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背古詩?方法錯了,幫不上忙還害了孩子 #學習方法論

以前接觸過一個家庭,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很注重和孩子的溝通。但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表達能力很強,在古詩的基本背誦方面卻表現得很差。

一篇簡單的五言古詩,孩子背得磕磕巴巴,中間有好幾次停頓,眼睛裡流露出懼怕的神色。

一個用功、勤奮的好孩子,語文素質也不差,為什麼會怕背古詩呢?

在和孩子的媽媽之後,我找到了答案。


孩子不喜歡背古詩?方法錯了,幫不上忙還害了孩子 #學習方法論

原來,因為媽媽自己是碩士,有比較好的文化素質和語言功底,所以在孩子背詩之前,就自主輔導,把古詩詞裡面的生僻字的意思教給了孩子。

媽媽的本意是好的,強調的是理解記憶,殊不知孩子的記憶方式和成人有很大差別。

孩子的記憶方式更多的是形象記憶和機械記憶,強行讓孩子理解一些超出自己生活感知範圍的詞語,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可能造成一定的打擊。

那麼,三年級以下的孩子,用什麼方式背古詩、背課文比較好呢?

您需要讓孩子掌握以下三個步驟:

熟讀

孩子的記憶最初從感性認知開始。一首詩無論什麼意思,先讀熟,培養語感,形成“肌肉記憶”。

不妨和孩子練練“口技”,比比誰的嘴皮子更快?

分段

七絕、五絕這樣比較短的詩歌,可以不需要分段。

七律、五律、宋詞可以“攔腰砍”,讓孩子先背上半段,再背下半段。

給孩子建立自信,讓他感覺“這首詩不難,我第一次試背就記住啦!”

在理解的基礎上,背整首詩

孩子背了上半段,需要想下半段,這個時候就可以引導他,根據寫文章的邏輯來進行記憶了。

比如二年級課本里面的《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前四句按時間順序記憶,後兩句按照邏輯來記憶。

如果孩子背到後來,想不起最後兩句,可以問他:“後面總結怎麼說的?”“按照月份怎麼算的?”啟發他合理運用自己的邏輯能力。


好的方法,比用功苦讀更重要。

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