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中西醫結合對新冠肺炎認知探討話題之一

病理解剖可給中西醫臨床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時,提供怎樣的思索?

〖新冠肺炎病理解剖發現:肺部炎症嚴重,黏液特別多!

一、帶給西醫臨床的思索

1、〖黏液痰是導致病情惡化或死亡的罪魁禍首

此次屍檢發現肺的表現和SARS有點不太一樣,並不是嚴重的肺纖維化,有一部分肺泡仍然存在,但炎症很厲害,有大量的黏液。肺泡是由單層上皮細胞構成的半球狀囊泡,此為肺部氣體交換(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主要場所。這個病理發現與臨床表現相吻合。很多危重症病人,很大的問題是痰不多,但很黏,這樣使用呼吸機很艱難,他呼吸他的,呼吸機呼吸自己的。

2、在更多病理解剖信息支撐下調整治療方案

病理解剖會幫助我們,特別是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會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來提高救治成功率。

(1)比如在通氣上是否需要調整,因為部分病人痰不多,但很黏,這樣會阻礙通氣,血氧保和度就會降低,組織器官的缺氧,就會導致各臟器功能衰減,讓病情變得異常複雜;

(2)選擇性的加入抗炎藥,來抑制黏液的分泌以治其本。

#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中西醫結合對新冠肺炎認知探討話題之一


二、帶給中醫的思索

(一)遭遇戰 中西醫結合亮劍

中醫在這次新冠肺炎的預防和初、中、重期的治療,充分展現了祖國醫學千年來,在大疫面前所積澱的豐富防治經驗和深厚歷史底蘊,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短短兩月來,傳染數萬,中西醫結合亮劍,從容應對,中醫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

(二)救危厄 蒲公鄧公鍾南山(蒲公指蒲輔周 鄧公指鄧鐵濤)

目前處在最為艱苦卓絕的消耗戰階段,每天仍有近百人離我們而去,已有兩千多人因疫病而喪生。裡面有院士、教授,科學家,還有很多醫護精英和慈善家、志願者.....。

自我觀點:中醫在處理危急症和即病防變中,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潛能和達到應有的高度,或許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出色。

(1)舉一個近代中醫救治乙型腦炎的實例來說明

#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中西醫結合對新冠肺炎認知探討話題之一

國醫大師蒲輔周


流行性腦炎的兇險程度遠較流行性肺炎高,這一點應該會得到大家的認同。1956年,石家莊市曾流行乙型腦炎,用清熱解毒、養陰法治療,治癒率達90%以上。當年北京乙型腦炎也流行,疫情嚴重,死亡率極高,沿用石家莊的治療方法沒多少效。1957年流行性乙型腦炎上升為國家任務。當時,川中名醫蒲輔周奉調來京,蒲老結合北京雨水多、氣候偏溼,採用通陽利溼、芳香化溼之法,方用三仁湯、杏仁滑石湯等加減,顯著地提高了療效,降低病死率,使許多垂危患者起死回生,聲譽全國,顯示出祖國醫藥學治療急性病的威力。周總理稱讚蒲老是“高明中醫,又懂辨證法”。我們會發現,能有象蒲輔周、鄧鐵鑄這一類的中醫大師,對國家來說,是一種幸事,社會也會因有他們而福。但這一類高明中醫越來越匱乏。

危難之時方顯中醫本色,我輩們當努力去學習繼承和發揚中醫的特色,以此來告慰那些遠去天國的英靈。

#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中西醫結合對新冠肺炎認知探討話題之一

國醫大師鄧鐵濤


(2)多臟器損傷是西醫棘手問題卻是中醫藥相對容易避開和解決的問題。

有基礎性疾病,再感染上冠狀病毒,西醫治療要用上抗病毒藥或聯用抗菌素等西藥,又需長時間使用,再加上年邁體衰等綜合不利因素,增加了多臟器損傷的可能性。治療上往往會顧此失彼,相當棘手。中醫可有機的利用臟腑與臟腑間關係;五行生剋制化、相乘相侮等辦法,來解決複雜的臟腑功能損傷,安養未受損之髒。當疫病日久或急速惡化,生命垂危,髒氣衰竭,多日未正常進飲食,脾胃氣弱,髒氣衰敗,很多會不耐受藥物,藥味在於精簡對證,可少量多次飲用,藥方若對證,一湯匙就會有效。若有病患口服困難,灌腸或霧化,仍有起沉苛之先例。在救治急危病人,藥方變更宜及時。有醫案記載,古代名醫為治好危重病患者,親自守候在病人床榻觀察服藥後的變化,根據變化及時做出方藥的調整。如:病人汗出後要更方、大便排出了要更方、舒醒了要更方等等。瞬息變化之證要跟上瞬夕變化之方,才可渡危厄於平安。做到病萬變藥亦萬變才符合中醫治療的特色。

(3)從遺體解剖的粘性液體,可辨證為中醫痰飲之證(類似於膠痰),

“溼疫"之邪,易感於脾,久而不解,讓脾不能佈散水津而成痰飲,儲停於肺。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百病皆因痰作崇的說法。若肺內所儲之痰不能及時排出,停久後會象凝膠一樣,影響肺主氣、朝百脈、佈散水液等功能。病情進一步惡化,上犯於腦則出現神昏瞻妄、精神異常;逆犯心肝則煩燥不眠、視物錯瞀、四肢抽搐等。

.為什麼會發展到危急重期?大致從三方面來分析:

第一:平素身體弱或有其它慢性疾病在身,不勝瘟疫之邪入侵

第三:新冠肺炎發病眾多,往往採用同一治法,有非其治的時候。

中醫治肺部疾患多以通宣為主,輕微少許的咳嗽,是幫助肺排出濁氣與廢氣,是一種保護肺的動作,這一點是中西醫都認同的事。對這種咳嗽如果過早收斂止咳,中醫有閉門留寇之說。從遺體解剖發現肺部的粘性液體,中醫可辨證為痰飲之證(類似於膠痰),新冠肺炎患者多是乾咳無痰,其實並非沒痰而是病邪過深沒能排出。這種膠痰可看作是“留寇”。應對這種

痰飲之證,中醫多采用溫藥和之,偏寒可用苓桂術甘湯加減,偏熱可用導痰湯加減。中藥在於對證後精準用藥,藥味過多,劑量過大在急危病救治中,往往會事與願違,因發展到這個階段,髒氣多已衰微。

(4)大膽設想:創建可移動的急救方艙醫院。#人民戰疫智作助力#

據我們平時觀察,有病寒痺痛症或虛寒體質不耐寒冬,若去溫熱地帶,就會感到非常舒適,病痛也會隨之減輕或消失。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自然氣候會對人的生理病理構成影響。根據中醫的這一原理,建議我國創建可移動的急救方艙醫院。該醫院以C919大飛機、5G智能設備、大數據等高科技、新技術,再配備優質中西醫專家等組建而成。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救治危重患者。

比如說,這次武漢是重災區,氣候陰冷潮溼,不利於危重病患者的搶救,我們用這可移動的急救方艙醫院把一千多危重病人轉移到氣候相對溫熱的南方給以救治,會如何呢?

當然,避開這溼疫之地來治療這場溼疫之病,病情會是否容易些,還得有實證給以支撐。我們也可看到這樣的現象,那些從武漢分散到全國各地的患者,發展到危重階段極少,很容易治癒,是什麼原因?除了治療技術、治療及時和護理得當外,有沒有離開溼疫之地後機體自愈力就會更強,更有利於治療的可能呢?通過中醫所認識的自然氣候會對人的生理病理構成影響,這種可能還是存在的。自然界即可幫助人類也可傷害人類,一物降一物,即有新冠狀病毒的出現就會有滅掉這種病毒的另一個物種。

誠然,創建可移動的急救方艙醫院,是具有中國特色、中醫特色的,它的可移動本身也屬一種中醫的治療方法,是利用自然氣候、地理環境生剋制化規律的自然療法。可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先進的方艙醫院,屬中國創造。可行不?

#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中西醫結合對新冠肺炎認知探討話題之一

鍾南山院士

#關注新型肺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