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整体火爆 局部遇冷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市场井喷,爆款频现,3月才刚开头,今年以来的基金发行总规模已经超过了2019年整个一季度。

基金发行整体火爆 局部遇冷

基金发行整体火爆 局部遇冷

公募发行份额创新高

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情况一直受到市场的火热关注。

在A股成交额连续10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以创历史记录的发行成绩与A股遥相呼应!

2020年刚刚过去的2个月,71家基金公司新成立基金产品149只,发行份额共计3164.23亿份,创10年以来的新高点,平均发行份额21.24亿。

从产品类型及募资额度来看,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发行较多,募资额度较大。

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等基金公司的新成立产品发行份额遥遥领先。“日光基”频频出现,爆款基金接踵而至。

年内私募备案产品逾2300只

而今年以来,私募发行新产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梳理发现,截至今年2月底,私募合计备案新产品多达2340只,而去年同期仅有839只,增长了178%。其中,今年春节后开市后至今,备案私募产品也已经超过了1056只。

梳理还发现,私募行业仍呈现出较明显的马太效应,大中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占全行业的9%,管理基金规模占管理人总规模的83%,另外91%的小型私募仅管理着17%的规模。

私募行业的马太效应仍在进一步加剧,数量较少的头部私募占据了市场较大资金份额,而数量众多的中小私募,在管理规模上则十分单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在证券类私募中,50亿元以上的私募基金共管理着近1.2万亿元的资产,总规模占比从去年的49.95%增长到50.38%,而10亿元规模以下的私募基金共管理着5200亿元的资产,规模不及前者一半。

国商信达的专家表示,资管新规落地后,在去通道、去杠杆、消除多层嵌套的大环境下,私募行业受到了不小影响与冲击,尤其是在资金端方面,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资金开始从小私募退出,不断向大型私募集中。

再现发行失败 基金发行局部遇冷

然而,火热并不能完全概括整个基金发行市场的状态,部分产品仍然在发行市场上坐冷板凳。

3月5日,红塔红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旗下新基金红塔红土盛新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发行失败。根据公告,红塔红土盛新一年定期开放混合截止2020年3月2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据资料显示,该基金自2019年12月2日就开始发行,整整三个月了仍然未能满足成立条件。而基金的成立条件包括,自发售之日起3个月内募集总规模不少于2亿元,且认购户数不少于200人。

红塔红土盛新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属于偏债混合型产品,而目前投资者更青睐业绩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所发行的权益类产品,明显不符合市场偏好和预期。

此外,“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对于基金产品而言,基金经理、基金管理人的业绩和能力也是市场看重的核心要素之一。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只基金发行失败。除了红塔红土盛新一年之外,包括诺安瑞康三年定开、凯石秦纯债三个月、景顺长城景泰锦利、富国华利纯债宣布发行失败,不过这四只基金均为中长期纯债基金。

在发行市场整体火爆的同时,除了发行失败的基金,2月以来还有约10只基金延长募集期,权益类的基金包括博道嘉元、创金合信鑫益、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等,债券类及偏债混合类的基金则包括德邦锐恒39个月定开债、平安增利六个月定开债、民生加银卓越配置6个月、大成恒享等。不止部分小公司的产品不太好卖,部分大公司旗下个别主题的权益类产品也遇到了发行困难。

同样,发行成功的基金不乏规模较小者。据统计,今年以来成立的基金中,有50余只基金发行规模在5亿元以下。剔除FOF以后,其中21只为权益类产品,9只为主动管理的权益类产品,来自华宸未来、安信、方正富邦、博道、淳厚、恒生前海等基金公司。

整体而言,火爆的另一面,发行遇冷的仍然不是个例,尤其是在小型基金公司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