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給孩子買保險嗎?

馬雪毅


買保障類保險主要是防範死亡、意外和疾病風險。

小孩子過了滿月後,死亡和疾病風險相對於成人來說不高。但是小孩貪玩,容易跌倒摔傷燙傷,意外險附加醫療險是一定要配備的。

至於重疾險,要優先考慮給家裡經濟支柱買上。重疾險,確診重疾直接給付,除了可以用於支付醫療費用,還可以彌補治病期間收入的損失。家庭經濟富餘情況下,可以給孩子配置重疾險,因孩子歲數小,重疾風險低,所以保費也低。

我是專業經紀人,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四葉草財富管理


我現在生活在二線城市,我和孩子的媽媽應該都算高級知識分子,我們的收入也還可以。我們一直認為,我們應該給孩子買保險。我給我的兒子買了重大醫療險。至於教育險一類的,我是完全不感冒的。對於我的觀點我做如下表述。

對於我們這些能在省會城市穩定下來的人已經算是很不容易了。有房子有車,有較好的收入,對於我們來說生活已經算是很不錯了(這份工作是我們讀了快20年書的一種回報)。但是對於這個年紀或者這個階層的人都會有這麼一個擔心。會不會有一天這些都和我們沒有關係了。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擔心,特別是對於中產或者小康階級。後來我們想到了,對於我們來說健康才是最大的殺手。如果一個人沒了健康,那他就沒辦法繼續工作,那麼階層對他來說就是擺設,因為淘汰再說難免,社會總是很殘酷的。因此,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買了保險。我只是希望他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成長。我買保險的初衷是我希望我這輩子都用不到它,我不能接受那種小概率但是會造成致命性打擊的情況。

至於教育險,保費較高。而且我認為小孩子的教育費用我們應該還是可以承擔得起的。因此,我直接放棄教育險。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想法,希望能給你一啟發。


我有酒你有故事


這個根據我個人愚見和親身感觸,覺得要分兩塊看。

1.大病醫療等健康類險種,建議購買。因為,這個買的越早越便宜(但那種一年幾百塊的消費型健康險,小孩還更貴些)。從實用性來看,孩子可以享受一輩子保障,人生在世,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呢,有個保險,總是能緩解下壓力。

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自己的經歷。以前,每年都有向我推銷保險的,我從來不買。主要是站在理財的角度看,保險的回報率很低,不值。

今年我一個很健康的家人突發癌症,想也想不到,家裡一下子花了好多錢。這下子我才突然明白,其實啥叫保險?切記,那就是“保險”,不是理財,是在真的有危機時緩衝風險的。所以,保險從本質上說就是消費型的,等於錢花出去了,當然回報率不可能高。於是我打算給自己買份,才發現比年輕時貴了好多啊。因此,建議給孩子買。

2.關於壽險、教育險啥的,要看你的投資組合是怎樣的。我偏向於不買。但不是說不能買。假如買的話,如我前文所說,投資回報很低的,甚至不高於銀行定期,更不要說各種理財產品了。

那為什麼還可以買呢?為了分散投資。算是個保底吧,歸根,還是發揮它保險的功能。所以買的話,在你的投資組合中比例不要高。

不要看賣保險的把回報表列給你,一看老牛逼了,都是幾百萬的收入。你要自己算算,那是多年之後,那是在理想的利率基礎上得出的。現實是,實際利率往往達不到,更不要說,你活不活的到那領幾百萬的時候。







晨曦初曜


有 小朋友買是最划算的 我弟弟在中國人壽昨天買的 重疾30萬+少兒重疾30萬+特定疾病6x3=18萬 觀察期180天 生病住院或意外受傷可報價各1萬 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發生重疾可免交保費 好像是4000多吧


_阿will496


我們在90年代的時候保險產品還比較簡單,沒那麼複雜,現在比當時複雜了很多很多。那麼複雜的條款、專業術語,讓人根本分不清楚買的到底是什麼,將來出了事,到底能拿出多少錢,這些問題在很多寶媽那都是一筆糊塗賬。

我當時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其實也是深深受到小時候買保險的刺激,我想,保險好歹是一個金融產品,怎麼就這麼不盡人意呢,是不是真的就是這樣?所以選擇了這個專業,研究各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

第一,火眼金睛識真身。我們在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自己買的到底是什麼。很多寶媽都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但是你問她買的是多少額度,哪家公司的什麼產品,基本上就不知道了。

第二,如何搭配要講究。保險一定不是一個產品就可以滿足所有人所有的需求,一定是要對現有產品有一個排列組合,找到自己預算合適、保障合適的保險,才能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第三,不為他人作嫁衣。中國的保險環境造成了這個問題,保險從業者數量非常大,有300萬-500萬,導致我們身邊總是有人在賣保險,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一賣保險就來找我們,接觸的所有保險的渠道就是這些親戚朋友。

最近這兩年,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到一些產品信息,但是保險公司已經做了幾十年的代理人系統,很難不做代理人,全部都轉到網絡上,這觸碰到的既得利益太多了。於是保險公司現在出互聯網產品的時候,跟傳統的產品是明確分開的,不同渠道賣的是不一樣的產品。也就是說,你跟代理人所接觸到的產品,完全在網上找不到任何信息或只能找到很少的信息。

現在產品的比例,95%還是在傳統線下,只有5%在線上,所以很多產品找不到,是很正常的。在親戚朋友的人情關係下,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到底哪一種保險適合我們,而不是別人說哪種好就買哪種,不做順水人情。買了以後後悔了,退保有損失,不退保心不甘。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看清楚,到底怎麼買,自己要有主意。

第四,猶豫拖延是大忌。很多人買保險的時候總是拖延,因為保險不像普通商品,買到了就能看到,只是一個虛擬的合同,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拖延的情況。有很多人因為拖延錯過了買保險最佳時機,所以買保險要當機立斷。買保險要對比研究,這是對的,在研究清楚的基礎上不要拖太久。

1

火眼金睛識真身

保險產品分為保障型和理財型兩種。 對於保障型的產品,小朋友適合買的只有意外險、醫療險、特疾險、重疾險,這是屬於基礎的保障型。小朋友還可以買的教育金和養老保險,都是壽險。壽險分為兩種,一種是保終身的,一種是保幾十年、一個確定的年份,叫兩全保險。我們平時所聽的分紅啊、萬能啊、都是人壽保險的一種體現形式,只是它的分紅形式不一樣,它們同時都屬於人壽保險。經常有寶媽說自己買的是萬能險,這句話說了沒有太大意義,只能把它當做一個理財產品。具體的有什麼保障的話,就只能看附加險,因為它主要就是理財。

今天講的重點是消費型,因為寶寶最重要的是保障要齊全。消費型類似於買了一個東西,付了錢就不能拿回來了。比如說意外險,一年100元,今年付了錢,沒有發生事故,錢就屬於保險公司了。這種消費型的保險屬於互相幫忙,類似於一個基金池,每人出100元,在保險公司組成一個保險基金,誰出了事就從這個基金池裡拿出錢給他,所以保費很便宜,因為大家是互相幫忙的。意外險、醫療險、特疾險都是屬於這個類型。

重疾險有消費型有返還型,定期重疾就是消費性。如果是終身重疾,終身都要保,如果一輩子都沒有生病,身故的時候錢是可以拿回來的,它是一種返還型的保險。

而給寶寶設置所有的保障無外乎就是這幾種保險,其它都不是剛需,這些產品才是真正的剛需。

終身壽險和兩全保險佔現在市場銷售量的90%以上。大家已經買的保險應該絕大多數都是這兩種。可以拿出自己的保單看一下,是不是分紅型、萬能型?這兩種保險一般是用作教育金和養老金,主要目的是為了長期的存一筆錢,獲取長期收益,為將來使用。這是終身壽險和兩全保險最重要的目的。

但是現在,很多人辦的的萬能險、分紅險,後面都附加了醫療險意外險等等,每年的附加保費是另外出的,這時候大家會認為所有的保險都買了,保障買齊了,理財也買了,是不是特別划算?好多的媽媽會有這樣的印象,認為買終身壽險比消費型划算。後面會講它的原理是什麼。

意外險 意外險是所有保險最根本的險種,意外險不一定是出了大事才賠,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賠,比如切菜的時候切到手了,孩子走路磕磕碰碰碰傷了,出門遇到小狗咬傷孩子了,這種情況都是屬於意外險要陪的範圍,而且這種情況在醫院看病社保是不賠償的,因為這是保監會特別單獨拎出來造福保險公司的。

除了這些小事,還需要看重的是住院醫療。住院醫療好多的兒童意外險是沒有的,也就是這是一個稀缺的責任,十個產品裡面有兩個有意外醫療。不像意外醫療,基本上所有的意外險都有,只是額度高低的區別。意外險除了看重意外醫療、住院醫療外,對於意外身故的保障是不用太關注的,把它看輕是可以的。因為幾十塊錢一百塊錢買一個意外險,不可能保很高的意外身故的保額,而且大家也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實際上可有可無,對家長來說意義不大。而意外醫療和住院醫療是經常用得上的。少兒意外險應該是所有的保險裡面性價比最高的產品,正常情況下寶寶一年生病一半次都能用得上。大點的五六歲的寶寶,很少生病了,就不太用得上了,這個時候肯定不如小時候更划算。

這裡推薦了三個產品:

1.乖乖住院寶,兩歲以上可以買,這是一個少兒意外險,它的住院醫療部分特別突出,適合兩歲以上寶寶買,價格是100元。

2.學平險大家聽得最多,學平險上了幼兒園、小學,學校都會統一買,今年9月份開始教育部規定不能統一買。這個保險的性價比是最高的,一般價格是50-100元不等,賠住院醫療高的地區能夠賠到2-3萬,不同地區不同保險公司不一樣,只是在額度上有略微差別。這個保險,只要是孩子上學,建議大家都買。

3.少兒綜合意外,前兩個產品0-2歲的寶寶不能買,這個時候推薦少兒綜合意外險,大的保險公司都出了很多,官網就能買到,價格不超過100元。 挑意外險的時候,只要有意外醫療,超過1萬塊;有住院醫療,超過1萬塊,這個保險就可以下手了。成本不能超過100塊。如果超過100塊,那麼你買貴了。

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也是一個消費型的產品,也就是說付一年的錢保一年的醫療,這個醫療分為門診和住院兩種情況,但市場上絕大多數的保險都只保住院,保兒童門診的少之又少,沒有哪一家醫療保險多有優勢。因為寶寶在兩歲以下是疾病高發期,感冒發燒通常都需要住院,這個時候寶媽覺得一年的醫療費用是很高的,有保險的話就好了。媽媽們都知道,保險公司就更知道了。所以所有針對兩歲以下的醫療保險價格都很貴,不見得能把保費賺回來,一般最便宜的都需要幾千塊錢。

一旦到了三歲以上,保費就降到兩歲以下的十分之一了,比如兩歲前5000塊,三歲以上就變成了500塊,這個差距是非常明顯的。但是一般的普通小病的醫療大部分家庭都能負擔得起,寶寶也可以交社保,社保能覆蓋很大一部分,對於中低收入家庭來講,醫療保險並不是一個很必要的險種。在沒有特別滿意的險種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不買。

所以如果想給寶寶一個很好的醫療條件,大家還是努力賺錢比較靠譜,靠保險是比較難的。當然對於土豪來說,就不是這個話題了,土豪可以選擇可以報銷高端病房、三甲醫院國際部費用的保險,成本也是很高的,價格一般在一萬塊錢以上。

重大疾病保險 小寶寶階段買重疾是最便宜的時間。經常有80後說買重疾被拒保,因為這個時候身體狀況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問題,而重疾保險是看身體狀況最嚴格的一個險種。所以一定要在很健康的、價格尤其便宜的時候買,價格最划算。對於寶媽來說,給寶寶買重大疾病,三歲之前是最好的時機,一定要下手,錯過這個時間保費就漲得比較快了。

重大疾病保險有三種類型:

1.國內的定期,比如新華的愛健康,保二十年三十年,這種定期保險最好保到寶寶成年,到可以獨立賺錢以後,就比較合適。這種定期保險特別便宜,對家庭生活成本沒什麼比較大的影響。

2.國內的終身保險,國內終身保險性價比不高。因為是終身的,所以如果不生病的話,保額一定會回到自己手裡,所以它的價格一定很高。現在生一個大病,二三十萬就可以了,20年以後二三十萬就不夠了,得五六十萬,如果要買到20年後看大病還夠,現在就要買到五六十萬,才能跟得上通貨膨脹。如果現在買30萬,將來一定是不夠用的,這個保險就是一個雞肋。所以如果買國內的終身重疾險,要買到很高的保額,價格是比較高的。

還有另外一種處理方式,把終身重疾和定期重疾結合起來,一部分買終身,一部分買定期,做一個搭配,讓壯年期的保額比較高,等到老年後,積攢了很多錢,不太注重保險給我們的金錢時,保額低一些,就是說把錢用在刀刃上。

3.如果有能力給寶寶買境外的,

一般是以香港為代表的重大疾病保險,可以在這個時候買,確實是最便宜的時段。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險結合了壽險功能,附加的醫療也比較便宜,但是它的購買門檻比較高,不建議買三五十萬也去香港,畢竟跑過去一趟比較麻煩,而且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在國內那麼順手,比如出了事情需要快遞材料,不像國內,打個電話保險公司的人就來了,這種體驗感確實會有一些差異。但是現在境外的保險服務商也做得比較到位了,很多在國內有合作機構給客服提供服務。買境外終身的重大疾病門檻是比較高的,但是確實是划算,這是唯一一個最划算的時間,基本上剛出生的寶寶買16萬美金的保額在一萬人民幣左右就可以買到。 特疾保險

特疾保險見得比較少,以防癌險為代表。 因為有一些小寶寶在出生時有天生的病症,這個時候買重疾是買不了的,但是如果和癌症沒有關係,可以單獨買一個癌症保險。

這個寫了兩個數據::

72%是指整個社會上的重大疾病72%都是癌症,剩下的才是別的病種。 90%是香港保險公司統計出來的,近幾年大陸去香港理賠的重大疾病,90%都是因為癌症。

如果寶寶買不了重疾,或者買重疾價格過高無法承受,這個時候可以選擇防癌保險,用很少的錢去覆蓋70%以上的風險,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

如何搭配要講究

這裡出了三個最佳搭配的模板,可以直接根據自己的家庭收入對號入座。 這三種版本,最基礎的意外險都有,都是100塊。

對於經濟型來說,定期的重疾選擇30萬保額,兩百塊錢,這種保險額度不夠高,需要搭配兩個定期重疾把保額做到50萬,這個時候每年的成本也就四百多塊錢,選擇一次性交清的話,兩個產品加起來是七千多。都是保孩子20年,到孩子20或者25歲。

10萬到20萬之間就可以選擇終身重疾了,終身重疾,如果是男寶寶的話,50萬需要5000保費,如果是女寶寶的話3000多,在這個基礎上附加一個醫療,附加醫療和社保結合,可以報銷很多住院的錢。這個版本的保額也是重疾50萬。

第三種豪華版,家庭收入在20萬以上,可以直接去香港買境外的終身重疾,選多重。多重是重疾保險很好的一個發明。很多人的重疾不是得一次,而且很多人覺得重疾是很重的病,大家看一下疾病清單,很多病一點都不重,人過幾年重複得第二種重疾是很有可能的。如果你已經生過一次病,再去買重疾是買不到的,所有的保險公司都不會賣給你,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如果多重便宜的話,一定要把多重選上去。這個時候的附加醫療是比較高端的版本了,1800元,便宜的有一千左右的,貴一點的有兩千多的,看自己的選擇了。

總結一下,這三種方案,保額都挺高,不管是10萬元以下,每年花五六百的保險,還是每年花五六千買的保險,保額都在50萬以上。買保險最重要的是買額度。如果負擔不起,就選消費型的,寧願在短期內做作保障,也不能買比較貴的返還型保險,保額沒有多少錢,出事了是賠不了多少錢的。

當然,返還型肯定比消費型要好,不管怎麼樣,心理上要舒服很多。但是一定要量力而為,看自己的經濟狀況,不要勉強。

3

不為他人做嫁衣

這張圖片是我要強調的最重要的問題——父母最大。 對孩子來說,他要健康的成長,父母的作用是大過一切的保險的,不要去想什麼保險可以解決孩子全部的後顧之憂,只要父母在,孩子總是有辦法渡過難關的。所以,父母的保障是最重要的。那麼對於孩子健康成長來說,父母的兩種狀態是最重要的,一是要健康的活著,第二是要持續的賺錢。

健康的活著,首先重點是活著,只要爸爸媽媽在,小朋友肯定可以長得很好,可以很健康的長大,如果他有什麼問題,爸爸媽媽也會傾盡全力去幫助他,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保障就是屬於壽險的範圍了,定期壽險或者是終身壽險。

定期壽險的槓桿是非常高的,也是中產階級的最佳選擇;而終身壽險,我們說這個是土豪專用。因為定期壽險最高的槓桿比例能做到1:1000,也就是說一塊錢的保費,可以拿到一千塊錢的保障,這個是終身壽險不可能做到的。

為什麼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價格會差這麼遠?

其實這就是賠付金從哪來的一個問題,如果是定期壽險,一般來講都是會保年輕的時候,就是自己有收入的那個階段,退休前。這個時候人的生命表中的死亡率是特別低的。也是一個基金的模式,交小小的一份錢,放在大基金裡,誰出事給誰,這個是借別人的力量拿保障。但是終身壽險,在前期,如果還沒有交夠保費的時候,會有一些的槓桿,但是槓桿比較小,但是終身壽險就意味著終身肯定是需要賠付的,也就是他的賠

付比例是百分百。而定期壽險的賠付比率可能只有千分之幾、萬分之幾,所以這個時候的概率就決定了終身壽險付出的成本和拿到的收益是差不多的。所以,土豪有錢買終身壽險,中產階級如果為了做高保額,尤其是年收入四五十萬的,定期壽險可以買到四五百萬的保額,選擇定期壽險肯定是最便宜的。 第二個叫持續的賺錢,要有持續的賺錢能力,第一不生病,因為生病就沒辦法賺錢;第二不失業。對於不生病,如果生病了有錢去補償你的話,那也不會對生活有影響,這就是重大疾病保險,至少要保到退休。因為一般到退休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大人給予過多的庇護。所以可以選擇到退休的重大疾病保險來達到一個最佳的性價比。那第二個不能失業,這個保險就管不了了,大家好好努力工作賺錢吧。

還有一種訴求:好多家長覺得我要給娃攢錢,將來要給他留一筆錢。

有人會覺得買保險,將來看長遠的收益那麼高,將來一定可以賺很多的錢給寶寶,其實靠保險來賺錢的這種想法,大家一定不能有。保險在整個金融系統裡面屬於最底端,長期收益比較穩比較低。不可能突然一下子像房地產、股票起伏那麼多。它是一個最保底的資金,收益肯定不會高到哪去。大家多為自己著想,兒孫自有兒孫福。

這張圖是我們現在已經買了保險的媽媽們80%手裡的保單的模式。以分紅和萬能險做底,附加了重疾、意外或醫療保險,尤其是平安、太平洋這些大公司的保單,全部都是這樣的。

特別把這個模式拿出來講,就是說一定要看清楚,這種保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圖上已經寫出來了,這其實是一個理財。這個理財,不是說這個保險是多少錢,而是說我有多少錢能投到這個理財的基金裡面去,買的額度是跟你的經濟收入有非常大的關係的,也沒什麼放大的作用。一般來講在國內,如果交總共8萬塊錢的保費,能有15萬左右的保額,已經是高的不得了,大部分都是8-10萬。而這種1:1.2以下的這種槓桿,這就是我們理財的現狀。

在理財產品的基礎上,附加了很多很多的保障,重疾、意外、醫療,都是這樣。意外跟醫療,因為是消費型的險種,所以除了理財的投入之外,每年都要再給保險付費。大家會認為附加在一個主險上面的意外險和醫療險會更便宜,而實際上是不對的。我們看了這麼多保單,意外險和醫療險,不見得比單獨買更便宜。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附加了重疾保險,這個重疾保險不是單獨給你一筆重疾的保障,如果單獨給的話,價格肯定是雙倍的。這一般叫重疾提前給付。

提前給付是什麼意思?

你的賬戶裡本來就有一百萬,本來說好的,只有在某種情況下才能拿出來的錢,這個時候提前生

病了,怎麼辦?在生病的時候不能沒有錢看病呀!那個錢本來就是你自己的,提前給付就是把自己的錢拿出來提前花,相當於這個風險是自擔的,也就是說用我賬戶裡的錢去保我的重疾,保險是為了這種意義嗎?也就是說,所有的用理財產品附加重疾、意外,附加保障的產品,都是耍流氓。因為所有的風險,除了意外和醫療,風險都是自帶的。你想要多大的保額,你就要付出多大的成本,那跟保險還有什麼關係呢?保險的意義就是為了以小博大,那樣就已經完全脫離了保險的本質意義,肯定是不划算的。這根本就不是一個保險,其實就是一個理財產品加了一個小小的保障。 大家可以檢查一下自己手裡的保單,是不是都是某某公司×××(分紅型)或者(萬能型),保單上面還會寫有附加這個那個,一般來講都有兩三條。這種保險一般來講額度都不高。因為國內的代理人最喜歡賣的是一年交的保費是6千塊、1萬塊,也就是說十年交費就是幾萬塊錢,那拿到的保障,重疾可能就是十萬多一點,意外看起來特別高,但是意外本來就很便宜。

如果大家手裡的保單是這種,一定要馬上做決定怎麼去處理這樣的保單。要麼加一些消費型的產品把保額做高,或者如果還在猶豫期內可以退的話,可以去換一些其他的保障。如果這個保險一直持有,又佔著我們買其他保險的預算的話,這是一個比較不合理的選擇。

我們來看幾個觸目驚心的數據:

第一個,90% 保險公司對客戶進行誘導,看起來產品完美的契合客戶的需求。這種保險以平安的最有特點,平安的保險絕大多數是很多很多的功能集合在一個產品上,然後每一個功能保額都不高。因為如果保額做高的話,這個保險是非常非常貴的,作為中產階級來說是很難去承擔的。所以賣的最多的是十萬二十萬的保額,每年交大幾千塊錢。

對於十萬收入以下的家庭,沒有能力去承擔其他的保險,但是自己手裡所持有的保險保額又那麼低,也就是說真正出了事並不能賠多少錢。

第二個,現在大家買的保險95%是在線下成交的,而不是在互聯網上。在線下成交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大家比較容易跟風,最經不住人說。在現在的市場上,再垃圾的產品,如果有一群人說它好,那你一定會認為它是好的。市場上有自己代理人渠道的保險公司,其實沒有多少家,也就是說大家大部分所接觸到的保險,其實都是這幾家保險公司,因為人多。所以沒有一個好的渠道去接觸到其他公司的產品,這個時候根本不知道外面有什麼,那麼你就覺得手上這個好,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客觀的選擇。

第三個數據,這個沒辦法統計了,這是個死穴。因為親戚朋友們好多都是保險代理人,為了幫他們完成任務,或者是說好面子,所以就買了保險。最終這種情況下買到的錯誤保險概率超過九成。 4

拖延猶豫是大忌

一方面是時間的問題,一方面大家可能有很多疑慮,不知道怎麼選擇,所以才會拖延猶豫。懷孕的時候就在研究保險,生完了還在研究,寶寶兩歲了還在研究……好多人覺得未來的保險是不是比現在的好,是不是等等就能出更好的保險。其實不是這樣的。

保險,從買的那天起,付錢的第二天就開始生效,對現在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如果晚了去買,這段時間屬於真空狀態,不出事是好,如果一旦有些什麼問題,後續的時間是補不上的。所以沒必要去等。

第二是條款特別複雜,很難橫向去比較。現在的八零後的媽媽們學歷非常高,在網上找很多資料,對比後感覺好像是明白了,但實際上很多的細節是沒有看到的。保險的條款其實是非常非常複雜的,要從複雜的產品裡找到簡單的要點來比較,而不是說拘泥於比如這個重疾54種,跟那個重疾55種到底有什麼差別?這種小問題其實是不需要去考慮的,剛才已經說過了,理賠的90%都是癌症,也就是說後面很多是特別的小概率事件,大家可以聽天由命,即便買再多保險也有被遺漏了的。

最後一個,等我們不忙的時候在買,可是哪裡有不忙的時候?一定要當機立斷,不知道買什麼好的時候,可以先花便宜的錢買個消費型的產品總是不會錯的。這時買了肯定是要比將來買便宜。 這張圖把大家猶豫的一些糾結點提出來了。這些點在大家做決定的時候是一定要重要考慮的。

第一個,一定要買返還型的,就是不買消費型的。這些寶媽們就是覺得,如果我沒有什麼事的話,所有錢都給了保險公司,這筆錢不是打水漂了嗎?好不划算啊,一定要買返還型的。但是我們一定要記得買保險最重要的是買保障,而不是買返還。如果能用有限的錢買更多保障的話,為什麼不這麼選?多餘出來的錢可以去投資,可以去買房,這樣獲得的收益肯定是更高的。而且返還型的保險,其實錢並不是留給孩子了,一般是留給孫子了。給寶寶挑保險,如果想明白是把錢都留給孫子,是不是好多家長們就不會去選擇返還型的保險了?

第二是跟收入的相關性,收入是決定選擇什麼險種、決定選擇消費型還是返還型的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什麼收入買什麼樣的產品,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去逾越自己的能力去選擇更好的覺得更貴的產品。

從前面最佳搭配大家可以看到,同樣的六七百,或者六七千,買到的保額其實是一樣的,那對於寶寶長大來說,其實已經沒問題了,收入十萬塊以下的家庭群體,完全可以這麼做。

第三,預算有限,可能買不了那麼高的返還型保額,這時就想減保額,保額減少一點,總的花費不就少了嗎?大家記住,寧願去換成消費型的,都不要減保額。因為買保險最重要的是買保障,保障永遠比返還重要,尤其是對於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障是絕對不能減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全職太太或者工資比較低,這時給老公買保險,一定要捨得花錢,保額一定要高。

有的媽媽覺得不給自己買的多,好像沒佔到便宜一樣。其實,給老公最大的保障,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保障,這個大家要想明白。

最後一個,買保險夠用就行,不是貴的就好。如果保額是同樣的,那麼保險責任差一點點問題都不大,選擇最便宜的那個,多出錢去幹其他的事情。大而全的產品,價格一定會貴,而且多出來的那些,用不用得上也不好說。而且很多的保險公司為了把一個保險賣更高的價錢,特別加了很多概率特別低的疾病,加上去看起來疾病特別多,價格就做高了,但實際上意義是不大的。

我們來回顧一下重點,首先,給寶寶買保險,大人的保障一定要買齊了;第二,給寶寶買保險優先做保障型的產品。

沒有講教育金和養老保險怎麼選,一句話帶過,就是給寶寶買教育金或者養老保險不宜過早。如果家裡確實有多餘的錢可以用作投資理財,那麼拿出比較大的一部分去買。如果每年交一萬兩萬,教育金保險由於保險公司需要扣初始費用,扣下來損失是比較大的;如果一次交的錢比較多,那麼用教育金保險這種模式才是比較划算的,也就是說如果買教育金,一年至少3萬以上,交5年或者10年。如果低於這個數勸大家不要買,尤其是國內的教育金基本沒有好的。

給寶寶買保障型的產品,保額優先,買消費型還是返還型,契合自己的收入水平來看。爸爸媽媽的保障,保額不能減。

問答:

1.給寶寶買了太平保險的重疾險,自己又不知道怎麼樣。才買一年,共需要買20年,一年2000多,不知道怎麼樣?還要不要繼續買?

答:首先從交費的額度上來看,每年2000交20年,一共是交4萬塊。可以確定的是這個保險的保額一定是不高的。對於寶寶來說保額是不夠用的。如果只交了一年就退保的話其實成本是比較大的。可能兩千塊只能拿回來兩三百,這個虧損其實沒有必要去承擔。兩千多對家庭收入來說不算多,所以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幫寶寶去做一個補充,可以去補充二十萬或三十萬的定期重疾,把重疾做到四五十萬的保額,初步也就夠用了。再加上意外險成本的話就是前面講的十萬塊以下的版本。如果這位媽媽的家庭年收入處於第一個區間,直接去做加保會更划算。

2.孩子三歲,父母公司均有商業醫療保險,包括大病,意外等常見險種,還需要購買何種保險?

答:家長商業保險要看多少的額度。整體的額度如果夠了的話,那就只需要加意外險就可以了,如果額度不夠,同樣的保險加保額,比如如果重疾只有二十萬是不夠的,是加消費型三十萬還是返還型三十萬,這個就要取決於家庭收入來加了。如果現在重疾已經有五十萬、一百萬,就加普通的意外險就好了。如果家裡有人經常出差或者開車,可以買一些特別針對這個意外的險種作為一個補充,價錢特別便宜,大約幾百塊。

3.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呢?

答:好多媽媽們覺得是不是隻能選大公司?小公司會不會倒閉?中國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香港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會不會自己所有交的錢都打水漂了?其實大家對於保險公司的擔憂是多餘的,保險公司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屬於保障國計民生非常基礎的一種公司,這種公司倒閉,在法律上都是有嚴格限制的,不管中國還是香港,保險公司是不可以完全清盤掉的,比如說之前欠了多少債,現在清盤什麼都沒有了,不行,如果是保險公司實在開不下去了,那麼它以前所有賣的保單,都必須轉移給另外一個有能力來承接的保險公司。也就是說大家的保單可能會被轉到其他的保險公司,放心,保障絕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分紅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分紅是與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有關的,這個時候如果快倒閉了,分紅肯定是很少的。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在國內,所有的分紅都是預期很高,實際拿到的都特別少,到目前為止來看並沒有哪家保險公司的分紅拿的很高,都是說的比寫的好。

4.是選擇在同一家保險公司買還是選擇保險中介組合購買好呢?

答:答案肯定是買組合的更好。因為每一家保險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產品,這個優勢產品可能大家很難知道,但是行內人比較清楚。如果你能選到每家保險公司最牛的產品,那你的這個組合肯定是一個很漂亮的組合。所以這個問題非常好。第一,各家公司最牛的產品組合起來。第二,一定不要幻想一個產品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是更不可行的。

5.最近流行到香港給寶寶買保險,去香港買真的優勢那麼大麼?

答:這個問題我們在課程中已經涉及到了,香港保險終身的確實比國內的保險有優勢。而且同樣的保額,同樣的多重,在價格上也更有優勢,但是由於香港保險的門檻比較高,一般買到比較高的保額才去香港,去的成本也比較高。看收入情況,如果收入在二十萬以下,其實是可以選擇國內的產品的。

6.急切之下在朋友那為寶寶買了一份保險,聽完尚老師的課覺得已買保險不太合適寶寶,怎麼處理已買那份比較好呢?

答:需要看保單具體保的是什麼,如果是合適的,當然就保持繼續持有就好了,如果是保額缺少就加保額。如果這個保險佔了所有的保險預算,也沒有多餘的錢買其他的保障,可能要忍痛割愛,長痛不如短痛,可能要退保。可以私下發給小編,讓他們幫你看看。

7.給寶寶買養老保險有必要嗎?

答:不合適。給寶寶考慮養老保險實在是太久遠了,沒有人會知道幾十年後的通貨膨脹到底是什麼水平,不用考慮那麼遠。


我叫潘菲


可憐天下父母心,最好的總是要留給孩子,買保險亦如此,當父母的總是很大方。

前年,有個客戶給1歲的兒子買了份保險,年交7000多,重疾保額卻只有20萬,為啥會這樣?

類似於這位母親的非常多,一年花好幾千,甚至上萬。

但問題是,花了這麼多錢,保障反而很差。

重疾保額只有一二十萬,出了事夠用嗎?

其實,孩子的保險真不貴,想配置齊全也很容易。

今天咱們來聊聊,如何給孩子買保險。

01

正確思路

做任何事情,正確的思維邏輯很重要,在買保險上同樣適合,買保險就應該按照以下流程走:風險分析→方案制定→動態調整

1、風險分析

身為父母,擔心孩子無非是這兩點:身體健康和學習優秀,孩子的大部分支出也緊緊圍繞這兩塊。

首先,孩子健康的風險來自於兩方面:意外和疾病。

誰也無法預測哪天會來意外和疾病,比較可行的就是做到未雨綢繆,面對重大意外和疾病,大部分家庭是沒有這麼多金錢儲備的,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保險來實現,具體的產品有: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

其次,孩子的學習既花錢也操心,學費、培訓費、未來上大學的費用等都是每位家長身上沉甸甸的擔子,唯一的途徑就是家庭的創收和穩定的現金流。

確保家庭現金流健康的最根本就是父母健康且收入穩定,父母的健康同樣可以通過保險來保障,穩定現金流一方面可以通過創收來解決,一方面可以通過理財和儲蓄來實現。具體的產品有:教育年金險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見,孩子的風險來自於自身健康和父母的保障,那麼少兒保險方案配置的思路是:先大人、後小孩,先社保、後商保。

父母保險方案規劃是整個家庭風險規劃的基礎,少兒保險規劃是有效補充部分。

2、方案制定

首先解決父母保障和社保之後,才是商業保險的方案制定。通常一份完整的少兒保障方案由: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三部分組成。

意外險:

孩子的意外險很便宜,每年只要幾十塊錢,就能買到不錯的產品。

買的時候注意兩點。

第一,孩子的意外身故保額,不要買太高。

按照國家規定,孩子的身故賠償,10歲之前不得超過20萬;18歲之前,不得超過50萬。

你買的再高,理賠的時候也沒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意外醫療。

最好能報銷不限社保用藥,這樣孩子摔傷碰傷、被狗咬,自費藥也可以報銷。

醫療險:

醫療險分兩種,一種是小額的門診、住院醫療險,另一種是百萬醫療險。

比如少兒萬元護,免賠額只有幾百,甚至沒有免賠額,基本上孩子平時感冒發燒,只要住院就能用得上。對應的保障額度也不高,一般最多5萬,反正日常看病是夠用的。

百萬醫療險則不一樣,這種產品通常有一萬元的免賠額,最高可以報銷數百萬。

一萬免賠額什麼意思呢?

孩子生病如果不花個兩三萬,你是達不到報銷門檻的。

使用頻次較低,但是報銷額度極高。

小災小病對家庭影響有限,大病影響巨大,我一般會建議大家優先考慮百萬醫療險,如果預算較寬鬆,再考慮小額醫療險。

重疾險:

孩子得重大疾病的概率,其實並不高。

比如最高發的白血病,發病率也只有十萬分之四。

可怕的地方在於,治療孩子的重大疾病,花費特別高。

還是以白血病舉例,重症室的費用每天從四五千到上萬元不等。

治癒之後,孩子以後的護理和成長,也需要很大一筆錢。

所以給孩子買重疾險的第一要點,就是保額一定要足夠。

一般50萬起步,家庭條件較好的話,可以配置百萬保額。

第二,保障的病種要全面。

除了常見的25種高發重疾,孩子的常見重疾,還包括:重症肌無力、脊髓灰質炎、川崎病、幼年類風溼性關節炎、手足口病、原發性心肌病、瑞氏綜合徵、智力障礙等。

給孩子買重疾險的時候,要注意判斷,這些疾病是否保障齊全。

02

保險方案

說了那麼多,具體怎麼搭配呢?

方案1:【經濟版】

適合預算不高,追求性價比的家庭。

每年1313元,就可以搞定孩子的重疾、意外和醫療,重疾最高可賠100萬,意外20萬,醫療報銷最高400萬。

重疾險選的是慧馨安少兒重疾。

重疾100%保額賠1次+少兒特定重疾額外100%保額1次+輕症額外30%保額1次;

保險期限選擇靈活,有保20年/25年/30年,繳費期最長30年,最高免體檢保額80萬。

此外,孩子如果得了8種特定重疾,可以拿到雙倍的重疾賠償。

這8種疾病分別是:白血病、嚴重原發性心肌病、嚴重脊髓灰質炎、幼年類風溼性關節炎、重症手足口病、嚴重瑞氏綜合徵、溶血性尿毒綜合徵、疾病或意外所致智力障礙。

醫療險選的支付寶長期醫療險。

一般疾病住院報銷200萬,100種重疾住院報銷400萬,保障額度高,可充分解決大病治療費。

保費相對其他同類產品更便宜,且6年保證續保,可墊付醫藥費,6年共享1萬免賠額。

25歲之前,保費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便宜,最低至150元/年。

綜合意外險是太平洋的小頑童。

基礎版的,每年只要60元。

選擇它的原因,除了便宜之外,最重要的是意外醫療非常好、

0免賠,不限社保用藥,報銷比例為100%。

這個方案的特點是,價格低,保障也全面,適合預算不多的家庭,唯一的缺點是,重疾只能保障30年。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這種犧牲保障時間,優先保障保額的做法,是正確的。30年之後,孩子已經長大,完全可以自己再去配置新的產品。

方案2:【小康版】

這個方案適合經濟寬裕,想給孩子買終身重疾的家庭。

每年保費2598元,前30年重疾100萬,最高可賠150萬,意外20萬,醫療報銷高達400萬。

重疾險選了兩款,分別是保障終身的康惠保旗艦版,和保障30年的慧馨安。

優勢在於保障更全面,保障期限更長,前30年重疾保額100萬,如果得的是8種特定重疾,保額可達150萬,30年之後重疾保障依然有50萬,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補充。

醫療險和意外險仍與方案1相同。

這個方案的特點是,價格適中,適合大多數家庭,重疾保障長短期結合,前30年的重疾保障相當高,30年後也有一定的保障,解決了身體原因買不到重疾險的擔憂。

方案3:【豪華版】

適合保費預算充足,希望給孩子最全面保障的家庭。

每年保費4877元,重疾最多可賠5次,最高可賠280萬,還有20萬意外保障,和最高400萬的大病醫療。

醫療險、綜合意外險的選擇,和前面兩方案一樣,區別在於重疾險。

重疾險選了兩款,分別是保障終身的阿童木,和保障30年的慧馨安。

阿童木保終身,60萬保額,重疾最多可以賠5次,50種輕症最多可賠3次,每次18萬。

此外,如果得的是12種少兒特種重疾之一,0-6歲額外賠付120萬,7-29歲額外賠付60萬。

這12種少兒特疾分別是:

舉個例子:如果6歲之前不幸得了少兒白血病,將得到保險金為:總金額=60萬+120萬(阿童木額外)+50萬+50萬(慧馨安額外)=280萬

此方案的優點是,得大病不但醫療險的報銷額度高,並且可另外獲得一大筆保險金補償,可改善醫療條件或其他,30年之後至終身也有60萬的保額和多次重疾賠付。

03

購買誤區

孩子買保險其實不復雜,按照正確購買思路走就好,但是,很多父母還是掉進了下面的這些陷阱。

1、保額偏低

買保險就是買保額,很多家長給孩子買保險時,通常保障範圍挺廣,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教育金等都買全了,唯獨保額買得太低。

根據多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顯示,重疾理賠案均賠款10萬左右,明顯偏低太多。

重大疾病的保額最低也不能低於30萬元,考慮未來醫療和物價通脹,建議重疾保額50萬起步。

2、大人不買,僅給孩子買

這一點,上文的風險分析已經闡述得比較清晰了,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核心是父母,購買孩子保險之前,父母的保障一定要到位,務必遵循“先大人,後小孩”,最好是大人小孩一起保,合理分配預算。

3、過分追求終身型保障

在買保險時,都希望保護孩子一輩子,有的甚至把孩子養老金的問題都包含了。說實在的,絕大部分人都無法預知未來10年自己會怎麼樣,何況孩子。請問:您知道60年之後需要多少養老金嗎?

正確的思路是:先保額,後保險期限或其他

4、迷戀教育金保險不買保障型保險

保險姓保,主要功能是保障,教育金保險本質上屬於理財性質的產品,基本上沒有保障功能,家庭預算不足的情況下不建議配置。

正確的購買順序應該是:先保障後理財。

5、醫療險和重疾險分不清

醫療險的功能是報銷住院醫療費用,重疾險的功能是補償患病休養期間的費用和收入損失。

醫療險的不足就是僅報銷治療費用,後續長時間的康復和門診治療不在報銷範圍之內,並且醫療險保險期限都是1年,雖然很多產品保證可以續保,但是產品停售風險仍然存在。假如因為患病之後不能購買健康險,對被保人來說是一種遺憾。

重疾險也存在天然的不足,很多疾病並未在重疾的保障範圍之內,有些疾病,不在重大疾病範圍內,但是醫療費用卻很高,這部分疾病就需要醫療險來解決。

所以說,醫療險和重疾險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並非相排斥,因此先配置重疾險,醫療險作為補充。

6、買了不必要的壽險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買重疾的時候,一不小心就中招了,買了不必要的壽險。孩子不負責家庭的經濟,沒有必要買。

寫在最後

孩子買保險真的不貴,做父母的不要過於大方,一定要立足於需求分析和家庭經濟狀況,選擇合適的產品就好,並非貴的就是最好的產品,每種產品都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適合自身的方案和產品就是最好的。

更多投保與理賠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三木話險


三木話險


至於買什麼保險,要視個人經濟條件,孩子的話,建議買意外險➕重疾險。現在的食物,飲水,空氣汙染都比較嚴重,所以重疾險是必要的。

以上是個人看法,謝謝。


太平洋人壽miss鄧


的確,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即使孩子擁有再多的保險,也取代不了父母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保費還需要父母繳納,即使豁免保費,孩子的衣食住行通常也是無法解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離不開的是父母。但天有不測風雲,人間多有孤兒寡母。父母的保障至關重要!


孩子的一切生活和教育費用來源於父母,只要父母健健康康,正常情況下就無需給孩子投保。

只是還存在一種情況,很多“輕鬆籌”是捐給孩子的。如果所需的醫療費用超出了普通家庭的負擔,那麼這種風險就需要通過保險來化解。

因此,我不建議給孩子買太多保險,但是重疾險、意外險和醫療險都是需要的。對普通家庭來說,無需花費太多,少則幾百元,多則四五千的保費足以。


海哥說保險


買不買保險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強制。

不過最好還是買些保險,

一:小孩子免疫力差,容易生病,

二:小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差,容易發生小磕小碰。

😔😔😔

小孩子保險應該怎麼買,

一:醫療險是首選:

最優搭配:社保(農合)+商業醫療,

社保(農合)是基礎,

商業醫療險補充農合不足,

(像尊享e生、好醫保、平安e生保等等)

🙂🙂🙂

二:重疾險:

現在少兒重疾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最好少兒特疾有額外賠付,

(少兒國壽福、少兒超能保、常青樹少兒版等)

😁😁😁

三:教育金:

在經濟方面允許的情況下,量力而行,

平安、人壽、泰康、太平洋等哪家產品收益高選哪家。

🤓🤓🤓

補充一下:

醫療險已經把意外醫療包含在內了,

而且小孩的意外險保額不能超過20萬,

所以意外險作用不大,可有可無。



五年保險人


你好,寶寶的保險可以這樣買

第一,給孩子上社保!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醫保投保政策都不一樣,有些地方在小孩出生的醫院就會提供醫保辦理指南,有些地方可能要親自去社保中心辦。有個小提示,有時候居委會或者街道辦能給你提供的幫助比社保中心要更多。

請注意很多地方並不需要你有當地戶口才能上當地醫保的,有時候暫住證或者臨時居住證也可以辦的!一定要去問,問一下反正不要錢。

除了醫保,還有一些額外的政府半津貼型社保計劃,簡單來說,就是要你自己掏腰包付一點錢政府再掏一點的(沒社保掏的那麼狠),比如很多地方常見的社保額度外的超額部分少兒住院險,是給你在醫保範圍外再多一層額外的保障,一般居住地的居委會或者街道辦都會有相關信息。

第二,如果小孩上幼兒園、小學、中學了,去買學平險!

學平險,以前全稱為“中小學生平安保險”或者“學生平安保險”,實際大學或者幼兒園等全日制教育機構的學生都能投保,指的是由商業保險公司推出的針對校園內(包含寒暑假)發生意外或者疾病相關保障的商業保險。

學平險一般一年一續,也有像一些大學為一個年級一次投保4個學年學平險的。

主要保障內容如下,這三個是基本款,保險產品名稱裡面一般都包含“學生平安”字眼:

意外身故(一般是5萬以下)

疾病身故(一般是5萬以下)

住院醫療(一般是2萬以下)

還有額外的保障,由於成本略貴,一般作為可選:

門急診醫療(一般是0.5萬以下)

重大疾病(一般是5萬以下)

其實以上基本+可選5種責任保齊了,因為價格競爭激烈,保費一年300塊每人到天了。當然學平險保額不會太高,這是學平險的“通病”。由於學平險實際屬於團險的一種,團險歷來以賠付糟糕著稱,而其中的學平險的賠付只能以慘絕人寰形容。從風控角度,保險公司一般也不願意給高保額給學平險業務。

保險公司學平險賠付率差,反過來對於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來說就是有好處了,不就是保費低嘛。一般來說,人們這輩子對於同樣保障不可能買到比學平險費率更低的商業保險的。

學平險名義上需要監護人簽字才能投保,而且學平險一般作為個人保險產品備案,以前個人實際無法購買的,都需要通過學校為單位集體投保。但由於學平險為非強制保險,很多學校其實並不主動購買如此優惠的學平險的,有時候並不是為了省錢,更多是風險意識不強或者不知道有這種保險產品,尤其是現在不少公立學校轉制私立後。

2015年下半年開始根據關於2015年規範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學校不能再以任何形式為學生購買或代購或推銷保險,需要監護人自己去購買。也就是是否購買學平險以後完全是監護人自己的個人行為。

第三,購買重大疾病保險

重大疾病發生率在幼兒少兒階段實際非常低(除了出生後28天或42天內,但商業重疾保險一般至少需要出生滿28天的嬰兒才能投保,且至少有90-180天等待期,所以商業保險可以說不保0.5-1歲以下嬰兒的)。

即使作為惡性腫瘤一種的白血病的絕對發生率其實也是很低的,只不過由於白血病在少兒尤其幼兒階段佔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率將近30-40%,所以很多人誤以為白血病屬於少兒高發病種。

也正因為這樣,少兒重疾險實際非常便宜,不買就傻了。

重疾險有兩種:

提前給付型:重大疾病保險金與產品或產品組合裡包含的任何身故保險金責任共用保額,也就是身故或重疾哪個先發生就先賠保額,但只賠付一次,賠付完之後,保單即終止失效,因此產品價格較額外給付的產品會便宜。

額外給付型:只要發生重疾就給付重大疾病保險金保額,保單繼續有效,後續如果身故並且產品或產品組合裡有提供身故責任的相關保險,再給付一次身故保險金,很明顯由於它有可能賠付兩次(先重疾一次、身故再賠一次),所以它的價格要比提前給付型產品要貴。

除了上面說的給付方式,保險期間、繳費期間、保額、年齡、性別等的保險產品屬性也會影響保費高低。比如保險期間短的肯定比長的價格通常要便宜,大家用常識推理就知道為什麼了,這裡就不作解釋了。

然後說一下什麼重疾的定義

保險產品中的重疾定義是有嚴格規定的。簡單來說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產品監管要求,能冠名重疾產品的保險產品必須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的重疾定義(見下鏈接)提供這6種保障: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這6種核心重疾。只有保障了這6種核心重疾的產品才能被命名為“XX重大疾病保險”,這6種重疾佔一般人群一輩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

另外,這個行業重疾定義還規定了另外19種較常見重疾的定義,組成最常見的25種重疾組合,這是目前市面絕大多數重疾產品提供的基本覆蓋範圍。無論你在國內哪一家保險公司購買了重疾產品,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6種/25種重大疾病的定義都是一模一樣的。

保障的疾病數是不是越多越好?還有需不需要保輕症呢?

保險行業協會的重疾定義只規定了25種,但是很多公司甚至有產品會提供超過100種疾病的保障,這多數是在再保險公司的幫助下進行了一定拓展,但對於99%的國人來說,遇到超過行業25種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實在是微乎其微,保險公司推出這種產品更多是出於增加噱頭的意思。如果增加的這75種重疾對於費率增加影響不大,比如只比25種基本重疾增加了10%的費率,我認為多點保障也是無妨的。但問題就是現在很多保險公司(特別是香港的地下保單)把這100種重疾營造成比25種重疾要多了3倍保障,保費也順勢給你加了很多。

同理輕症也是,輕症的發生率其實說高不高,很多人甚至沒有查出輕症反而直接查出得到重疾了。也就是,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我會先得到輕症,再會得到重疾,你得能在重疾還處於輕症狀態下能被檢查出來才行。還是那一句,如果增加輕症後,保費增加不多,我可以考慮,如果你順勢又大漲了一筆,我覺得不划算。

還有輕症多數並不能嚴重威脅人的生命,不一定像重疾那樣要最好的治療,也並不一定會對人的財務狀況做出重大影響(治療費用一般人咬咬牙也能承擔),我認為只有在增量費率最合理的情況下才需要考慮這部分保障。

重疾險應該買多少保額?

無論購買哪種保險和購買多少保額都需要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因為保險不是免費,是要花錢的。至於像每年應該花多少錢在保險上的問題,由於每個人的風險偏好都不同,我實在無法做出個定量標準。

但從充分保障角度,根據我們醫學專家的建議和理賠經驗,建議重疾保額最好能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因為一般重疾治療整體費用大致在30萬-50萬左右(我們的醫學專家說的很直接:50萬都治不好,人多數也快完蛋了,不要再浪費錢了)。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寬裕,可以買更高的保額,比如到100萬,這樣對患病期間的個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也能有一定的補貼或者能夠承擔最新但昂貴的試驗療法(比如患病的父親仍然能資助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比如嘗試最新的免疫藥物PD-1治療癌症)。

不過,投保超過5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多數保險公司都會要求體檢,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風險控制(保險術語:選擇/selection,評估你是否“值”那麼多保額、是否需要根據身體實際情況加費)

最後,不推薦除重疾險外的其他保險產品。包括醫療險(含高端醫療)和任何少兒教育金產品(包括香港那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