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原是山東的,為何劃入江蘇?

碧海一鷗1


現如今的贛榆已經是江蘇連雲港市的三個主要城區之一,位於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江蘇省東北部,其實要說到贛榆為何劃入江蘇,這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它原本就屬於江蘇管轄,有人認為它原本是山東的,是因為有一段時間劃入了山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贛榆的歷史沿革大家可以自己前去了解,篇幅有限,就著重細說下贛榆在山東和江蘇之間的歷史。

以1940年為界限,1940年之前,贛榆縣都是江蘇省轄區,再向前追溯就是屬於江南省淮安府,後在日本侵略中國,將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接著改為省,一年之後,在贛榆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屬於山東省濱海專屬。

也就是說從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贛榆就開始劃入了山東,然而日本投降後,偽政府自然解體,直到1953年1月,贛榆縣又被重新劃入江蘇省,屬於徐州專區。1983年,江蘇省撤銷各個專區,實行市管縣體制,贛榆縣被劃歸連雲港市。

2014年,贛榆縣又結束了縣的體制,成了連雲港市贛榆區,而之所以劃入江蘇,這也都是根據國情還有當地的經濟以及之後的規劃調整的。

但是贛榆區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贛榆在江蘇連雲港,似乎只是作為土地儲備,要等到有資金才會去開發,再則山東省一直注重沿海地區的發展,江蘇則更注重蘇南地區,所以說贛榆區作為沿海地區在江蘇完全沒有優勢。

很多贛榆人始終都希望劃入山東,雖說在山東只有13年的時間,但是那時候的贛榆人在這段時間內發現只有在山東才有歸屬感,尤其是行政區劃給他們帶來的歸屬感。

再則贛榆的風俗習慣和山東魯南地區基本相似,尤其是飲食習慣,方言都相似,融合到連雲港確實很難發展,很多贛榆人明顯發現,在規劃江蘇後得不到認同,經濟發展更是停滯不前。

總而言之,時代和政策都在不斷變化,希望贛榆能夠越來越好!


貓眼觀史




作為贛榆人,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贛榆自秦代設縣以來,行政區劃的調整,已經有朋友做了很詳細的總結和歸納,在這裡就不再詳述了。

那麼為什麼到現在還在討論,贛榆是從山東劃歸江蘇的呢?

我想這裡面大概應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建國前後行政區劃給贛榆人民帶來的歸屬感。從1940年左右到1953年,贛榆和東海、郯城等地一起都屬於濱海區管理,1953年,贛榆和東海劃歸江蘇,歸徐州地區管理。那個年代的贛榆人,絕大多數都是貧苦農民,很少受到教育,也很少讀書,對贛榆的歷史和沿革不是太瞭解。因為建國前後一直歸山東管理,所以從心理上認同贛榆就是屬於山東的。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贛榆的風土人情和語言習慣與山東魯南地區基本相似。這就更加堅定了部分贛榆人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山東人的理念。飲食方面最典型的煎餅卷大蔥,是贛榆人的主食,在贛榆受歡迎程度遠比在山東某些地方還要高。贛榆人喜歡吃海鮮,菜系也以魯菜為主。贛榆人的方言以膠遼話為主,接近於中原官話。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中,有很多的方言,就是典型的贛榆話。風俗相似,語言相通,讓贛榆人更加堅定了自己是山東人的想法。同樣一河之隔的海州新浦灌雲,語言習慣,飲食風俗等等,和贛榆截然不同,這也是造成贛榆和連雲港主城區很難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經濟發展的滯後,讓贛榆人很難找到劃回江蘇以後的認同感。贛榆自古以來,就有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的美譽,境內有山有海有平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贛榆隸屬徐州地區的時候,在徐州老八縣之中和銅山縣並駕齊驅,是兩個經濟相對發展的縣份,那個時期也是贛榆人最引以為榮的時期。工業有化肥廠,磷肥廠,汽車大修廠,七二化工廠等等,沿海養殖業全國領先,梭子蟹、東方對蝦,無論是畝產還是總產,都居全國首位。那個年代,山東榮成等地都要到贛榆來參觀學習取經。但是,自從83年從徐州地區劃歸連雲港市管理以來,贛榆經濟發展風光不再。加上連雲港市自身經濟體量小,帶動輻射能力弱,對贛榆的發展很難起到拉動作用。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贛榆的發展逐漸放慢。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贛榆人都非常留戀,屬於徐州地區管理的那個年代,還有人提出,如果贛榆沒有從山東劃歸江蘇,那麼贛榆的發展應該比現在會快很多。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因為不論是徐州還是臨沂,都沒有港口。如果贛榆還是屬於這兩個城市管理,那麼為了打通自己的出海口,必定會加大對贛榆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贛榆的發展肯定會快很多。毋庸諱言,江蘇對蘇北的發展一直沒有充分重視,導致蘇南蘇北地區發展差距差距越來越大,這也從側面加劇了贛榆人對歸屬山東的認可。

當然,歷史就是歷史,現實就是現實,任何假設都是蒼白無力的。最重要的是,贛榆人要搶抓沿海發展的機遇,窪地崛起,奮力趕超,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積極做好準備,迎接高鐵經濟的到來。

如今,贛榆已坐穩全國百強區第80多名的位置,我相信不遠的將來,贛榆人會很自豪的說,我們不羨慕蘇南,我們也不落後于山東,贛榆就是贛榆,讓他們來爭吧!


曾經滄海6342238


關於山東和江蘇的省份區劃,在建國初期有過幾次變遷,而贛榆縣原先隸屬於山東的臨沂專區管轄,後來又連同徐州一起劃歸了江蘇。


首先是歷史原因,建國初期,山東已經屬於解放區,而江蘇省有幾個地方並沒有完全解放,所以在建國之時山東的區域劃分將江蘇省北部一部分地區包含在了省內,但是隨著江蘇省全境解放,以及我國區域調整劃分,贛榆併入了徐州,而徐州也劃回了江蘇。這也是當前人們經常談論的徐州歸屬問題,其實徐州僅僅是很短的一段時間由山東管轄。

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地理原因,贛榆當前已經撤縣社區,是連雲港三個轄區之一,而連雲港與山東的臨沂、日照基本上是完全交接,特別是日照南部嵐山區與連雲港北部贛榆區交界非常近。如此近的地理位置加人文文化趨於相同,所以當時關於歸山東管轄也沒有任何問題。當時的日照,也一併歸屬臨沂管轄,只不過後來日照才從臨沂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地級市。



其實山東與江蘇的交接處也就是我們所經常說的淮海地區,這一地區以徐州為中心,包含有連雲港、臨沂等城市,如果這一個地方成立淮海省,那麼連雲港肯定也歸屬與此。之所以沒有成立淮海省市劃歸江蘇,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我國在調整區劃之時的決定而已,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而關於徐州等城市重新劃回山東的言論,也只是討論而已,並不是實際決策。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漢代開始贛榆就與東海、兩灌、沭陽、漣水、以及響水北部一樣,同屬海州管轄。只是因為贛榆北部與山東局部口音(膠遼官話)相似,就把贛榆人等同山東人,簡直大錯特錯!

贛榆口音(部分膠遼官話部分中原官話)的由來,始自金朝。由於金朝時期金宋對峙以淮河為界,徐州海州直屬金所轄,所以語言受到北方民族影響。到了蒙元時期蒙軍征服中華的過程中進軍路線上所到之地的語言大量融合北方少數民族的胡音形成今天的中原官話,徐州以及海州北部包括在內。

今天陝甘寧魯豫雲貴川語言之所以基本想通,而與蘇浙閩粵完全迥異,就與蒙軍征服中華進軍路線有關。

比如以中原自稱的河南,今天使用的是中原官話,其實“弄啥嘞”並非原來中原漢地所說的古漢語,金元以前的河南人講的應該是類似於今天台灣人講的客家話河洛話。

而贛榆東海沒被少數民族統治前,講的也是海州卯子的江淮官話。




漫卷旌旗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贛榆縣由山東省臨沂地區劃歸江蘇省徐州專署。至此,贛榆縣自1940年歸山東管轄,歷時13年,重歸江蘇。

( 贛榆老縣政府大院)

1940年11月30日,共產黨領導的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在今班莊鎮王捷莊宣佈成立,隸屬莒南、日照、沭水、贛榆四縣聯合辦事處。

1941年8月1日,山東省濱海專員公署成立,贛榆縣隸屬之。同年8月19日,海陵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贛榆縣大沙河以南苘莊湖、黃圈、臨洪、浦南等地劃屬海陵縣。

1945年1月,為控制以柘汪為中心的沿海區,劃贛榆縣蘆陽、興海兩區和莒南、日照與贛榆毗鄰的邊界地區成立蘆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海陵縣、蘆山縣均隸屬山東濱海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海陵、蘆山兩縣相繼撤消。

1952年12月,中央決定江蘇恢復原建制,同時決定,贛榆、東海兩縣以新沭河為界,河南岸自末山至薔薇河112個村莊從贛榆縣劃歸東海縣。

1953年10月10日,贛榆縣與山東省日照縣進行區劃交接,原屬贛榆縣的北部響石等13個村,於抗戰時期劃歸日照縣,調整後除汾水外,均重新劃歸贛榆縣。


王訓義


民國29年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次年1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34年1月,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9月,日本投降,偽縣政府解體;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青口鎮,自此作為縣治;蘆山縣撤消,屬區歸還原建制。11月26日,贛榆縣改名竹庭縣。民國36年2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移駐墩尚鎮,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體。1950年10月,濱海專署改稱臨沂專署,竹庭縣複名贛榆,仍隸之。1953年1月贛榆縣劃歸江蘇省,隸徐州專區,1983年3月改隸連雲港市至今。

2014年7月,國務院批准江蘇省連雲港市行政區劃調整,贛榆縣撤縣制建區。

贛榆地處江蘇省東北端,東臨黃海海州灣,隔海與日本、朝鮮半島相望,北接山東半島。

贛榆區擁有大面積濱海溼地、海洋灘塗、和全省最長黃金海岸線,境內土地肥沃、河道縱橫、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享“魚米之鄉”之稱。


贛榆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已建成對蝦、紫菜、蘆筍、鑄件、草柳編織等10大出口創匯基地,與日本、韓國、美國、香港、臺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協作關係,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贛榆投資興辦了400多個合作項目。全區有13大類100多個產品出口,形成8大出口創匯基地,年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


鐵男春秋


事實上,從元代設行省制度以來,贛榆大多數時間都是隸屬於江蘇地區的。元代以來,贛榆隸屬於山東管轄只有3次。


第一次發生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是年11月30日,國民黨成立了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歸山東省濱海專署管轄,但是到了第二年1月,這個臨時成立的政府就宣告破產了。

第二次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在南京解放後,到了5月整個江蘇全境就都解放了。但是江蘇省卻短暫的消失了,中央在原江蘇省地界上設置了 蘇北、蘇南兩個行署與南京市等三個省級行政區。而贛榆縣被劃分給了山東代管。

第三次發生在建國後。1950年撤銷了原山東濱海專區的建制,並在原有轄區上成立了臨沂專區,而贛榆縣自然而然就成了其中的一員,受臨沂專區管轄。只不過當時的贛榆縣還是以1945年的名稱示人。1945年11月26日,為了紀念符竹庭同志,特意將贛榆縣改名為竹庭縣。但是這個縣名一直沒有得到國民黨的承認。當然建國後就無所謂他承不承認了。所以直到1950年5月,竹庭縣才改回原名贛榆縣,依然隸屬臨沂專署。

1953年1月江蘇省恢復建制。原隸屬徐州專區管轄的贛榆縣也重新回到江蘇的懷抱。從1952年到1982年,整整30年間,贛榆縣一直都在徐州地區的管轄範圍之內。1983年發生了一件影響到全國各個縣市的大事——國家地市行政體制改革。在這一年,贛榆縣被劃分到了連雲港市。到2014年,贛榆縣撤縣設區。從此贛榆作為連雲港市的一個區一直至今。

綜上所述,贛榆隸屬於江蘇遠比其屬山東的歷史久,1952年贛榆迴歸江蘇省,其實說它是再次迴歸也是可以的。


夏目歷史君


最早的贛榆在連雲港雲臺山下,是軒轅黃帝的都城。贛榆=蓋餘=肝榆=幹袬Yu=幹袁=軒轅。


周乙探史


贛榆人講的是山東話,郯城城以南講的是江蘇話,馬頭講的是山東話,小馬頭(高冊)講的是江蘇邳州口音)


魯南遊子DMY


徐州也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