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宅家一个多月了,大家都闷坏了。前两天,朋友小薛打电话给我,说在家待不住了,带着女儿去市里的房子洗澡。

其他朋友也是这样,这两天已经在家憋不住了,都会戴着口罩出来走走。相比之下,大门不出的我就显得太谨慎了。看了纪录片《在武汉》后,原来不是我太谨慎,而是我们太幸福。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疫情下,武汉各类人群的真实生活,医务人员的奉献和武汉老百姓的互助。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封城期间,武汉的所有公共交通系统暂停运营,医务人员的住址分布在武汉三镇,上下班通勤和居民买菜就成了问题。医务人员也说:"上班不觉得累,上下班找不到车觉得好心累。"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这种情况下,有一批志愿者自发的,白天给居民送菜,晚上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陈杰就是其中一位。开车时穿着防护服,医务人员上下车之前都要用酒精喷壶消毒,上车前量体温,回家前在大街上把防护服脱掉。

在他告诉妻子准备当志愿者时,妻子眼睛都红了,陈杰开玩笑的说:"没事的,我还要给你攒嫁妆的。"

这就是武汉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大难面前义薄云天,大义凛然,妻子也是豁达大度,万般不舍但心里的善良让他没有阻止陈杰去做志愿者,爱他就成全他。

当被问到害怕吗?

不害怕是假的,但害怕之余,依然在做贡献,这就是疫情下的武汉普通人。其他人有需要,陈杰这样的人就克服内心的恐惧,冲锋陷阵。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另一位志愿者叫大象,他说:"刚开始接志愿者的时候每天都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候还到凌晨1点,那几天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当时感觉不累,但是一躺到床上,好累好舒服。"

每天在外奔波,除了辛苦,也不能按时吃饭,他就在车里放了两箱黄桃罐头,饿了就开一瓶充饥。

一次,给医院送完医疗物资后,车停在路边,他打开一瓶黄桃罐头,大冬天的,三两口就把冰凉的罐头吃完了。

除了帮助医院和社区,大象还给疑似感染的志愿者送物资。

有一次,大象接到求助电话,送一位肾病患者去医院做透析,但是除了口罩什么都没有。志愿者丹丹知道后,就尽全力帮他想办法。

后来熟悉了之后,丹丹才慢慢告诉大象:"她已经有了头痛,胸闷,咳嗽等症状。"但是依然在活动募集群里面工作。

大象想:她帮了这么多人,我一定要去帮她。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于是,大象就定期给她送菜和送药,每次都是把东西放到小区门口的长椅上,然后打电话叫丹丹下来取。

可能因为身体不适在休息,打了几个电话都没接。等了一会儿,丹丹拖着疲惫的身体出现了。

她走的很慢,把药和菜装到袋子里,还转身对车里的大象挥手,仿佛是在说:"谢谢你,我还好。"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看到渐渐远去的身影,拿着药和菜走两步就要歇息一下,大象动容的说:以前很要强,但是现在像80岁的老奶奶,一下就累趴了。

看的好心酸,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不应该是在家呆着呢,为什么要出来受累还是冒着生命危险?

大象说:"身后就是家人,朋友,乡亲,汶川我都去救助过,现在是自己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城市"

我想总得有一束光,照亮大家前行的路。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依然有序的运作着,每个人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身边的人共渡难关。

大姐会把新鲜的菜摘好分给小区的住户,每天都放在空旷的位置,让他们自己去拿。

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心里是害怕的,回家也不敢碰孩子。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单亲妈妈李少云也报名了做志愿者了,考虑到她还要带孩子不方便,就没有通知她上岗。但她也想出一份力,就在群里发一些需求信息,帮想去医院的患者联系救护车。

每天都会给车里消毒,随时做好出车准备。

《在武汉》:心里害怕回家不敢碰孩子,每个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这就是真实的武汉,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

钟南山说:"武汉可以挺过来的,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现在看来这话很正确,每位武汉人都有英雄基因,力所能及的保护城市,给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给这座城市带来温暖。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