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真的很强吗?

2019年底,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中国制造”真的很强吗?

报告基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建立并应用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巴西和中国九国2018年度制造强国综合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在美国、德国、日本之后,名列全球第四名,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为109.94,比去年略有提升,但质量效益(15.05)、结构优化(23.40)、持续发展(16.33)仍与美、德、日等国差距巨大,其中美国在这三项上的指数分别为:49.84、48.77、31.33。

2013年由中国工程院等开展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提出了‘制造强国’概念,把全世界的制造强国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第二梯队是德国和日本,第三个梯队是中国、英国等国家。报告显示,2018年九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及所处阵列均未发生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德国、日本、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印度和巴西。

从指数方面来看,尽管2018年美国因品牌指标震荡波动导致连续两年下降,但美国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等具有全面优势,综合优势仍大幅领先;德国、日本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法国、英国因品牌指标大幅提升质量指数首次超越德国;而中国除规模发展尚有优势,以(55.16)数值位居各国首位外,其他三项与美、德、日国家差距较大,三项分项数值合计的话,中国在九国中只能位列第7位,且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中国制造”真的很强吗?


“中国制造”真的很强吗?


“中国制造”真的很强吗?


“中国制造”真的很强吗?

尽管中国制造业整体来看,尚有优势,但劣势也不容小觑。据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6.40%,仅为美、德25%左右;标志性产业集中度仅40.57%,不足美、日、德一半,相对而言,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

在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方面,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21.17%,比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低10%以上且差距并未明显缩小,工业能源消耗接近美国总量。

劳动生产率方面,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制造业员工名义工资明显低于全球制造强国。

且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集成电路进口占国内市场需求约70%、传感器芯片占比达90%,高端机床装备、高端工业软件基本被国外垄断。

报告认为:按目前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平均增幅计算,中国还需28年(2046年)追平美国;而按目前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平均增速计算,中国还需18年(2036年)追平美国。

“中国制造”真的很强吗?

中国制造业主要短板或者主要差距是质量效益。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3项相较美国等制造强国仍有巨大提升空间,特别是质量效益,未来应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要突破方向,提质增效、提高供给质量水平迫在眉睫。此外,结构优化必须与质量效益相辅相成匹配发展,形成发展合力。质量效益提升要覆盖整个产业,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

报告指出,2012—2018年,规模发展对于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而“质量效益”始终是最大短板,整体呈现“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表示,中国制造业“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态势依然存在,2018年人均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数量仅为德国的1/160,中国需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全文完,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