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於詩詞中尋春踏青

2月4日,立春,宜尋春踏青。

然而此時的我們,只能在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來回循環。

很多人說終於理解了狗狗,因為他們也迫切的想要出去溜溜。

但是我們和疫情的戰鬥還沒有結束,還需要再忍耐一段時間。

恰好毛主席曾經在《送瘟神》一詩中說到,坐著不動就可以日行八萬裡,還可以遙看浩渺的銀河。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

那麼我們如何不出門就可以感受春天的味道呢?

不防跟著我,在詩詞中去回味一番古人眼中的春天吧!

立春,於詩詞中尋春踏青

一、“詩佛”王維

說起王維,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山居秋暝》或者《相思》。

隨口就能吟上一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者“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其實關於春天,王維也有著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一首《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花落、月出、鳥鳴,簡單幾個動景襯出了春澗的幽靜,一顆禪心也巧妙的蘊藏其中。

春天的動態如此美,靜態在王維的眼中更美,一幅春畫就帶來這一首詩《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山、水、花、鳥,皆為無聲的靜景,卻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即便聽不到聲音,依然能感受到流水潺潺、花鳥相襯,用無聲的大美帶給我們心的寧靜。

除了春天的動靜之美,王維眼中春天的人也在這個季節迸發著自己的活力,比如這一首《春中田園作》。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屋上的歸燕鳴叫,村邊的杏花盛開,無不彰顯著春意漸濃。

緊接著農民開始修整桑枝,疏通泉水,一年的農事拉開了序幕。

欣欣向榮的春天,美好的田園生活,充滿禪趣的畫面,一幕幕的映入眼簾。

簡單的古詩,禪心蘊於每一句中,禪趣又藏於每一個意像中,不愧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佛”王維。

立春,於詩詞中尋春踏青

二、“詩聖”杜甫

杜甫,一聽名字腦海裡就能蹦出很多首他的詩,更不用說因為電視劇再次火爆大江南北的《登高》。

如果說到春天,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實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詩聖,也曾寫過很多我們掛在嘴邊卻記不起來是誰寫的春詩,比如這一首《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對仗工整、朗朗上口的上句,鳴叫的黃鸝,飛翔的白鷺,一派歡快愉悅的春景撲面而來。

坐在窗前的作者從仰望變遠眺,西嶺的“千秋雪”,岸邊的“萬里船”。希望和傷感交織,引來無限的遐思。

除了這首七言絕句,還有更加經典的五言絕句,更是道盡了春天的美好。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春日陽光普照的大地上,花草隨風飄香,聞著氣味就能感受到大好的春光。

再看到融化的泥土和歸燕築巢,以及沙洲上曬著太陽睡著的鴛鴦,春意更顯得盎然。

動靜相間,趣味十足的小詩,還透露著一股春天的清新之氣,讓人不得不喜歡。

而杜甫最讓我偏愛的一首春詩,卻是潤物無聲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萬花開也需春雨潤,杜甫筆下的春雨猶如一個貼心的小人兒,知道滋潤大地的時間,一夜就灑滿人間。

它不需要刻意討好任何事物,伴著春風悄悄而至,無聲地滋潤萬物,然後又悄悄地離開,留下的是萬紫千紅的春天。

“詩聖”杜甫就是這樣,作為一名唐代的現實主義詩人,無處不憂國憂民的他,詩作也被稱為“詩史”,不斷影響著後世的我們。

立春,於詩詞中尋春踏青

三、“詩仙”李白

談詩就不得不提李白,《將進酒》、《蜀道難》、《俠客行》、《行路難》……

隨口就可以說出李白數不勝數的經典,然而書寫春天的詩卻很難回憶起來。

人們只記住了李白的豪情萬丈和放蕩不羈,卻忘記了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李白,還有著很濃厚的浪漫主義情懷。

春天適合萬物生長,也適合愛情的萌生。浪漫的李白用一首《春思》來書寫愛情。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相隔千萬裡的燕地春草碧綠,而眼前秦地的桑枝繁盛,思婦盼望著丈夫早日歸來。

遠近結合,將兩處春光和兩地相思交融起來,讓這個春光妙不可言。

即便不相識的春風吹入羅帳,也不能擾亂婦人相思之心。

除了春風還有楊柳,最易帶來相思,一首《折楊柳·垂楊拂綠水 》更顯春思之情。

垂楊拂綠水,搖豔東風年。

花明玉關雪,葉暖金窗煙。

美人結長想,對此心悽然。

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明媚的春日裡,垂楊輕拂著綠水,在春風裡飄揚,盡顯嬌美。

雖然眼前的花兒爭相開放,但是遙遠的邊塞卻冰雪交加,觸景總能生出無限離愁。

只能折一株楊柳,遙寄到龍城前,以表相思之情,古人的春思總是這麼含蓄浪漫。

春風和楊柳拂過,又有飛花擾人心。一首《春怨》讓相思之情又有了可愛之感。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

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

那個騎著馬在前線奮戰的人,不知道我這裡只有春風陪伴。

月亮偷窺著燃盡的蠟燭,沒有睡的人兒還在思念,就連飛花也在笑問為什麼只有一個人。

多麼像此時隔離的千家萬戶,前方是與疾病戰鬥的天使,後方是無數牽掛的人。

雖然會因愛生出無盡的思念,卻無時不期盼著一切都好起來,等著他們凱旋而歸。

“詩仙”李白的魅力就在於此,即便相隔千年,一首首春日相思,依舊能夠打動人心。

立春,於詩詞中尋春踏青

古來詩詞數萬首,春天的詩當然也數不勝數,受不同文化影響的詩人,對春天有著不同的表達。

無論是山水花鳥、風雨暖日,還是未歸人、相思婦,都傳遞著希望。

春天就是希望的象徵,願立春的風兒吹拂過後,瘟神已被送走,我們能共同吟誦《送瘟神》。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毛澤東《送瘟神》其二

等到暮春三月之時,也能穿著春天的衣服踏青,然後隨風起舞,載歌而歸。

立春,於詩詞中尋春踏青

——END——

(原創文章,拒絕抄襲!搬運請註明出處和作者!歡迎各位看官收藏分享!點擊關注“琿行”,持續更新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