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IV電視機)

我家上次何時看的電視已記不清是什麼時候了。

記住鄉愁(IV電視機)

除夕的聯歡晚會是在電腦上看的,也就看了個把小時,就睡覺了,在電腦上隨時都可以看,在手機上更甚隨時隨地都可以,今天明天后天不管哪天都行,何必非要熬夜看?再說了我家的哪液晶電視是前幾年買,它的分辨度己比不了今年剛買的電腦顯示屏的清晰度。今非昔比,電視機如今在家電中龍頭老大的地位不保,當年哪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當時,電視機哪可是風光無限。

記住鄉愁(IV電視機)


我看的第一臺電視機是叔叔家九英吋飛躍牌黑白電視,儘管它熒屏很小,可看它播放電視節目的受眾,可以豪不誇張的說現在全國任何家庭的電視機受眾都不會比它多。這臺電視機是叔叔那在鎮上當幹部的小舅子送的。他因工作調動,就把這臺小電視機送給了叔,叔叔把它當作寶貝兒子似的揹回家,可搗鼓半天也放不出節目,把他小舅子教的如何調整天線方向,如何微調節目沒記住,第二天一早,叔又趕三十多里地去請教。

小電視開播的那年應該是八三年(那年除夕,中央電視臺第一次辦春節聯歡晚會,後來查知是八三年),那年頭電視機在農村可是稀罕物,偌大鳳凰山區(當時三亇大隊)外加一國營礦山鳳礦,也就兩臺電視機,我叔叔家一臺,鳳礦礦部一合。

記住鄉愁(IV電視機)

中間平板屏即為九英吋

隨著巜排球女將》,《霍元甲》,《上海灘》的熱播,看小電視的觀眾越來越多。看電視的第一排是席地而坐的小孩,第二排是坐小竹椅上的老人,第三排是坐木條櫈上中年人,第四排人站在地面上,第五排站小櫈上,第六排站大櫈上,第七排站桌子上,還有人在木閣樓上,在架在串牌的長木上…,夏天叔叔乾脆把電視機拿室外放,勉的家裡擁擠不堪。"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的音樂響起是村民們的動員令,"浪奔,浪湧……"是集結號。

記住鄉愁(IV電視機)


十多年後,我三哥結婚時農村的舊三大件(三轉一響,即手錶,自行車,縫紉機,音響),變成了彩電,冰箱,洗衣機新三大件。山區沒有自來水,買了洗衣機也沒法用,冰箱也可有可無,唯獨彩電是不可豁缺得,花了二千六百元外加搭售二十斤快要化了牛奶糖,買回一臺熊貓牌十六吋大"彩電",說它是彩電實在是勉強,不知是電視信號關係還是電視機本身質量關係,反正它有時有彩,如水彩畫毛茸茸,有時又無彩,如黑白水墨畫。後來在電視熒屏外掛一張印有深淺不一橫形彩條的塑料薄膜,終於解決了彩不彩的問題,可電視畫面看起來怪怪的。

三姐家一狠心花了姐夫半年多工資,把家裡的黑白電視機換成了從日本進口的東芝牌彩電。看了此彩電,才知"彩電"上人臉也不會是綠的,人牙齒還是白的。

記住鄉愁(IV電視機)


我成家時,閉路電視信號線可以通到每家每戶了,室外不用再豎個極易招雷電的室外天線,電視畫面清晰了許多。正好趕上了看香港迴歸電視直播,見證了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米字旗緩緩除落。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家萬戶液晶開。不知哪年哪月哪日起,短短一二年功夫,輕巧的液晶電視機迅速替換了絕大多數老式顯像管電視機。當年需兩人抬著,招搖過市,作為嫁妝驕傲地撅著大屁股電視機,如今淪落到無人問津地步,"手機換菜刀換盆"的嫌棄它太大,帶不了,一個電視機換把菜刀他都不幹。只有賣給走村串巷收破爛的,不論牌子,也不論買來什麼價位,只論個頭,個頭小的十塊二十,個頭大的三十五十,絕不會超過八十,你要是要價一百以上,那你是誠心不想賣。

記住鄉愁(IV電視機)


曾經家電的老大電視機也許會想,何年何月出個什麼物件,把現在人人不離手的智能手機也幹翻在地,才能解它失寵之恨。

記住鄉愁(IV電視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