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之間的差距——淺談《管理的實踐》

同樣是做企業,為啥別人管理企業做的風生水起,自己的企業一潭死水?分析起來有以下以幾點:

  • 公司就是老闆一個人開的,想怎麼管就怎麼管;
  • 管理就是人盯人;
  • 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不要問為什麼;
  • 不知道管理什麼;

彼得·德魯克是啟蒙中國現代管理的第一人,當今中國一切活躍著的組織最迫在眉睫的問題正是彼得·德魯克大師向我們描述的如何管理的問題。帶著如下這樣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拉開企業之前距離的是什麼?


企業之間的差距——淺談《管理的實踐》

彼得•德魯克大師


  • 什麼是企業?
  • 什麼是企業管理?
  • 什麼是管理者?
  • 管理者需要管理什麼?


企業之間的差距——淺談《管理的實踐》


01 什麼是企業?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得到答案。書中告訴我們,企業是由人來創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經濟力量創造的。當然我們也不能單單的從利潤的角度來定義或解釋企業的概念。

企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生存。換句話說,經濟學的指導原則不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避免虧損。企業必須設法賺取額外的資金,才足以承擔企業運營中不可避免的風險,而這種風險預備金唯一的來源就是利潤。換句話說,企業要賺錢繳稅,還要創造資本以滿足未來成長、擴張的需要。還要有足夠的利潤承擔風險。

02 什麼是企業管理?

企業要生存是通過營銷和創新來創造顧客的,因此企業管理必因此,管理企業必須是一項創造性的而不是一項適應性的任務,管理層越是創造經濟條件或改變經濟條作,而不是被動的適應經濟條件才能把企業管理的生龍活虎!

03 什麼是管理者?

三個石匠的寓言完美地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管理者”。有人問三個石匠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石匠說:“我在養家餬口。”第二個石匠說:“我在做全國好的石匠活計。”第三個石匠仰望天空,目光自信而有神,說“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當然了,第三個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書中彼得·德魯克也創造性的指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他把這項管理原則視做“管理哲學”。

04 管理者需要管理什麼?

先不要急於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思考:管理者的工作是什麼?帶著這個問題就不難發現,管理者的工作應該以能夠達成公司的任務為基礎,是實質上的工作,能對企業的成功產生明顯而且可以清楚衡量的貢獻。

管理者的工作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企業所要面臨的任務必須有人來管理,沒有其他原因。既然必須要管,那管理者必須有其自身的職權和自身的責任。

除了自身的責任,就是管理者對企業的責任。他必須分析自己單位的任務,清楚界定需要採取哪些行動,才能達到目標。他也必須構建這些活動所要求的管理職務,協助下屬管理者通力合作,結合個人利益與企業整體得益。

最後,是對下屬管理者應負的責任。確定下屬瞭解他的要求,幫助他們設定工作目標並達成目標。

管理都的願景應該總是向上看,視企業為整體,同時也應該向下負責,向他所領導的團隊中的管理者負責。管理者應該明白他和下屬的關係是一種責任,而不是上對下屬的監督。

通過閱讀大師的《管理的實踐》一書,感到管理也應該是系統的,體系化的。也就是說作為管理者不僅是對自身進行管理,也要對企業,對員工及員工的工作進行管理。做到上行下效,承上啟下的做用。

管理企業。管理者必須始終預測未來,擺脫對經濟週期的依賴,找出波動的範圍,找出經濟的基石、趨勢分析;未來的管理者才是企業真正的保障。

我們在探討管理者培養時,我們強調必須幫助有能力制定未來的管理者做好準備。話雖如此,但我們之所以需要系統的管理者培養計劃,首要的目的還是為了今天的決策,尤其重要的是,必須為了解這些決策及其背後思想的人做好準備,因此當今社會的決策變成明天的困擾時,他們才能採取明智的行動來處理。

管理管理者。管理者必須管理。企業需要的管理原則是:能讓個人充分的發揮特長,凝聚共同的願景,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團隊合作,調和個人目標和共同福祉的原則。

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做到這點的管理原則,能讓追求共同福祉成為每一位管理者的目標,以更嚴格、更精確和更有效的內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管理者不再命令或說服別人去做某件事而是因為管理的任務本身就必須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他不再去聽命行事,而是自主思考如何做,如何能夠達到任務目標。

管理員工和工作。人力資源是所有經濟資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資源。提升經濟資源的最大契機完全在於企業能否提升員工的工作效能。聽起來老生常談了,那麼企業能否提高經營績效,完全要看能否促使員工提高工作績效。因此,管理員工和工作才是管理的基本功之一!

有一則IBM的故事大體是這樣的:老闆有一天看到一個女員工在機器旁邊什麼都不做,問明原因則是女員工需要等專業的維修人員上門來調試機器的設置才能工作。老闆發現每個員工每星期花好幾個小時來等專業人員安裝調試,但他們只要花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培訓自己的員工學會如何自己調試設置機器。於是,公司把機器設定調試增加成為員工的工作項目。

出人意料的是,這樣擴大員工的工作內容之後,IBM的生產數量和品質竟然大大改善。事實上,無論是IBM自己人或是外界人士都認為最大的收穫其實是提高了員工對工作的自豪感。管理層的任務是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慾望。要達到這個任務,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