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托育春天的故事

姜靜芬的托育春天的故事,要從3萬英尺的高空說起。

2018年4月29日,38歲的姜靜芬正在飛往清邁的飛機上。她剛剛告別了一家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入職凱瑞寶貝,擔任子品牌辛格爾總經理,負責托育。一篇《“幼有所育”誰育,上海為“托育新政”闖路》的報道,吸引了她的視線。就在頭一天,28日,上海專門針對0-3歲幼兒托育的“1+2”新政出爐,這也是全國首個托育管理標準、辦法和機制。飛機上有Wi-Fi,姜靜芬將報紙上有關內容拍攝下來,發給公司CEO莊俊。

一年後的春天,繼商飛第一家企事業單位為職工開辦的托育園之後,本市第二家也開出來,聯合利華牽頭,地處長寧區虹橋臨空經濟園區。姜靜芬是這個托育園的負責人。

這時,上海最新數據顯示:新標準下的新托育機構增加90家,托幼一體機構增加託班105個。本市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達到565家,其中公民辦幼兒園和區屬早教中心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483家。此外,今年上海還將新增50個普惠性托育點。通過“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市場、企事業樓宇園區、社區、幼兒園,擰成一股力,打造多樣化托育,有效增加供給;同時,市、區、街鎮三級聯動的綜合監管機制,讓托育機構告別野蠻生長。


孩子數最多的托育:一張張證並不好拿

姜靜芬當時的激動,也感染了莊俊。“年輕父母的托育需求很明確。政府也有很多的鼓勵和幫助。當時那個興奮啊,立馬想要趕緊申請!”

去年4月之後,莊俊開始張羅,按照托育新標準來“辦證”。在對園區做了改造之後,7月底,凱瑞寶貝在閔行區古美路的托育點拿到了公司第一張托育資質,成為本市第一批獲得托育告知書的11家托育點之一。從申請到拿到告知書,前後只花了9天。

上海提出,要嚴把安全關並保障托育服務質量。這一張張托育告知書,並沒有莊俊想象中那麼好拿。

“第二家在高行,用四個月才辦下來。第三家是我們為聯合利華辦的托育園,半年多才拿到證。第四張、第五張,從去年8月份到現在,還在等審批。”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要求,要一關關地過。比如,位於閔行的一個點,沒有政策中要求的獨立樓梯,一開始沒能通過消防標準審核,後來協調了社區的好多方面,把樓梯打到了戶外去,這才“過關”。在嘉定的一個點,因為場地不在一樓,被關了。

到目前為止,凱瑞寶貝有8個點已經或即將申請到托育新資質,其他的點也在邊營業,邊整改,邊申請。全市72個點覆蓋13個區。工作日每天有4000個孩子入園,是孩子數最多的市場化托育,比第二名多了2000個孩子。


最早拿到告知書的托育:也常迎接不告知的抽查

被新政鼓舞的,不僅僅是姜靜芬、莊俊。還有曾經主做舞蹈培訓教育的李星儀、海歸回來專注做社區托育的周晶。

李星儀所舉辦的俊星托育園在2017年7月試運營。“1+2”文件出臺的第二天,2018年4月29日,黃浦區聯繫俊星,要求走相關辦理流程。在遞交申請後,5月17日,區教育局、消防、公安、疾控、工商、食藥監等16個部門來到俊星,現場開了一個整改辦公會,把俊星未達標的地方一一指出。食藥監提出配餐需要有餐車;疾控要求擴大保健室和觀察室的面積;公安提出要配有資質的保安人員、要有報警緊急按鈕和監控視頻,需與110公安局聯網……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整改在5月30日完工。6月初,達標的俊星拿到了本市第一張托育告知書。

一年來,即便作為最早拿到告知書的托育機構,俊星也常迎接不告知的抽查。比如,每月有4—5次面臨16個部門的突擊檢查。每天,俊星托育園要自查,將日常工作記錄在檢查表上,內容包括設施設備、人員出席情況、日常組織活動、安全、食品、消毒、衛生等。

4月17日下午,記者採訪那天,園長高菲接到了黃浦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的電話,告知第二天上午來檢查,但沒有告知檢查內容。第二天上午9點45分,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區兒保所和區疾控中心等3個部門7人來到俊星,開始檢查孩子們入園入托的健康卡、點名冊、園內老師、育嬰師、保育員有無相關證照。1小時後,疾控建議俊星將觀察室內的燈拆了,以方便消毒;另外,觀察室內的馬桶太矮了,需換一批適合三歲以下孩子身高的馬桶。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而海歸回來專注做社區托育的周晶,2017年承辦上海市政府實施項目第一家社區幼兒託管點——五角場政化路社區幼兒託管點。她的執著,獲得相關市領導的讚譽。不過,按照“1+2”文件,要將託管點升級為普惠性托育園,工作一點也沒有折扣可打。“去年10月,五角場政化路社區幼兒託管點關閉了一段時間。今年3月重新開出。這段時間,對託管點進行了整改和裝修。”預計近日拿到告知書。而她在徐匯開出的另一個社區托育上海徐匯兒童家園托育園,在去年8月獲得告知書。


“不好做”的托育,換來家長的“叫好”

按照新規規定,要申請到托育資質,大量托育園需進行升級改造,比如廚房、安保、技防、持證上崗的人員,這些都要升級換代。

莊俊掐指算起了“升級”成本:“園區改造要20-30萬元,單是每個點的廚房改造就要10萬左右。廚師人員成本每月5000-7000元,人防方面要招全職保安,每月6000-8000元,一線老師每月4000-5000元,這樣每個月的人力成本又要增加3-4萬”。這樣下來,一個托育點一年要增加20%-30%的成本,“不好做”。

“不好做”的托育機構,卻換來了家長的“叫好”。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吳翊茗小朋友目前在凱瑞寶貝浦東高行園上託班,經歷了新政前後托育園的變化。孩子原來在老園,後來在整改後的新園。比如,家長最關注的安全問題。“原來的老園,家長可以隨意進出。放學可以進到園內去接孩子,現在家長必須統一在園外等候,由老師把小朋友帶出來。”如果家長實在有事要進園,也要在老師的同意下,電子門才會開啟、放行。另外,改造後的新園還在門口安裝了電視機,連接園內監控攝像頭,可以無死角看到每個教室。“據說以後監控還會連到我們的手機上,可以隨時隨地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

“幾點送我去托育園呀?”清晨,3歲多的陳儀南仰起臉,奶聲奶氣地問媽媽,只因為媽媽送托育的時間晚了一會會。類似的場景,在陳儀南和媽媽之間,經常發生。

陳儀南是家裡的二寶。去年10月,陳儀南媽媽將陳儀南送入俊星。“總算有了合法合規的托育機構。送托育,最先考慮的是離家近,其次是資質硬件。而俊星場地大,孩子上廁所方便,不像有的托育機構,上廁所要跑出來。”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在俊星6個月,“現在的陳儀南可厲害了,不僅可以獨自用筷子吃飯,而且可以駕馭任何食物,比如麵條、大到排骨類的食物、小到蠶豆都能自己夾起來,再也不用我們大人喂。”

“芃芃,媽媽來接你啦,我們回家吧。”穿著白色小夾克,留著蘑菇頭的芃芃,在五角場政化路社區幼兒託管點裡,朝門口媽媽進來的方向看了看,又一頭鑽進了老師的懷裡,繼續說著悄悄話。牛芃原的媽媽說,“這裡的價格不貴,只要3000/月的托育費,與外面機構相比,很公道,而且在小區裡。”

4月,普惠園凱瑞收費在3000-4000元,入托率達到100%,而俊星雖然剛剛漲價,目前是9800元-12800元,但入托率也達到92%。


最早的企事業單位為員工開出的托育:5分鐘名額被秒光

被家長叫好的,不只是市場化機構。

4月18日,本市最早的企事業單位為員工開出的托育——上海浦東新區大飛機金科托育園,啟動了2019年的招生,“開通報名通道剛3分鐘,就有37個人報名,5分鐘,名額已經被搶光了。”園長祁嬪說,自己的電話和微信變成了“家長熱線”,好多家長都想送孩子入托。

火爆的報名,和口碑息息相關。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2歲9個月的何子恆,爸爸在商飛院工作。去年夏天之前,子恆一直是跟著媽媽在重慶老家生活。“我們本來也想來上海團聚,又聽說院裡辦托育園了,就趕緊過來了。”媽媽汪女士告訴記者,作為託班孩子的家長,最在乎的就是安全和健康,“原本也只是希望老師安全地照顧好孩子,讓雙職工家庭可以省心一些。沒想到老師幫助我們發現了孩子另一面,集體生活讓孩子成長得好快”。

範曦宇小朋友也在金科托育園上了半年。範爸爸是上飛院電氣部的研發工程師,半年下來,範爸爸覺得,孩子自理能力大大加強,包括大小便、吃飯、喝水等。

談及企業辦園最大的困難和挑戰,上飛院的工會主席劉靜說,是企業承擔了新一重的安全責任。“我們原來的風險主要是飛機風險,現在還要承擔‘幼兒風險’。需要有擔當,只有企業一把手下定決心,願意承擔安全監管責任。”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商飛將設立職工子女托育園列入了“2018職工關愛重大實事項目”的頭號項目,並探索出聯合專業機構舉辦托育園這一創新模式。

今年2月,商飛又在雲錦路開了一家“大飛機雲錦托育園”,就在中國商飛公司另一家所屬單位的大院內,也是兩個班的班額。劉靜透露,今年商飛還準備啟動開設兩家托育園。


尾聲

4月13日。浦東紫金山大酒店。

一場民間的托育峰會(ABC托育年會)正在進行。來自全國各地、關注0-3托育市場的投資人、舉辦者、專家,濟濟一堂。

“上海第一個推出了托育新政。國內其他地方對這個市場感興趣的人,都過來了解政策,尋找機會”,李星儀說。

鼎沸的人聲裡,莊俊有些恍惚:“那麼多人對托育感興趣。那些從未做過的人,尤其熱情高漲,都想成為市場的新入者!”

0-3歲托育,這個市場到底有機會嗎?

人來人往。潮來潮去。

時光倒流到一年前。在3萬英尺的高空,姜靜芬把托育相關政策拍照發回總部後,摩挲著那份報紙上,握起了筆:“雙職工、無老人、早教需求、安全需求、用餐需求、監管需求……”一串又一串字符,躍然紙上,一會兒,已是密密麻麻。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下沉社區,解決托育最後一公里

推廣閔行模式:2-3年街鎮全覆蓋

國內外投資人紛至沓來,舉辦者、經營者、專家探討興辦0-3歲托育機構的方法和辦法。而上海作為全國托育政策的先行者,一年來試水新政,如何促進更多更好的托育冒出來,同時又能實現市場良性發展?哪些經驗、方法和機制,將被複制和推廣?


最具可複製的模式:閔行模式

一街一普惠,2-3年實現全覆蓋

一個月的托育費用多少,容易獲得媽媽們的青睞?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般是媽媽收入的50%。

26-27歲的新媽媽,以每月收入8000-9000元左右來計算,孩子托育費定在3000-4000元左右。普惠性托育,是很多媽媽的需求。

一年來,閔行探索在每一個街鎮開出一家普惠性托育。14個街鎮,每一家都開設一個普惠性托育機構,由街鎮選址、建設、挑選優質舉辦者、簽訂合作協議。費用按照每月3000元以下收取。目前14個非營利性托育機構分別由顓橋鎮、古美街道、梅龍鎮、吳涇鎮、浦江鎮、莘莊鎮、新虹街道等提供場地、出資建設。在命名時,要求稱“xx鎮(街道)XX托育園”,顯示出是哪個街鎮參與舉辦。

2018年6月22日,顓橋鎮副鎮長馬霞清找到了常春藤幼兒園陸秋紅園長,告知陸秋紅將在閔行區顓橋鎮佈局非營利性托育園,由政府提供場地和建設,委託一級園常春藤幼兒園管理。

7月,陸秋紅來到政府提供的托育園場地顓橋鎮顓衛路189號,第一眼是:天啊,這裡簡直太破爛了!外牆破舊,房屋上的瓦片凋零,門窗生鏽。

改造前,顓橋鎮政府協同公安、消防、建交委、衛計委、區政府、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區教育局等10多個部門,進行考察評估。各部門對食堂、安全、監控等整改提出了細緻的要求。陸園長也根據自身經驗提出了一些整改要求,比如在戶外場地,應加裝圍欄給孩子們一個安全網。課桌椅則是在8月份就全部購買完畢,為了早日散味。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經過了半年時間翻新改造,原本廢棄的老房子,變身為上海閔行區顓橋常春藤托育園。托育園教玩具、課桌椅等設施設備的配置全部符合衛生安全標準,在安全上嚴格按規範要求實施。360度全監控,消防噴淋、逃生通道等齊全。環境安全、溫馨,有寬敞的戶外活動場地。

常春藤托育園於2019年初正式完工,2月,各類證書都已齊全。3月18日對外招生。托育園,全日制收費3000元/月,半日制1800元/月。

陸秋紅告訴記者:“目前托育園內的12個孩子來自附近的小區,5位幼兒家住榮順苑,距離托育園步行5分鐘。3位幼兒家住日月華庭,騎車8分鐘。1位幼兒家住顓溪五村,步行5分鐘。另有2位幼兒雖然家不在附近,但父母在顓橋鎮上班,能把孩子送到托育園再去單位,解決後顧之憂。”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軒軒曾在小區裡上過一個月託班,整整哭了一個月。聽說政府新辦托育園,3月初軒軒媽媽先來親子體驗了4天,親眼見到自己的孩子從焦慮到有安全感,並能情緒愉悅地投入到各個活動中。“媽媽看到我們的老師很有親和力,有教育方法,把孩子送到常春藤托育園很放心。入園一週就順利度過了分離焦慮期。全職帶娃3年多的媽媽也重返了職場。”

由由家長表示,之前都是全職在家帶娃,現在把娃送進讓人放心的托育園,孩子很喜歡老師,人輕鬆多了。托育園裡有很大的院子,戶外遊戲場地足夠釋放孩子們的天性,她把托育園推薦給了小區裡的其他寶媽。

豆豆小朋友的家長表示,來托育園一個多月來小朋友進步很大,特別是在進餐方面。食堂裡的飯菜很香,每天的蔬菜葷菜水果品種10多樣,營養豐富。而且孩子養成了就餐好習慣。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據閔行區托育中心王淳主任介紹,閔行區的非營利性托育機構都是這樣,街鎮建設了尋找適合的舉辦者運營。目前閔行區共有16家托育機構完成審批並開辦。14個街鎮(工業區),都有普惠性托育機構,其中一半以上由幼兒園委託管理,另一半舉辦者經托育服務指導中心挑選,都是有經驗的機構或個人。

記者瞭解到,這樣的一街鎮一普惠性托育園的閔行模式,將被推廣,2-3年力爭實現普惠性托育在上海街鎮的全覆蓋。


下沉式服務,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幼兒園託班、社區托育、市場化機構、企事業園區,這四類托育,都在市、區、街鎮的三級聯動綜合監管機制下運轉,並實行屬地化管理。16個區每個區都設立了區級托育指導中心,通過下沉式服務,解決托育監管、申辦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上海16個區中,目前拿到告知書的托育機構,浦東新區數量最多,包括營利性與非營利性的托育機構18家。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4月18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浦東新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雖然距離上班時間過去半小時,但指導中心只有3人。其它工作人員都去哪裡了?原來這段時間大部分工作人員都在外面跑。指導中心主任申珊介紹:“每月10號之前本區內拿到告知書的18家托育機構,將上交託育機構日常檢查表,這份檢查表記錄了托育機構每天的自查內容,而每月10—20日,指導中心將根據托育機構遞交的自查表,進行檢查,核實表上的內容是否屬實,並找出有無新的問題,進行溝通和指導。”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通常情況下指導中心對托育機構的檢查分三種:最為常態的檢查是不告知機構檢查內容和時間,以突擊檢查的方式進行;另一種是事先通知;還有一種是指導中心與其它部門聯動,如與衛計委、公安、消防等部門一同前往托育機構進行檢查和指導。指導中心對區內18家托育機構每月至少現場檢查一次,檢查完畢工作人員將當天信息輸入電腦,對每家托育機構都做一機構一檔案。

在近一年的檢查過程中,機構存在的最多問題是什麼呢?申珊告訴記者:“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人員流動大,請人困難,對新來的育嬰師、保育員要進行相關的職業培訓,也要讓他們熟知1+2文件中的相關內容。”

檢查中,如發現小問題,指導中心會當場與機構負責人反饋;如發現較大問題,則發放書面告知書,讓機構在相應的時間段內完成整改。

例如,去年年底,一次突擊檢查中,兩名工作人員發現一家托育機構採用遮光窗簾,在孩子午睡時,站在房間門口只看到屋內漆黑一片,看不到孩子們的一舉一動。檢查完畢後。工作人員與機構負責人進行了溝通,給出建議:孩子們睡覺時完全採用遮光窗簾,不利於實時監控,外界觀察不到孩子的一舉一動,有些孩子睡覺會把被子踢了,有的孩子睡覺會把頭完全悶在被子裡,萬一悶得透不過氣來了,還沒發現怎麼辦?建議遮光窗簾改為有點透光的,或在孩子午睡的房間裡放幾盞小夜燈。該機構馬上意識到問題,訂購了一批半遮光的窗簾,第二天就將遮光窗簾全部換了。

今年年初,在檢查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發現一家托育機構問題比較嚴重,一位育嬰師尚未取得資質就上崗了,另外消防通道沒有封閉。檢查完畢後,指導中心向機構發出了書面告知書,並要求一個月之內進行整改。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除了監管,區指導中心是辦理托育機構的第一道門,也是最後一道門。浦東新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自去年5月成立,接待諮詢量達到600多個,現場指導200多個。

上午9點半左右,一位30幾歲穿著白襯衫的男士前來諮詢場地選址是否達標。他告訴工作人員,在海桐路上看中一家一樓商鋪,這家商鋪的2—5樓是辦公樓,一樓商鋪的面積在100多平米,是否符合開設托育機構的標準。工作人員張老師告知前來諮詢的這位男士,根據“1+2”文件內容,場地上,不僅有人均不低於8平米的面積要求,也有最低總面積不低於360平米的要求。所以這位男士的選址不符合,同時工作人員還告知該男子,申辦托育機構還需具備哪些條件,相關文件去哪裡可以查看。

一上午的時間有6人前來諮詢,他們的問題分別有:場地選址、申辦流程、達標要求、營利與非營利的性質有何區別等問題。

吳女士帶著房屋結構圖和設計圖有備而來。原來,她在碧雲路上找了一家建築面積為800平米的場地,已讓裝修團隊畫了設計圖,準備近期動工,她將公文包內的圖紙取出打開給工作人員看,詢問是否可以按照設計圖紙進行裝修。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張莉接過圖紙,細細看了一遍,建議吳女士先不要動工。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托育機構要有保健室,而圖紙中未將保健室納入其中,另外,廚房的面積不低於30平米。

張莉告訴記者:“每天前來諮詢的人員,我們都會記錄在案,錄入到電腦中,有些諮詢人員場地達標,大致符合開辦托育機構基本標準的,我們會標註好,之後與他們確定好時間前往現場進行查看和指導。目前前來諮詢的人員當中問題相對集中的是場地問題、辦理流程,每個步驟應該去哪些相應的部門辦理。當然也有家長諮詢的,家長主要諮詢的問題是家門口最近的托育機構在哪裡,目前有哪些托育機構,對於這類問題我們會告知家長托育機構的查詢通道。”


新政一年,上海托育的悲喜交加


申珊告訴記者:“自去年8月1日開放受理以來,有70幾家機構辦理申請,目前拿到告知書的托育機構18家,最新拿到告知書的是今年1月份的3家托育機構。大部分申請者雖然他們之前是辦早教中心,在文件未出臺前就開始營業,具有一定的口碑和客戶群體,但要符合托育機構的標準,還遠遠不夠。”話語間,申珊在一堆申辦材料中隨機遞給記者一本。這是2019年1月份一家托育機構的申辦材料,申辦材料中有申辦者的個人身份信息、學歷證明、人員資質證明、崗位證書、安全、技防、衛生評估等大大小小十幾個部門的相關報告和證明,這一份申辦材料供有394頁。

而在市級層面,上海市16個委辦局設立“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協調意見。一年來,光是市級層面的聯席會議就開了十幾次。

記者最新獲悉,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信息管理平臺,除了承擔申辦、公示等作用,今年4月,還將建立事中事後監管信息平臺。“也就是說,只要街鎮上有人發現一個點沒有資質,馬上錄入平臺,所有部門都能看到,會立刻去調查,討論整改措施”。利用街鎮的網格化進行排查,又藉助信息化,實現“街鎮-區-市”三級監管即時聯動。


建議

新政一年,還存在什麼地方待改善?採訪中,不少托育機構表示,希望新政提出的鼓勵市場繁榮的10條優惠政策,能儘早落地。比如,托育機構可以享用民用水電煤價格。由於目前大樓水電煤獨立電錶的改造,普遍存在困難,這導致不少機構無法獲得優惠。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是否可以用政府認可的方式,按照實際產生水電煤的數字,事後退還給企業。

又比如,用房難、用人難,是舉辦托育機構的兩大最主要難題。上海開放大學的最新數據顯示,從去年4月到今年4月,開放大學共培訓育嬰員665人,保育員931人。在部分街鎮借鑑閔行模式,提供用房之後,用人難問題如何解決?

有業內人士建議:“希望有關部門能對保育員這個群裡建立個人檔案。在托育園聘請保育員的時候能通過檔案,瞭解這位保育員曾經在哪所幼兒園,哪所機構入職過,可以查到此前同事和領導對於這位保育員的評價。同時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以加入到保育員這個行業中來,因為現在具備有資質的保育員還太少。市場大了,自然需求也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