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坦克都需要防空機槍?對戰鬥機或攻擊機真的有用嗎?

軍武小咖


坦克上裝備的高射機槍最初的確是為了防空作戰設置的,作為一種射程遠、射速快的武器,坦克上的防空機槍可以在敵機來襲方向“播撒”密集彈幕,可對低空來襲的轟炸機、強擊機形成較大威脅。即使不能擊落敵機,也能迫使敵機提升飛行高度,從而使得轟炸效果大打折扣。

不過,坦克上的高射機槍雖然稱為防空機槍,但它的用途可不侷限於防空作戰。

相對於坦克主炮來說,坦克上的防空機槍雖然威力小、射程近。但是它的射速快、轉向快、可以對近距離、不需要動用主炮、或者是主炮打不到的目標進行快速打擊。而比起坦克上的主炮並列機槍,坦克上的防空機槍射界更廣,使用更加方便靈活。鑑於坦克上的防空機槍如此重要,幾乎所有的坦克都配備有防空機槍。

隨著時代的發展,坦克上的防空機槍雖然仍然稱為防空機槍,但是它承擔的作戰任務卻一點都不“敬業”。原因是防空機槍在現代防空作戰中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在如今的反坦克作戰中,對方往往是出動武裝直升機搭載反坦克導彈對坦克進行攻擊,反坦克導彈的射程往往在數公里以上。例如“長釘-LR”反坦克導彈可對4公里範圍內的坦克進行攻擊。美軍的AGM-114L“長弓海爾法”導彈的射程更是達到10千米,反坦克能力空前強大。

而防空機槍的有效防空作戰距離一般為2公里,不難看出,坦克上的防空機槍根本無法攻擊遠在數公里的武裝直升機,後者卻可以輕易使用反坦克導彈進行反坦克作戰。防空機槍更是不具備攔截反坦克導彈的能力,所以它的防空作戰效能已經是大打折扣,已經降格成為一款重機槍。

防空機槍因為口徑大、彈初速快、可選用燃燒彈、曳光彈、穿甲彈等彈藥,所以具備相當恐怖的平射威力。例如中國的56式四聯裝高射機槍在1000米距離上仍能擊穿20毫米的鋼板。如今坦克防空早不依靠防空機槍,而是依靠其他裝備的保護,各國都為它們的地面裝甲部隊配備很多先進的野戰防空裝備。

例如中國陸軍為地面裝甲部隊配備了由紅旗-16、紅旗-17、紅旗-7B近程導彈、PGZ-09雙35自行高炮、PGZ-04型4-25自行高炮、雙25牽引高炮、HY-6便攜式防空導彈、前衛2便攜式防空導彈等一大批野戰防空裝備,它們才是坦克的防空保護傘。


科羅廖夫


坦克上面的機槍不具備防空的能力。用機槍防空,那是個誤會。

像西方坦克,頂置的機槍大多是M2,也就是重機槍。而我國由於歷史習慣,通常都把坦克上的機槍叫高平兩用機槍。也就是說咱們這個機槍是從蘇聯高射機槍那一系發展來的。但嚴格的講,咱們坦克上的機槍就是重機槍,叫高平兩用機槍,再早些年,甚至就叫高射機槍。這才給人以坦克上的機槍能對抗飛機的錯覺。

咱們專家在武器起名這個問題上有時候太隨意。

56式,明明就是突擊步槍,非得給起個衝鋒槍的名字。

88式,它其實就是一把精確射手步槍,結果非得給起個名字叫88狙。結果這兩年讓大家鄙視滴。如果88式當年就起名叫88式精確步槍或者直接叫88式半自動,它得少挨90%的罵。就是一把半自動步槍,結果你叫狙,然後大家肯定得用狙的標準來衡量你啊,跟別人家的狙一比,不罵你罵誰?

而坦克上的機槍,實質上就是重機槍,結果非得叫高平兩用機槍。

名字起的不嚴謹,那肯定是會造成大家認知的混亂的。拿著88狙,你是跟著班組配合,當精確射手還是自己當孤狼獨立的去完成任務?再有就是大家總覺得坦克上的機槍能防空一樣,其實根本就沒那功能。

談坦克,大家總是把注意力放在主炮上面,但它上面的機槍也是非常重要的武器。通過機槍來壓制敵方的步兵,防止他們接近坦克。曾經有國家異想天開,坦克上沒安機槍,等打起仗來吃了虧才發現,坦克根本離不開這玩意。坦克頂部的機槍都是從上往下射的,它的仰角不大,根本就不能靈活的向空中射擊。沒見過哪個機槍手身子縮在炮塔裡,露個腦袋,攥著機槍向天上打的。坦克上的機槍是用來掃射下面人的,不是用來打空中目標的。

你追溯到二戰,坦克上的機槍它也沒防空的能力,充其量是做個垂死的掙扎。

現在,無人機、直升機、攻擊機發射的反坦克導彈可以打到10公里、8公里、5公里。再近點,可以用火箭彈和機關炮。坦克上機槍,咋能防?人肉機槍攔截導彈?

有時候我們也能看到宣傳,坦克的炮射導彈可以攻擊直升機,這基本上都是屬於心理安慰,但跟機槍比,確實是強1萬倍。說1億倍也行,機槍它就沒防空那功能。

坦克面對空中打擊,如果是導彈、火箭彈的話,可以發射煙霧彈煩擾一下,先進點的也可以用榴彈攔截一下。總的來說還能搶救一下。但機槍肯定是一點兒忙也幫不上。


銳度何老師


首先糾正一點,不是所有的坦克都需要裝備機槍,也更不是防空機槍。比如二戰時期的德式和蘇式坦克,在坦克炮塔外都很少裝備機槍,直到戰爭後期,對坦克作戰的要求變得多樣化,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坦克間的廝殺,蘇德才開始在炮塔外部架設機槍,但只是重機槍,並非高射機槍。

不過當時美式中的著名坦克,M4謝爾曼卻是其中的另類,在炮塔外部假設一部M2重機槍,同樣不是高射機槍。但作為重機槍,M-2為盟軍步兵提供了強大的火力保證,600發備彈和寬闊的射擊視野,可以有效的壓制敵軍。一個可以方便移動隨時跟進的重機槍組,對步兵的保障效果顯而易見。

坦克炮雖然厲害,但也不是處處都能發揮威力。所以配合上一挺擁有廣闊射界的重機槍,與坦克炮一重一輕,形成了良好的火力彌補。坦克內雖然也有配置機槍,但射界過於狹窄,只能向坦克的前方射擊,制約了威力的施展。對於靠近坦克的敵軍士兵,炮塔外機槍可以做到全方位射擊防護。

二戰結束之後,各國通過吸取戰爭中的經驗,炮塔外設置機槍成為了各國坦克的普遍做法。而且這是的機槍,已經從普通的重機槍改為了性能更先進的高平兩用機槍。當時的攻擊機性能強勁,但低空飛行攻擊坦克時,低速在所難免,雖然炮塔外機槍對有著厚重裝甲的攻擊機起不到毀傷作用,但干擾敵方攻擊還是沒問題的。

還有被譽為坦克殺手的武裝直升機,在最初性能並沒有現在這樣出色,裝甲薄速度慢,而且當時反坦克導彈還沒有,只能依靠機炮或是火箭彈,都在可視範圍內,坦克裝備的高平兩用機槍,與初代武裝直升機還是有較量一下,分個勝負的機會的。

現在各國的坦克炮塔外,裝備機槍已經成為了標配,雖然現在已經基本和防空沒什麼關係了,但是在火力壓制上的角色依舊沒有改變,甚至更為突出。而且現在的機槍,可以實現遙控射擊,不在需要坦克乘員從炮塔伸出頭或是站在坦克上射擊了,威力沒減,又使坦克乘員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更高的地保障。

所以坦克炮塔外裝備的機槍並不是高射機槍,不是為了防空而準備的。

以上為狼君個人觀點,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狼君歷史


▲坦克上的防空機槍(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早期螺旋槳時期的戰鬥機或攻擊機來說,由於其飛得慢,飛得低且沒有什麼可以遠距離精確打擊坦克地機載彈藥,因此在坦克上面安裝一挺防空機槍(或者我們稱之為高射機槍),確實可以對這些戰鬥機或攻擊機起到一定的攔截作用。

▲噴氣式飛機特別是超音速飛機以及遠距離精確反坦克機載彈藥的出現,使得坦克上的防空機槍要想進行防空變得十分的不現實(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隨著飛機技術的不斷髮展,特別是噴氣式飛機以及遠距離精確反坦克機載彈藥的出現,使得飛機不僅飛得更快了,也能在遠距離對坦克發動精確打擊了,故而這時候,坦克上面的防空機槍其實對飛機來說,已經是沒有啥用了,但是為啥現代的大部分坦克上還會配備一挺防空機槍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坦克上的防空機槍不僅僅只是起到一個對空的作用,其還有一個特殊的叫法稱之位高平兩用機槍,因此,在現代戰爭中,最關鍵的一點它是可以起到對地面有生力量的壓制作用,甚至由於其口徑都較大(一般都為12.7毫米甚至有的達到了14.5毫米),故而也可以用來輔助打擊一些輕裝甲車輛。另外,隨著坦克技術的不斷髮展,現代很多安裝在坦克炮塔頂部的防空機槍普遍都安裝在了可讓乘員在車內直接進行遙控操作的遙控武器站上,這樣一來,乘員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證。

▲安裝在坦克炮塔頂部的遙控武器戰上的防空機槍(或者我們叫高平兩用機槍)(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從某種程度來說,擁有防空機槍的坦克對乘員的心理也是可以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的。


軍武次位面


雖然坦克上裝設的防空高射機槍,對如今的戰機並沒什麼太大殺傷力,但是在二戰時期和二戰之前,哪怕憑藉著高射機槍對飛機航炮的絕對弱勢的情況下,多少還是能扳回一點點的敗局,畢竟對於戰機和坦克的價格不對等性來說,能擊落戰機也算是鼓舞坦克兵人心的一種驚喜吧。

想打贏一名提著大刀的壯漢,起碼得準備一把槍吧?但是想打贏一名手無寸鐵的人,估計一把大刀就足夠了。目前的坦克在面對戰機的時候,總是弱勢的像一隻綿羊,儘管坦克裝備有防空高射機槍,也不過是像那名提刀大漢一樣,免不了捱打的份,但是如果沒有防空高射機槍掩護的話,那坦克就更會成為了赤手空拳的狀態,只會導致戰機越飛越低,命中率越來越高,令坦克更無生存能力可言。

雖然“坦克無用論”一說,在世界各國一直就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但是我個人覺得坦克的“陸戰之王”地位依舊無可動搖,如果沒有坦克做護盾開路,靠陸軍的身體去推進戰場縱深的話,那將會更加的屍橫遍野,場面血腥。

然而,坦克對空作戰本來就是其最大的短板,把坦克集群戰術研究的像海上作戰戰術一樣,實行多種戰車協同作戰方可取長補短。也就是說在坦克集群中,裝備一些能拖載垂直髮射“紅旗-9”之類防空系統的戰車,相信以後就該戰機離坦克遠遠的了吧?想要讓坦克發揮出最大效用,不至於老是空中捱打,估計這也應該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用戶5446401805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坦克裝備高射機槍,那是二戰以及之後幾十年的事情,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二戰時期,盟國坦克尤其是英美坦克,多裝備高射機槍。

比如美軍主力中型坦克謝爾曼,就裝備12.7毫米勃朗寧M2重機槍,配有600發子彈。

當時高射機槍的目的是兩點,

第一是防空。

在當年,還沒有直升機,坦克主要威脅是攻擊機、俯衝轟炸機。

而那個年代,飛機要想擊毀坦克,最有效的就是俯衝到近距離然後開炮或者投擲炸彈。

這種情況下,坦克的12.7毫米防空機槍,還是具有一定防空能力,它可以擊落400米高度以內的空中目標。

著名的德軍斯圖卡惡魔魯德爾,就相當厭惡美軍坦克的高射機槍,認為對於俯衝轟炸有威脅。因為斯圖卡在俯衝轟炸的最後階段,必須保持高度足夠低而且飛行軌跡是固定的,就存在被高射機槍擊落的可能。

魯德爾就曾經被高射機槍擊落過一次。

魯德爾認為,坦克高射機槍的主要目的,是迫使攻擊機俯衝轟炸時產生偏差,導致炸彈或者炮彈無法擊中。

第二就是壓制。

實戰中,M4謝爾曼坦克兵發現,高射機槍的作用有時候比坦克炮還大。

因為坦克炮的射速較慢,無法持續性壓制,而且不能運動中炮擊

相反,12.7毫米勃朗寧M2重機槍的射程遠,射速高,可以在坦克運動中開槍,具有相當優秀的壓制能力。

因為12.7毫米機槍口徑很大,超過了德軍的大部分機槍,所以壓制性很高。

然而,這是以前的事情了。

今天的高射機槍,主要是起到壓制作用,防空根本就不可能了。

即便今天的武裝直升機經過裝甲強化,核心部位也可以有效阻擋高射機槍的打擊。

另外,武直的攻擊多采用遠距離發射導彈或者火箭彈,超過高射機槍的射程,根本就打不到。


薩沙


當然有用!武裝直升機的導彈射程也不過只有幾百米,而坦克的高射機槍射程可以達到2500米左右,可以攻擊1500米左右的武裝直升機,並在1200米範圍內可以擊穿多功能直升機的前擋玻璃,這對於直升機駕駛員來說就是個致命的威脅,雖然被命中的概率很低,但是卻直接迫使直升機不敢太過靠近坦克進行攻擊。倒是這種武器對攻擊機來說用途不是很大,攻擊機由於速度相對比較快,在發動攻擊的時候也不是懸停在那裡的,這使得高射機槍很難瞄準攻擊機,而攻擊機使用的機關炮卻可以轟塌坦克的炮塔。

不過呢,坦克機槍並不只是一個用途,更多是用來對地攻擊。現在坦克的坦克炮裝彈量也不過40~50發炮彈,而且基本上都是穿甲彈,以炮彈的殺傷力跟配彈數量,根本無法在陣地上起多少作用(坦克炮彈大部分是用來對抗裝甲目標的,比如各種裝甲車輛,少部分則是攻打碉堡)。真正用來支援步兵作戰的仍然是機槍,機槍可以在陣地上掃射對方士兵,並摧毀對方的機槍陣地。一般來說,坦克機槍配彈量是5000發,坦克機槍幾乎造成了戰場傷亡的80%以上。


優己


坦克上所裝備的防空機槍嚴格意義上來說在今天戰鬥機高空高速而且攜帶遠程精準打擊導彈或者炸彈的情況下,對高空防衛的作用已經不大,但是這並不是說坦克上的防空機槍就沒有用了。

就目前世界主流主戰坦克來看,除了一門坦克炮負責殲滅敵方裝甲目標、固定工事或者集群步兵,為己方提供強大的適時戰場火力支援外,還有一挺12毫米以上的車長用防空機槍以及一挺7毫米左右的同軸機槍,這基本就是現代主戰坦克的主要武器裝備。



現代戰爭絕不是單一武器系統的較量,打的就是整個作戰體系內所有武器系統,包括電子信息、網絡、通訊、後勤補給等等的整體綜合的聯合作戰能力。

主戰坦克出動必定要有空中力量的保護,失去制空權的戰爭無疑是註定失敗的較量。坦克裝備的防空機槍在今天的戰場環境下更多的作用是對於低空目標,比如對於武裝直升機等的防衛作用,但即便是對於超低空、速度較慢的武裝直升機而言,坦克的防空機槍也是有些難以應付,但是關鍵時刻咱還有一挺防空武器啊,總比等著被揍強得多啊。



坦克所裝備的防空機槍今天在戰場上的主要作用還是對付800米以外的步兵或者火炮難以打擊的射角外目標。要知道坦克在實戰中隨時可能出現被敵步兵襲擊的情況,而此時己方的步兵又未能及時前來支援,此時坦克所依賴的就是那挺防空機槍和同軸機槍了,坦克炮威力再大,也無法炮轟近距離的步兵吧。


冰雹藍天


對於坦克來說,除了火炮之外,還裝備有幾挺機槍,火炮是主要火力,而機槍是輔助火力。

坦克保留高射機槍實際上是有兩個用處,一個是真的打飛機用,現在的坦克用高射機槍使用新型彈藥的情況下,對於武裝直升機.強擊機一類的空中目標還是有一定的殺傷能力的,尤其是武裝直升機。

當然,坦克的高射機槍就像飛行員的手槍一樣,用的機會少,現在就算是武裝直升機使用火箭彈,射程也都在1000米以上,更不用說反坦克導彈,就算還是用有線制導的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也都在3000米上下,早就超出了高射機槍的有效射程。美蘇的坦克和直升機的損失交換比12-19:1就是這麼得出來的,用坦克機槍對抗空中目標,就算是向朝鮮那樣把14.5的高射機槍搬到坦克上,也是用處不大。

而坦克機槍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對付地面目標,坦克在戰場上要對付的目標很多,而坦克的主炮炮彈有限,現在的第三代坦克一般都是隻有40-60發,如果是全部用主炮對付這些目標的話,坦克的炮彈肯定不夠用,所以大部分的目標是用機槍對付的,而作為坦克俯仰角最大的武器,高射機槍的作用就顯示了出來,在現在坦克經常面對的城市戰場中,樓房上的目標就需要用到高射機槍了。

現在的坦克高射機槍在現實中,大部分的目標都是地面目標,對付空中目標的任務,現在已經交給了伴隨的防空高炮和防空導彈。

坦克的高射機槍如果在二戰時期,對於空中目標還是有一定的打擊作用,當時飛機使用對地武器射程近,在強擊機使用的各種武器時,自身也處於地面武器的射程之內,當然的各型高射武器其實效能都不高,都是幾百發子彈打下來一架飛機就不錯了,但是坦克使用高射機槍可以把對地攻擊飛機,打的遠一點,所以坦克都加裝了高射機槍,但是到了現在,各種對地武器的射程已經遠遠超過了高射機槍的有效射程,但是現在坦克的高射機槍已經成為了一種多用途武器大量用在打擊地面目標上,尤其是有一定高度的地面目標。所以,現在坦克都還是保留著高射機槍,不過高射機槍這個名字已經是名不副實了。


紅色手電筒



《狂怒》劇照,早在二戰期間美軍就給坦克上安裝的大口徑重機槍,大口徑重機槍確實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二戰期間的飛機俯衝攻擊速度在350㎞/小時左右,這個速度對於由人來操縱的機槍來說依然是太快了!坦克的機槍手能打到飛機的可能性太低了,但是即便是打不到,懾於大口徑重機槍的威力俯衝的敵機也會改變俯衝的線路,如果有十多挺機槍的話敵機有可能會放棄攻擊…這說明大口徑重機槍對二戰螺旋槳飛機是具備一定防空效果的。

雖然是有一定的防空效果,但畢竟是是人力操控,反應速度太慢!打擊飛機這個事情確實勉為其難,所以防空並不是坦克大口徑機槍的主業,它的主業是打擊地面目標的,我們都知道坦克作為陸軍的主要突擊裝備需要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除了厚甲掩護之外它的武器也必須要具備多層次,要形成100~3000米的火力打擊範圍:1000~3000米的目標由坦克主炮打擊、600~1000米是12.7㎜大口徑重機槍的火力範圍、100~600米是7.62㎜機槍的火力打擊範圍,再近就是步兵武器了……這些裝備基本都是負責各自打擊距離和需要打擊的目標強弱,比如:堅固的永備性工事、敵人的坦克裝甲車輛…這些硬目標必須用主炮摧毀,敵人的單兵火箭反坦克手7.62㎜機槍足夠用了!當然也不能“形而上學”本本主義的去使用,如果有敵單兵反坦克導彈手發射距離超過了2000米顯然大中口徑機槍夠不到了,必須用坦克炮使用“榴霰彈”消滅!所以,坦克這樣的武器平臺裝備使用原則是多層次和多種手段並舉。


還有就是二戰結束之後,飛機進入到了“噴氣機”時代,再用大口徑重機槍去防空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坦克上的大口徑重機槍基本上的回到它原來對陸地目標打擊的主業上來,除了打擊射程範圍之內的軟目標之外,它還要給主炮提供目標指示,坦克炮的對外觀察都在炮塔內進行是受視覺(角)限制的,不如一般陸軍火炮那樣視野開闊,並且坦克炮彈也是昂貴的,看不見目標就開炮顯然是極大的浪費……這就需要坦克的大口徑重機槍發射“曳光彈”給坦克炮提供目標指示,在1200米內大口徑重機槍子彈的飛行彈道與坦克炮彈的飛行彈道是一樣的,機槍子彈提供的飛行軌跡和擊中目標留下的痕跡完全可以被坦克炮參考。

大口徑重機槍在目前的裝備條件下仍然是坦克的主要武器之一,它的用途很多,雖然不在有防空任務了,但打擊陸上軟目標和給主炮提供目標指示還會讓它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