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義烏通史》背後的故事

探尋《義烏通史》背後的故事

2019年6月,年事已高的金普森教授(前中)熱心參與《義烏通史》的評審。

“瞭解一個地方的人文故事,解析來龍去脈,紀錄片的形式挺好。義烏又走在前面了。”

“義烏兵名揚天下。”

3月5日開始,中國首部縣級市地方通史類紀錄片《義烏通史》在愛奇藝平臺上線。每週四、週五上午10:00各更新兩集,一週播放四集。已播出《斯土斯民》《遠古義烏》《建縣》《傅大士》,短短四天內總點擊量已超過了48萬,並引起了網友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很多人都對這部紀錄片產生了好奇。今天,讓我們走進幕後,去了解《義烏通史》背後的故事。

探寻《义乌通史》背后的故事

攝製組正在拍攝第十六集關於朱一新的場景。

歷時兩年鴻篇鉅製

紀錄片《義烏通史》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大文化工程,是在央視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地級市的《蘇州史記》完成後,第一部縣級市地方通史類紀錄片,也是我國首次由國家級單位專家為縣級地區全面梳理、論證、考古的通史類紀錄片。它填補了我國第一部影像版縣級市通史紀錄片的空白,具有重大意義。

要創作這樣一部鴻篇鉅製,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幕後團隊。2017年6月,《義烏通史》項目開始前期籌備,2017年12月項目全面啟動。《義烏通史》文稿主創團隊,由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擔任總顧問、陳時龍任總撰稿,全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權威專家組織撰稿,力求史學嚴謹性。

撰稿專家們為《義烏通史》紀錄片確定了三條主線:第一條系統講述義烏土地上人與自然相生相伴的歷程,發掘義烏人不屈不撓,與命運抗爭的無畏精神;第二條介紹義烏歷史上重要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展現義烏在中華民族歷史中的地位;第三條展現義烏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培養義烏人對地域文化的自豪感。

經過不斷修改,最終確立20集主題為:1.《斯土斯民》2.《遠古義烏》3.《建縣》4.《傅大士》5.《駱賓王》6.《繡湖》7.《宗澤》8.《理學》9.《朱丹溪》10.《集市老街》11.《義烏兵》12.《敲糖幫》13.《婺戲》14.《古村》15.《朱之錫》16.《朱一新》17.《古井春秋》18.《真理的味道》19.《義烏營》20.《世界小商品之都》。

《義烏通史》紀錄片拍攝製作,前後共投入103人。由央視著名導演張斌、趙良帶隊執行。每集25分鐘,以全4K技術拍攝,央視播出標準制作。大量運用移動延時攝影,展現“大歷史”的縱橫開闔、波瀾壯闊;運用高速、微距攝影和移軸攝影等富有感情色彩的細膩鏡頭,放大值得銘記的歷史細節;運用三維動畫等現代表現手法,還原歷史現場的真實感;運用航拍影像充分展示氣勢宏偉、波瀾壯闊的河山,讓大氣與唯美和諧交融,有力凸顯義烏的文化特性和城市氣質。

製作團隊用時一年半,拍攝了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檔案館、義烏各類專題研究中心、故居133處,街道、村落116處,採訪了近百位專家學者,足跡踏遍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為了獲得在外省區各部門、各單位的拍攝許可,市文旅局僅介紹信就開出了幾十封。”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王志堅說。

《義烏通史》從項目正式開啟到全部拍攝完成歷時兩年,無數人的努力最終凝聚為這500分鐘精品。

探寻《义乌通史》背后的故事

《義烏通史》拍攝過程中,很多群演都由義烏作協會員無償出演。

千錘百煉始成鋼

歷史浩如煙海,怎麼樣才可以萃取最能代表義烏歷史的片段,如何才能準確還原歷史事件,同時兼具藝術性和可看性?這是《義烏通史》文稿創作過程中最大的難題。

主創人員為此花費了大量心血。在總撰稿陳時龍指導帶領下,在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浙江社科院等12位專家和義烏當地史學專家努力下,經過數十次前往北京、杭州等地論證考察,歷盡艱辛,時間長達1年,終於完成了初稿腳本。

“專家們翻閱了數百本歷史典籍,比如《義烏縣誌》《金華縣誌》,也參閱了各類鄉村野史。光我個人快遞過去的各種古籍參考資料,就超過了30本。”參與聯絡工作的何賽陽說。

王志堅說,初稿完成後,導演團隊和編劇開始介入影視創作,將歷史文稿改寫為拍攝劇本。導演團隊分批次前往全國各地調研,本著對歷史負責、對義烏負責的工作態度,細緻地與社科院、浙江省內、義烏當地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調研。

導演和編劇創作完成的拍攝腳本還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編劇與原撰稿、導演三方多次討論、修改劇本,經三方都確認拍攝劇本後,方才組建拍攝團隊開始外拍。這個過程中,是無數次的溝通、解釋、磨合,每一集都需要長達1—2個月的時間,有些重大意見經常需要市政府出面開協調會。

2019年9月13日,《義烏通史》在第一屆世界義烏人大會上發佈意見徵求版,採用微信掃碼推送給代表作為大會特殊禮物。義烏電視臺於同月進行了播放。影片得到全體市民和專家學者熱烈反饋。兩週時間內,共計徵集到觀眾意見726條。攝製組耗時兩個月,將反饋意見一一與社科院專家核查後進行了修改與補拍。

改動最多的是第20集《世界小商品之都》。“前後大改了六七次。”王志堅說,一稿、二稿被推翻,後來是由分管副市長牽頭,市委辦、市府辦、文旅局、社科院專家、劉典導演等組成特別工作組,由總撰稿陳時龍、總製片人金城到義烏聽取各方意見,以習近平總書記12次來義烏指導考察為方向,重新撰寫了文稿。“拍攝期間更是得到了義烏融媒體中心等單位大力支持,他們不厭其煩地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歷史資料。”

“幕後英雄”專家審片組

如果說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專家們為《義烏通史》確立了主幹,那麼為這棵大樹添枝加葉,豐富了許多閃光細節的,就是專家審片組。

“社科院的專家都是全國頂尖的歷史學家,但因為對義烏沒那麼熟悉,所以史料細節方面需要我們進行補充。”駱有云說。

為保證紀錄片《義烏通史》製作順利進行,2019年5月,市政府特別成立了《義烏通史》專家審片組。其中機關部門有市委宣傳部、黨史研究室、社科聯、融媒體中心、文聯等單位領導,社會專家包括浙江大學原教授金普森、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王一勝、復旦大學教授吳格、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馮春生、義烏政協原副主席馮志來、市志辦原主任吳潮海等,其中,復旦大學古籍保護研究中心吳格教授擔任組長。

他們是《義烏通史》的“幕後英雄”,為影片拍攝付出良多。何賽陽說,專家審片組成員都很忙,很多都不在義烏工作,但每個人都以能參與這樣的文化盛事為榮,每個人都願意熱忱付出。根據記錄,《義烏通史》項目運行期間,召開大型劇本評審會超過13次,各類小型研討會更是不計其數。“像金普森老先生年事已高,已經很少出山,但也熱情參與了兩次評審會。還有吳潮海,每次都要從幾百公里的外地趕過來。常常是自己一個人坐清晨的動車趕到義烏,評審結束又匆匆趕回。不要報銷,不計報酬,不用接送。”

包括鮑川等在內的不少專家審片組成員也是《義烏通史》的直接服務者,他們不但協助攝製,還為劇組提供書籍、道具,聯絡拍攝事宜等。

90分鐘紀錄片電影、英文版紀錄片即將面世

《義烏通史》在愛奇藝的更新將一直持續到4月。“《義烏通史》對於增加義烏文化自信,尋找義烏歷史之源,有很大助力,是每一個義烏人都必看的紀錄片之一,也建議義烏初中及以上年級的學生集體觀看。”王志堅說,《義烏通史》致力於全面展現義烏從遠古時代至新中國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及其多樣的山川水系和氣候環境,全面反映義烏一地的經濟、社會與文化,是一部結合不同歷史情境,客觀呈現其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作用,表彰義烏歷史上優秀的人物和文化,揭示義烏髮展背後的歷史因素,梳理和展現源遠流長的義烏文化和義烏精神的紀錄片。

接下來,《義烏通史》還將在多個電視臺以及各大平臺上映。與此同時,《義烏通史》系列圖書、音像製品等衍生出版物開始進行設計製作。90分鐘紀錄片電影、英文版紀錄片的製作也正在加緊進行中,預計很快會和大家見面。

(原標題《走進中國首部縣級市地方通史類紀錄片 探尋背後的故事》,原作者華青。編輯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