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作為從小就看著機器貓、灌籃高手長大的一代人,每當提起日本就會充滿複雜的心情。有時候,想到日本茶道、日本文字等與中國文化都有著極大淵源,就會頓感驕傲。甚至覺得日本文化其實就是“偷學”了咱們的文化,充其量算是從中國文化當中衍生出來的一個獨立分支。


印籠本來是我國古代文人專門用來收納印章的小盒子,而當它被帶到了日本之後,不僅功能變得更具有實用性,還成為江戶時代日本武士的必備品。據說,日本人之所以喜歡印籠,是因為這種小盒子有三到四個分層,能彌補日本傳統和服沒有袋子的缺陷。因此,到了江戶末期,印籠已經成為了日本人必不可少的寶貝。

同時,印籠也擁有金屬、竹子、象牙等多種材質,並配以螺鈿(鑲嵌貝殼)和蒔繪(貼塗金粉)手法進行裝飾,十分精巧漂亮。再加上不少歐美人對日本印籠也頗有興趣,所以還出現了專門給歐美人觀賞用的印籠。

也許看到這裡,你會覺得日本人的印籠無非是做到精緻,樣子漂亮而已,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是,由於印籠是要隨身佩戴的,因而不可能在每一件和服腰帶上都縫上一個印籠,所以如何將其固定在腰帶上又便於取下,就成了一個問題。而對於經常愛在“沒用”的東西上“浪費”精力的日本人來說,就在印籠繩子的另一頭墜上了精美的雕刻品——根付。

乍一看根付其實與咱們的雕件十分相似,但在日本人眼中一個好的根付不僅要追求美觀,還要滿足做為日用品的條件。首先,根付的大小要能夠單手輕鬆控制又不會滑下腰帶。其次,根付整體要圓滑,沒有較大的凸起。最後,根付上的繩孔還要與根付造型相協調,不能破壞整體設計。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於是,就在日本那個衣服沒有兜的時代,根付也成為他們的必備物品,並將菸草袋、錢袋等物品拴上根付,卡在腰帶上以作固定。而根付的題材也是包羅萬象,製作材質更是涉及了咱們文玩物件兒當中的眾多材質,甚至出現了鯨魚牙、象牙、骨頭等等。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到了現代,隨著時裝逐漸取代了和服,根付也從實用品變成了藝術品,開始被全世界收藏愛好者所關注,並將日本根付進行了大致分類:

形雕根付:就是模仿物體形狀的雕刻,其題材從動物人物到神仙妖怪,無奇不有。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饅頭根付:是扁圓或方形的根附,形狀有點類似於咱們的麵包圈。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鏡蓋根付:屬於饅頭根付的變種,它一般是由一個底部和一個鏡蓋子組成,並在鏡蓋子上進行裝飾。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柳左根付:是以根付師柳左而命名的一種帶有鏤空雕刻的饅頭根付。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差形根附:是一種長條形的根付,通常都在10釐米以上。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面具根附:是一種主要以日本傳統歌舞劇演員所帶面具為題材的根付。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印章根附:是受到中國文化影響,所模仿印章而做的根付。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實用根付:是將指南針、打火機做為根付,屬於比較特別的種類。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同時,據說目前根付最大的保有量也早已從日本本土變成了歐美等國家,而對於一些文玩人來說,也把早期的日本根付當成了一種老物件兒,用以搭配自己的串兒。

日本不僅“偷學”了咱的文玩,還被賣到了全世界

不過,相比於文玩圈中那些包漿渾厚的老蜜蠟、老松石來說,根付本身的目的主要是佩戴使用而並非盤玩,因此很多根付在製作時就進行了做舊處理,或是對其進行人工染色,以便讓作品更有藝術性。那麼,身為文玩人的你,會喜歡這種做舊的日本根付嗎?

此文章取自網絡文玩天下,有刪改,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