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深圳擴容,東莞哪個鎮最有希望納入

深圳擴容的空間路徑

城市擴容,越攤越大。曾經的城市邊緣,城裡人看不上的地方,早已今非昔比,被圈入主城,變身建成區,融化在鋼筋水泥的森林。

人口和經濟的聚集,城市的鋪展,是需要一定的空間的。是什麼因素阻擋城市鋪展的規模呢?有可能是被自然山水阻擋,也有可能是因為人造的鐵路、高速的隔離,也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因素。

所有這些因素當中,山和水的自然阻擋,是最讓人沒辦法的。山間小盆地城市,一旦建成區鋪滿了盆地的平原空間,直抵山腳,也就意味著主城拓展的終結。比如香港的港島和九龍,早就用光了所有的平原空間,只好填海擴容,或跨山去發展新界的沙田乃至元朗了。

翻山脈擴容的新區,能想到哪個城市呢?這種情況就少得很了。這是因為,隨著橋樑技術和隧道技術的提高,為河流兩岸的溝通融合創造了技術條件。

但人類馴服山脈的本領,目前還不足以支撐城市的擴容。山脈對城市束縛仍是力大無窮,相比古代的愚公移山,當代人類無非是掌握了隧道技術而已。河流只是窄窄的寬度,可以被橋樑馴服,山脈呢,大多是巍峨挺拔,綿延遼闊,讓人心生畏懼。

其實,深圳算是翻山脈擴容的例子了——翻梅林山、塘朗山發展龍華,儘管艱難無比(幾乎挖空了兩座山),進度遲緩,但確實搞起來了。不過,相比前海+寶安喊出PK羅湖+福田,打造雙中心的口號,龍華的野心要小多了,本質上還是附屬、依託主城的性質。

03

教你分辨真假臨深

圖1東莞下轄的4街28鎮


我們來粗略看一下東莞的地緣情況。東莞,東江入海口城市,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下轄城區的4個街道和周邊的28個鎮,共32個行政單位,可以劃分以下5個片:

東莞城區片:上圖大紅圈所標識

莞城街道、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萬江街道、石碣鎮、高埗鎮6個

西北水鄉片:上圖綠色所標識

麻涌鎮、洪梅鎮、中堂鎮、望牛墩鎮、道滘鎮5個

此片是的東江入海漫流區域,地勢低窪,水網縱橫,是東莞城區向西的核心輻射範圍。

西南沿海片:上圖藍色所標識

虎門鎮、長安鎮、厚街鎮、沙田鎮4個

此片是東莞唯一的沿海區域,外向型經濟為主,海洋氣質濃烈,厚街沙田尚處東莞城區的輻射範圍內,融合較好;

而長安虎門背山面海,東莞城區已經很難輻射,屬於茅洲河流域,同深圳地緣關係密切,獨立傾向顯著,希望融入深圳,被定性為“臨深區域”。

中部寒溪水片:上圖灰色所標識

石龍鎮、石排鎮、茶山鎮、寮步鎮、東坑鎮、大嶺山鎮、大朗鎮7個

此片是基本為寒溪水流域所覆蓋,大嶺山鎮處寒溪水上游,被群山環繞,是盆地屬性,相對獨立,其餘6鎮,跟水鄉片5鎮一起,是東莞城區東西兩翼的核心輻射範圍。

東北石馬河片(石馬河下游):上圖黃色所標識

常平鎮、黃江鎮、企石鎮、橋頭鎮、橫瀝鎮、謝崗鎮6個

東部的整個石馬河流域,相對於東莞,就顯得比較獨立了,東北的石馬河下游6鎮,遠離東莞城區,但好歹同東莞城區之間沒有山地阻隔,被東莞城區融合沒有明顯障礙。但東南的上游山區,就另當別論了——

東南山區片(石馬河上游及支流觀瀾河、東深河):上圖紅色所標識

塘廈鎮、清溪鎮、樟木頭鎮、鳳崗鎮4個

這4個鎮,同東莞城區之間,不但距離遙遠,還有莽莽山地的阻隔,尤其是塘鳳清三鎮,同東莞疏離,同深圳反而距離更近且無山地阻隔。

綜上,被定義為臨深區域的,是西南的長安虎門,和東南的塘鳳清三鎮,大家從上圖,也能感受到以上五個鎮,跟東莞的地緣疏離程度。

圖2:東莞九大強鎮


東莞經濟,除了市區之外,號稱有九大強鎮,讀圖可見九大強鎮的分佈:

濱海的虎門鎮,濱海+臨深的長安鎮,是狀元和榜眼;

起到銜接作用的厚街鎮,跟塘廈鎮一起,名列第三第四;

而清溪鎮和鳳崗鎮, 都在強鎮之列,可見東南三鎮之強悍,中部寒溪水流域起銜接作用的寮步鎮、常平鎮和大朗鎮,也在強鎮之列。

而臨深五鎮(塘鳳清+長安虎門),東莞主城無法輻射。

而下轄的其他鎮,沒有突出的地緣優勢,經濟就比較弱勢了。

04

銀瓶山+大屏障是重要地理界線

樟木頭鎮,是山地環繞的小盆地,發展空間狹小,但位置十分重要,是東莞的“東南大門”。比如從莞深高速、京九鐵路、廣深動車、以及在建的贛深高鐵(上圖的藍線),都是從這個凹陷盆地穿越山地的。這在相當程度上,刺激了樟木頭鎮曾經的騰飛和輝煌,被譽為“小香港”。

雖然樟木頭因門戶位置,擁有先發優勢,但受制於狹小的發展空間,平地規模十分有限,如今的樟木頭,在東莞32鎮街的經濟排名當中,已經很靠後了。

這片橫貫東西,把山地三鎮(塘鳳清)同東莞主體隔離開的山地,名字叫銀瓶山,地質斷裂的西半部,叫大屏障,是粵東巨大的蓮花山脈(注意不是深圳福田的蓮花山公園)延伸丘陵。匯聚了整個深圳龍華、塘鳳清三鎮(其實也是個大盆地)之水的石馬河,就是在銀瓶山和大屏障之間的地質斷裂處(樟木頭),向北衝出盆地,流向東江的。

但樟木頭鎮的主城,還是位於這條東西向山地的北側的,鑑於其“東莞門戶”的地位,未來很難跟塘鳳清一起,劃歸深圳。

05

龍華-塘鳳清平地規模優勢明顯

圖3:深圳的跨山脈北擴和龍華-塘鳳清的平地規模優勢


具體到深圳,城市擴容被山脈束縛的體現很明顯。在深圳河和梅林山-塘朗山之間的狹長區域,基本就是“原關內”的概念了。羅湖+福田,前海+寶安,平原規模旗鼓相當,地緣優勢也足以匹敵——前者對接香港,後者對接珠江口。與二者對比,內向封閉的龍華,地緣優勢並不明顯但龍華+塘鳳清的平原規模,卻比二者大得多,並且能夠成為二者共同的後花園,既對接羅湖+福田、也對接前海+寶安。

讀圖可見,龍華(含民治、大浪、觀瀾)同東莞的東南山地三鎮(塘鳳清)之間,並沒有高大的山脈阻隔,平原是連成一片的,一直到銀瓶山+大屏障為止。這一片平地,規模是非常大的。

06

塘廈的中心地位

三鎮當中,塘廈無疑是最居中的,是輻射最廣的,是南北向的交通要道,而鳳崗和清溪,則相對死角,從地緣意義講,是從屬於塘廈的。(圖中的藍線是交通主軸,可以看出樟木頭的樞紐、門戶地位,也可以看出塘廈相對鳳崗、清溪的優勢。)

贛深高鐵在塘廈設了站,名字叫“東莞南站”,這更錨固了塘廈在三鎮的中心地位,故此,塘廈也是推動三鎮“入深”的最積極的。

07

五鎮——臨深中的“戰鬥機”

鑑於塘鳳清三鎮的地緣屬性,跟長安虎門一起,被定性為“臨深區域”。它們甚至比深圳不少區域距離深圳主城區都要近,尤其未來不久,當兩地的地鐵交通實現延伸、對接後,住在東莞臨深或許與生活在深圳有什麼本質區別。

不管行政區域是否變化,這五鎮與深圳有著天然的地緣關係,一定也是大深圳理所應當的勢力範圍。

所以對於東莞五鎮,這是真正的臨深,臨深中的臨深, 表現在今天是與深圳的天然地緣關係,落實到明天是與深圳地鐵等交通的無縫接軌,是臨深中的戰鬥機,值得置業者的特別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