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清华,她拿到美国院士头衔;30岁成为博导,却被国内谣言围攻

离开清华,她拿到美国院士头衔;30岁成为博导,却被国内谣言围攻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世上有太多人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可最终还是被困在“自由”的条条框框之中。世俗的纷扰可以在不经意之间毁掉任何一个平凡人,但总有一些内心强大,坚定自我的人能够冲破世俗的枷锁,活出真我。

颜宁就是一个活出真我的人。1977年,颜宁出生于山东章丘。6年之后,颜宁随父母到了北京定居。几乎每个中国孩子上学的时候,都会听到家长和老师告诉我们:“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但是在长大之后我们懂得了,有一个词叫作“得天独厚”,这世上有一些人生来边天赋异禀。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天赋异凛的聪明人。颜宁就是其中之一。

颜宁自小便天赋异禀,在几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思考一些大多数人认为难以理解的问题,并且时常看书解惑。大多数人认为考取第一名就是十分优秀,而对颜宁来说,成绩名列前茅从来都是小事一桩。

不用花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取得第一名。更令人吃惊的是,与大多数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颜宁的父母没有给她施加太大的压力,在颜宁自己想要看书获取更多知识的时候,她的父母常常让她别看太多书,多多去山林小河大自然里玩耍。因为有这样的父母,颜宁拥有了一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幸福的童年。

离开清华,她拿到美国院士头衔;30岁成为博导,却被国内谣言围攻

颜宁的“得天独厚”,让她在高考中获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颜宁虽然自小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因为她的童年原因,颜宁也是一个十分活泼,爱看金庸武侠小说,充满侠义之气的女生。因此,颜宁在高考之时甚至想过要选择文科,但在他人的劝导下,颜宁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1996年,颜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读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清华园,颜宁很快就尝到了“折戟沉沙”的滋味。颜宁大一入校之时,微积分只考了60分。这样的成绩在清华这样的名校里,可以说得上是“惨不忍睹”了。但颜宁并没有过度沮丧,她从小便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在告诉父母,并得到他们的鼓励之后,颜宁又重新振作了。在清华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校园里,颜宁意识到了仅靠自己的天赋,是无法取得成就,脱颖而出的。在这之后,颜宁勤奋刻苦,再加上她本就过人的天赋,颜宁很快再次成为了一名“学霸”。

2000年,颜宁告别了清华大学,进入自己的第二个母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这里,她遇到了施一公。施一公是颜宁一生的恩师,是施一公让颜宁进入了人普林斯顿大学,并且让她在自己的门下进行实验研究。如果说之前在清华大学里是人才济济,那么在生物学界一把手施一公先生的实验室里,便是个个凤毛麟角,天赋异禀的人不再只有她颜宁一人。

离开清华,她拿到美国院士头衔;30岁成为博导,却被国内谣言围攻

在最初进入施一公先生的实验室时,颜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不同于其他的同学,他们在跟随施一公先生不久之后便发表了许多论文,取得了成就。而颜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找不到突破。那之后,颜宁几乎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用在了科研上。

她不分昼夜地读论文,学习他人的实验。皇天不负有心人,像打怪升级一样,颜宁最后还是成了。在施一公的带领下,颜宁仅仅在赴美4年之后就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那年,不到30岁的她被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是整个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此时的颜宁,似乎已经成了大家心目中的下一个屠呦呦。她年仅30便发表了无数论文,取得了许多成就,甚至成为整个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导。这样的成就,在科研界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在此后的十年里,颜宁也如大家所预料的那般,继续在科研事业上做出了不少成就。

不仅如此,颜宁因为长相知性优雅,也多次参加过主旋律的电视综艺节目,向年轻一代传递正能量。颜宁作为一名科学家的曝光率大大增加,也有许多人认识了她甚至喜欢上她。颜宁的微博粉丝也有几十万,并且她会经常在微博上分享生活。

离开清华,她拿到美国院士头衔;30岁成为博导,却被国内谣言围攻

这样的她与民众眼里的科学家相去甚远。颜宁做不来德高望重的样子,但她的成就又时刻提醒着人们她是中国科学之星。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中国科学之星,在

十年之后,突然选择了离开故土,远赴美国,成为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并且在后来拿到了美国外籍院士头衔。颜宁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关于她的谣言沸沸扬扬。人们恶意揣测,认为颜宁是因为落选中科院院士而负起出国。人们说她忘恩负义,背井离乡,不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贡献……一时之间,曾经那些夸赞她的言论全都变成了满满的恶意,颜宁似乎真的成了忘恩负义的中国人。

但事实上,了解熟悉颜宁的为人后便能知道,颜宁绝非在意名利的世俗之人,也绝不是会因为一些世俗的言论而改变自己立场的人。颜宁身为一名科学家,对待科学有严谨的态度,但对自己的生活,她从来活得洒脱活得自我,对于自己的选择,颜宁一向坚持。

离开清华,她拿到美国院士头衔;30岁成为博导,却被国内谣言围攻

对于人们的谣言,颜宁如此回应:“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颜宁的回应便说明,她始终没有改变过。颜宁只是选择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她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能够在科研事业上取得更好的突破。

而后来颜宁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她的选择。颜宁在美国之后,一心专注科研,取得了许多成就,并且,如今颜宁成为了中美科学交流重要的桥梁,有任何的科研成果,颜宁都会向祖国做出贡献。这一切都证明,颜宁始终是爱国的,也始终热爱科研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