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西方文化,我們通常說的就是歐美文化,其太祖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其太宗是文藝復興。而這段文化的流變中,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呢?其歷史概括起來就是古希臘衰落,羅馬王國崛起,羅馬王國被日耳曼蠻族殖民,文藝復興開始。

概括的說:西方文化主要是科學、民主制度、法制、基督教信仰。

這其中,希臘提供了歐洲文化藝術的基礎,他們相信最簡單就是最美,真理一定是簡單的。所以他們把一切歸於數學,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可以用數學來表達,結合邏輯學,他們開始了科學的道路。因此科學就是源於這樣一種哲學論斷:“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用邏輯來分析,用簡單的數學結論表示的。”物理、化學等都是這樣。後來的心理學、醫學、生物學都產生於這一哲學論斷。但是人體究竟是不是數學,多大程度上是數學,卻沒有人再去考慮,心理是不是數學,多大程度上是數學,也沒有人去考慮。雖然近一個世紀也有人開始懷疑這個哲學基礎了,但是畢竟,已經沒有其他的哲學基礎來發明一門新的學科。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希臘的旁邊,羅馬則提供製度、法律跟輸出戰爭。

如果說希臘是文藝青年,羅馬就是一個帶有保鏢的政客。而,基督提供信仰。

耶穌把猶太人的道德標準昇華為宇宙大愛,從此,基督教就產生了。

但是,基督跟羅馬帝國怎麼相處,怎麼融合?

事實上,一開始的磨合有點不愉快。因為基督宣稱上帝才是唯一的神。但羅馬帝國的皇帝其實就是神的存在,國民將皇帝當神一樣對待。

兩者就此產生分歧,羅馬帝國試圖利用手中的劍讓基督教屈服,但劍可以消滅生命,要消滅思想就難多了。

就在事情變得無法調和時,事情出現了轉機。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宣佈自己是個基督徒,等於放棄了世間的神位,羅馬帝國向基督低下了高傲的頭。整個西方歷史,基督教就是一個融合劑。

後來文藝復興,科學崛起,民主法治大幅健全,基督教由落後的“密宗”改成“顯宗”,使得文藝復興突飛猛進超過了西方古典時期。

西方的科學因為是數學和邏輯,那麼便不允許模糊,也不允許妥協,它最終要的是一個唯一的、簡單明瞭的結果。西方的民主和法治也是這樣,他們旨在易於操作,一件政治事件或一件法律案件要得出正確和錯誤的界限分明的結果。如果說這兩項文化太死板,太絕對,太唯一、太剛性的話,那麼基督教的博愛則是來調和前二者的剛性的,因為前二者始終有一個難以根除的缺陷,就是自帶原教旨主義傾向。原教旨主義是指這樣一種現象:當感到自己所深信的、被人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了的最高權威學術或教義受到挑戰時,對這種挑戰毫不妥協,仍反覆重申原信仰的權威性,對挑戰和妥協予以堅決回擊,一旦有必要,甚至用政治和軍事手段進一步表明其態度。所以,原教旨主義有極強的保守性、對抗性、排他性及戰鬥性。而基督教的博愛原則,則表明,原教旨主義傾向要不得。因為文藝復興的基督教改革所改掉的正是原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博愛則不允許傷害出現。

好了,簡單的梳理了之後,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清末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之後,中國人就一個勁地汙衊中國的傳統文化,汙衊中國人,給中國平民捏造各種罪名:愚昧、麻木、幫兇。然後瘋狂抹黑中國傳統文化,給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捏造了各種罪名:吃人、幫兇、愚民。甚至在民國的時候,發展到反漢字、律詩、反訓詁、反歷史考據、反皮影戲、反京劇、反中醫、反剪紙、反對聯、反詩賦、反漢服等,更荒唐的還有反人活到四十歲以上,反夫妻男上女下式。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西方文化自帶的原教旨主義,因此,接觸西方文化的人都帶有原教旨主義傾向,要知道,原教旨主義是邪教的特徵,是非常要不得的。

而東方文化呢?東方文化重視悟性思維。我們常常會敬佩那種多年以後悟得什麼道理的人,東方文化重視經驗主義。因此,中國是不可能產生無理數、虛數的,更不可能產生牛頓定律,這些在現實中不能體會到的東西是不可能在中國產生的。而邏輯雖然產生於印度,但是印度更重視形而上的哲學,也就是宗教哲學。中國文化自帶模糊和寬容,印度文化也一樣。因此,東方沒有產生科技革命,因為模糊是得不出簡單明瞭的結論的,也因為寬容,印度的印度教強大到用其哲學包含了世界一切宗教的最高教義,而中國的中庸之道,本身就是一種寬容,我和你,不存在對立,二一添作五,就好了。正因為寬容,所以不存在尖銳的對立和非此即彼的生死決裂,因此中國和印度成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西方文化自帶的原教旨主義,則使得戰爭頻發,爭議不斷,夫妻之間生孩子的興趣也不及東方大。

因此我們學西方文化要摒棄其自帶的原教旨主義傾向,多一點寬容;而學東方文化,則要多一分理性和追根究底,結果明徹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