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社會後,你是向現實妥協,還是保持心中的那一份善良?

神奇巴馬


你好,你說的關於向現實妥協與保持心中的那一份善良,兩者之間不知什麼關係,如果你說的意思是,到社會後,如果妥協了,就不再保持心中的那份善良了嗎?這當然不能,我絕對不認同這一點。

首先,我們要相信,即使社會是個大染缸,即使社會像林子一樣,什麼鳥都會有,但我們一定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的本質是向善的,所以,社會上還是善行比惡行要多得多,好人要比壞人多得多,不要把目光總是盯在壞人壞事上,糾纏於那一小部分人的負能量,我們的內心當然快樂不起來,陽光不起來,如果我們,整天背對著太陽,我們看到的永遠是陰暗,內心就會充滿懷疑,充滿怨恨,充滿狹隘,所以,要相信,面向陽光,內心看到的都是陽光,感受到的都是溫暖。你對世界什麼樣,世界將什麼樣對你。

其次,即便我們遭遇的都是令自己懷疑社會的現象,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一些冷酷、自私、殘忍的人和事,那麼,我們依然不可以妥協。至多說,你的生活壞境太糟糕,那怕更大範圍這樣,你依然不可以隨波逐流,向大多數人妥協,我一定保持心中的那份善良。屈原說過:世人皆醉我獨醒。我們不能夠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我們不可以改變天氣,但我們可以改變心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周圍環境的時候,我們決不可以坐以待斃,同流合汙,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操守。周敦頤的”“濯清漣而不妖。”;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都是錚錚君子誓言。

總之,只要每個人都能向善,都能播撒陽光,播撒愛,都能抱著“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崇高的思想境界,那麼這個社會,就不會再有爾虞我詐,不會再有陰霾。伴隨我們的一定是遍地陽光。


木子悠格


我會一如既往的保持這份心底的善良。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屬相是小白兔,與生俱來的良知。不管是否曾吃過虧,與人為善還是我為人處世的基本。有時候看電視和書籍,碰到感人的場面或聽到感人的言語,我經常會哭得稀里滑啦。就比如這次的疫情救援,象李文亮的悲劇人物事件,我也沒為他少哭。平日我儘量的剋制自己少看這類節日,太煸情,我的眼淚都白流了。也許這不是善良,是軟弱吧。我也分不清了。


潔潔化妝秦姐


到了社會後,你是向現實妥協,還是保持心中的那份善良?

從年少的我們到現在中年的我們,從學校步入社會,說真的應了一句很象形的話,“初生牛犢不怕虎,長角出來反怕狼!”至少在我的經歷中,曾有這一過程。

年少無知,不經世故,羽翼未豐,桀驁不羈,剛正不阿,勇往直前,任性急燥,血氣方剛;而步入不或之年,樸實穩重,沉重寡言,老成見到,閱歷豐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歲月沿洗得無稜無角!中年本應是烈日當空,光輝歲月,卻處處小心處世,思前想後,前怕狼後怕虎的膽怯生生!(當然,這只是指我的本人感受,不代表其他人)

人生的起起落落,往事如煙,回過頭來,有時你選擇性地偶爾向生活現實妥協一下也不是壞事啊!

比如:你因為工作上竟選提職,本應你方方面面條件可以順利達到目標,最後結果不是你。那是單位決定的事,是上司決定的事,事以定局,難道你一定要爭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嗎?或者你不滿而辭職?這樣的結果真的是最佳的嗎?

說到保持心中那份善良,這與向社會現實妥協有什麼可衝突嗎?我認為不是相對立的兩碼事。

俗話說:“山河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一個人本性善良,是品格素質問題。這種樸素無華可貴的品格很容易會隨人一生的,不易變質變味!

無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你,還是“長角出來反怕狼”的你,在社會現實生活中,都沒有錯。

青澀時代或者如日中天時代都好,只要心存真善美,心懷感恩之情,做好自己,過好每一天,就是不枉此生!


牧牧陽光


每個人剛走向社會時,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夢想,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的磨礪,讓我們越來越執著於眼前,淡忘了曾經的願望。

但這不是妥協 ,而是學會選擇。

善良與妥協並不衝突,走向社會,那些冷漠且頹廢的人往往才是最可憐的,最妥協的。

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身上少了些許初心與善良。

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點所許下的夢想,是一生渴望抵達的目標。在這個時代,初心常常被我們遺忘。

經常回頭望一下自己的來路,回憶起當初為什麼起程;

經常讓自己回到起點,給自己鼓足從頭開始的勇氣;

經常純淨自己的內心,給自己一雙澄澈的眼睛,

才會找對人生的方向,才會堅定我們的追求,抵達自己的初衷,也更容易抵達人生的目的地。




自學唱歌的阿拉蕾


保留純真,心存善念,無畏艱險。[心]

知世故而不世故,大概是我所希望的未來樣子。也許有一天你不得不向現實妥協,可你問問自己,你快樂嗎?若是連心中那僅存的善良都泯滅了,你偽裝的世俗軀殼便少了靈魂。

願你永懷善意,清澈而明朗。[玫瑰]



清酒故人


保持善良,但也不能對惡人懦弱。

善良是選擇,但絕對不是軟弱。對那些為難你的人,你根本不用善良,這不是妥協,這是成長。



樂果讀書觀影


向現實妥協是活著的智慧和無奈,但是妥協並不代表無限制的退讓,一個人的善良是長在心底的東西,沒有什麼能使之泯滅。真正的善良在人性遇到抉擇的時候才會顯示出它無窮盡力量!


採菊東籬不見南山


其實人本心善。走上社會只是一種心理磨鍊的開端,我們首先要做到心底陽光,有容乃大,嫉惡向善,讓普通人認可,這就是熔入社會的熔爐,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則我們陽光的一面不斷閃顯,自然把善美的光彩去感染他人,那同心協力的群體與你本心相交,社會則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