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电影《刺猬的优雅》豆瓣8.8分,由法国导演莫娜·阿查切执导,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所著的同名畅销书,获得开罗国际电影节大奖。

电影通过塑造富家女孩芭洛玛、博学的门房荷妮及优雅的小津先生三个主要角色,讲述了巴黎左岸一幢高级公寓中的人生百态。

刺猬的性格孤傲,然而它们的内心却无比细腻。当危险来临,刺猬就蜷缩起身体,将刺裸露在外,形成一个针球滚动,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正如电影中的几位角色,他们将丰富的内心世界隐藏在外表下,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灵魂的共鸣。

本文我将从人物形象入手,对芭洛玛、荷妮、小津格郎三个主要角色进行剖析,解读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在全文的第四部分,我会结合影片内容,谈谈它带给我现实生活中的思考。以下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01、富家女孩芭洛玛:才华横溢,却内心敏感,抵触成人认定的秩序,对未来悲观失望;直到遇上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朋友,才懂得生命的意义

02、门房荷妮:独来独往,表面生活懒散,实则博学深邃;小津格郎的爱情使她改变生活态度,却因善意救人而身亡

03、小津格郎:在虚伪的世界中独善其身,为芭洛玛、荷妮架起与外界的桥梁,帮助两个孤独的灵魂不再痛苦

04、基于《刺猬的优雅》高级公寓里一个普通的门房被“看见”从而影响他人的故事,谈谈它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01、富家女孩芭洛玛: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内心敏感,抵触成人认定的秩序,对未来悲观失望;直到遇上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朋友,才懂得生命的意义

在成年人眼中,一个11岁的女孩,应该是天真活泼的,喜欢糖果和连衣裙,懂得礼貌待客,在大人说话的时候保持习惯性的沉默。然而芭洛玛却恰恰相反,她身上的所有特质,都不符合上层社会的优雅人士对孩子的定义。

接下来,我将通过芭洛玛的艺术天赋、对秩序的抵触,到想以死亡来逃避,最终懂得珍视生命的意义这四个方面来谈这敏感的人物特征。而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①芭洛玛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艺术天赋。

她喜欢在家中的角落躲躲藏藏,总是手持一台摄像机,像旁观者般冷静地记录下生活。她房间的墙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图画。这些画看起来并没有专业的构图技法,但显现出强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见芭洛玛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小女孩。

这个聪慧的女孩,表现出与她年龄不相称的艺术天赋及敏锐的洞察力。

②她没有遵守成人的秩序和规则。

在父亲的宴席上,一位政客用围棋举例,但错误的认为围棋起源于日本,类似国际象棋。一旁的芭洛玛立刻指出,围棋起源于中国,与象棋有很大不同。面对父亲的斥责,她仍然坚持说完自己的看法。

“围棋就像人生一样,重要的是布局,我们既要自己活到最后,也要让对手活到最后。”

这样犀利精辟的观点,让这位政坛上的大人物颜面尽失。

她没有按照成年人确定的规则,在大人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而对人物的评说一针见血,非常准确且独到,这甚至让成年人感到恐惧。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③然而,这样一位有着超高艺术天赋、语言和敏锐洞察力的女孩,内心却非常敏感。

在芭洛玛的生活中,父母虚伪冷漠,姐姐嚣张跋扈,邻居表面和气,实则心怀鬼胎。就算她生在富裕的家庭,锦衣玉食,也难以得到心灵的富足。

正是因为11岁的她过早地看穿了人性的秘密,内心变得极度地敏感。她认为秩序让人们变成一条条金鱼,看似在水中自由游弋,实则终其一生被束缚在看不见的玻璃中。于是,她萌生了轻生的念头,想通过死亡来反抗命运的既定轨道。

④与荷妮和小津先生相识,找到心灵的共鸣,最终懂得珍视生命的意义。

幸运的是,在遇到荷妮和小津先生后,芭洛玛渐渐发现,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读懂自己灵魂的人,尽管三人的生活千差万别,但相处之中处处可见心灵的共鸣。

芭洛玛对未来的悲观态度也在慢慢地改变。当她对家人宣布长大想做一个门房时,她已经基本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在电影的最后,面对荷妮的死亡,芭洛玛彻底明白了生与死的意义。死亡远比她想象的真实和恐怖。心脏停止跳动,一切归于平静,与所爱的人永远离别,这一切强烈地触动了她的心,让她懂得了珍视生命的意义。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02、门房荷妮:独来独往,表面生活懒散,实则博学深邃;小津格郎的爱情使她改变生活态度,却因善意救人而身亡

门房荷妮是这幢大楼中最不起眼的人物,54岁的她独居在公寓门口的两居室中,没有丈夫,没有子女,终日陪伴她的只有一只名叫雷欧的肥胖猫。荷妮身材臃肿,其貌不扬,头发因缺少打理而蓬乱,终日穿着灰黑色的衣服。她很像一只刺猬,独来独往,生活懒散,被人忽视。

但实际上,荷妮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深邃的思想,她的博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当她第一次走进小津的家,面对各种高级的设备,她表现得礼数周全。

她有一间书屋,四壁都是书架,连地上也堆满了书籍。一盏明灯,一只猫咪,一杯清茶配上一小块黑巧克力,荷妮翻阅着书页,思绪在字里行间穿梭,陶醉于书籍与艺术。

博学多识的荷妮,在日常交流中,总是不经意的说出几句蕴含深刻哲理话,却无人愿意与她交流,她只能将自己伪装成秩序安排下的样子,在无人之境享受孤独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芭洛玛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样的局面。二人同病相怜,芭洛玛在家里一言不发,却可以在荷妮的怀里尽情哭泣,二人之间的精神交流完全可以跨越年龄的鸿沟。

没有人关注芭洛玛孤僻性格背后的惊人天赋,也没有人在意老门房的内心世界。她们都很像刺猬,表面为秩序所不容,却拥有着富饶的灵魂世界。

而真正改变荷妮生活态度的人,是日本绅士小津格郎。在小津先生刚搬入公寓时,他与荷妮热情交谈,自然地唱和,让荷妮对小津先生多了几分好感。不仅是因为他优雅的谈吐,和善的眼神,更是因为二人心灵的共鸣。

当小津先生邀请她共进晚餐、过生日,赠送给她礼服、披肩和书籍,荷妮明白了小津的爱,但伪装多年的她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段不寻常的感情。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她也开始改变自己,去理发店换了个干净利落的短发,借来高档的礼服穿,主动提出与小津先生共赏电影。

他们之间的爱情跨越了文化与阶级的障碍,只有灵魂的共鸣,能让二人的心贴得如此紧密。

阶级、利益、身份这些字眼总是在左右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导致一个人身上附属品的价值远远大于灵魂的分量,这同样也是一种秩序下的偏见。正是这种偏见让荷妮一直徘徊在孤独中,她沉醉于无人打扰的知识世界。但在现实中,荷妮渴望有一个人能打破自己内心的壁垒,当小津格郎终于出现,荷妮却猝然死于车祸,这样的悲剧结局令人惋惜。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03、小津格郎:在虚伪的世界中独善其身,为芭洛玛、荷妮架起与外界的桥梁,帮助两个孤独的灵魂不再痛苦

小津先生出身银行世家,出场时总是衣着考究,风度翩翩,一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当属于东方的优雅闯入巴黎左岸的高档公寓,生活从此开始改变。

尽管小津先生的生存环境也充斥着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傲慢,但他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能够做到独善其身,用纯净的灵魂去感知,而不是用眼睛去打量他人。他还帮助芭洛玛、荷妮架起与外界的桥梁,帮助两个孤独的灵魂不再痛苦。

第一,小津格郎让芭洛玛改变了对生活秩序的看法。

从他初次在电梯与芭洛玛相遇,小津便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女孩的不平凡。尽管二人之间只有短暂的交流,但心灵的碰撞正是发生在那一瞬间。

小津格郎让芭洛玛改变了对生活秩序的看法,使她第一次发现,有人能够在凡尘俗世中活得如此超脱,将每件事情于无形中处理得如此完美。还未经历过世事变迁的自己,既然有勇气用死亡终结一切,又为何不能勇敢地活下去,打破世俗的藩篱?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第二,他帮助荷妮收起刺猬的尖刺,变成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每当荷妮走出那一方与世隔绝的书房,自卑感都会笼罩住她的心。她重新穿戴起厚重的盔甲,竖起刺猬的尖刺去面对周围的人。

而小津先生用一种恰如其分的手段,帮她克服了这一切,变成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他送给荷妮高档的礼服与披肩,荷妮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够穿上如此典雅的服装。当她挽着小津的臂弯走出公寓,迎面遇上一位夫人。那人礼貌地向荷妮问好。换做是平常,这样的场景是不可能出现的,荷妮落寞地感叹道:“她没有认出我。”小津却话锋一转:“因为她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你。”

是的,不是每个人都独具慧眼,能够看到砂砾下那宝石般闪耀的灵魂,能够理解他人内心深邃的思想,能够注意到一只“刺猬”孤独的优雅。小津先生却能直抵人心,他体面的外表和丰富的学识让人敬佩,他谦逊的笑容与柔和的目光又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小津先生的光芒照亮了这两颗曾经黑暗冰冷的心,让她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原有的生活态度,在虚伪的世俗中从容地生活。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当荷妮被洗衣店的货车撞倒,生命走向终结时,在喧嚣的街道上,无数路人过来围观,有人惊讶,有人恐惧,只有小津先生克制住了内心强烈的悲痛,平静的用外套盖住荷妮的尸体,为她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生命中一直等待的那个人,在一瞬间出现,又在刹那间消失,小津先生能够正视爱人的死亡,没有大喜大悲。

在我看来,只有灵魂的共鸣,才能让彼此的心灵真正相遇,从而改变既定的生活轨道。小津先生凭借自身的睿智,拯救了荷妮与芭洛玛,让她们从秩序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始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

集人生的大成就与大智慧于一身是何等难得,可小津先生偏偏是这样一个人。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04、基于《刺猬的优雅》高级公寓里一个普通的门房被“看见”从而影响他人的故事,谈谈它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接下来,我结合观看《刺猬的优雅》中得到的一些感悟,谈谈它带给我的思考:

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刺”。

荷妮由于童年受到了太多的伤害,在被人忽略的环境中成长,她厌恶那些有钱的人,心存深深的敌意。而芭洛玛同样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创伤,尽管芭洛玛的生活富裕,然而她精神匮乏,生活的并不幸福。

这样的两个典型人物,在受到创伤以后都像“刺猬”一样生活,他们的“刺”不是攻击他人、报复社会的武器,而仅仅是防范他人、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刺”,也并不想将“刺”朝向他人。

在我看来,社会原本是我们生活与交流的平台,但因为金钱、权力、民族、信仰等诸多因素,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都不同,甚至人们往往需要生活在他人的世界中,按照他人的秩序去生活。因此,人们才会掩饰自己,伪装自己,成为“刺猬”般的人,生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中。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②当我们被迫成为一只“刺猬”时,也要以“优雅的姿态”生活下去。

电影中,芭洛玛和荷妮两人情思斐然,从来不被别人理解,然而她们对这个世界却有着自己的思考,对文化有着同样的认知。当她们面对世界的时候,她们的“刺”都竖立起来,去抵抗外界的不解和敌意。而当小津先生的出现,让她们了解真实的彼此之后,她们便卸下彼此的伪装,成为真正的朋友,都拥有了“优雅的姿态”。

小津先生生活在充斥着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傲慢的世界中,但他坚持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以“优雅的姿态”生活,用纯净的灵魂去感知生活。

不难发现,优雅需要一种内心的领悟力,是来自内心对待事情宠辱不惊的心态,更是那种无需外界肯定的自信与沉静。所以在我看来,能够拯救自己的是我们的心灵,是我们对美好的渴求,而这也正是“刺猬”能够保持优雅的关键。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人物角度解读“刺猬”是如何优雅的生存

结语:

我们何尝不是一只孤独的“刺猬”呢?为了生活,不得不按照他人的秩序生存。电影《刺猬的优雅》看完,不禁让我陷入沉思,开始正视自己内心世界。我们都应该保持内在的自信与从容,“以优雅的姿态”生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