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2020年3月3日,历史将记住这天。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贵州省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黔南州长顺县就在其中。期盼了许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27万长顺人民告别贫困历史,踏上新的征程。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城全景


瞄准靶心,蹚出一条脱贫新路


九山半水半分田。处于麻山腹地的长顺,石漠化集中连片、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巍巍麻山挡住的,是长顺人民致富的路。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昔日,敦操乡“背篼干部”用背篼为贫困群众送物资


昔日,敦操乡的崎岖山路,走过了一批又一批的“背篼干部”;今天,村里又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工作队队员。

撕掉贫困标签,誓把麻山变福地!这是长顺县委县政府对群众的承诺。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广顺镇盐井通组路


从2014年到2020年。

这6年,长顺把脱贫攻坚作为“天字号”工程、第一民生大事。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按照“五步工作法”,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 向贫困发起总攻。

1919名县、乡干部领命出征,驻扎一线;3653名县、乡干部结对帮扶2.04万户贫困户。千百年来的贫困,而今告别了。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召开2019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暨农村产业革命工作推进会


在长顺县敦操乡斗麻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墙上,贴满了“贫困户信息一览表”、“帮扶主体责任图”,放眼望去,就如同一张张作战示意图。

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转变群众思想、鼓励群众发展产业……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斗麻村变了。

敦操乡开了培训班,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号召下,斗麻村村民积极报名。与此同时,斗麻村因地制宜,发展起核桃、何首乌种植,蜜蜂、黑毛猪、本地黄牛养殖等产业。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敦操乡斗麻社区为村民培训农业技术


“在参加乡里面的就业培训中,我学会了蜜蜂养殖,走出了守着几亩玉米地过苦日子的困境。”谈起蜜蜂养殖前后的变化,斗麻村蜜蜂养殖合作社社员梁王杰感慨良多。

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了,干劲足了,脱贫之路也走得更顺了。

“我们结合斗麻村的资源禀赋和实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掀起了一场乡村振兴的产业革命,切实将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生产上来,实现村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斗麻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守朝说,只要群众思想上有转变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敦操新貌


麻山腹地,是脱贫攻坚最难啃也是必须啃下的“骨头”。精准扶贫,需要瞄准靶心。

精准识别到户到人。按照“四看法”、州委“七个一”工作机制和“一学二访三会四评五公示”驻村工作法开展工作,切实找准贫困对象。严格落实“一申请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县乡村组四级动态监测管理,切实提高识别精准度。

精准帮扶因户施策。以户为单位认真分析因灾、因病、因学和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三因三缺”的致贫原因,按户按人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及社会保障兜底等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坚持一户一台账、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做到“户户有帮扶措施、人人有脱贫门路”。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移民群众上街购置年货过新年


精准退出进退有度。通过建立县、乡、村、组、户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实时掌握贫困群众实际情况,按照国家脱贫标准,严格核查把关,对完全符合标准、能够脱贫的贫困户予以退出,对新增和返贫的贫困户及时纳入,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则退。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419户85673人,减贫18976户8269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06%下降到1.29%。6个贫困乡镇全部实现“减贫摘帽”,39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在2019年10月份拟退出贫困县州级初审中,“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81%”。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扎根群众,基层力量助脱贫


无论是曾经的“背篼干部”,还是如今的驻村工作队员,一脉相承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重回家乡,韦健换了个身份,成为长顺县鼓扬镇岩上村驻村第一书记。

入村以来,走村访户、宣传政策、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在韦健和驻村队员的努力下,老百姓富了,岩上村脱贫了。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鼓扬镇岩上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健(左一)与老百姓一起劳作


在长顺,在黔南,在贵州,在中国,有无数的驻村干部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用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一张张亮眼的脱贫成绩单——

全县504个党组织、9663名党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心路历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网格员每月对所有农户全面走访一次,对所有贫困户每周走访一次,做到“四看四问四关注”;


帮扶干部每月上门开展一次谈心交心、吃一次联亲饭、打扫一次环境卫生“三个一”联亲活动,与群众打“伙计”、结“亲戚”;


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

……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长寨街道长坡村脱贫攻坚队队员与群众一起过“六月六”


脱贫攻坚以来,长顺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的广顺镇核子村,到处都是臭水沟和垃圾山,甚至垮塌了5年的小水库仍迟迟没修好。

2019年初,长顺县给核子村派来了一支脱贫攻坚队伍,第一把火便烧到了各村民小组:清退39名不称职的组务管理委员会成员,推举一批有威望、想干事的村民加入,并组建4支专门队伍,负责调解矛盾纠纷和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急事。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如今的核子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改组后的“组管委”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组规民约》,还把乡亲们聚到一起,共同商量如何改变村庄面貌。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长寨街道磨谢村后坝组网格员班文彪到地里与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仅仅两个月,在各个“组管委”的推动下,核子村的臭水沟和垃圾山,变成了串户路、小花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顺势发展起2300亩折耳根和3000亩茭白等产业。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在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百亩茭白种植示范基地,茭白丰收让群众乐开了花。


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说:“我们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统一了群众思想、解决了群众难题。让群众感受到公开公平公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才能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

发生改变的不仅是核子村一个地方,近年来,长顺县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县1456个村民小组全部组建了“组管委”,有效解决了村民事务无人管、矛盾纠纷调解难、环境卫生脏乱差、发展致富无门路等问题。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大堡组村民潘上先在折耳根基地采挖折耳根


群众动力激活了,产业发展更畅了,就业门路更广了。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

五大蔬菜种植区、四条水果产业带、三大生猪养殖场、两大生态家禽养殖园区“5432”产业发展布局,产业覆盖3.3万户;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市民化等培训3.1万人次,引进广州江楠、天农公司、广西力源等18家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农民就地务工;

以威远工业园区为平台,建成广顺轻工扶贫产业园、贵顺产业园、建材产业园等,投产企业142家,吸纳就业4470人;

在乡镇、村组、移民小区等开办扶贫车间、作坊式加工点等扩大农民就地就业;开发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等农村公益性扶贫岗位,实现就业5900人。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鼓足干劲,不获全胜不收兵

长顺人民会记住,脱贫攻坚为百姓带来了幸福。

道路变宽,房子变好,求学有路,医疗有保,曾经困扰了人们的难题,一件件被解决。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交通设施日益完善


教育方面:加大贫困村教育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全县村级学校全部达标,实现条件改善“一所不差”。全面落实国家对教育的资助性政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2014年以来,共资助贫困学生57.55万人次4.35亿元,确保精准资助“一个不漏”。实施职业教育脱贫行动计划,开辟贫困家庭学生绿色通道,优先招生、优先选择就业、优先落实助学政策、优先推荐就业。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第一小学孩子们欢乐的课间时分


医疗方面:全面落实建档立卡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扶贫政策,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等便民措施,目前,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8.4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组建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团队82个357人,实现全覆盖。对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四定两加强”,坚决防止因病返贫。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危房改造方面:按照“零遗漏、全覆盖”的原则,通过“农户自建一批、政府代建一批、维修加固一批、透风漏雨整治一批”等四种方式,确保每一栋危房建得起、改得好、住得进,全县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实现了全覆盖。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基础设施方面:新建“组组通”608.23公里,除整组整寨搬迁点外,其余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30户以上村寨实施一条串户路、一个垃圾池、一套路灯系统,50户以上的村寨增加一个活动场所、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投资2.4亿元,解决供水水质问题,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为99%、自来水普及率为98%。同时,全面补齐农村电网改造、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和弱项。

脱贫不是终点,从脱贫到奔小康仍需闯关夺隘。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仍是摆在长顺人民面前的一道考题。

贵州长顺:麻山变福地,迈向新征程!

长顺县白云山镇蔬菜种植基地


“尽管已经摘了帽,我们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借力乘势而上。”高晓昀表示,长顺将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持续用力,做好剩余贫困人口帮扶和后续巩固提升等工作,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从脱贫致富迈向全面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