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列城(Leh)地處印控喀什米爾拉達克地區(Ladakh, Kashmir),海拔 3,500 米,是拉達克首府。拉達克的居民主要是藏族, 還有少部分其他民族,無論在人文、宗教、習俗上都不同於印度其他族群, 而與中國西藏更加接近。

在歷史上,拉達克一直被稱為 “小西藏”。 在列城的贊斯卡山谷(Zanskar)有一個聞名遐邇的冰河健行路線, 是健行、登山者朝思暮想的好地方......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精神和腳力都要配合好,才可以步步為營。

冰封的河流,與世隔絕的村莊

拉達克這名字,在我心中醞釀許久,終於在2019年1月踏上了這一片嚮往不已的神迷之地。冬天的列城並不是我想像中的雪白。我想像過在旅館外就能看見白雪皚皚,也想像過自己興奮地在外頭堆起雪人。直到飛機降落, 在我走出機艙的那一刻,望見土黃色的山坡,迎面而來冷冽刺骨的寒風,我才意識到,白雪皚皚的列城只是存在於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冬天來列城,就是為了要體驗冰河健行和-30˚C 的戶外露營。這條健行 路線稱為“Chadar Trek”。此健行體驗分別有兩種配套供選擇。一是從列城 出發到 Chadar Trek的起點“Shingra”,然後健行到Nerak村莊的冰瀑布; 二則是從 Shingra 出發健行至Lingshed村莊,然後折返回到起點,最後驅車 回列城。冬季裡,結成冰的贊斯卡河流(Zanskar River)是Lingshed與外界 的唯一聯繫。我們選擇了後者。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親眼目睹冰河,有種說不出來的心情,原本流動的河水,現在停住了時間。

從列城驅車前往Shingra 需 3 小時。從一開始的柏油路到進入山區的塵 土飛揚,狹窄的山路只容得下一輛卡車的寬度,坐在小型巴士裡心驚膽跳。 我們沿著冰封的贊斯卡河流一直走到冬季裡與世隔絕的Lingshed村莊,然後 在這座村莊休整一天,並參觀Lingshed修道院。


步步驚心

第一次下河,嚮導指導我們如何在冰河上行走。可以學未出嫁的格格,用小步伐行走;可以想像自己是個溜冰高手,在冰河上暢快地溜走。在冰河上行走時看見各式各樣的冰,有些粗 糙,有些碎如紅豆冰;有些厚實得深不可測,有些滑如鵝卵石,一不留神就會把人摔個四腳朝天。 我的第一次四腳朝天是在幫旅伴拍完“裝酷照”之後,這一跤跌得可不輕,後腦痛了整個下午。 整個健行過程中,有兩位旅伴從未摔過。我們不服氣,調侃他倆說,如果不曾摔倒就不算來過 Chadar Trek。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前往健行起點途中,狹窄的山路只有一輛卡車的寬度。

健行最好的搭檔,是一雙好的健行鞋,可是雨鞋在這次冰河健行過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 色。河流仍有不完全冰封的地方,遇上還沒穩定凝固的冰河時,就要換上雨鞋以防冰冷的河水 滲入褲襠。走在冰河上最大的樂趣,是聽見冰碎後的“嘎嚓”聲,這個聲響譜成的交響曲,宛 如玻璃接連落地的清脆聲音。在冰河上尋找冰凍氣泡的蹤影也是一大樂趣。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涉水而過就為了看更美的風景。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站在河上的滋味很忐忑,不知道是不是會隨時墜河。

“小心走好”是一路上嚮導給我們的囑咐,這句話是關心、是叮嚀。要在崎嶇的冰地上 行走,安全非常重要。有了先前摔倒的經驗,接下來不能只顧著看風景,落腳處都得小心翼 翼。平時拿著登山杖是為了支撐及穩定步伐,但是在冰地上,它一點也不防滑,有時候甚至 讓情況更糟。嚮導表示,雖然登山杖暫時不能起到它原有的作用,但仍有價值。他拿著登山 杖一路走在大隊前面,每走一步之前,就用登山杖測試冰層的厚度,故意刺破冰面確定安全 之後才讓我們前進。有嚮導陪同在身邊,除了讓健行路程中的風險減低,也多了一份被保護 的暖意。還好有他們在,不然真不知道這趟冰河健行還能不能成。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這位拉達克男人,不僅可以為我們帶路,還幫我們拖行李。

體驗古老的生活方式

爬上Lingshed 村莊是最為辛苦的一段路。我們跋山涉水,從位於荒涼峽 谷裡的冰河走到滑體碎石傾斜45˚ 的山坡,再走到白雪茫茫的山坡,最後抵達 Lingshed村莊。雪地裡寸步難行,起初還能哼著小調愉快地步行,到最後崩潰 到了極點,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見隊友在住宿屋頂上歡呼示意這就是終點時, 我頓時變成脫韁的馬,直奔住宿處。

Lingshed位於海拔3,800米處,是這次健行的最高點。早上醒來,用完早餐,就吵著嚮導燒水讓我們洗一洗多天未洗的一頭油發。他們一定覺得奇怪, 天氣那麼冷居然還想洗頭?

步行前往修道院的那一條上坡路真令人沮喪,我們走得氣喘吁吁。然而, 這座村莊萬籟俱寂,除了高山烏鴉的叫聲,剩下的就是我們一行十人的腳步聲。 冬日的陽光很是溫暖,一不小心就會曬出高原紅。古老的生活方式從未在這村 里老去,這風景太古老,太宏大。若想見者,千山可跋,萬水可涉。

Lingshed修道院——終於有了光亮

千里迢迢來到Lingshed 村莊,必須好好感受其神秘且濃郁的宗教色彩。 西元3 世紀,阿育王將印度佛教傳入 Lingshed 村莊所屬的拉達克地區,後來當地又深受藏傳佛教和文化的影響,如今當地居民的信仰以藏傳佛教為主。 Lingshed修道院是有超過900年曆史的藏傳佛寺,由一小棟一小棟的白屋子集合而成,頂著紅色屋瓦,依偎在岩石上,和西藏的布達拉宮用色相近,遠看有幾分顯眼。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Lingshed 修道院一隅。在這裡起個大早,吃好早飯,再和喇嘛雞同鴨講地聊會兒天,挺享受。

這裡在2015年8月以前,還是一個入夜後只能靠煤油燈和蠟燭過活的修道院,後來得到全球喜馬拉雅考察隊的幫助,連同IEEE智慧鄉村計畫、全球喜馬 拉雅考察隊的志願者、學生和僧人在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板、電線和室內LED 燈具,才讓Lingshed修道院的夜晚不再黑暗。荒蕪寂靜的古老村莊,在外來者 的輔助下,似乎也不是那麼孤單。伴著夜空中的點點繁星、修道院的燈火通明, 冷颼颼的寒風,多了一點人間的暖意。


錯過的風景

終於快要結束這次行程,依依不捨踏上歸途。從村子爬上山坡再次回到冰 河並不如想像中順利,冰河溶解程度之快令人咋舌。先前,在前往 Lingshed 村 莊途中,經過 Nerak村莊附近的冰瀑布。那個瀑布甚為壯觀,不少當地遊客在 冰瀑布下歡呼及拍照留念。本以為在回程時可以再次經過冰瀑布,然後隨心所欲地拍照,殊不知回程時冰河溶解,我們必須爬上山路繞道而行,因而錯過再看冰瀑布的機會。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在冰河旁紮營是畢生難忘的體驗。

我不知道是什麼促使我決定在冬季前往列城,還要在大冬天於室外露營。 列城晚上的氣溫徘徊在-30˚C,我在帳篷裡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漫漫長夜。每一 晚,我祈禱自己能一覺到天亮。有幾晚從睡夢中驚醒,不是發惡夢,而是蓋在 我臉上的睡袋蓋著一層薄薄的冰。呼吸的空氣居然結成了冰了!12天的冰河健 行,9個人跌跌撞撞,12天不能洗澡,12天沒有手機信號,痛苦是自然的。然而, 也許這輩子就只有這麼一次難忘的經歷,我也甘之如飴。

溫馨提醒

■ 不要單獨離隊或偏離嚮導的路線。

■ 高原紫外線很強,記得帶防曬霜和墨鏡。

■ 第一天抵達高原儘量休息和多喝水。

■ 高原含氧量少,要注意高原反應。

■ Diamox 可預防高山反應(可向藥房 詢問)。

■ 保持良好的心態。■ 健行費用視人數而定,可向有關公司 詢問。

■ 帳篷、防潮墊、睡袋均由健行公司提供,毋須攜帶。

■ 旅遊公司推薦: Zanskar Kanishka Expeditions ([email protected]


印度“小西藏”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神迷之地


印度列城冰河健行 12 天行程

Day 1:抵達新德里後,從新德里飛往列城。在酒店休息和適應高原。

Day 2:參觀Hemis、Stakna和Thiksey寺廟。

Day 3:參加 Zanskar Kanishka Expeditions 的冰河健行。驅車3小時 前往健行起點——Shingra。冰河健行2小時抵達營地。

Day 4:健行5小時抵達Deepyokma。

Day 5:健行5小時,經過冰瀑布,抵達營地——Nryak Pullu。

Day 6:出發前往Lingshed村莊。

Day 7:於Lingshed村莊休整,參觀修道院。

Day 8:健行重回Nryak Pullu營地。

Day 9:健行前往Tsomo Paldar營地。

Day 10:整合,最後一晚露營。

Day 11:健行5小時重回健行起點——Shingra,驅車回列城。

Day 12:飛回新德里,回國。


Travel Tips

航空

新加坡→列城 沒有直達航空,可乘坐印度 航空到新德里轉機前往,需要轉機至少1次, 不計轉機時的候機時間,飛行時間約17小時。 吉隆玻→列城 沒有直達航空,可乘坐馬來 西亞航空、印度航空等到新德里轉機前往, 需要轉機至少1次,不計轉機時的候機時間, 飛行時間約16小時。

交通

前往列城的方式有兩種:陸路和航空。陸路 有兩條,從新德里一路向北經西姆拉、默納 利,至少 3 天的路程,再從斯里那加坐大巴 一天一夜到達。冬季封山路,航空是唯一選擇。

氣候

冰河健行在冬季1至2月。冬天天氣寒冷, 平均氣溫-25˚C 左右,最冷時會到 -30˚C, 即使是在列城也會降到-20˚C。

貨幣

印度盧比(INR)


文轉自《暢遊行》2020年2月號 原標題《印度列城 這一生至少去一趟冰河健行》

黃民深/圖 黃民深、黃鬱俞/文  

查看更多可訪問旅拍網http://www.travphoto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