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瞭解的黑膠唱片,正在走向復興

博士最近突然對黑膠唱片產生了濃厚興趣,但苦於瞭解甚少,於是大肆蒐集資料的給自己普及。

想到可能有一些小夥伴,或許也對這一領域一片空白。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二。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你不瞭解的黑膠唱片,正在走向復興

黑膠唱片的黃金時代

一、蠟筒唱片

黑膠唱片問世之前,在19世紀70年代,愛迪生髮明瞭以錫箔滾筒為介質的留聲機,後又推出以“棕蠟”為原材料製作的蠟筒唱片。說是“蠟”,其實是一種金屬皂類,由脂肪酸與金屬離子構成。緊接著,19世紀90年代又出現了由賽璐珞和硬橡膠壓制的圓盤型唱片。

你不瞭解的黑膠唱片,正在走向復興

二、蟲膠唱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十九世紀末貝林納推出的蟲膠唱片。

蟲膠唱片是由蟲膠、黏土、棉纖維、炭黑混合製成,所謂蟲膠是指由紫膠蟲吸取主樹樹葉後分泌出來的紫色天然樹脂。蟲膠唱片自推出之日起至20世紀50年代,始終佔據著唱片市場的主導地位。

你不瞭解的黑膠唱片,正在走向復興

三、密紋唱片

直到上世紀30年代,美國無線電公司研製出331/3轉/分的密紋唱片(LongPlay,簡稱LP),唱片材料由氯醋共聚樹脂代替了紫膠樹脂,使得唱片的顆粒變細,即使是細微的振動也能收錄進來,高保真的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你不瞭解的黑膠唱片,正在走向復興

四、粗紋唱片

隨後,英國臺卡公司用預加重的方法擴展高頻錄音範圍,錄製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

緊接著,上世紀50年代,開始發行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單面可錄音近30分鐘,比以往長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稱之。現如今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於是黑膠唱片直接被稱為“LP”。

你不瞭解的黑膠唱片,正在走向復興

黑膠唱片為何會退出歷史舞臺?

現如今除了DJ和電臺仍在使用黑膠外,市面上已經很難看到黑膠的身影了。

CD因此會取代黑膠,是由於商業社會買賣的規律所致。CD的製作成本低而且適於大批量生產,體積又小便於運輸,利潤也高,即使唱花了碟也不會跳線。相反,黑膠唱片單壓模一項工序的成本就高於CD數十倍,且保存不善容易跳線,諸多因素的疊加致使黑膠唱片的出售價格遠遠高於CD。

我國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於上世紀80年代。此後中國市場上出現的黑膠唱片幾乎都是引進於海外,或是二手老黑膠唱片。

你不瞭解的黑膠唱片,正在走向復興

枯木逢春猶再發

其實,當今社會還有很多人熱衷於黑膠唱片,他們不斷的在市場上收集各類唱片,然後回到家中細細品味。也許正是這些忠實的粉絲的痴迷,外加這些年來一陣強過一陣的復古風,讓一些企業看到了商機。黑膠也好似枯木逢春般,綻放出了新的絢爛。

2015年,一家音像製品公司,在廣州番禺投入了一條黑膠生產線,恢復了國內的黑膠唱片的生產。雖然來得有些晚,但終究不算太遲。黑膠唱片的復興已然開始,相信只要不斷進步,是很快能填補上這停產十幾年中,黑膠唱機和唱片的發展空白。

你不瞭解的黑膠唱片,正在走向復興

文末再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黑膠唱片的小常識

黑膠唱片的主要規格

10英寸:錄音時間短,一般只能錄一首歌。

12英寸:錄音時間長,能達50分鐘,亦為立體聲LP標準規格。


黑膠唱片都有哪些格式

33又三分之一轉:LP密紋唱片,每面大約可錄6首歌。

45轉:EP細碟,每面只能錄一首歌。

78轉:SP粗紋唱片,每面可錄約4分鐘。


關於黑膠唱片的製作工藝

1、壓紋法:將以壓成一定厚度的塑料薄片烘軟,在施加壓力的模板下成型。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生產薄膜唱片,片厚度在0.5mm以下,唱片最薄處只有0.15mm,也可以雙面壓紋。

2、塑紋法:把熱熔的唱片材料置於施加了壓力母盤模腔內冷卻成型即可,產品多為現時流行密紋唱片,聲槽部分的厚度為0.6-1.2mm。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