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濃愁淡寫,語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然其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去職,退隱江西帶湖。淳熙八年(1181)到紹熙三年(1192),辛棄疾隱居帶湖,在些期間,他常到博山遊覽,儘管博山的風景異常優美,然他卻無心賞玩,心中放不下的的仍是抗金報國。眼看國事日非,自己卻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抒發了詞人無法為國事盡心盡力的傷愁。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濃愁淡寫,語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休: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

卻道天涼好個秋: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意謂言不由衷地顧左右而言他。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濃愁淡寫,語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詞是詞人被劾罷官,閒居帶湖時所作。全詞以“愁”為中心,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心境對比,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抒發了自己的一腔憂愁。

上片寫少年時無憂無慮,喜歡登高望遠,不知愁為何物。“少年不識愁滋味”總領上片,“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愁,表現出詞人年少時涉世未深,天真單純,缺少對“愁”的切身感受。詞人連用兩個“愛上層樓”,前一個“愛上層樓”補充說明首句,意謂作者年輕時不懂什麼是憂愁,喜歡登樓賞玩。後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係,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仿效古人登樓,勉強抒愁的情狀。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濃愁淡寫,語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而今”將思緒從回憶中拉回現實。“識盡愁滋味”寫歷盡滄桑,飽嘗愁滋味,概括了詞人前半生的經歷。所謂“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盡”字將詞人滿腔的辛酸苦楚和盤托出,是極有概括力的。接著連用兩句“欲說還休”,採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與上片互為呼應。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表現出詞人內心的愁滋味說也說不完;後句起到轉折作用,為下文做鋪墊。詞人很想找個人來訴說自己心底的愁苦,可說了也無濟於事,可能還會惹禍上身,於是迴避不談,只能“卻道天涼好個秋”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故意說得輕鬆灑脫,實際上卻深沉含蓄,悽婉愁絕。

全詞委婉含蓄,迴環反覆,濃愁淡寫,寓激情於婉約之中,令人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