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崇祯皇帝的“歪脖子树”,300多年过去了,现状如何?

陳康喜


现在景山公园的歪脖树并不是崇祯上吊的那一颗,那一颗在特殊年代已经死了,现在的是后来移栽的。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同样也是汉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以后,清朝入关,天下归了满人。

(崇祯皇帝)

明朝末年,天下震动,农民纷纷起义,关外又有满人骚扰,崇祯皇帝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后来,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攻进紫禁城。崇祯不顾大臣们的劝说,不准备撤到南京。或许是他想起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决定和大明王朝共存亡。

于是,崇祯皇帝杀了女儿妃子等等,自己来到煤山,找了一个歪脖树上吊自缢了。

他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也追随他的主人一起上吊了,不得不说王承恩相当的忠勇。

后来,等尸体被李自成的人发现已经是几天以后了,后被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清朝入关以后,为了抚慰汉人,重新给崇祯入殓,并定陵寝名为思陵。

时过境迁,这颗歪脖树活过了满清三百年的历史,却在文革时期由于人为破坏,被刮去了树皮,这棵树已经死了。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个歪脖树,并不是当年崇祯上吊的那一颗,而是后来移栽过来的。

现在的树前有着追思的石碑,看着石碑就能知道,当年一代皇帝就是在此处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也了结了大明王朝。


观复一鉴


崇祯帝在李自成的部队打进北京后,自知大势已去,他又不肯受辱,于是杀死身边的妃嫔,又杀死亲生女儿,并逼迫张皇后自缢,之后他带着几十个太监想突围出城,但没有成功。绝望之中,他只得带着宠信的太监王承恩匆匆忙忙逃到煤山,因为走得急慌,以至于跑丢了一只鞋子,他找到一棵歪脖子槐树,搭上早就准备好的一条白绫,就在那棵树上自缢而亡。

▲崇祯皇帝自缢图

平心而论,崇祯不是个昏君,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好皇上,他非常勤政,也非常节俭。但是他不幸生在了明朝末年,朝廷弊政积累多年,他继承的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崇祯也做了很多改革,试图把明朝带上正轨,比如他对祸害朝政的宦官进行了打击。

但是大明朝积重难返,他的改革收效甚微。特别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差,出现了全国性的水旱瘟疫,很多地方庄稼颗粒无收,而地方官还强征赋税,造成各地出现民乱和起义,李自成可以说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再加上关外的后金已经崛起,对大明朝虎视眈眈。当时的形势真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崇祯皇帝画像

其实,崇祯毕竟算得上是一个有骨气的皇帝,他宁死不降,他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明朝的历代君王,也有打败仗的,也有被敌国俘虏的,但是没有一个投降的,崇祯继承了他祖先的基因。他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那棵歪脖子槐树,而那棵槐树也就成了他这个亡国之君的见证者。

▲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

之后当然是李自成的队伍杀进了北京,义军把把崇祯的尸体弄到东华门示众,示众之后又把他的棺椁暂时放置在皇宫北面的河边。是北京的市民不忍心,才把他跟田贵妃合葬。

但是李自成在北京做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他为了筹措军饷,大肆勒索明朝官员,其手段极其残忍,很多官员被用刑,造成大量的伤亡。而且一向爱护百姓的义军转眼间也变成了强盗,对北京进行大肆洗掠。军事上,吴三桂跟清军联合,打败了义军,李自成很快就从北京败退撤出。清人入驻北京,并开始了清人对中原近三百年的统治。

▲崇祯皇帝剧照

清廷对待崇祯却是另一种态度。清人以帝王之礼厚葬崇祯,并建了地上陵园,还把崇祯的陵墓取名“思陵”,当然清人这么做是为了笼络人心,但是这样做总比义军的做法更近人情。

至于那棵吊死崇祯的槐树,清人则给它取名“罪槐”,意思是有罪的槐树,同时还给它系上铁锁链。他们把崇祯的死归罪于一棵槐树,显然是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当然这之中也有笼络人心的成分。

这棵罪槐在清朝一直存在着,它除了被用来笼络汉人,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警示清朝皇族,告诉他们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崇祯的覆辙。

这棵“罪槐”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岁月,一直活到了“文革”期间。人们都知道“文革”对一切旧的东西都要打烂的,这棵罪槐也难逃劫难,它被剥掉树皮,不久就死掉了。

如今在那棵罪槐原址,又出现了一棵槐树,但已经不是那棵吊死崇祯的槐树了,它是1981年新种的。

▲崇祯皇帝陵园

一棵槐树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时代的风貌。

分享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和观点,我是醉爱谈历史,欢迎关注!

醉爱侃足球


现在这棵“歪脖子树”已经不是崇祯帝上吊的那棵树了,崇祯帝上吊的那棵驼背老槐树活了300多年,顺治帝入关后还把这棵树定为“罪树”,这棵无辜的歪脖子树背上了一口黑锅,而且一背就是背了三百多年。

(崇祯上吊的那棵驼背大槐树)

背了三百多年黑锅的歪脖子树在上世纪60年代被砍了,这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现在崇祯帝上吊自杀的地方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很多人到这里来凭吊明思宗,在这里有“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石碑之后便是一棵歪脖子树,这棵歪脖子树是后来移栽的,虽然是移栽的,但是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驾崩,天启皇帝没有留下子嗣,朱由检于10月继承皇位,成为大明帝国的新主人,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处在风雨中了,摇摇欲坠。面对这个局面,崇祯帝想挽救,他一上台先把阉党铲除,然后开始自己的表演,他想把快要坠下悬崖的大明王朝拉上平地,但是事与愿违,大明王朝在他手中越来越往悬崖走。

1643年正月本是处在过年的氛围中,但是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这是最黑暗的开始,李自成、张自忠在湖北等地攻城拔寨,而明朝大将军左良玉逃到了安徽的池州,此时明朝的军队已经打不赢李自成、张献忠等部了。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随后北上,三月一日,大同总兵姜瓖率军投降,李自成兵锋直指北京。

面对这个情况,崇祯帝急令吴三桂进京勤王,三月六日宣府被李自成攻破,李自成军队开始包围北京。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部正式围攻北京城,城内的大臣大多都悄悄地与李自成取得联系,准备迎接新王朝了。

十八日崇祯帝登上煤山,看到北京城周围烽火连天,哀声长叹:“苦我民尔!”随后回到宫内将自己的三个儿子交待好。

儿子交待好后,开始处理后宫以及女儿的事,他命周皇后自缢,周皇后解衣自缢后,崇祯帝转身叫袁贵妃随皇后去。

袁贵妃自杀后崇祯又把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叫来,然后用剑将两人砍死,昭仁公主才6岁,长平公主也才15岁,帝王家苦啊!

崇祯帝此时就像杀人入魔一样,在宫内砍杀了多名妃嫔,最后命人去叫张皇后自杀。

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带着太监往东华门冲,但是被乱箭射回,然后又跑到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不给崇祯帝开门,崇祯帝只好转向安定门,安定门的守军早就跑了,大门紧锁着,太监们打不开,无奈的崇祯帝回到皇宫召集群臣前来开会,鸣钟半天没有一人而来,崇祯帝大呼:“群臣误朕也。”

(现在的歪脖子树)

李自成部此时已经攻入紫禁城,崇祯帝跑到煤山上,选了一棵歪脖子树上吊自缢,他身旁此时只有王承恩一人,崇祯帝在自己的蓝色袍服上书写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三月二十一日崇祯帝的尸体被大顺军发现,大顺军将其移到宫外,当地的老百姓将其葬入田贵妃墓中,清军入关后将其葬于思陵。

现在明思宗自缢处已经是一个著名景点了,一些人前往此处凭吊明思宗,感叹他这悲悯的一生。


司马长史


严格意义上说,崇祯皇帝不算昏聩,以其勤勉的程度,当亡国之君确实有些冤枉,但是其性格的缺陷,却也对明王朝的灭亡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李自成的农民军首先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不愿意退守南京,没能守住江山,他觉得愧对列祖列宗,于是长发掩面,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祯皇帝死后,历史的进程向前推进,李自成败走,清军入关,历史进入了清王朝。

清朝的皇帝觉得煤山的这棵歪脖子树非常不吉利,于是用枷锁把树捆住,这棵树一脸懵逼,我招谁惹谁了,于是在枷锁上中又活了几百年,最后把锁它的清朝给熬死了,还顺便过了个民国。

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这棵歪脖子树可就遇见克星了,就是红卫兵,这些人看到这棵树,觉得得破四旧,就把歪脖子树给砍了,当柴火给烧了。

有人说,不对啊,现在去煤山可以看到那个歪脖子树,别急,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棵树已经不是当年那棵树了,是后来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开发旅游业重新载的。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在掌握了十七年的帝国权力、在一步步把明帝国拖向毁灭的深渊后,崇祯17年,崇祯皇帝带着自己满腔悲愤的心情,在北京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了结了自己这复杂而又权柄滔天的一生。



崇祯皇帝的死是悄然发生的,在他把自己的生命了结在这棵歪脖子树上时,除了一直忠心耿耿陪伴在左右的老太监之外,当时正在加紧侵吞北京的李自成叛军、满朝的文武大臣、正惶恐不安的百姓们均不知道崇祯皇帝的死讯。

后来是有人在煤山上找到了崇祯皇帝和老太监的尸体,人们才知道了崇祯死去的消息。

在明朝灭亡之后,继承了明朝江山的是关外而来的清朝。

但因为明朝并不是被清朝所灭的原因,所以清朝在入关后为了获得百姓的支持,他们就公然举起了为明朝、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名号,讨伐起了李自成。

在稳定了北方的大局后,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态度,他们就特意给一直受到慢待的崇祯尸体给予了厚葬,并为了纪念崇祯皇帝,专门对崇祯皇帝上吊而死的那颗歪脖子槐树做了一定的处罚。


就好像小孩撞到桌子大人会用力拍打桌子以示为小孩报仇一样,清朝后来给这棵崇祯上吊而死的树捆上了铁链,将其像犯人一样捆了起来。

并强行给它安上了一个“罪槐”的名号,以此来表明对这颗树的惩罚态度以及对崇祯皇帝的假意纪念。

这棵树在后来被立了两块专门的纪念碑。

一块是1931年时国民政府给立上的石碑。

另一块是1944年时北京的伪政府给立上的石碑。

在这两块碑文上,都表达了对这个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

这棵树存活了多年时间,但是在进入特殊年代中后,它却遭了殃。

因为特殊的历史意义,这棵槐树被愤怒的人们给砍断当柴火给烧掉了。

一直到了特殊年代的结束,为了纪念这个历史事件,人们才从其他地方移来了一棵与原本相差不多的歪脖子树,重新在这里种植了起来。

然后这棵树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保留到了现在,成为了北京景山公园大名鼎鼎的一个景点。


没有才华但强行掌握大权的崇祯皇帝

在谈完这棵树的一生之后,我们接下来说一下崇祯皇帝这个人。

崇祯皇帝在处理朝廷大局时的勤勉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提及崇祯皇帝的时候,人们也会将此事拿来与其他明朝的荒唐君王相比,以此肯定崇祯皇帝在历史中的正面形象。

不过在历史中,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很肤浅的,崇祯皇帝勤勉是勤勉,但是在他这个位置上,勤勉能管用吗?

如果只是在最底层的位置上,勤勉或许是肯定一个人的最好标杆,但是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勤勉却只是一个其次的方面,对于一个皇帝,最重要的还是皇帝身上所拥有的用人能力。

就如同我们现如今的工厂一样,流水线中的操作工埋头苦干地工作是对自己岗位的最大肯定。

但如果工厂的老板不会动用自己的脑筋、也如同操作工一样埋头苦干的话,那这个工厂就距离倒闭破产不远了。

每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像那些全能的人物在历史中可能偶然会出现,但这样的人物绝对不会是崇祯。

在管理朝廷大权方面,明朝原本已经发展出了非常发达的内阁体系。

有着内阁这个相当于宰相的部门、有着整个明朝最善于管理国家的人帮助治理国家,这才使得嘉靖皇帝、万历皇帝这样经常不上早朝的皇帝极好地掌握住了整个明帝国。

但是在崇祯皇帝稳定局势后,他却把所有权力给收拢在了自己手中,在他的才华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权力时,明帝国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问题。


自绝财路的崇祯皇帝

还有在明朝末期的时候,朝廷对各种税金的征收变得越来越困难起来,最后朝廷竟然进入了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中。

乱世当用重典,此时魏忠贤这个历史中的反面角色就起到了他的作用。

魏忠贤接下来通过各种在百姓们眼中残暴无比的方法开始强行征收了不少原本应该由朝廷征收、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又无法征收上来的税,在他的重拳出击下,天启皇帝在位年间才没有陷入资金的困难中。

但是在崇祯皇帝登基皇位后,他却为了取得一个好名声,全面废除了魏忠贤时期所留下的这些征税途径,断掉了很多资金来源,以至于最后都收不上税来了。

在他作死成功后,明朝的朝廷在接下来变得极度缺钱起来,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崇祯皇帝一直无法按时、按需求地给边关的将士们支付粮饷。

李自成其实是被崇祯逼反的

除此之外,崇祯为了进一步的省钱,也裁撒了很多朱元璋时期就一直遗留下来的铁饭碗。

在朱元璋定国之后,在他的规定下,很多人如果当时做着什么工作,那他以后的子孙后代就只能做着跟他一样的工作,这就是那个时期的铁饭碗。

李自成和明末的其他众多叛军原本都是捧着这样铁饭碗的人,李自成原本是一个驿站人员,这个工作是从他祖上开始就一直遗传到他手中的。


在多年工作后,他除了这个工作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

所以在他的这个铁饭碗因为崇祯皇帝的省钱被撤掉后,他才和其他无法生存下去的乱军们一起加入了造反的阵营中。

从种种的一切细节来说,崇祯皇帝对明朝灭亡绝对背负着无人可以替代的责任。

明朝原本就是一手打得非常烂的牌,在他这个非常不会打牌的人上手后,自然输得更加迅速了。

崇祯没有南迁的缘由全在他自己

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崇祯还是有机会通过南迁暂时保住明朝江山的,但他以往种种让人心寒的行径,却使得大臣们没一个人敢提及这件事情。

众所周知,崇祯皇帝在位年间杀了很多大臣以及武将。

崇祯这个人从来都不肯向别人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凡手下出现了一些事情,他都必定会找一个人顶罪。


无论此人的错误该不该死,他都要将这个人安上一个该死的罪名,让其承担所有责任,然后将其给杀掉。

因为大臣们被崇祯皇帝给杀怕了,所以在北京危急存亡之际,才没有一个人敢于向崇祯皇帝提起南迁的事情。

生怕崇祯皇帝在从北京迁往南京后,会因为丢失北方国土的事情而把自己这个建议南迁的人给杀了顶罪。

毕竟他要是搬出于谦保住北京这个案例,信誓旦旦地声称北京绝对能保得住的话,谁又能说得过他?还不得有一批人要上去顶罪,丢掉自己的性命?

因此在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坚决不肯承担这个责任的情况下,北京城被李自成给攻破了,明朝也自此灭亡了。

虽然后来还有着一个南明在南方残存,但因为群龙无首无法汇集所有力量的原因,南明也很快被清朝给灭了。

所以说崇祯上吊自杀时的那棵歪脖子树早已经消亡在了历史中,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后人李代桃僵从别处替代过来的另一棵树,这两棵树原本就只是大自然中平平常常的树,但是在人们赋予的历史意义下,它们却拥有了完全不同的“树生”,经历了完全不一样的春夏秋冬。


孤客生


崇祯皇帝也是可怜,但是毕竟是皇帝,总要死的有点骨气,虽然上吊也不是特别光彩的死法,但是死了好歹有个全尸,不至于最后亡国了还被抓去当玩偶一样被人玩弄,最后死无全尸也就算了,还是被羞辱死的,比如历史上死的很惨的宋徽宗,也是亡国之君,但是远远没有崇祯那么机智,最后被苦苦的折磨死去。



而崇祯也是亡国之君,其实亡国也不能够全部怪他,毕竟那时候的明朝气数已尽,而崇祯也很努力想要挽救局面,但是并不能改变当时的状况,而且当时的起义军也是尤为强大,清军还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有一点不得不说,崇祯至少不是一个昏君,至少还知道怎么回事,很多亡国之君敌人都打到了国都才知道逃命。



当时的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直到最后包围京城,包围之后灭国已经指日可待,而崇祯皇帝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杀,拒绝投降,在此之前崇祯皇帝让自己的皇后贵妃都以死殉国,然后把自己的孩子也都含泪杀死,之后崇祯皇帝就上山自杀去了,吊死在了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大明两百七十六年的时间到这一刻停止了。



那么几百年过去了,曾经的那颗歪脖子树还在吗?在崇祯皇帝死后,歪脖子树却活了下来,虽然躲过了战争,但是后来却不知道被何人给砍了,但是因为这棵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后来有人又移植了一颗和原来歪脖子树差不多的树,现在来看应该也就是一百来年的样子,很显然就不是曾经崇祯皇帝上吊而死的那颗,但是他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却延续了下来。


一个看历史的小小


崇祯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是大明朝建立已经276年(1368年―1644年),已经走到了尽头,明朝最终在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和清军的共同作用下灭亡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一日,李自成攻陷大同,六日,攻陷宣府镇(张家口市宣化区),十六日,李自成包围京城。

十七日,李自成开始攻打京城,十八日晚上,崇祯帝与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看到城外尽是起义军,太监张殷劝崇祯投降,被崇祯刺死,崇祯派人将几个儿子送到外戚周奎、田弘家。

崇祯对周皇后说:你是皇后,应该殉国,周皇后听后自缢,崇祯对袁贵妃说:你跟皇后去吧。袁贵妃也自缢了。崇祯对十五岁的长平公主说:你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呀,然后用刀砍伤了长平公主,并刺死了六岁的昭仁公主。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攻入京城,拂晓的时候大火四起,崇祯在殿前鸣钟,但无人前来,崇祯说:我是被群臣给误了呀,国君应该死在社稷上,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到今天就结束了。

于是崇祯自缢于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死的时候,光着左脚,右脚穿着红鞋子,终年三十三岁,太监王承恩也随之自缢旁边的一棵树上。

崇祯帝在临死前,在自己的袍服上面写着:我登基十七年,这一切都是群臣误我,才使李自成的军队攻陷京城,我现在死了,我没有脸面见列祖列宗,我不着冠冕,用头发遮盖脸,希望李自成只伤我尸,不要伤害一个百姓。

那现在崇祯吊死煤山处的那个歪脖子树,也就一百多年左右,而原来的那棵到现在差不多有四百年了,显然不可能是原来的那棵,原来的那棵在几十年前被砍了,现在的这棵是从别外迁过来的。


历史简单说


300多年过去了,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歪脖老槐树,如同一位历史的老人,目睹了大明的消亡,旁观了大清的覆灭,亲历了民国的消逝,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而它的命运,唉!

因崇祯而成名

《明亡述略》记载:“丁未,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

万岁山就是当时的煤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就是如今的北京景山公园。崇祯十七年(1644年),上吊的歪脖老槐树,便位于景山东麓东进门左转100米处、南进门右转200米处的山脚下,那里竖着沈尹默书写的“明思宗殉国处”铜牌和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石碑。

朱棣时期,将北京列为大明的都城,并进行修建皇宫,曾在万岁山堆过煤,因此人们将这里称为煤山。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随逼迫周皇后尽缢而亡,并用宝剑砍伤l5岁的女儿长平公主、砍死6岁的昭仁公主及妃嫔多人等人后,从神武门逃到了万岁山上,在御前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吊死在歪脖老槐树上。

临终前,他还曾遗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人们在感念他以身殉国的烈性、牵挂百姓的善念的同时,也记住了他上吊的那棵歪脖老槐树。从此后,这棵歪脖老槐树便因崇祯皇帝的命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

因崇祯而获罪

由于该树是崇祯皇帝上吊之树,所以清军进入北京后,竟然将此树“定罪”,并在崇祯皇帝上吊的树的歪脖子处挂上“枷锁”,以为“待罪受罚”之树。

每到冬天,这棵老槐树便会树叶落尽,树干上残留的两个大窟窿,给人分外阴森的感觉,好似在诉说着曾经的往事。不过,每到春天,树上也会开满一串串香甜的槐花,有胆大者,还会摘下几串享受美味。

不久,清朝统治者为了减轻思明之人的反抗之心,又将树上的铁链取下,恢复其“无罪之身”,并规定王公大臣、皇室成员等人路过这里,都要下马步行,以示对先朝皇帝的尊重。后来,康熙、乾隆也都为此处作诗,以为纪念。

因破旧而消失

一晃,这棵老槐树目送大清王朝走过了近300年的历程,又经过了数十年的民国,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1971年,在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运动下, 这棵老槐树也被江某人定为“封建残留”的四旧之列,遭到砍伐。

从此,具有历史意义的这棵老槐树,如果崇祯帝皇一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历史而复生

没有了这棵歪脖老槐树的景山,景山的历史价值将会暗淡许多。因此,后来的景山公园管理处,为了让景山的价值得到体现,先是从景山南坡移来一棵碗口粗细的小槐树,栽种在原址。但是,几年后,这棵槐树却是越来越高大,一点也看不到“歪脖老槐树”的影子,因此倍受游客们地指责。

之后,又经历了几栽几毁,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品。1996年,园林管理处在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北顺城街6号院中,发现了一棵歪脖老槐树,是一棵胸径50厘米的古槐。据一些高龄老人回忆,这棵古槐和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歪脖老槐树极其相似。因此,这棵古槐便成为了原来那棵歪脖老槐树新的继任者,一直到了今天。

与其说,人们关注那棵歪脖老槐树,不如说人们倡导的是崇祯皇帝“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精神,毕竟真正能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有几人呢?


祥子谈历史


前言:说起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绝对是个悲剧人物,自从登基以来矜矜业业,日夜操劳,努力的想把祖宗留下的千疮百孔的江山维系好,可惜,大明朝已经摇摇欲坠,内有各路义军四处起义,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崇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慌....


一,崇祯皇帝矜矜业业,想挽救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明,可惜,已然无力回天,终于,崇祯皇帝在城破的那一天选择了自尽,吊死他的,是一棵老槐树!

面对当前的处境,看祖宗留下的千疮百孔的江山,崇祯皇帝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恐慌,虽然他试图努力的想改变现在的处境,整治大明普遍腐败的迹象,也试图剿灭各路义军,抵御后金,但是即便如此努力,也已经无力回天,情况越来越糟,终于有一天,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了明朝都城北京,从而导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认为自己没有脸面见列祖列宗,于是决定自尽殉国,而吊死他的,是一棵老槐树。


二,那我们再来说说这棵吊死崇祯皇帝的“歪脖子树”吧,三百年之间,这棵树经历了什么,现在现状如何呢?

1.清王朝时期,由于这棵歪脖子树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毕竟它见证了一代帝王的一生,这棵树,是明王朝灭亡的象征,更是清王朝建立的见证,因此在整个大清朝期间,此树都有着很好的保存。

2.民国期间的1931年,故宫博物院立“明思宗殉国处”碑,沈尹默先生题写碑文,故意将“明”左半边写成“目”,以示对“日本”的不屑。


3.到了文革期间,各地大串联的红卫兵到了北京四处游览,到了景山公园后纷纷剥去老槐树的树皮和树枝当做纪念品,致使老槐树奄奄一息,但仍顽强的存活着。

4.真正导致这棵老槐树连根拔起导致死亡的,据说是有一天,江青前往景山公园游玩,拍摄牡丹花,为了活动活动身体,他爬了几十个台阶,正好抬头看到这棵歪脖子树,也看到了立在边上的碑文,江青觉得这棵树不应该留着,当即命人把这棵老树给刨起来。至此,这棵数百年的大槐树,见证历史的大槐树寿终正寝。


现在位于景山公园的这棵歪脖子树是后期重新补种的,比较它见证了一段历史,也见证了崇祯皇帝,宁死不妥协的一生。


唯恋无名


说起崇祯皇帝,挺难评价的。这个人的性情比较复杂,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显著,而且不可调和。

作为亡国之君,崇祯肯定不是那种平常意义上的亡国之君。比如隋炀帝,比如南唐后主——这类是属于自己把自己弄亡的。

但崇祯不是。他很节俭,很勤奋,不好酒色,不喜玩乐,很为朝政操劳,也很聪明。放在一个普通时代,他肯定会是一个好皇帝。

但时运不佳,他赶上了明末这个烂摊子。在他的爷爷万历皇帝和大哥天启皇帝的糟蹋下,以及越来越溃败的辽东战事和接连不断的旱灾水灾的夹击下,大明朝没救了。

但崇祯想要救大明朝。

但崇祯的能力又不足以救大明朝。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让崇祯那些巨大的缺点也暴露了出来。

第一,崇祯偏信,却又多疑。

袁崇焕跟他说,五年平定辽东。他信了。但仅仅两年之后,他就杀了袁崇焕——理由是勾结大清。

崇祯一朝,换了几十个内阁首辅。经常是一个月就换一个。这是不正常的。原因只有一个:一开始不慎重,轻易就信任一个大臣;用了这个人之后,又猜忌,于是很快推翻自己的决定。

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第二,崇祯自尊心太强,太好面子,但又没有魄力。

辽东战事溃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时,朝廷中有大臣向崇祯进言,不如先和大清议和,专心对付起义军,等平息内患,再腾出手来对付大清。

坦白说,这是可行的。崇祯也认同这个建议。但他不想让此事公开,只是派人暗地里与大清议和。

后来,此事泄露了出来。崇祯竟然假装不知道此事,把罪名全推卸到了办事的大臣身上。从此之后,无人再敢提议和之事。

后来情况愈加急迫,又有大臣向崇祯提出了迁都的建议。崇祯也认可,但他不好意思自己向大臣们提出来。

他暗示让那个大臣自己说。这个大臣很聪明,以此前议和被杀的大臣为戒,坚决不在朝堂上开口。于是,迁都的事儿就错过了。

等到李自成已经打到了城门楼下。李自成派人找到崇祯,仍然愿意议和。只要崇祯把西北给他,他就退兵。

崇祯召开朝会,询问大臣们的意见。他多么希望有人站出来,说,事态紧急,可以这么办。

但是很遗憾,有了前车之鉴,没人敢站出来。

当皇帝的都不敢担责,大臣凭什么替你背锅?

就这样,崇祯一步步走入死局,最终只能吊死在景山的那棵歪脖子树下。死前以发覆面,表示无颜见列祖列宗。

其实没必要。明朝之亡,并不亡于崇祯。但崇祯之才,也确实不能够力挽狂澜。

至于崇祯吊死的那棵歪脖子树,早就被砍了。如今的那棵,是后来从别处挪过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