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萬物都是自己嗎?還是自己就是自己?

無限本尊趙美神


萬事包括得很廣,不可能事事都是自己。萬物包含得有物象,這個估計因情況而定。比如,當自己心情不好時,看天上的孤雁,便覺得相似。當心情低落時,看街邊的乞丐便覺得同是天涯淪落人。,當自己心情低落時,看門前桃李,哪怕是花骨朵朵,也感覺不到春意,只認為它們是未敢爭春才枝半殘。

自己就是自己吧。為了生活有時自己也不是自己。許多人的工作都和自己的愛好沒多大關係,那樣他們工作時也就不是真正的自己。還有一些人他們表面看上去開朗活潑,但是他們的內心很孤獨。這樣的人富有雙面性,所以自己有時也不是自己。但是,通常情況下自己最好就是自己。社會是個大染缸,對外界要有一定的定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嘛。我就是我,世上第一無二不失本真的我。


似默非陌


萬事萬物都是自己。你有沒有覺察到,當你向外看時,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心的反射認知。比如盛了半杯酒,你認為應當盛滿,別人則認為半杯正好。有人做一件好事,你認為這是個善良的人做的好事,有人則認為這個人做的是傻事。當你遇到茉莉花時,你看到的是花的潔白,聞到的是花的濃香。此時此刻,半杯酒、善良的人,茉莉花就是你,她們都投射到了你的心裡,和你融為一體。當你以愛心對待萬物時,你就成為了一個大愛無疆的人,當你無私的去幫助別人時,別人也會成全你的人生。



王西真


莊子在《齊物論》中有這樣的描寫:“萬物皆一,齊萬物而歸一”。仔細推敲, “萬物”所指世間所有事物,“一”所指人心,心有所思,心有所識。世上萬物看是繁盛,眾多,都是一個整體。

孟子說過,萬物之理在人心。(也就是指的人世間的仁、義、禮、智、信。)心生萬物。我們同望一片天空,卻看著不同的地方。內心種下一粒美好的種子,不斷的努力施肥,澆灌,呵護著,收穫的就是美好的果實。萬物是自己,自己也是自己。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蓋天地萬物與人原始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我們生活在天地之間,不過一粒塵埃,順應自然規律,融入自然。時刻提醒自己,萬物萬物是自己,我也是自己,自己是自己,自己也是萬物。





隨緣的自由風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很容易回答。

容易的是想簡單一些,做的直接一些,那自己就是自己,難的是你通過自己看到了什麼,什麼和自身接近聯想到了什麼接受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宇宙很大,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認知,唱一首《小草》讓生活在社會底層勤勞的草根有了安靜心態和鬥志,螞蟻屯糧,冬雪臘梅傲骨香自來,北方小麥經嚴寒夏日灼熱白麵來,東北年關鑿冰撲魚,白髮老翁天真像小孩。


圓圓599


萬事萬物都是自己,是有條件的,比如說你在做某件事時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舉止,這些行為參與到某件事或者某個物件時,這個時候,可以說是你自己,但這些事情跟物都是有緣法的,緣法散去之時,它就不是你自己了,但自己還是自己,相對而言自己是自己也是一樣的,得看情況而定,沒有完全的定義,自己有時候是自己,有時候也不是自己,或者說你是誰,來自哪裡,要去哪裡,由自己跟世間萬物產生的緣法而定,本來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虛空之中生出來的,不曾有一相是真實的,所以自己可以是自己,也可以不是自己,萬法緣生,皆系緣分。這是我的回答,謝謝


微笑是最昂貴的禮物


面對新事物時,我們要做一個外柔內剛的人。溫柔地去接受新的東西,但依舊保留自己的內核,有原則的汲取是與新事物相處的最好方式,不被刻意帶偏,又能從中接受新知。 ​​​​



文心蘭老師


做判斷的時候基本是這樣的。只有適合自己,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發輝自己的能力達到最好的效能,可述有道理,要扯到萬事萬物就不好說了。這要涉及到意種對適合自己的事物定性,是人的話就有很大的主觀性,人的思維多變,某一階段覺得適合自己但是長遠來看又不是最適合自己的。這就是人貪慾的來源,總是追求絕對的最好,幾乎是達不到的,人卻有這個執念,不追求過程中一葉障目失去本心,自私貪婪.


孟凡河


自己就是自己。

風不動,心不動。

善待這個世界。

做好自我。


雪國1125


有時候自己是自己,更多的時候自己不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