

在核動力系統不能工作,或者說核動力系統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僅憑這四座燃油鍋爐可以讓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開到14節的航行速度,也能勉強跟上艦隊航行速度。



其次,在高速行進時向渦輪追加飽和蒸氣(核動力艦船用的實質上就是用核動力燒熱水,它的推進方式其實還是蒸汽輪機轉化的動力,所以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燃油鍋爐和核反應堆採用的是同一套蒸汽輪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