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南宋畫家楊婕妤花卉畫《百花圖卷》藏本 臨摹高清版

楊婕妤,宋光寧時人,說者謂與馬遠同時,後以色藝選入宮。其繪事過人,自能題詠,每留傳於人間。此其所畫以壽中殿者也。予得於吳中好事家。今逢唐賢妃殿下千秋令節,敬獻以祝無疆之壽雲。蜀弘治丙辰三月吉日識下鈐三城王圖書朱文方印一枚。清代書畫收藏家梁清標得到此卷後,認定是南宋女畫家楊婕妤之畫甚是喜愛,親自為該畫卷題寫箋名為楊婕妤百花圖,並將此卷作為精品進行收藏。吳其貞《書畫記》中載:楊妹子絹畫一卷十七卷(按,應為十七則),氣色佳,畫天日雲三則,餘皆花卉。法簡而文絕,無畫家氣。每則有一題詠,前識雲:御製中殿生辰詩四月八日。仍有題識,失記其名,上有三城王圖章。可見吳其貞也認定這件《百花圖卷》為楊妹子所畫。那麼,楊婕妤為何又被稱作楊妹子呢?婕妤,乃宮中女子官職的一種稱謂。楊婕妤的真實姓名現已無從可考。但關於楊婕妤和楊妺子是否為一人則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楊婕妤即南宋寧宗楊皇后本人(見元吳師道《禮部集》);另一種說法認為楊妺子即寧宗楊皇后之妺。那麼二者究竟孰是孰非呢?經過考證我們認為:楊婕妤即書畫史籍所說的楊妺子,楊妺子也就是宋寧宗皇帝趙擴之後。《宋史》卷《后妃列傳》載:恭聖仁烈楊皇后,少以姿容選入宮,忘其姓氏。或雲會稽人,慶元元年三月封平樂郡夫人。三年四月進封婕妤。有楊次山者,亦會稽人,後自謂其兄也,遂姓楊氏。五年進婉儀,六年進貴妃。恭淑(韓)皇后崩,中宮未見所屬,貴妃與曹美人俱有寵,韓侂冑見妃任權術,而曹美人性柔順,勸帝立曹,而貴妃頗涉書史,知古今,性極機警,帝竟立之。(據《宋史》寧宗本紀二,立楊皇后為嘉泰二年壬戌公元1202年,十二月)紹定五年(壬辰,公元1232年)十二月壬午,崩於慈明殿,壽七十有一,諡恭聖壬烈。從這段記述可知,楊氏婕妤乃孤身一人,沒有妹子。只因她認同鄉楊次楊妺子是一位能詩、工書、擅畫頗具才藝的南宋女書畫家,其法書墨跡詩章傳世較多,繪畫作品到目前為止只發現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這卷《百花圖卷》,該畫卷雖代表不了我國南宋書畫藝術高度發展的水平,但對我們判定楊妺子其人、瞭解楊妺子的書畫藝術面貌以及填補我國女性在繪畫史上的地位和成就,都是值得我們珍視的。

手機橫屏觀看


精品南宋畫家楊婕妤花卉畫《百花圖卷》藏本 臨摹高清版

南宋 楊婕妤 《百花圖卷》,絹本矮幅,工筆設色畫,橫324釐米,縱24釐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一、壽春花,二、長春花,三、荷花,四、西施蓮,五、蘭花,六、望仙花,七、蜀葵,八、黃蜀葵,九、胡蜀葵,十、闇提花,十一、玉李花,十二、宮槐,十三、三星在天,十四、旭日初昇,十五、桃花荷花,十六、海水,十七、瑞芝,共計十七段,整個畫面真實地展現了自然界百花爭豔、萬物欣榮的景象,洋溢著寧靜歡悅的情緒,每段小楷書標花名並紀年、詩句。書法娟秀平正,稍帶顏體。繪畫用筆工緻纖細,設色濃麗典雅,其中山水小品技法頗類馬遠、夏珪,花卉略近馬麟風格,其中最近馬麟繪畫風格的如畫卷中第五段所繪的蘭花,該《百花圖》長卷為典型的南宋院體畫。

已知我國現存最早的一件女性畫家的作品是南宋女畫家楊妺子的《百花圖卷》。此繪畫長卷現為吉林省博物院的鎮院之寶,它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捐贈給吉林省博物館的。《百花圖卷》是一件流傳有緒的書畫作品,它曾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吳其貞《書畫記》和張伯駒《叢碧書畫錄》。該畫卷乾隆時期收入清內府收藏,清朝滅亡後,末代皇帝愛心覺羅溥儀從北京故宮將此畫卷以贈送其胞弟溥傑的名義攜帶出宮,後輾轉藏於長春市偽滿皇宮小白樓內,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溥儀倉皇逃亡通化大栗子,該《百花圖卷》散失於民間。1955年《百花圖卷》曾在長春市內被發現,後流入北京市被大收藏張伯駒先生收藏,1964年張伯駒先生任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期間,將《百花圖卷》捐贈給吉林省博物館收藏至今。

從該畫卷前端所題:今上御製中殿生辰詩,四月八日的題識看,此《百花圖卷》似為某皇后祝壽而作。那麼此卷是為誰祝壽而作的呢?南宋吳自牧《夢粱錄》皇太后聖節一條雲:四月初八日,壽和聖福皇太后聖節。 壽和是理宗謝皇后的尊號。又據《通鑑》記載,四月八日是宋理宗謝皇后謝道清的生日。南宋光、寧、理三朝諸皇后的生日只有謝後為此日期。再從《百花圖卷》各段的題詠看,均為頌揚謝皇后的。又考《宋史》后妃下、理宗謝後傳,雲:理宗謝皇后,諱道清,天台人。初封通議郡夫人,寶慶三年九月,進貴妃,十二月冊封皇后,號壽和聖福。《百花圖卷》生辰詩明言四月八日,則所謂中殿必是謝道清,而今上當然是理宗趙昀無疑了。故此卷應當是為宋理宗謝皇后謝道清祝壽所作。

《百花圖卷》的書法和繪畫部分均無款識和鈐章,卷後拖尾處有明三城王朱芝垝題雲:右《百花圖》一卷,乃楊婕妤畫也。婕妤蓋宋光寧時人,說者謂與馬遠同時,後以色藝選入宮。其繪事過人,自能題詠,每留傳於人間。此其所畫以壽中殿者也。予得於吳中好事家。今逢唐賢妃殿下千秋令節,敬獻以祝無疆之壽雲。蜀弘治丙辰三月吉日識下鈐三城王圖書朱文方印一枚。清代書畫收藏家梁清標得到此卷後,認定是南宋女畫家楊婕妤之畫甚是喜愛,親自為該畫卷題寫箋名為楊婕妤百花圖,並將此卷作為精品進行收藏。吳其貞《書畫記》中載:楊妹子絹畫一卷十七卷(按,應為十七則),氣色佳,畫天日雲三則,餘皆花卉。法簡而文絕,無畫家氣。每則有一題詠,前識雲:御製中殿生辰詩四月八日。仍有題識,失記其名,上有三城王圖章。可見吳其貞也認定這件《百花圖卷》為楊妹子所畫。那麼,楊婕妤為何又被稱作楊妹子呢?婕妤,乃宮中女子官職的一種稱謂。楊婕妤的真實姓名現已無從可考。但關於楊婕妤和楊妺子是否為一人則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楊婕妤即南宋寧宗楊皇后本人(見元吳師道《禮部集》);另一種說法認為楊妺子即寧宗楊皇后之妺。那麼二者究竟孰是孰非呢?經過考證我們認為:楊婕妤即書畫史籍所說的楊妺子,楊妺子也就是宋寧宗皇帝趙擴之後。《宋史》卷《后妃列傳》載:恭聖仁烈楊皇后,少以姿容選入宮,忘其姓氏。或雲會稽人,慶元元年三月封平樂郡夫人。三年四月進封婕妤。有楊次山者,亦會稽人,後自謂其兄也,遂姓楊氏。五年進婉儀,六年進貴妃。恭淑(韓)皇后崩,中宮未見所屬,貴妃與曹美人俱有寵,韓侂冑見妃任權術,而曹美人性柔順,勸帝立曹,而貴妃頗涉書史,知古今,性極機警,帝竟立之。(據《宋史》寧宗本紀二,立楊皇后為嘉泰二年壬戌公元1202年,十二月)紹定五年(壬辰,公元1232年)十二月壬午,崩於慈明殿,壽七十有一,諡恭聖壬烈。從這段記述可知,楊氏婕妤乃孤身一人,沒有妹子。只因她認同鄉楊次楊妺子是一位能詩、工書、擅畫頗具才藝的南宋女書畫家,其法書墨跡詩章傳世較多,繪畫作品到目前為止只發現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這卷《百花圖卷》,該畫卷雖代表不了我國南宋書畫藝術高度發展的水平,但對我們判定楊妺子其人、瞭解楊妺子的書畫藝術面貌以及填補我國女性在繪畫史上的地位和成就,都是值得我們珍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