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二大的水系流域


廣東省第二大的水系流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堅強不屈的潮汕人離不開各自母親河的孕育。

韓江自古以來,沿用的名稱有員水、惡溪、惡溪水、惡水、鱷溪、鱷水、鱷波、意溪、溢溪、蔡家圍、湫水、鳳水、鳳凰溪、鱷渚、韓江、韓水、韓溪、韓川、湘江、東江等20個。其中的員水是古韓江的本名;惡溪、惡水、惡溪水、鱷溪、鱷水、鱷波、鱷渚、意溪、溢溪、蔡家圍十名,是因當時韓江有鱷魚而得名,或因此而轉稱的;鳳水、鳳凰溪皆因韓江有一水源於鳳凰山;韓江、韓溪、韓水、韓川都是後人紀念韓愈治潮祭鱷而改名的;湫水因龍湫水而得名;湘江即相傳韓湘子輔建湘子橋而得名;東江因地處潮州城之東而得名。

韓江沿用的20個名稱中,有的原專指韓江的一段,有的泛指整條韓江。韓江諸多名稱,現常用的只有韓江一名。其中的意溪一名已成為特指潮州城東一個鎮的專用地名,鱷渚、蔡家圍又是意溪的別稱。

韓江水系為格子狀水系。上游由汀江和梅江構成。汀江長323千米,11802平方千米,佔流域總面積的39.2%。發源於福建寧化縣西南部、武夷山脈東麓,在木馬山北坡的賴家山村。一泓清流蜿蜒向東南,穿過龍門峽的石灰岩洞(巖洞石壁上前人留有“源頭活水”石,洞內兩塊白色石頭據說為龍牙),經長汀、上杭等盆地,斜切閩西的北東向山脈,形成許多險灘峽谷。位於閩粵邊境長5.5千米的棉花灘花崗岩峽谷構成了汀江的“咽喉”。已建成最大壩高111米,總庫容20.35億立方米,電站裝機60萬千瓦,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水產養殖功能的棉花灘水電站。汀江較大的支流有舊縣河、黃潭河、永定水和梅潭河等。梅江長303千米,13929平方千米,佔流域總面積的46.3%。發源於蓮花山脈西北坡烏凸山(又稱武頓)附近的七星崬,向北沿北東寬谷流動,五華水寨以上稱孽汗,以下稱梅江(176千米),流經五華、梅縣等紅色盆地,河谷寬廣,梅州至三河壩段多峽谷。梅江支流多分佈於北岸,主要支流有五華河、寧江和石窟河等,其中石窟河最大,長179千米,面積為3 681平方千米。汀江、梅江、梅潭河在三河壩會合後稱韓江。文獻都說韓江有兩源頭,不過汀江由於長度較大,與韓江干流流向基本一致,符合河流“維長”的原則。

廣東省第二大的水系流域


大埔縣三河壩至潮州竹竿山為韓江中游,長107千米,佔流域面積的12%。西岸是陰那山和釋迦崬山地,東岸是鳳凰山地。水急而多峽谷,居民點少,只有高坡、留隍、歸湖等小盆地。較大的支流有豐良河、鳳凰溪等。

廣東省第二大的水系流域


竹竿山以南選入三角洲平原,佔流域面積的30%,河道寬淺,泥沙淤積。

廣東省第二大的水系流域


鳳凰洲以下分西、北、東三支。西溪在庵埠附近分為梅溪、新津河、外砂河;北溪在東里義豐溪出海;東溪又稱蓮陽河,在北港口出海;此外,南溪是溝通北溪與東溪的運河,長10千米。韓江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有17個出海口,其中北溪有9個出海口,1953年以後對河口進行整治,集中為五條河道入海。每個出海口附近均建有橋閘,分別是梅溪、下埔、外砂、蓮陽、東里,這些橋閘阻擋海潮,未建防潮潮閘前,海潮上溯15一20千米。大潮時東溪到達湖心,西溪到達上窖,北溪到達新浦。

廣東省第二大的水系流域


韓江流域內集水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的各級支流共有53條。主要干支流有梅江水系的琴江、五華河、寧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河;麗江水系的樟溪、梅潭河;韓江干流的大肚溪、豐良河、白溪水、鳳凰溪、文祠桂坑水。

廣東省第二大的水系流域


韓江流域是我省第二大流域。歷史上韓江是運輸大動脈,新中國成立前通航1500千米以上,但水淺航道標準低,水位不穩定,鬆口以下和汀江茶陽以下通航30 ~5O噸機動船,下運水泥、煤炭、木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