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贫困户黑木耳、蔬菜生产及绿肥油菜顶凌播种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今年贫困户黑木耳、蔬菜春季生产前期准备工作,跟进调查果园套种油菜顶凌播种情况,地区农技中心抽调技术人员,于2月27日—3月3日对9县(市)开展专项调查和生产指导服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春季黑木耳生产有序推进,越冬菌棒状况良好

春季以来,各县(市)根据气候条件和供棒时限要求,制定合理生产计划,有效调配人员,适时开展生产场地维修改造和配套设施检验检修,积极做好春季黑木耳生产各项准备工作。一是春耳种植计划略有增加。今年地区计划种植春耳1000万棒,从调查情况看,个别县(市)根据生产设施规模和贫困户种植意愿,增加了种植数量,全地区落实春耳1061.7万棒,较计划多61.7万棒,其中柯坪县增40万棒(为2019年短缺菌棒)、温宿县增10万棒(为2019年短缺菌棒)、阿瓦提县增6.5万棒、新和县增2.6万棒(新增1个生产点)、沙雅县增2.6万棒;二是菌棒供应有保障。截止3月1日,3家菌棒厂共生产菌棒673万棒,其中阿克苏市菌棒厂220万棒,库车市菌棒厂223万棒,乌什县菌棒厂230万棒。据菌棒厂相关人员介绍,预计3月10日可供应600万棒以上,除去越冬拱棚和靠山冷凉区域顺延供棒时间外,基本可满足如期供棒任务。另外受发菌库库容不足限制,各菌棒厂复工后均未实行满负荷生产,日产能力4-5万棒,同时将发菌完成菌棒移至临时存放点,为后续再生产腾出发菌空间;

三是生产场地及配套设施维护动手早。为确保新菌棒如期下地生产,各县(市)提前安排,及早动手对场地、水电、管网和喷淋系统进行维护检修,全力保障3月10日能如期生产。阿克苏市、拜城县冬前已完成耳床翻耕、消毒,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生产点,贫困户自发筹资对基地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四是越冬菌棒安全越冬。去年地区共有越冬菌棒212.5万棒,其中库车市114万棒、新和县33万棒、拜城县20万棒、乌什县36.2万、柯枰县9.3万棒。去年入冬前,地区农技中心结合2018年越冬生产实践,对菌棒越冬措施进行了修正完善,并提出指导意见。各县(市)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越冬管理方案。从实地调查看,菌棒越冬管理措施得当,越冬情况良好,基本实现安全越冬。目前各越冬菌棒生产点已着手开始恢复生产,抢抓有利时机加快黑木耳生长,力争实现早生产、早采收、早结束,为下一茬黑木耳生产打基础。如新和县尤鲁斯巴格镇黑木耳生产点2月26日开始试喷水,为全县越冬菌棒恢复喷水进行试验观察。

当前贫困户黑木耳、蔬菜生产及绿肥油菜顶凌播种调研报告

二、春季蔬菜育苗数量充足,早春移栽定植准备就绪

各县(市)蔬菜生产以建档立卡贫困户、监测户、边缘户为蔬菜种植主体,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消费习惯和特色优势,合理确定春、秋菜种植面积和蔬菜种类。蔬菜育苗按生产计划和实际需求,提早安排育苗中心、蔬菜合作社及蔬菜种植专业户有计划、分批次进行蔬菜育苗。

一是蔬菜种植面积增加明显。据统计,地区下达贫困户蔬菜生产指导计划12000亩,各县(市)落实16426亩,其中春菜9158亩,秋菜7268亩;拱棚种植4047.3亩,大田种植12378.7亩。分别为:阿克苏市1600亩,春菜950亩(拱棚种植950亩),秋菜650亩;库车市3312亩,春菜2812亩(拱棚种植1280亩),秋菜500亩;沙雅县1411亩,春菜1261亩(拱棚种植230亩),秋菜150亩;阿瓦提县1308亩,春菜900亩(拱棚种植362亩),秋菜408亩;温宿县1102.3亩,春菜894亩(拱棚种植93.3亩),秋菜800.7亩;新和县1320亩,春菜670亩(拱棚种植509亩),秋菜650亩;拜城县3922亩,春菜922亩(拱棚种植120亩),秋菜3000亩;乌什县1600.9亩,春菜434.6亩(拱棚种植235.2亩),秋菜1166亩;柯枰县850亩,春菜314.3亩(拱棚种植295.5亩),秋菜535.7亩;

二是蔬菜育苗数量充足。截止3月1日,各县(市)共落实蔬菜育苗1675.3万株,可满足春季蔬菜移栽定植需求。其中阿克苏市270万株,库车市360万株,沙雅县107万株,阿瓦提县149万株,温宿县18.73万株,新和县150万株,拜城县76.67万株,乌什县401万株,柯枰县142.9万株;三是蔬菜育苗质量有所提高,集中育苗质量好于分散育苗。冬季以来,各县(市)积极谋划蔬菜生产,提前完成政府采购相关事宜,保证蔬菜育苗落到实处。从调查中看,工厂化育苗中心设施完备、管理到位,菜苗植株健壮,长势整齐,菜苗质量好于分散育苗点。如阿克苏、库车、阿瓦提、柯枰等县(市)依托育苗中心进行集中管理育苗,蔬菜苗大小均匀,长势稳健; 四是“春提早”准备工作动手早落实快。新和县去年11月已完成拱棚地块的耕翻、施肥、起垄、灌水等,预计3月15日前进行移栽定植。沙雅县古勒巴格镇2月27日采取双膜覆盖方式开始移栽定植西红柿。大部分县(市)将于3月中旬开始移栽定植。

当前贫困户黑木耳、蔬菜生产及绿肥油菜顶凌播种调研报告

三、果园套种绿肥油菜顶凌播种组织有序,推进扎实

今年地区计划春播绿肥油菜67.75万亩,其中阿克苏市15万亩、库车市10万亩、沙雅县3.34万亩、新和县5万亩、拜城县3万亩、温宿县20亩、阿瓦提县5万亩、乌什县6.36万亩、柯坪县0.05万亩。截止3月5日,已播种面积53.8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79%,其中阿克苏市12.45万亩、库车市10.7万亩、沙雅县2.67万亩、新和县4.045万亩、拜城县0.35万亩、温宿县13万亩、阿瓦提县4.03万亩、乌什县6.36万亩、柯坪县0.18万亩。库车市、柯坪县、乌什县已完成播种任务。

(一)播种时间。据调查,地区最早开始播种为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于2020年2月15日,大部分已播地块播种时间集中在2月25日至3月2日,每亩播种量在0.7一1.2公斤(果园毛面积,下同)。

(二)油菜品种及来源。以甘蓝型为主,芥菜型和白菜型为辅,种子来源:一是农民自留种。部分农民在去年种植的绿肥油菜长势较好的地块留下收获油菜籽作为来年的种子,如果自留种较多,在保证自家种子充足的前提下,卖给村邻播种,每公斤价格5-6元,如阿克苏市、库车市、拜城县、乌什县;

二是提前储备。疫情开始前,部分农民已经从就近榨油店购买油菜种子作为储备,每公斤6-7元;三是牵线搭桥配货。受疫情影响,种子采购渠道受限,无种子储备的农民,所需种子由村委摸底所需种子量,报乡(镇),乡(镇)或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联系就近种子经销商,统一供货送货,每公斤种子价格在7-8元,种子费用如果后续有种植绿肥油菜补贴从补贴中扣除,如果没有补贴,疫情结束后,村委负责统一收缴,如阿克苏市、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柯坪县;四是合作社采购。如温宿县由合作社垫资采购144吨种子,后续由补贴资金支付;五是政府采购统一发放种子。如:阿瓦提县整合2019年项目结余资金,于2019年底,通过政府采购,统一从北疆购买正规的商品油菜种子35吨到各乡镇,发放给农民,种子价格每公斤15元上下。

(三)播种方法。一是冬前秋翻整地质量较好的地块,主要采用小麦播种机直接播种覆土,播种深度约1-2厘米,亩播种费10-20元,用于拖拉机加油、养护;

二是冬前秋翻地块整地质量不佳的地块,如果土壤解冻深度浅,先人工撒种,然后用联合整地机切土耙耱覆土一次完成,播种深度约1.5-3厘米,亩机械作业费15-20元;三是冬前秋翻地块整地质量不佳的地块,如果土壤解冻深度大于10厘米,先用旋耕机旋耕整地,然后人工撒种覆土或机械条播,播种深度约1-2厘米,撒播的亩机械作业费15-20元,机械条播的亩机械作业费30-35元。

(四)主要措施。一是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有效降低疫情对工作推进的影响。各县(市)把果园套种绿肥油菜作为林果业提质增效的一项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有效抓住顶凌播种的最佳播期。如:库车市、阿瓦提县于2019年底已全面部署林下绿肥油菜种植行动,在摸底调查林下退出粮棉空白地、未郁闭果园面积的同时,积极安排落实种子,在疫情期间扎实有序的推进果园早春顶凌播种绿肥油菜工作;二是合理有序组织,工作措施落实。地县农技部门组成技术服务小组,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并专门编写了《果园套种绿肥油菜早春顶凌播种技术要点》,供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参考;林业部门统筹生产,积极做好种子需求量及储备量的摸底调查,针对种子缺口,多渠道多途径协调购进,并安排专人定期进行面积统计与进度报表的汇总上报;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组织农民合作社或组成播种小分队(3-5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服务费用于拖拉机加油、养护,有序推进顶凌播种绿肥油菜工作;

三是试验示范引领推广工作。地区农技中心联合阿克苏市、库车市、新和县、阿瓦提县、乌什县同步开展果园套种绿肥油菜不同播量、播期及不同品种早春顶凌播种试验示范,有效引领绿肥油菜早春顶凌播种生产。

当前贫困户黑木耳、蔬菜生产及绿肥油菜顶凌播种调研报告

四、存在问题

(一)技术人员紧缺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机构整合,从事黑木耳、蔬菜技术服务的县级技术人员寥寥无几,乡镇技术人员不能固定从事农技服务,农技人员短缺导致服务质量与效果不高。

(二)各县(市)对浙江驻县黑木耳技术人员指导需求迫切。虽然地区已有两年的黑木耳种植实践,但县乡技术员对黑木耳的种植技术掌握尚不全面,2020年将面临生产场地刺孔、刺孔后菌丝复壮、早春低温催芽等新问题,黑木耳生产仍需要驻县技术员的支持和指导。

(三)沙雅、温宿等县蔬菜育苗分散在乡镇的育苗点,播种时间、水肥管理等难以统一,个别育苗点大小苗差异明显,弱苗、僵苗现象存在。

(四)播种质量有待提高。绿肥油菜种子与沙子掺混比例不合理。个别基层干部片面理解顶凌播种,在墒情不足或已经返浆泥泞的地块安排播种,影响后期出苗。还有个别基层干部为了落实套种面积,不加选择地把所有果园全部安排种植绿肥,农户积极性不高。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抓实抓好黑木耳生产前期准备

一是加紧对黑木耳生产场地的维护改造和配套设施的检验检修,保证菌棒按期下地。特别是去年出现水量补给缓慢、喷头雾化度低、耳床制作不规范、棚内积水严重、晒场晒架不足等缺陷和问题,及早进行整改完善。同时注重黑木耳生产环境消毒处理,对生产拱棚、耳床及周围环境,特别是去年病棒、烂棒现象严重的生产点,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处理,严格做好病虫草和杂菌的防控工作。

二是做好菌棒下地生产准备。加强与生产企业对接,及时掌握菌棒供应数量、运输时间、刺孔、复壮等相关事宜,合理安排人员,有序组织黑木耳下地生产;多形式开展春季黑木耳生产技术指导服务,鉴于浙江援派技术人员因防疫隔离不能按期到位,各县(市)可与浙江驻县技术员建立微信群、QQ群,通过网络平台互通交流,及时反映生产动态和问题、需求,技术员边隔离边开展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在线培训,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

三是抓好越冬菌棒春季生产管理。结合天气变化,抢抓时机加快越冬菌棒恢复生产,合理科学进行喷水促生长,当棚内温度高于10℃以上时,可在白天间歇喷水,每次5~10分钟,中间间隔半小时,做到少喷勤喷,当菌棒温度高于25℃时停止喷水,夜间不喷水。同时注意棚内通风,白天气温升高时,两侧山墙棚膜揭开通风,每次通风30分钟,每天最少通风1次;当白天棚内温度高于25℃,两侧大棚膜下部卷起,固定于上部镀锌卡槽处;夜晚温度下降10℃以下时,四周大棚膜放下固定。遇到大风、沙尘天气将棚膜放下固定,防止风沙侵染耳片。

(二)严把春菜定植关

一是定植前炼苗。定植前7-10天,采取通风降温的措施,使白天气温降低到15-20℃,夜温降低到8-12℃,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增加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注意天气预报。灵活掌握定植期,根据天气预报,定植后要保证7-10天没有大降温天气;三是规范定植。选择壮苗定植,严格控制浇水量,防止地温下降过快,采用先浇定植穴水、再定植培土、再补水的方式,定植后注意保温保湿,3-5天内不放风,定植后要进行中耕锄草,促进缓苗;

四是做好拱棚防风减灾工作。保障拱棚建设质量,做好防风减灾应对工作,对老旧拱棚进行稳定加固,对新建拱棚配备地锚、横向拉筋及压膜线,压实盖严,杜绝因气候影响对贫困户蔬菜种植造成影响。

(三)做好绿肥油菜播后管理

一是加大选地、播期、播种方式等宣传引导力度,避免“一刀切”现象。针对冬灌水较晚,冬灌水在地表结冰,早春在地表上形成稀泥巴,或者已经出现返浆泥泞的地块,不符合顶凌播种条件的,可等水下去再播,播后及时跟补跑马水;针对秋季用水紧缺,未能浇上冬灌水,墒情不足地块,不建议顶凌播种,已经播种的地块要及时补跑马水。

二是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齐。油菜幼苗顶土能力弱,因此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防止断垄。尤其是混沙机械播种的地块,由于播种时的晃动,导致种子和沙子掺混不匀,出现播种不匀,有分段断苗现象。一般成片缺苗处,应进行补种;补种应事先经过种子催芽,以利于苗情一致。

三是做好绿肥油菜的田间管理工作。通常做绿肥的油菜田,可不追肥。但土壤贫瘠地块、油菜长势弱的地块,可在油菜4~5叶期,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以达到以小肥养大肥的目的。做好病虫防治,绿肥油菜易发生跳甲、蚜虫等虫害,要提早做好防治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