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张天承


说起宜妃,我们脑海中第一个反应出来的印象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中那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端庄高雅的宜主子。在这部经典电视剧中,宜妃作为铁打的女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康熙对于她的宠爱也是令人惊叹和羡慕。

历史上的宜妃真的这么受康熙宠爱吗?答案是肯定的。康熙对这位宜妃的宠爱可谓“逆天”,在整个后宫中完全是“独一份”的恩宠。从她入宫以后,在未生子的情况下就直接被康熙封为七嫔中第六位,起点之高令人咋舌,也体现出了康熙对她的宠爱。而在宜妃生下皇五子后便正式被册封为宜妃,地位进一步提升,直至后来入主地位仅次于坤宁宫的翊坤宫,成为了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妃子。这样的荣宠在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康熙对她真的是喜爱至极。

然而,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后,这位曾经备受康熙帝宠爱的妃子却遭到了雍正的多次羞辱。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宜妃自身的原因,也受政治斗争的影响。

一、宜妃自身问题:康熙驾崩后没有认清现实,没有正确摆正自身位置

随着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继位,大清朝政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而整个后宫的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在康熙时期地位不如宜妃的德妃直接转变为后宫最尊崇的皇太后,因为德妃是雍正帝的生母,母凭子贵。然而,在康熙帝葬礼上,宜妃却没有分寸,直接站在了德妃的前面,这显然是对当今皇太后的不敬,也是对雍正帝的不敬。此一时彼一时,宜妃的这种做法显然是让雍正帝难堪,这不但是对德妃的不服气,也有着对雍正这位新帝的不满,这绝对已经触及到了雍正的“红线”。

在礼仪规矩方面,宜妃犯下了不只这么一个大错。同样在康熙帝葬礼上,宜妃因为自身身体原因,居然让人抬着前往参加葬礼,可谓特立独行。她的这种做法是在表明什么?没错,康熙帝在位时,她几乎可以说是受到了独宠,哪怕有一些逾越礼仪规矩的举动,可能也就过去了。但康熙帝驾崩,宜妃的受宠终结,客观来说,她在后宫的地位是直线下降。但她却没有丝毫觉悟,还活在“被独宠”的世界里,做出了大不敬的行为。作为儿子的雍正帝,绝不可能坐视不理,因为这有违其孝道。

宜妃在康熙时期备受宠爱,自然在后宫之中四面树敌。康熙这大靠山一倒,宜妃必然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宜妃并没有这种觉悟,不知低调收敛,反而高调示人,这是因为承受不了康熙帝驾崩而飘了?

二、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康熙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九子夺嫡”,最终以四皇子的胜出而结束,也就是后来继位的雍正帝。看过《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在皇太子被废后,夺嫡主要在以四皇子为首的四爷党和以八皇子为首的八爷党之间斗争。而八爷党的核心成员就包括了九皇子,而九皇子是宜妃的第二个儿子。不用多说,即便最终雍正继位取得胜利,但八爷党在朝中的权势依然很大。雍正为了肃清政敌,保持皇权稳定,对于八爷党自然是要连根拔除的。作为八爷党核心成员的九皇子自然是重要的关照对象。宜妃虽然身处后宫之中,但她是九皇子的生母,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她都是雍正不待见的。雍正帝的手段在整个大清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面对政敌的生母,没有直接铲除已是大恩。雍正帝多番羞辱宜妃,既是对于宜妃的惩戒,也是在震慑敲打八爷党。不管宜妃有没有参与夺嫡和政治斗争,因为九皇子的缘故,她必然会成为牺牲品。

综上,宜妃的“滑铁卢”遭遇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退一步说,即便宜妃能够及时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但因为其子身处政治权力斗争漩涡中,她也必然会受到牵连,这也是一个无奈可悲的现实。好在宜妃还有一个淡泊名利远离政治斗争是非之外的五皇子,最终也算是长寿善终了。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一下,感谢大家阅读和点赞,欢迎留言吐槽。






月关略萌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康熙帝死后,宜妃为何会遭到雍正帝多次当众羞辱?”

康熙61年,康熙帝病死于畅春园,享年68岁,而康熙帝最珍爱的宜妃是在11年后才随之而去。在这11年里,从康熙帝病死开始,宜妃就陷入了无边的苦痛之中,备受新君雍正帝的为难和羞辱。雍正帝为何会如此对待宜妃呢?

宜妃是康熙晚年时期最得宠的妃子,几次下江南,陪同在康熙身边的都是宜妃,并且有二次,康熙帝还专门绕路到宜妃的娘家去,这无形中就给了宜妃以及宜妃娘家带来了莫大的荣耀。要不是康熙帝太迷信了,宜妃就被康熙帝封为皇后啦,可惜的是康熙帝并没有这么做,这也造成了宜妃的晚年过的非常凄凉。

在康熙暴毙、雍正即位后,宜妃正在生病,身体非常虚弱,因为要参加康熙的葬礼,所以就做着轿子去了,本来这也没什么,但重要的是轿子却走在了雍正的的生母德妃的前面去了,这让雍正帝非常地恼火。在葬礼上,宜妃见了雍正后还很傲慢,以皇太后的身份自居,这让雍正帝更加生气。于是,雍正帝就以干扰国法、礼法的罪名,惩治了给宜妃抬轿子的手下和太监宫女们。但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有关雍正帝当面羞辱宜妃的事。

还有一件是让雍正帝不爽,那就是宜妃的二儿子九阿哥胤禟。因为九阿哥非常会做生意,所以有钱袋子之称,八阿哥在和雍正帝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所有的花消都是由九阿哥给提供的。因此,雍正帝非常痛恨九阿哥,在登基后不久,便将九阿哥调离了京城。也因此,雍正帝才对宜妃看不顺眼,好找她麻烦。

在雍正帝继位后,宜妃也被迫搬出“翊坤宫”,只能生活在长子五阿哥胤祺的府上。宜妃的晚年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不仅没有太妃的封号,反而还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大史官


康熙驾崩留下58岁的宜妃,为何会遭雍正多次当众羞辱?

康熙死后,留下58岁的宜妃,曾遭雍正多次羞辱,让她当众难堪。

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所珍爱的宜妃是先于康熙意外死亡的,康熙为此悲痛欲绝,给了宜妃无尽思念与哀荣。但现实情况却是,宜妃在康熙驾崩11年后才去世。就是这“苟活”的11年,却让宜妃陷入无边的苦痛——因为继位的新君雍正帝处处为难她、羞辱她,让一个未亡人的人生变得非常不堪。康熙死后,雍正为何如此对待宜妃呢?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宜妃的儿子胤禟。

1/宜妃其人

宜妃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在满清,佐领是中下级武官。早期的满旗社会,有着兵民一体的性质,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录额真(箭主之意)。努尔哈赤起兵创业后,才规定300人为1牛录,指挥官称为牛录额真,其后改称牛录章京,入关后,牛录章京又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武官。其后,佐领所将兵士慢慢下降至150人,也就一加强连的规模。

这样的出身,在清朝并不算高贵,充其量只是普通人家。但是,嫁给康熙后,郭络罗氏却能受到皇帝老公的特殊关爱,说明宜妃的为人处世确有过人之处。《永宪录》记载说“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

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郭络罗氏被册封为宜嫔,尚未生子就被封为七嫔之一,成为康熙朝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后宫主位,可见康熙帝对她的宠爱是有别他人的。

从1680年到1685年的五年内,郭络罗氏先后为康熙生下了三位皇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 (12岁早夭),这段时间郭络罗氏是非常受宠的。随着皇子的诞育,郭络罗氏也在康熙二十年被晋升为宜妃,排在康熙四妃之次,仅次于惠妃那拉氏,居住在西六宫之一的翊坤宫。

2/康熙的眷顾

宜妃郭络罗氏,是入住翊坤宫时间最长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个世纪之久。宜妃颇受康熙喜爱,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时,会命人向翊坤宫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这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在后宫妃嫔里也不多见。

康熙皇帝有时出征在外,不方便带上宜妃时,常会命人向翊坤宫的宜妃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这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在后宫妃嫔里也不多见。这些史实,也为《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拍摄提供了有据可写的素材。

不仅如此,宜妃的父亲三官保也因女得福,从京城的一个普通佐领,迁升为驻防盛京(沈阳)的正三品武职,职掌盛京内务府关防印,成为主宰一方的地方要员。“身缘戚属,班亚近臣。衔书盛京掌管内务府关防印(《清列朝后妃传稿》)”。并且,康熙帝出巡盛京时,曾两次在其父三官保的第宅驻跸,这样的殊荣,在康熙帝后妃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3/雍正的羞辱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死畅春园,终年68岁。当时的宜妃,在后宫内地位位列第三,排在她前面的只有贵妃佟佳氏、惠妃那拉氏。不过随着雍正帝的即位,宜妃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她甚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康熙帝病死时,宜妃也身患疾病,为了前往康熙帝的灵位前祭悼,只好坐着四人抬的软榻前往。结果在行礼前后,宜妃乘坐坐四人软榻走在皇太后(即雍正帝生母德妃)的前面。

结果这一幕被雍正帝看到了,他非常生气,居然当众斥责了宜妃的随着太监、宫女。常言道“打狗还得看主人”,宜妃虽然不是自己的生母,但毕竟也是母妃,他没法直接骂宜妃,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

“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责骂过宜妃的身边人之后,雍正仍不解恨,随后又颁布圣旨公开指责宜妃的行为,主要“罪名”有三:其一,宜妃没有向皇太后行大礼,“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其二,宜妃坐软榻走到皇太后的前面;其三,不尊重新皇帝。

雍正之所以对他父亲的爱妃如此忌恨,与走到太后前面毫无关系,而是与宜妃所生的九阿哥胤禟。康熙末年九龙夺嫡的“乱世”中,胤禟与四阿哥胤禛成为政敌。康熙驾崩后,四阿哥登基。宜妃是胤禛政敌生母,又值病重无法行走,便命人抬着她乘软榻奔丧,雍正帝这才借机斥责宜妃乘软榻出席举哀。

4/晚年凄凉

从此,宜妃身边的侍从成为新皇帝监控的重点。宜妃本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因为宜妃是雍正帝政敌胤禟生母之故,雍正帝及日后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都将宜妃排除在外。

而雍正帝即位后,九阿哥胤禟奉命于雍正元年赴西宁驻扎,三年后被革爵。雍正四年初,雍正帝最终将胤禟革除宗籍,改名为塞斯黑(满语,讨厌的人)。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监禁。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乾隆间恢复原名、宗籍。

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也被雍正赶出后宫,迁居到宜妃的长子五阿哥胤祺家中。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十九,五阿哥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也在郁郁寡欢中离世。直到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宜妃才入葬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会飞的猪000006


康熙驾崩的时候,宜妃又苟活了十一年,这十一年里,她遭受无尽的屈辱和不堪,简直是生不如死,而带给她厄运的正是四阿哥雍正。

宜妃是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父亲是中下级的佐领,这样的出身,在满清顶多算一般般,然而,宜妃嫁入皇宫之后,却受到了康熙格外的恩宠。


宜妃刚入宫没多久,就被封为嫔,这在清朝着实不多见,以宜妃的家世背景,加之当时尚未生育,能得到如此厚爱,足见康熙对其宠爱之深。

后来,宜妃一连串地生下了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地位也随着三位皇子的出生逐渐攀升,后被册封为宜妃,排在康熙四妃的第二位。

康熙外出征战的时候,不时地会寄回来地方特产,虽然不是独一份的,但数量并不很多,宜妃每次都能得到一份,令其他妃子嫉妒不已。


然而,造化弄人。自打康熙一死,雍正掌权之后,宜妃的命运由天堂掉入了地狱。

康熙下葬之时,宜妃因为悲痛过度,身体虚弱,已不能独自行走,只得坐着四人抬的软榻前往,走着走着,不知道抬轿子的人走的快了,还是德妃走的慢了,轿子突然走到德妃的前面去了。

这下子就出大事了!

这个德妃不是别人,正是雍正的亲妈。雍正当皇帝之前,德妃排在宜妃之后,啥事要看宜妃的脸色,但雍正当皇帝之后,德妃就成了皇太后了,野鸡变成了金凤凰。


这一幕,恰好被雍正瞧见了,当即雷霆震怒,大骂太监不懂规矩,不识好歹,骂的狗血淋头。

其实,雍正这是在指桑骂槐,打狗还得看主人呢,雍正明着是骂太监,实则是骂宜妃不懂规矩,不懂礼数。

宜妃何等聪明的人,她怎么会听不出来,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除了忍气吞声,还能怎么办呢!

哪知道,雍正不依不饶,回去之后,还下了一道圣旨,公开指责宜妃的行为,“罪名”主要有三条:一、宜妃没有向皇太后行礼;二、宜妃乘软榻搞特殊,不尊重皇太后;其三、不尊重新皇帝。最后说了句“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雍正明显小图大作,乱做文章,有公报私仇之嫌,这是为何呢?

其实,雍正是借题发挥,雍正恨九阿哥胤禟,九阿哥是八爷党的人,一直与雍正作对,雍正恨的牙痒痒。他恨屋及乌,自然也恨生九阿哥的宜妃了!

后来,九阿哥被雍正弄死了,宜妃搬到了五阿哥的府内居住,不久郁郁而终。


一半秋色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知道宜妃还是因为《康熙微服私访记》这部电视剧,贤惠大气、善良可爱,真真的帝王妻范儿~后来去了解历史上的宜妃,史料太少了,少的根本描绘不出一个完整的人。她在康熙后宫里啊,也算不上什么人物,既非高位,又没出什么幺蛾子。但是有一点,又在无形之中得罪了雍正,康熙死后,宜妃搬出皇宫与五阿哥同住,同时宜妃又担心另一个儿子九阿哥的情况,而且雍正还得知,九阿哥等人在雍正继位初有夺位阴谋,打算夺位成功后封九王(胤禟)之母宜妃为皇太后。这更是加深了雍正对宜妃母子的憎恨。雍正四年,被削除宗籍,改名塞思黑(狗的意思)的胤禟在牢狱中被折磨而死。雍正十年,皇五子胤祺病亡。白发人送黑发人,人世间的牵挂都已经消失,康熙在世时,宜妃过了几十年的安乐日子,而康熙死去,她经历了生命中最寒冬的十年。胤祺死后,悲伤至极的宜妃没多久也病逝了,原本,人死如灯灭,过往的一切也该就此消散,可是雍正仍然愤恨难消。宜妃死了原本该葬在康熙景陵旁边的景陵妃园寝,但是雍正却一直不允许。直到乾隆登基,宜妃才终于得以入土为安。这就是深宫女人的起起落落,即使幸运得到皇帝宠爱,然而若是儿子失势,作为母亲仍然是难以善终。


大王喵历史



首先,宜妃并没有被雍正帝“多次”羞辱,唯一一次也就是发生雍正帝看到宜妃的软轿跑到了自己母亲前面后处罚了宜妃身边的太监。

“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

虽然宜妃死后想要归葬景陵妃园寝一直不被雍正帝批准,但是这毕竟发生在宜妃去世之后。

其次,雍正帝之所以发作宜妃,我个人意见主要不是因为九阿哥胤禟的缘故,如果是因为雍正帝恨胤禟

恨屋及乌的话,那么和胤禟一母同胞的五阿哥胤祺就不会受封为和硕恒亲王了。

雍正帝发作宜妃,原因有两个,主要是因为他要处置宜妃给外人看,表示他非常尊敬自己生母孝恭仁皇太后(德妃),他和孝恭的关系越不好,他越要做给全天下看,自己就是尊敬母亲。

另一个原因是宜妃在康熙帝生前非常得宠,而且为人高调,这让喜欢低调做人的雍正帝很看不顺眼。

虽然关于康熙帝最宠爱妃子究竟是谁的争论很多,但是我认为宜妃应该是康熙帝中年以后最宠爱的妃子。


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 康熙帝出征准格尔时,还专门给宜妃写信保平安,并且还特意给宜妃捎回准格尔当地的特产,当然,康熙帝并不仅仅是给宜妃捎东西,但是在现存康熙帝亲笔书信里,康熙帝捎东西专门交代了,先给宜妃。

第二, 康熙二十年康熙帝封四妃的时候,宜妃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宜妃的排名排到了德妃之前,惠宜德荣这么排位的。

第三, 宜妃的父亲只是三品官员,可康熙帝却两次在宜妃娘家驻跸,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了,但这还不算完,宜妃父亲去世后康熙帝还专门立碑表明宜妃父亲的佐领职务是后妃戚属,除了皇后,别的妃嫔都没这待遇。

当然,也有人认为德妃才是康熙帝最爱,理由是德妃低调内敛,正是康熙帝喜欢类型女性;我觉得康熙帝喜欢低调内敛女性,这不假,因为史料上有记载嘛;但是越是如此,越表明宜妃得宠程度。


因为宜妃就不是一个低调内敛性格的女性,相反,宜妃性格非常高调。她不但让自己太监在外面开店挣钱,而且还很大方的拿出几千两银子给康熙帝修寺庙祈福,而且这座寺庙每到宜妃生日时还专门给宜妃设道场,给宜妃祈福。

这些事情统统发生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宜妃高调做的这些事情,每一件都不是德妃敢做的,也只有宜妃做了,讨厌女性高调的康熙帝才会不生气,这难道不正说明宜妃得宠吗?

毕竟敢让寺庙在自己生日为自己专门开道场祈福的妃子就宜妃一个,其他妃子都不敢这么高调。

另外,成书于乾隆十七年的《永宪录》里也说宜妃得康熙帝“眷顾最深”。

宜妃的这种高调也是她在雍正朝遭到冷遇的原因,而想来宜妃这种高调做人,在康熙帝的后宫里让雍正帝生母德妃腹诽了不止一次。而要凸显自己孝顺的雍正帝也正好借着打击宜妃向中外臣工展示自己的孝顺。

END


兰台


宜妃是康熙帝早期最为喜爱的妃子之一,她的出身高贵,父亲是特殊部门的佐领三保,拥有挺高的权力和地位,所以康熙也很看重她和她的父亲,在微服私访的时候也会带上她,有时候还会住在她父亲的家里,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宜妃很得康熙的信任。

宜妃还为康熙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五皇子恒亲王胤祺、九皇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康熙就更加宠爱她了,还会出去外面征讨回来后给她带当地的土特产,虽然有些妃嫔也会有,但也算不上很多,所以康熙还是十分喜欢宜妃的,对她的恩宠也是长久不衰的。

虽然她在康熙生前很受宠爱,别人也很尊敬她,但在康熙死后,她的境况就急剧下降了,继承皇位的雍正就很讨厌她,经常当众羞辱她,丝毫情面都不留给她,没有把她当成庶母对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九子夺嫡”这场战争中,她的儿子九皇子胤禟选择了站在八皇子胤禩这边与当时还是四皇子的雍正为敌,处处与雍正作对,比如九皇子利用自己的善于与他人结交的优势,广结人缘,形成一个支持他和八皇子的小团体。

那些人都对他们忠心耿耿,经常会在康熙面前美言八皇子,而他自己本人也很随和、讲义气,很受人们的尊敬,很多人都对他很有好感,这对四皇子雍正来说是个威胁,再加上他一直都在帮助八皇子,甚至是帮助雍正的同胞弟弟十四皇子,这更加让雍正记恨于他,他经常与十四皇子通信,向十四皇子汇报康熙的病情,让十四皇子可以早一点做打算,因为当时十四皇子也很受康熙的喜爱,也很有可能会被康熙选为继承人,所以这对雍正来说也是个阻碍。

因此,雍正登上皇位之后,就开始对九皇子等人进行打压报复,就如当举办康熙的葬礼的时候,因为他的坐姿问题,就被雍正说他没有个大臣的样子,还责备他没有流泪,幸好他极力争辩了,后来雍正就以遵旧制的理由把他派到了遥远的西宁那里任职。


虽然他乐观的以为雍正不会对其怎样,还让自己的下属多为当地的百姓做好事,但这被雍正说成了纵容手下骚扰百姓,派人去约束他,再后来他被雍正剔除了宗籍,被迫改名为塞思黑,还把他的儿子也都改名了,最后雍正就把他囚禁折磨至死。

可雍正并不是那么大度的人,他都没有放过九皇子的儿子们,所以作为九皇子的生母宜妃自然也不会被放过了,雍正先是指责她坐着软榻来出席康熙的葬礼,让她颜面尽失,后来也没有将她封为太妃,让她的身份一直很尴尬,这也都在变相的羞辱她。

此后又一直重点监视着她,不让她与她的儿子有过多的联系,之后还把她的儿子折磨而死,让她痛失爱子,生不如死,虽然之后雍正允许她搬进儿子的王府居住,但她那时也已经身患重病,雍正对她的羞辱也已经够了,就让她在这里病逝。


夏目历史君


其实这是雍正皇帝自己气量小了,宜妃的儿子胤禟在早年的“九子夺嫡”中是雍正有力的对手,这让雍正对胤禟忌恨不已,雍正夺位成功后,就开始大力报复胤禟,不仅罗织罪名把胤禟抓捕下狱,废爵定罪,被幽禁至死。

此外还把胤禟16岁的长子弘晸也拘禁起来,时间长达50年之久,直到乾隆年间才被放出来,那时已经从翩翩少年变成了白发老翁,而雍正对宜妃不逊的态度也自然不难理解。

宜妃之所以会受到雍正的刁难和她深受康熙宠爱并没有什么关系,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她的儿子胤禟参加了“九子夺嫡”,由于胤禟支持和看好八阿哥胤禩(si)、十四阿哥胤禵(ti)两人,所以让雍正一度怀恨在心。

康熙五十年,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病故,在治丧期间,胤禟就和胤禩、胤褆等人待在一起,每天还为他们送饭,热心肠的胤禟甚至还邀请当时还是四阿哥的雍正一起去。

但雍正断然拒绝了,他怎么可能会去给自己的竞争对手送饭,其实这也说明胤禟识人不深、没有太深的城府,没有意识到兄弟间由于争夺皇位而日益紧张的关系,所以因为这件事胤禟后来还受到雍正多次批评和痛斥。

胤禟除了倾向于“八爷党”,还经常替胤禩、胤禵等人提供钱财援助,譬如十四阿哥西征时,胤禟就送上数万辆白银作为行军资助,甚至还派出亲信专门为胤禵通风报信,实际上这时候的胤禟已经属于“八爷党”的人,那么作为“四爷党”的主角,雍正当上皇帝以后又怎么会善待他呢?不仅不会善待他,连他的儿子和母亲都不会得到善待的礼遇。

所以深受康熙皇帝宠爱的宜妃在雍正即位后也因为儿子胤禟的缘故饱受雍正的刁难,康熙皇帝驾崩的时候,宜妃正处于病重之中,由于无法下地行走,于是就让四个人抬着软塌去奔丧,这一幕被新即位的雍正看在眼里,便借机刁难说:

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仪文所在,未曾传知。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雍正上位后,如果因为当年众阿哥都不支持自己所以心中有怨气,那么他排挤打压众阿哥其实都情有可原,但是刁难兄弟的母亲和家属,却着实有赶尽杀绝,“趁他病,要他命”的感觉,譬如他把胤禟的儿子囚禁起来,时间长达50年,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坐牢,只不过雍正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抄他兄弟胤禟的家罢了。

而宜妃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举一动都受到雍正皇帝的监视,而且雍正尊先朝嫔妃为太妃时,也刻意把宜妃排挤在外,最后宜妃不得不搬出后宫住进了儿子胤祺的府邸。


围炉谈史


宜妃乃康熙帝最爱的妃子,没有之一。如《永宪录》记载:“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而影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副线也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据说当年康熙曾想立宜妃为皇后,但因不敢违背皇后必须出自母族一脉的祖制而放弃。至于雍正帝多次当众羞辱宜妃一事,确有迹可循,也使宜妃颜面扫尽,但实际上并不是羞辱,而是惩罚。那雍正帝到底做了什么呢?

起初他当着众人面怒斥宜妃的太监、宫女,接着他又下旨定宜妃不尊不敬之罪,然后将宜妃的次子革除宗籍、折磨致死,最后又不封宜妃为太妃并将其强制赶出宫。

这听上去雍正还挺过分,毕竟宜妃当时已是58岁的暮年老人,况且她还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那雍正为何要这么做呢?笔者以为其中缘由有二:一是宜妃自作自受,二是雍正爱恨分明。

首先宜妃的自作自受主要体现在她时局变换的感知力不够,而这种缺陷在于她逃避现实、活在过去。《清史稿》记载:“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也就是说,宜妃于康熙驾崩后坐轿子参加国丧,国丧期间又站在皇太后(原德妃)前面,且见到雍正还没有行礼。

或许她的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对她而言已很难从康熙的恩宠中抽离出来。她已习惯特权,已习惯所有事都以她为主,已习惯看不起他人。有些人总是活在过去,不肯面对现实,总以曾经来标榜自已,殊不知这将自取灭亡。面对宜妃的不尊不敬,雍正起初只是怒斥她的奴才,但回去后越想越来气,就下旨批评了她,此后接连下达一系列的惩罚。

其次雍正的爱恨分明是夺嫡成功的示威。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十分激烈。长期以来雍正被八爷党打压得喘不过气,而宜妃的次子九阿哥就是八爷党中的重要成员。这个九阿哥十分擅长经商,他通过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八爷党上下打点的银两基本上源自他。实际上雍正早就想除掉他了,但奈于当时不得志。而现今雍正登基,大权在握,必须将八爷党连根拔起。他先命九阿哥出京,接着又革他宗籍、关他入牢,最后还派人在狱中将他折磨至死。宜妃身为九阿哥的生母,平日没少帮他在宫中打点,所以雍正定然不会放过她。

除此雍正惩罚宜妃也是为了孝敬其生母德妃。长期以来,德妃一直不受康熙宠爱,凡事都要看宜妃脸色,日子过得很不顺畅。所以雍正让宜妃难看也算为德妃出了口气,尽了他做儿子的孝道。不过毕竟是康熙生前的宠妃,雍正不好太过分,最终也只是没封她为太妃,并将她赶到其长子府中居住。


邓海春


雍正的亲生母亲是德妃,宜妃是康熙在世时宠爱的四位妃子之一,她之所以屡次被雍正羞辱,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康熙时期发生了“九子夺嫡”的历史事件,大家从《雍正王朝》中可以一窥究竟,可能和真正的历史有细节上的差别,但精彩程度和惨烈境况应该并无二致。


这样的大环境下,宜妃究竟做了什么,导致雍正要多次羞辱于她呢?

  1. 有失礼仪,冒失犯错。公元1722年11月13日,在位61年的康熙突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天晚上,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是为雍正。这对于宜妃来说是个天大的消息,因为她的大靠山不在了。在给康熙举办葬礼的过程中,一直生病在床的宜妃迫不及待的来参加了,但她行动不便,于是就让四名太监抬着自己参加,结果这些人完全没有意识到此时王朝的天已经变了,宜妃行礼的时候跑到了雍正的生母德妃的面前。

  2. 当时,雍正就训斥了那些太监,没有直接讲宜妃的过错,算是给了宜妃难堪,但也保留了一定的面子。毕竟,是在老爹的葬礼面前。可是11月29日,雍正就下发了一道圣旨,公开指责了宜妃的三点过失行为:一是没有向德妃行礼,因为此时德妃已经是皇太后了(母凭子贵),二是别人都是步行,向康熙遗体行礼她还抬到了德妃的前面,失了礼仪,三是身为后宫贵妃,不知国体,不尊重现任皇帝。

除了宜妃自己不够低调,没有注意礼仪细节,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导致雍正要针对于她呢?

  1. 新皇登基,在各个层面都要立威示人。对于后宫来说,雍正需要“杀鸡儆猴”,让大家知道现在是雍正的天下了。不管自己的母亲在康熙时期处于什么地位,现在的王朝雍正当了家,那后宫自然德妃就是最尊崇的了。
  2. 为自己的母亲出口气。宜妃在康熙在世时,其受宠爱的程度是超过德妃的,德妃也没少在宜妃面前低声下气,现在儿子为老妈出口气也算正常。
  3. 敲打宜妃背后的势力。我们之前讲了“九子夺嫡”的事。虽说最后雍正胜出获得了皇位,但是登基之初,一切立足未稳,他需要警告宜妃身后的八王派系的力量,这应该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所以说,雍正多次羞辱宜妃,有宜妃自己不注意所犯的过错,最需要的还是,雍正需要通过打击宜妃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