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阵阵,欢声不断,去湘西聆听原乡里的原汁原味

古老而又神秘的大湘西,一直以来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那独特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很多特色的地域文化。今天韶山非遗博览园要带你去了解的是龙山县的一种古老地方曲艺,其内容丰富,道具轻便,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茶楼酒肆,随时随处皆可演唱,深受群众欢迎。

鼓声阵阵,欢声不断,去湘西聆听原乡里的原汁原味

三棒鼓,以表演者轮番抛动三支嵌有铜钱的鼓槌击鼓,边击边唱而得名。湘西三棒鼓表演一般为3人,一人打鼓,一人敲锣,一人抛刀耍棍,亦有两个队或三、五个队联合演唱的。按民间习俗,凡有红白喜会必请三棒鼓演唱几天几夜。红会多用《甘露寺》、《回龙阁》、《天仙配》等曲目,白会则以《二十四孝》、《十二月花》、《劝孝》等为主。平日也有娱乐性演唱,传统曲目有《花鼓根源》、《大闹黄花院》、《三打祝家庄》等长篇鼓书;结合时事,也编有宣传为主的曲目。

鼓声阵阵,欢声不断,去湘西聆听原乡里的原汁原味

表演三棒鼓,多以个人为主,也有两人、三人或更多的和群表演;艺人独角演唱时,摆开一个锣鼓架,小锣挂在鼓架的下面,用脚踏着锣槌的牵引绳敲打锣面,两只手舞弄三支鼓棒,分别朝上抛出,借助鼓棒下坠,用手接住击鼓,再次抛出,循环往复;两人以上集结表演,由一人专敲锣鼓,其余的尽显技艺,唱腔有词有声,或即兴而作或编写后演唱,句式为五五七五句式,一、二、四句压韵,第三句与一二四句压韵不压韵均可,每句唱词为一个乐句,配以锣鼓,其表演轻便快捷,不择场所,身形技艺融合一体,深受人们青睐,在都市、民间广泛传承。

2008年,湘西三棒鼓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保护主体。

鼓声阵阵,欢声不断,去湘西聆听原乡里的原汁原味

在丰富多彩的演唱内容、铿锵的锣鼓声中,将三棒鼓的艺术魅力娓娓道来。在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唱词中,让我们聆听到了承载着土家族珍贵历史的回声。 在韶山非物质文化博览园的非遗大舞台每天都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山歌对唱、布袋戏、皮影戏、石坝鼓、三棒鼓、花鼓戏等等一系列传统曲艺节目,让你尽情的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