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彩照:100年前的“天府之國”生活,人們普遍穿草鞋


1917年,四川資陽燒炭爐子的女子。這是一組1917年拍攝於四川的老照片,展示了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面貌。後來,攝影師西德尼·甘博對這些照片進行了手工上色,使其呈現出別樣的風情。那些社會場景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仍值得我們記憶,畢竟我們都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

1917年,達州磨面的男子。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土地肥沃,原本應該是衣食豐足的地方。但從這些照片來看,由於軍閥混戰等因素,百姓生活水平並不高,可能不少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1917年,成都新都縣的孝節牌坊。封建時代,失去丈夫的婦女不改嫁,繼續留在夫家伺候公婆,數十年如一日,官府就會樹立孝節牌坊,旌表這樣的婦女。清朝滅亡後,民國仍有立牌坊的行為。其實,這背後都是當事婦女不可言說的辛苦和心酸。

1917年,都江堰一戶人家廚房的一角。廚房是人間最有煙火氣的地方,也是清末民初那個亂世最讓人發愁的地方,很多底層百姓常常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蒸屜、石臼、菜板、面盆……你見過哪些、用過哪些呢?我覺得跟現在農村的廚房差不了太多。

1917年,成都挑油筐的賣油翁。他瘦骨嶙峋,扁擔壓彎了他的腰,一個典型的底層勞動者的形象就是這樣,為了生存掙扎著。

1917年,遂州的索橋。木板稀疏地排列在繩索上,走在上面搖搖晃晃,低頭就能看到滾滾激流,難免讓人膽戰心驚。從此經過的感覺,大概和現在走玻璃棧道一樣刺激。

1917年,四川理縣,賣草鞋的商販。從本文所選的照片看出,男人們普遍穿這種簡單的草鞋,僅僅是防止磨腳、紮腳而已。在貧窮落後的時代,這種現象並不奇怪。我聽老人們說,他們小時候經常赤腳,沒錢買鞋。

1917年,遂寧,上香燒紙錢的場景。那兩位穿孝衣的少年,在祭奠逝去的親人。

1917年,汶川桃關的老人。他們抽著旱菸,聊著天,很愜意的時刻。右邊這位還留著清朝的髮型,似乎眷戀著過去的歲月。

1917年,資陽的稻草市場。稻草有著廣泛的用途,甚至是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比如窮人家用於鋪床、用於鋪屋頂防漏雨,還能用於喂牲口、造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