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剩飯,哪些能吃,哪些該直接扔了?

飯菜吃不完又捨不得扔,總免不了吃一些剩菜剩飯,尤其是我們的父母輩,但是剩飯菜也是存在一定的風險。


室溫裡的剩米飯貌似正常能吃嗎?隔夜菜微波爐“叮”溫就可以了嗎?


答案當然是:不


剩菜剩飯,哪些能吃,哪些該直接扔了?

剩菜剩飯,哪些能吃,哪些該直接扔了?


冰箱是食物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不管是商用還是家用的冰箱,都在約100年前才出現。


人類從很早開始就用天然的寒冷環境延長實食物的保存時間。為什麼冰箱這麼管用呢?因為低溫對破壞食物的微生物很不友好。


溫度對控制微生物繁殖至關重要。正如我們認為食物是個好東西,細菌和黴也享用這些營養。它們消耗食物並且增殖,最終使食物變質(比如發黴的饅頭和爛軟的菜葉子)。


致病微生物(比如沙門氏菌、彎曲桿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增殖會帶來食物中毒的可能。


老人、兒童、孕婦和免疫系統疾病患者都是食物中毒的風險人群。中毒的常見症狀包括髮熱、嘔吐、腹痛、腹瀉,風險人群中可出現更為嚴重的後果(比如孕婦流產)。


大多數致病菌能在食物可察覺地變質前增殖到危險水平,並且不會改變食物的氣味、味道和外觀。


冰箱之外,如何延緩食物變質?


延緩微生物侵害食物的策略是,將微生物置於“惡劣”的生存條件中。


任何生命體都需要幾種基本物質才能成活:能量來源(對我們來說是糖,對植物是陽光),氧氣(對於較高等的生命體),水,提供氮、磷、硫的簡單的化學構成模塊,以及恰當的溫度。水是關鍵,沒有水將嚴重限制微生物生長。


這就是為什麼鹽長期以來用作肉類等易變質食物的防腐劑。與鹽結合的水就不能被微生物所用了。


酸也被當做防腐劑(通過酸漬或發酵),因為大部分微生物都不喜歡酸性環境。


當然,烹飪加熱也能殺死微生物,但微生物會在做好的食物裡繼續汙染和繁殖。


如果食物不能鹽漬或酸漬,或者你做好的食物沒吃完,你就要把它放在不適合微生物生長的溫度下——冰箱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選擇。


有些剩菜冰箱也救不了


5℃到60℃是危險區間,常見致病菌喜歡在這一溫度範圍內生長。為了避免這個危險範圍,要把熱食放在60℃以上的地方,或把食物儲存在5℃以下的環境。


當我們吃飯時,飯菜裡的微生物已經在蓬勃生長。2小時/4小時指南可以幫助你避免剩飯剩菜導致的食物中毒。如果易變質的食物在危險溫度範圍內(比如室溫、放涼的鍋裡等等):


室溫超過32℃:不要把食物放置超過1個小時。


一般室溫下不到2小時:趕緊吃了或好好冷藏。


2到4小時:趕緊吃。


超過4小時:扔了。


所以,如果天氣溫暖,食物在桌上經歷了漫長的午餐,也許你最好是立即吃掉或者不要了。


剩菜剩飯,哪些能吃,哪些該直接扔了?

2015年7月,四川遂寧10名小學生因食用食堂未冷藏米飯而嘔吐腹瀉,確診為蠟樣芽胞桿菌中毒。該細菌的孢子存在於生米且可在熟米飯中存活,並在室溫下將發展成細菌增殖。一般發病時間為1~5小時後,症狀持續約24小時。


為避免中毒,米飯做好後應儘快食用,晾涼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為佳;米飯加熱前不要在冰箱裡超過1天,加熱時確保完全熱透;加熱剩米飯不要超過1次。


如果食物沒問題,把它們分成小份儲存,這樣將比大份體積更快達到冷藏或冷凍的適宜溫度。


你需要等食物晾涼了到室溫再放入冰箱,否則熱度會迅速把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4℃)升到危險區間。


再次加熱的關鍵是要足夠熱,要讓食物內溫超過74攝氏度(很燙手)。像微波爐這類不能均勻加熱的方式,你需要熱一會再翻個面或攪動一下,不熱透是殺不死菌的。


祝大家節約糧食,保重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