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明月心


對王小波的瞭解始於他的一本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覺得他文筆還挺犀利,這個人吧也是不拘一格,特立獨行。後來看他與李銀河的愛情,覺得這個人坦誠直率,是個有趣而又深情的人。不僅敢愛敢恨,也敢說話。林少華將他稱作“真正敢講真話的人”,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


高曉松也對王小波特別推崇,而在妻子李銀河的眼中,王小波是“世間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



他坦率而赤誠,痴情也深情。不好看,但是很有趣。


看過王小波的《愛你就像愛生命》的人,都會被王小波對李銀河的深情打動。王小波與李銀河是單方面的一見鍾情,王小波長的並不好看,但是他不以此自卑,敢愛,並且就只愛著一個人。李銀河最開始覺得王小波太醜,不願意,王小波就說,“我要去爬蟲館去和那些爬蟲比一比,看看我是不是真有那麼難看”,一下子把李銀河逗樂了。



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裡,情話段子不比現在的土味情話差,甚至更有趣。


咱們應當在一起,否則就太傷天害理啦。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真的,單單你的名字就夠我愛一生了。你做夢也想不到,我把信寫到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不管我多麼平庸,可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在見不到你的日子裡,我就難過得像旗杆上吊死的貓。


李銀河最後被王小波的真情打動,兩人在一起,彼此懂得,彼此相愛。他們不生孩子,只用愛情維持婚姻。有人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一生那麼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李銀河的一生,有王小波陪伴,也是許多人求而不得的幸運。



他特立獨行,不慕名利,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王小波在北大做講師,不寫論文,不評職稱,工作之外,只是埋頭寫自己的小說,他其實是個理科天才,”在電腦都沒普及的年代,他是國內最早一批資深程序員。當時的漢字輸入法有缺陷,他就自己寫了套,打漢字速度快到堪比英文盲打。“中關村請他去做技術員,他拒絕,他有自己的文學夢,只願意生活,願意愛,願意寫小說。


他的小說,寫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態度,寫出一種當下的真實,也不管別人如何評價,他只是寫自己的。他比很多人活的大膽,活得坦誠。



王小波是個怎樣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生活過,愛過,寫過,坦誠直率,深情有趣。


其實他的一生很質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


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如果你也愛讀書,愛詩詞,愛一切美好的東西,歡迎關注:一隅城南。


李知月


王小波骨灰粉又出來作亂了!

1952年,王小波出生,剛巧碰上他父親被劃為“階級異己分子”,這場家庭風波,成了王小波名字的由來。王小波天生體弱,而且缺鈣,所以顯得傻傻的。



王朔復出的那一年,說“中國寫小說的,也就紅樓夢能及格。”後來有人告訴他,他沉寂的那些日子,出了一個北京作家,叫王小波,大家都說比王朔強。王朔脫口而出“小波是好樣的”,又說“我也是好樣的。”

小波的父親脾氣暴躁,不讓家裡的孩子學文科,因為在那個年代,學文科的下場都不怎麼樣,家裡的孩子都學了理科,只有王小波的哥哥學了哲學。10歲的時候,在哥哥的慫恿下,小波撬開了父親鎖著的書櫃,在那個書櫃裡小波讀到了奧維德的《變形計》、莎翁戲劇還有《十日談》等。

王小波天生就具有文科氣質,他閱讀速度極快,父親書櫃裡的那些書成了王小波幼年時代的精神食糧,這些經典書籍也在王小波心裡埋下了文學創作的種子。他甚至會半夜爬起來,將詩寫在鏡子上,寫了塗,塗了又寫,最後把整個鏡子都塗成了藍色。

1968年,王小波16歲,響應國家號召,他去了離家千里的雲南插隊,在雲南插隊的那段時光,成了後來《黃金時代》的素材來源。整部小說在討論文化革命背景下的性愛是怎樣的,小波在後來的訪談視頻中曾說到過這一點。


在雲南插隊的日子非常辛苦,但王小波天生的幽默氣質使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都不忘調侃“好在豬沒有思想,不然他們看到人們不遺餘力的把它們的糞便推上山,肯定要笑死。”雲南的日子雖然辛苦,卻被王小波稱作是他一生的黃金時代,農場勞動帶給他的肉體上的磨難推動了小波精神的成長,他後來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過插隊的那段時光。對於王小波這樣的自由思想者來說,插隊下鄉雖然辛苦,但思想貧瘠更辛苦。

1972年,王小波20歲,他從雲南回到了城裡,在製造工廠當了五年的工人。王小波一直都在堅持看書,看得多了,經歷多了,自然也想和這個世界說點什麼,更何況小波天生就有優秀作家的氣質,孤獨,有思想,又有些憂鬱。回城五年後,王小波將一篇名為《綠毛水怪》的小說投到了《光明日報》,編輯這篇小說的則是小波後來的妻子李銀河的同事。


《綠毛水怪》讀出了編輯的眼淚,李銀河讀了那篇小說,當時她就感覺到她和這個作者之間肯定會發生點什麼。後來李銀河以請教學術為由去王小波家裡,這一去,可把她嚇了一跳,“長得太醜了。”

在他們那個年代,互聯網還沒興起,手機什麼更不用說。書成了青年們最常見的消遣,而借書還書也成了戀愛青年常用的套路,一借一還,就是兩次接觸。王小波和李銀河也是這樣開始的,在一次還書過程中,小波問道“你有男朋友嗎”,李銀河說“沒有”,小波說“那你看我怎麼樣”。率直而又真誠,可是李銀河還是有些介意小波的容貌。之後小波開始給李銀河寫信,這些信件就是後來的《愛你就像愛生命》,那些文字就像一篇篇優美的樂章,一點點流進了李銀河心裡。


作為一名男性讀者,每每讀到“你好哇,李銀河”這個開頭,心裡都會感覺到一絲絲溫暖,彷彿一縷陽光照進心裡。我想如今的李銀河再次讀那些信件時,或許會淚如雨下吧!因為就是這個她最初看來“相貌醜陋”的男人把他一生的愛都給了她。

王小波的作品在那時候雖然沒有大範圍流行,但在小圈子裡,他卻已經非常受歡迎了,聽說王小波每有新小說出來,那些文學雜誌社的編輯們都是相當推崇,但因為小波小說中含有大量當時認為的不良信息而不能發表。就連最初在香港發表的《黃金時代》,當時還被當做黃色小說,改名為《王二的二三情事》。但是小波依舊我行我素,不為了發表而寫小說,他獨立自由,他寫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而他的妻子李銀河則是他最忠實的支持者,這或許是小波最大的寫作動力吧,而也只有李銀河這樣的女性才能懂得王小波對中國文壇是多麼的重要。


1997年,王小波突發心臟病去世,還在國外的李銀河聽到這個消息時,頓時五雷轟頂。後來李銀河獨自給丈夫挑選骨灰盒,不經意間會回頭問道:“你覺得怎麼樣?”而清醒過來以後才發現,原來身後的那個人已經永遠離開這個世界了。

李銀河為小波挑選了一塊適合他的墓地,一塊自然天成的獨特石頭,不平整,也不世俗,就像小波一樣,一生特立獨行,自由思考。

這個世界上,最懂小波的人除了小波自己,或許就是李銀河了,所以她說的最準確,小波是一個“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


敲開自由之門


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看似平實的一句話,活成了宗旨,是王小波的,也忝列為王小波門下走狗們的。所以,王小波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認為,他是一個窮智時代的愛智之人,無趣時代的有趣之人。

一、王小波出生於1952年,先後下過鄉插過隊,做過民辦教師,當過工人,經歷過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改革開放。在“你用一塊紅布,矇住我雙眼也矇住了天,你問我看見了什麼,我說我看見了幸福,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的矇昧與自我陶醉的年代裡,他是一個無奈的參與者,一個反諷的旁觀者,一個清醒的啟示者,一個高揚愛智有趣的呼喚者,一個無數乾涸靈魂的救贖者。

二、王小波的作品,小說《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等,把荒誕的現象用邏輯手法去推理,得出的結果會更荒誕而有趣、反思和批判。我每讀一次,都會忍俊不禁以及樂有所思。王小波的“使壞”動機,看似平淡無奇,實為計高一籌,看似低俗傷雅,實為格調高遠。

三、王小波的隨筆集《沉默的大多數》,書中一百多篇雜文的主題,可以用他在自序說的一句話作為總結:“思想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樂趣,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可以剝奪這種樂趣。”他對壓制思維樂趣、束縛思想自由的做法,既厭惡又鄙夷,他多次強調羅素的一句話:“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希望更多的人,享受思維的樂趣,追求內心的自由,過健康而有趣的生活。




烏咪愛讀書


王小波,一個存在於時代之中,而又高於時代的白話文作家。


  • 有幸大一接觸了王小波先生的作品,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黃金時代》。很多人說,《黃金時代》是一本“露骨黃書”,確實裡面對於性的描寫十分直白,但是如果真正有用心去品讀作品,你會發現這種露骨這種直白確是極其重要而又必須的。

王小波對性的雖描寫大膽、直白,但是當你扒開其外衣,你卻能體會其內核有多沉重。在壓抑的文革時期,人們總是不敢說,不敢做,活的跟頭勞累了幾十年的老牛一樣,沒了思想,沒有靈魂,而對於光大知青來說,這種生活不可能是他們能承受的,他們要自由,要靈魂,對現實開始反抗,在壓抑的生活中釋放本心,找尋內心的那份原始的純真。而王小波認為人最偉大的真誠,那就是人的性,真實的性,不被壓抑的性,故有了這本充滿人文主義關懷的《黃金時代》

  • 從時代三部曲、《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紅佛夜奔》、《尋找無雙》等等作品,不難窺見,我們的王小波先生是如何之人:

1. 有趣。說話有趣,寫字有趣,生活更有趣。他的戲謔人生,把王二二十一歲的美好夢想從愛吃愛笑開始,到像個受催了的牛結束,成就了那個久久流傳的佳句 :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2. 智慧。說話智慧,做事智慧。從跟陳清揚是不是破鞋,用短暫的二元對立邏輯為《黃金時代》奠定戲謔基調;到面對人性生死問題上,掏出這麼一句話,他足夠能稱得上智慧

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裡就很高興

3. 真誠。在《沉默的大多數》裡面,他對自己是這樣描述的:

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我想這應該是我最喜歡他的原因吧,他寫文章,永遠有一種責任感在這,用自己的生活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時刻刻讓讀者在觀看他的書是能有自己的一種判斷力,而不是強制給你灌輸思想、觀念。用一種最真誠,最認真的語言去談生活,談哲學,談價值,談社會。

我想這就是王小波吧:一個有趣,智慧,真誠的浪漫行吟詩人


數盲症患者王二


王小波的作品具有理性的思考,有羅素的風格。但骨子裡其實是一個浪漫主義的騎士。自他去世後,他的持續熱度除了來自於他的文學作品外,還來自於他的夫人李銀河。

要評論王小波,就得先介紹李銀河。

李銀河是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員,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研究同性戀並在人代會提案同性婚姻法,主張實行賣淫非罪化,建議取消《刑法》中的聚眾淫亂罪,多次提出“正視婚姻模式多樣化”。

由於研究的方向和這些提議,使得社會各界把李銀河推上熱議。1997年,王小波因心臟病去世,李銀河發表《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多次介紹她45歲就去世的丈夫王小波。

因為李銀河的回憶思念,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書信集《愛你就像愛生命》熱極一時。並且,小說《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使得》《黑帖時代》,劇本《東宮西宮》等也隨之引起更大的社會關注反響。

王小波的作品中,愛情和性愛緊密相連,集中體現性愛和權力的關係。在特定的社會環境裡,愛情革命=性愛革命。

這些作品,思維探索得很深刻。對性愛的社會屬性用文學的形式表達出來,文采斐然。

王小波的作品裡對文革時期的反思,對傳統文化弊病的指出,皆源於邏輯和美學的思考。讀他的作品,無論小說還是雜文,均覺其人才華橫溢。

而這些理論和探索,和王小波的夫人李銀河研究方向一致。所以,王小波和李銀河是夫妻連理同唱,王小波更有才氣,李銀河更有名氣。


以上為拙見,歡迎在評論區提出不同見解,謝謝!





守候青鳥的露臺—青兒


讀了錢理群:《魯迅拒絕收編,同時也絕不收編我們》後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想起王小波寫的雜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當魯迅作品從教材中日益消失的時候,北大錢理群教授卻依然在魯迅思想中尋求借鑑,確實是保持了文化精英的獨立性。

魯迅教會了人們質疑的精神,存在即合理是一個哲學命題。但存在的真的是合理的嗎,比如畸高的房價,站在我們收入的角度我們真的負擔得起嗎。房產的金融屬性註定房價承擔了太多貨幣蓄水池功能。個人的理性抵抗不了集體的非理性,事實證明過去10幾年最好的投資標的就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但目前投資房地產站在魯迅質疑的視角是需要謹慎的選擇了,這個市場還能持續繁榮下一個10年嗎。最近融創接手萬達的70多個地產項目成為了熱點,背後的邏輯孫宏斌認為調控對高端市場的影響會很小。

瞭解王小波是過去讀了他的雜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文章透露出來的戰鬥精神深深吸引了我。最近開始用亞馬遜電子書讀《王小波全集》才真正走進了他的精神世界。做為老三屆的一員王小波經歷了上山下鄉,豐富的生活閱歷對他世界觀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通過與李銀河博士社會學研究,他發現了中國存在同性戀現象,這一研究成果當時引起廣泛質疑,不向當時學術權威妥協是王小波很了不起的地方。

從魯迅到王小波我發現真正的勇士是無所畏懼的,知識是一個人從感性走向理性的橋樑。質疑存在即合理這一論題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


於文澤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應該從他的書開始說
我第一次讀王小波的書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他思想的獨立性。讓我看到王小波對自己的思考,對社會的思考。


一個文學家如果不考慮社會,只考慮文學,那他是自私的,而王小波考慮的是整個社會,他敢說,說出一切不公平的事情。

從黃金時代我們可以看出,王小波對文革時期的批判與諷刺。

他用文學向那個時代的不公平發出自己的聲音。在他一生的黃金時代,他想吃想愛想成為天上的雲。但是因為文革,那隻能放棄。但是他把這一切都用文字記錄下來

白銀時代,未來的世界是銀色的,是王小波當大學老師的時候經常告訴他的同學的一句話。



未來世界中的“數盲”完完全全就是在諷刺當時的大躍進,讓所有隻知道數字的人當領導,什麼都是數字,但是對數字又沒有一點概念,

還有黑鐵時代,讓所有有知識的人都關在一個籠子裡,以此防止他們暴亂。真是荒唐。

王小波敢對這一切說不,因為他是受害者。他有著自己的思想,不去理會所有人的風言風語。他就是這麼一個敢說敢講的人。

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


小朋有話


文學和愛情,這是在談到王小波時不得不說的兩件事。意大利人安德烈拍攝的王小波生前唯一的紀錄片裡,王小波提到了自己喜歡的作家是卡爾維諾和尤瑟納爾,《萬壽寺》的開篇更是提到了莫迪亞諾,由此可見在王小波的文學譜系裡,西方文學的影響是大於東方文學的。

性和政治,這兩樣充滿禁忌意味的主題,是王小波涉及最多的,這也導致了他的作品在他生前非常難以發表,重要的小說被諸多雜誌退來退去,最終竟也因為當時無法發表而得以保全了原本的面貌。

文學評論家李靜,曾經做過王小波的編輯,她有個說法很能概括王小波的小說特點,她說王小波基本上是一個“形而上”的作家。他早年的作品,一直到《地久天長》時期還依靠生活經驗,到了後來,比如《黃金時代》《革命時期的愛情》雖然有早年生活的影子,但是他對生活的觀察是用透視眼的,用思想去透視。《尋找無雙》就是典型的例子,宛如迷宮的故事設置裡,充滿對歷史和現實的隱喻和思考。

說到愛情,小波走了,李銀河也有了自己新的幸福,但因為《愛你就像愛生命》這本書,我們得以瞭解那樣一段浪漫的感情。有人問李銀河,王小波寫過的這麼多情話裡,最讓她感動的是哪一句?李銀河說,有一回去南方出差很久,王小波跟她說,“你快回來吧,你一回來我就要放一個震動北京城的大炮仗。”童真的王小波。所有的王小波的小說裡,也都有一個底色,那就是浪漫。

還有值得一提的同性戀研究,社會學研究是李銀河的工作,但王小波也參與其中,我們後來讀到的《東宮西宮》,對同性戀者的心思把握之細膩,細節捕捉之準確,也正是來源於此。現在人們感嘆李銀河出言“尺度如此之大”之時,可能忘記了,也正是這樣的思想活躍度,才能跟王小波並駕齊驅,他們當時生活的房間不大,倚著牆擺著兩個桌子,李銀河和王小波就那麼並排坐著,各自工作。


徐鵬遠


我真正開始寫作的時間是進入大學,是從進入大學的圖書館開始,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王小波,寫了很多文章。而後的一段時間,我把我寫作的文稿拿給我的一個老師看。令我十分驚訝的是,她對我的大部分文章都讚賞有佳,唯獨對我原本十分看好的一篇關於王小波的評論文章提出嚴厲的批評。

那個時期我十分喜歡王小波的文章,為了寫好那篇評論文章,我甚至專門去書店把王小波的文集購入囊中。對於一個平時十分清貧的大學生來說,這樣奢侈的購書經歷自然十分的少見。所以可想而知我在這篇文章中傾注了多少心血,但是獨獨就是這篇文章遭到了否定。我自然十分的不悅,但是我當時可能覺得我的老師根本對王小波不瞭解所以才這樣妄下定論,所以我後來又把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拿給她看,希望她從中給我文章一些認同。但是更沒有想到,過了不久,我的老師主動約我談談。我以為她可能對我的文章有新的認識,興沖沖感到她的辦公室,卻看到她嚴陣以待,很嚴肅的表情給我談話。我有些忐忑不安的剛剛坐下來的時候,她開口就說,以後最好不要讀王小波的作品,這種人寫出的東西怎麼能模仿呢。

說著她還翻開我拿給她的那本《沉默的大多數》,裡面很多地方都摺疊做了記號,她指著書中的某個段落說,一個作家怎麼能這樣寫東西呢?竟然把自己早年偷偷的拔別人自行車的氣門芯事情寫出來宣揚,而且還對此洋洋得意。最後她用一種總結的口氣說,這樣沒有道德感,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怎麼可能是一個高尚的作家!而且他的文體十分的散漫,大都是廢話,語義重複不說,宣揚的都是很多低俗的價值觀,我希望你不要學習這樣的寫作,多學些古典作家,模仿他們的寫作,諸如此類。當時的我被她溫柔的訓斥弄的無可辯駁。但是我突然又有了一些慶幸,我慶幸的是當時並沒有把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拿給她看,否則一定加上一條看淫穢小說的罪名。

在這裡我提到了我的老師。我需要說明的是,我始終對我的這位老師充滿敬意,她實際上是我大學期間最尊敬的一位老師。所以儘管我不能同意她當時對王小波的一系列批評,但是我已經意識到我們對寫作本身有不同的認識。在我的老師看來,寫作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我們通過寫作發掘、傳遞、宣揚乃至說教真理,通過寫作提高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我們要在寫作上作一個社會的楷模,給社會發展一種良性的引導。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她不允許我們在寫作中犯錯,不允許寫作中的不道德,不允許在寫作中宣揚一種純粹個人的價值觀,要把寫作的神聖義務貫徹到底。而在當時的我看來,寫作就是一種純粹私人的事情,寫作的痛苦,寫作的愉悅都與個體有關。我無法把寫作當作一種教化和宣揚某些社會理念的手段。我所“能寫的”和“想寫的”無法統一。我所能寫的無非是從我的一個個體出發,講述我一個人和我背後通過有限的閱讀積累起來的故事;而我想寫的則實在太多,已經脫離了我個人所能承擔的範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喜歡王小波。

王小波生前很看好自己的小說,而不是自己的雜文。但是被公眾迅速接受的卻是他的雜文。實際上這並不奇怪。對於王小波來說,寫小說是純粹私人性的一面,他喜歡在自己的小說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虛構,在他的小說世界中,虛構等同於現實。而在進行雜文書寫的時候,他所顯示出的是他公眾的一面,需要承擔道義和責任。但是正如“能寫的”和“想寫的”總不統一,長期形成的焦慮和分裂讓他不堪重負。

《三聯生活週刊》的主編,把王小波的雜文一度推向公眾前臺的朱偉先生就曾披露,王小波寫雜文後來無法忍受自己寫作方面靈感的枯竭而痛不欲生。我認為,正是王小波被看好的雜文害了他,他實際上嚮往的還是那種寫小說的生活。他生前實際上很想從公共寫作領域中退回到私人的寫作領域。但是,他的公共寫作或者說雜文寫作所帶來的社會影響讓他無法退縮。自己“能寫的”和自己“想寫的”始終無法統一的時候,這種寫作過程中的分裂同樣會導致精神和肉體上的分裂,這個還沒有來得及寫出自己最好的作品的人就這樣在痛苦中悄無聲息的離去了。


說書人思鬱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用這句話來形容王小波,那是最妥當不過。所以,要說王小波,就繞不開王小波的長相。

1.王小波的醜。

王小波的醜,是大家公認的。說他醜的人,分了好幾個類型。

有人沒見過他本人,對著照片評價他:

“碩大的頭。一臉的褶子。弱柳扶風般的身子。永遠也合不上的嘴。更要命的是,在他說話時的唇齒之間總要拉起一縷縷的唾液絲!!!因此一想到王小波就讓我聯想到一條吐絲的大頭春蠶寶寶。”

瞧瞧,把他形容成吐絲的大頭春蠶寶寶,彷彿看見了王小波躺在地上,一扭一扭的蠕動著的樣子,這也太呵慘人了吧?

可這還是好點的形容,他的鄰居直接把他說成是賊,偷東西的。那是有一次他從美國回來,蓬頭垢面,站在自家門口。鄰居趕緊跑去找到他媽說:“快回家去看看,你家門口站了一人,看起來不像好人。”可他媽回家一看,原來是自己兒子。這鄰居,挺逗樂的。

作為王小波的朋友,劉心武對他的醜說的直接了當。稱自己一開門,就“嚇了一跳”,“不客氣地說,覺得醜,而且醜相中還帶著一點兇樣。”劉心武形容他是又醜又兇。

不過上面這些人怎麼評論王小波那都沒關係,影響不了他。可下面兩個人的評價,就至關重要了。

當王小波與李銀河確定了戀愛關係,去見岳母時,岳母卻悄悄對自己女兒說:“小波太醜了,拿不出手的。”兩人差點因此分手。長的醜,差點就失去了愛情。

可是這樣的一張醜臉,卻有一顆有趣的靈魂。就像劉心武說的:“一開始對話,我就越來越感受到他的豐富多彩。兩杯茶過後,竟覺得他越看越順眼,那也許是因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優美的靈魂。”

那麼,這樣美的靈魂,是怎樣煉出來的呢?

2.王小波有趣靈魂的生成。

王小波出生於1952年,他父親那時被劃為“階級異己分子”,這場家庭風波,成了王小波名字的由來。王小波天生體弱,而且缺鈣,所以顯得傻傻的。

王小波的父親,脾氣暴躁,家裡的孩子學什麼全他說了算。因此王小波雖然喜歡文科,卻最終學了理科。在10歲那年,他撬開了父親鎖著的書櫃,讀了奧維德的《變形計》、莎翁戲劇還有《十日談》等。

王小波閱讀速度極快,這些書成了他幼年時的精神食糧,在他心裡埋下了文學創作的種子。他甚至會半夜爬起來,將詩寫在鏡子上,寫了塗,塗了又寫。

王小波16歲時,他去了離家千里的雲南插隊。積累了《黃金時代》的素材來源。整部小說,都在討論文化革命背景下的性愛是怎樣的。

雲南插隊的日子,非常辛苦,卻被王小波稱作是他一生的黃金時代。農場勞動,不僅帶給他肉體上的磨難,還推動了他精神上的成長。

直到1972年王小波20歲時,他才從雲南回到了城裡,在製造工廠當工人。他一直都在堅持看書,孤獨,有思想,又有些憂鬱的王小波,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而他投給《光明日報》的第一篇小說,投到了他後來的妻子李銀河的手裡。

於是,愛情向他走來。

3.王小波的愛情

王小波投稿的小說叫《綠毛水怪》,讀得編輯淚眼婆娑。李銀河被他的才華所吸引,芳心初動。便以請教學術為由,去找了王小波。一見,就把她嚇了一跳:“長得太醜了。”

可是,誰叫王小波這麼有才呢?情書又寫得那麼好,那些情書全被收進《愛你就像愛生命》裡。那些文字,就像一篇篇優美的樂章,一點點流進了李銀河心裡。

王小波的情書,其實一點都不煽情,但卻處處透著真誠和喜愛。當王小波寫下“你好哇,李銀河”這幾個字時,那種喜悅和幸福,就是愛情吧。

李銀河與王小波,是真正的靈魂伴侶。人們提到王小波,必定會想起李銀河;看到李銀河,肯定會提起她跟王小波的愛情。這樣的關係,已經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如果沒有李銀河給予他愛的滋養與支持,就不會有王小波日後轟動文壇的“時代三部曲”。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在與愛妻李銀河相扶相依的日子裡寫下的。

4.王小波留下的成績單。

王小波是現代學者,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

王小波把小黃書寫的如此清新脫俗。當初發表《黃金時代》時,還被當成黃色小說。但他依舊我行我素,不為了發表而寫小說。他獨立自由,他寫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最真誠,最坦蕩的人,沒有之一。

王朔曾說“中國寫小說的,也就紅樓夢能及格。”後來有人告訴他,北京出了一個作家,叫王小波,大家都說比王朔強。王朔脫口而出“小波是好樣的”,又說“我也是好樣的。”真正是性情中人。

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喬依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臺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

王小波不僅寫小說,也寫雜文,寫過《思維的樂趣》 《我的精神家園》 《沉默的大多數》等雜文集。 書信集 《愛你就像愛生命》,還有報告文學 《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

王小波還寫過一本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得過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

王小波的作品,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人們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有人欣賞他雜文的譏誚反諷,有人享受他小說的天馬行空,有人讚揚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獨行。其實,他一生最珍貴的東西,是對自由的追求。

王小波用他短暫的生命,給世間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5.王小波的英年早逝。

王小波小時候飲食不好,長大以後煙抽得很多。他總是深夜寫作,生活極其不規律,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1997年,王小波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5歲。

當時還在國外的李銀河,聽到這個消息時,頓時五雷轟頂。李銀河怎麼也想不到,那個說要陪她一輩子的男人就這樣迅疾地走了。她不能接受,身後的愛人已經不在了。

忍著悲痛,李銀河為小波挑選了一塊適合他的墓地,一塊自然天成的獨特石頭,不平整,也不世俗,就像小波一樣,一生特立獨行,自由思考。

這個世界上,最懂王小波的,除了他自己,就是李銀河了。她評價小波是一個“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

王小波生前,名氣並不大,寫的書不很暢銷。甚至有的書稿,因為他對性的一些直白描寫觸犯了當時的尺度而不能出版,他並不能靠寫作養活自己。

但王小波死後,突然聲名鵲起,作品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關注和報道,世人無不驚歎於他的才華,他成為“70後”“80後”心中追求精神自由的一面旗幟。

而這一切,都是李銀河努力的結果。她一邊不遺餘力地整理其遺稿,一邊努力地宣傳、推廣其作品。王小波能在去世後轟動文壇,成為“中國的卡夫卡”,她的付出可謂功不可沒。

王小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想,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應該更清楚:

“我呀,堅信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該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無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難道這就夠了嗎?還有,我看見有人在製造一些汙辱人們智慧的粗糙的東西就憤怒,看見人們在鼓吹動物性的狂歡就要發狂。

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麼是美說得那麼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該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讚美了。人們沒有一點深沉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成了。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