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奥秘——《周易》之古卦今说(5)

遇观之否卦解

第一个故事基本就是这样,我们回过头去看,公子完及子孙后代的命运似乎都被周太史言中了,那这其中是何道理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所谓占卜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按照既定规则进行的固有操作,更为关键的是卜卦者按照自身思维给出的主观推测和解释,但一定要符合逻辑,有根有据,信口开河甚至诳时惑众那则是大忌了。

回过头我们先从卦象看,太史所卜卦名为"遇观之否",初卜为观卦,卜筮过程中发现第四爻为6,即是太阴,也是这一卦中唯一的变爻,变化之后观卦变为否卦。我们第一步先从卦辞来解释这两卦。

观卦卦辞:盥(guan)而不荐,有孚顒 (yong)若。只有一句话的卦辞是什么意思呢?盥可以理解为用水洗手,荐理解为给神献上贡品,有孚意思是庄重严肃,而顒若字面意思为极其尊重的样子。整句话用今天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在举行祭祀活动之前给神敬上贡品时,从用水洗手时就表现出十分成敬尊重的样子。而在解卦时观卦可以解读出两层意思,第一是观望注视,举行祭祀活动时主祭者要时刻保持庄严肃穆的姿态,因为下面的观众都在看着你,紧盯着你的一言一行,这也侧面说明了陈厉公当时的处境,夺得政权后其实大家并不服气,很多人都觊觎他的位置,这也为后来陈国政变完公子遭难埋下了伏笔。第二是观察等待,祭祀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以今日的德行求明日之因果,也说明了陈厉公所求之事朝夕之间不足以见分晓,要耐心等待观察,后世子孙才有称王的机会。

古籍奥秘——《周易》之古卦今说(5)

古代祭祀

否卦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否卦的卦辞就没那么难以理解了,表面意思是好的时代没有遇见对的人,君子走了,小人来了,当今真是个小人当道的时代。这也恰好影射了陈厉公的手段和为人,有趣的是孔子在《彖传》中对此卦的解读,大致意思就是说小人当道的时代,天地之气无法相交导致世间万物阻塞不同,上下级无法和睦导致国将不国,天下必乱。也暗示了陈国逐步走向衰败的命运。

第二步要注意凡是变卦,破解一般都以变爻为主,我们上面知道,本卦的变爻为四爻,所以破解要以四爻的爻辞为主。该爻辞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表面意思为看一个国家是否昌盛就要看它的文化发展如何,而如果去别国做官,王把你当成客人一样诚心礼待,尊爱有加,那这官才可以去做,也会有利于未来的发展。这一爻辞也恰好印证了公子完在齐国的境遇。

而周太史对这一卦辞的是如何解释的呢?据史料记载,他将"观国之光" 四字分成三层意义来解读,一是"国"代表国家政权,先肯定公子完定能继承王位,二是"光"代表远方,代表成王之地不在陈国,三是"观"代表等待,说明即使公子完不能称王,子孙后代也一定能成就霸业。

古籍奥秘——《周易》之古卦今说(5)

厉公求卦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需要知道的几件事:一是卜卦,过程都是一定固有的,不同的是起挂者对卦象的解读,对事情的推演,周太史在解释本卦时,对否卦只字未提,因为他知道陈厉公不喜欢听,对于负面信息也都是点到为止,唯独对变爻的爻辞大加解读,因为这一爻辞在他看来是有利的,是能说到陈厉公心坎里的。

二是《周易》在标明爻位时我们会用到爻题的概念,通常根据阴阳在爻位序数前加九、加六,九代表阳,六代表阴,如果第一爻是阳爻,那么爻题就是初九,二爻是阴爻,爻题就是六二,依此类推,观卦的变爻是第四爻,又是阴爻,所以称作"六四"。

三是《周易》有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辞,每爻也都有对应的爻辞,出于篇幅和时间的考虑,暂时只介绍文中涉及到的,余下的会在今后的文章中慢慢介绍。

四是遇观之否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卦,不是因为占的准卜的神,而是因为此卦是史料中有记载的第一个卦例,所以被大家称为天下第一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