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于诗词中寻春踏青

2月4日,立春,宜寻春踏青。

然而此时的我们,只能在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来回循环。

很多人说终于理解了狗狗,因为他们也迫切的想要出去溜溜。

但是我们和疫情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还需要再忍耐一段时间。

恰好毛主席曾经在《送瘟神》一诗中说到,坐着不动就可以日行八万里,还可以遥看浩渺的银河。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

那么我们如何不出门就可以感受春天的味道呢?

不防跟着我,在诗词中去回味一番古人眼中的春天吧!

立春,于诗词中寻春踏青

一、“诗佛”王维

说起王维,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山居秋暝》或者《相思》。

随口就能吟上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其实关于春天,王维也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一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花落、月出、鸟鸣,简单几个动景衬出了春涧的幽静,一颗禅心也巧妙的蕴藏其中。

春天的动态如此美,静态在王维的眼中更美,一幅春画就带来这一首诗《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山、水、花、鸟,皆为无声的静景,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即便听不到声音,依然能感受到流水潺潺、花鸟相衬,用无声的大美带给我们心的宁静。

除了春天的动静之美,王维眼中春天的人也在这个季节迸发着自己的活力,比如这一首《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屋上的归燕鸣叫,村边的杏花盛开,无不彰显着春意渐浓。

紧接着农民开始修整桑枝,疏通泉水,一年的农事拉开了序幕。

欣欣向荣的春天,美好的田园生活,充满禅趣的画面,一幕幕的映入眼帘。

简单的古诗,禅心蕴于每一句中,禅趣又藏于每一个意像中,不愧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

立春,于诗词中寻春踏青

二、“诗圣”杜甫

杜甫,一听名字脑海里就能蹦出很多首他的诗,更不用说因为电视剧再次火爆大江南北的《登高》。

如果说到春天,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实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诗圣,也曾写过很多我们挂在嘴边却记不起来是谁写的春诗,比如这一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上句,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一派欢快愉悦的春景扑面而来。

坐在窗前的作者从仰望变远眺,西岭的“千秋雪”,岸边的“万里船”。希望和伤感交织,引来无限的遐思。

除了这首七言绝句,还有更加经典的五言绝句,更是道尽了春天的美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日阳光普照的大地上,花草随风飘香,闻着气味就能感受到大好的春光。

再看到融化的泥土和归燕筑巢,以及沙洲上晒着太阳睡着的鸳鸯,春意更显得盎然。

动静相间,趣味十足的小诗,还透露着一股春天的清新之气,让人不得不喜欢。

而杜甫最让我偏爱的一首春诗,却是润物无声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万花开也需春雨润,杜甫笔下的春雨犹如一个贴心的小人儿,知道滋润大地的时间,一夜就洒满人间。

它不需要刻意讨好任何事物,伴着春风悄悄而至,无声地滋润万物,然后又悄悄地离开,留下的是万紫千红的春天。

“诗圣”杜甫就是这样,作为一名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无处不忧国忧民的他,诗作也被称为“诗史”,不断影响着后世的我们。

立春,于诗词中寻春踏青

三、“诗仙”李白

谈诗就不得不提李白,《将进酒》、《蜀道难》、《侠客行》、《行路难》……

随口就可以说出李白数不胜数的经典,然而书写春天的诗却很难回忆起来。

人们只记住了李白的豪情万丈和放荡不羁,却忘记了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李白,还有着很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

春天适合万物生长,也适合爱情的萌生。浪漫的李白用一首《春思》来书写爱情。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相隔千万里的燕地春草碧绿,而眼前秦地的桑枝繁盛,思妇盼望着丈夫早日归来。

远近结合,将两处春光和两地相思交融起来,让这个春光妙不可言。

即便不相识的春风吹入罗帐,也不能扰乱妇人相思之心。

除了春风还有杨柳,最易带来相思,一首《折杨柳·垂杨拂绿水 》更显春思之情。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明媚的春日里,垂杨轻拂着绿水,在春风里飘扬,尽显娇美。

虽然眼前的花儿争相开放,但是遥远的边塞却冰雪交加,触景总能生出无限离愁。

只能折一株杨柳,遥寄到龙城前,以表相思之情,古人的春思总是这么含蓄浪漫。

春风和杨柳拂过,又有飞花扰人心。一首《春怨》让相思之情又有了可爱之感。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那个骑着马在前线奋战的人,不知道我这里只有春风陪伴。

月亮偷窥着燃尽的蜡烛,没有睡的人儿还在思念,就连飞花也在笑问为什么只有一个人。

多么像此时隔离的千家万户,前方是与疾病战斗的天使,后方是无数牵挂的人。

虽然会因爱生出无尽的思念,却无时不期盼着一切都好起来,等着他们凯旋而归。

“诗仙”李白的魅力就在于此,即便相隔千年,一首首春日相思,依旧能够打动人心。

立春,于诗词中寻春踏青

古来诗词数万首,春天的诗当然也数不胜数,受不同文化影响的诗人,对春天有着不同的表达。

无论是山水花鸟、风雨暖日,还是未归人、相思妇,都传递着希望。

春天就是希望的象征,愿立春的风儿吹拂过后,瘟神已被送走,我们能共同吟诵《送瘟神》。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送瘟神》其二

等到暮春三月之时,也能穿着春天的衣服踏青,然后随风起舞,载歌而归。

立春,于诗词中寻春踏青

——END——

(原创文章,拒绝抄袭!搬运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欢迎各位看官收藏分享!点击关注“珲行”,持续更新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