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在中国绵延5000年的历史之中,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人被世人称之为才子,但就小编看来,金圣叹绝对是明清才子之首。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

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1笃信神佛

金圣叹喜读佛经与僧人交往,擅长扶乩请神,自称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弟子的转世化身,托名“泐庵”法师,士大夫尊称为“泐公”或“泐师”,二十岁起开始在吴县扶乩,自称收纳三十多个已逝女子为冥间弟子,曾多次到士大夫家中扶乩请神,是士大夫曾言金圣叹好似受某种神明暗示。只是其后他绝意仕宦,埋首书本。

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2科举狂人

金圣叹在学成之后,曾在姑母的期望下参加过秀才考试,前两次乡试皆以游戏态度写下了文章,经历两次乡试之后,金圣叹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可是令人搞笑的是,金圣叹改名为金人瑞后继续参加乡试,在经过小心论证,旁征博引之后终于考上秀才。这时考官才发现,原来金人瑞就是金圣叹。

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3不仕清廷

金圣叹以金仁瑞之名考上了秀才,不过此时已经改朝换代来到了清朝。尽管顺治帝,非常欣赏金圣叹的文采,但是金圣叹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据传,他金圣叹名字的由来就是: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之后金圣叹便专心致志与文学工作。

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4写联讽舅

金圣叹的舅父钱谦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祯手下礼部尚书,后李自成进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灭,他又摇身一变,屈膝投降,当上清朝的礼部侍郎。在一次的钱谦益生日宴会上,金圣叹写下:“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气的钱谦益两眼翻白,手脚冰凉,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5《金批水浒传》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的评点很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他斥责“犯上作乱”,释“水浒”之名为“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反对“以忠义予之”;然而他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鱼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盗贼的官军,并意识到“一高俅”之下还有“百高廉”,“千殷直阁”及其狐群狗党,结成祸国殃民的社会势力,108人“不得已而尽入于水泊”是“乱自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金圣叹在评点的同时,也对原作加以修改,除词句外,还作了全局性的删削。他判定《水浒传》后50回系罗贯中“横添狗尾”,故尽行砍去,自称得“贯华堂古本”无续作,又伪造施耐庵序于前。遂成今传的70回本。

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6临终要事

金圣叹文笔幽默,幽默了一辈子,连临终要事也还是幽默——大师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拿来笔墨伺候大师。但没想到大师的“临终要事”竟然还是幽默。金圣叹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这也是大师最后一句被记录下来的话。

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金圣叹,一代大师竟迷信扶乩


创作不易点个赞,发个评论再走呗,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