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去過內蒙古新巴爾虎左旗的人可能都不會錯過一個地方,“諾門罕布日德”。這個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與蒙古國之間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現在看起來寂靜無聲,不難想象,多少年前,一定是砂礫野草,瑟瑟無邊。因為偏遠,其距離海拉爾西南約180公里,所以不是特意前來拜訪,平時很是靜悄悄。但是就是這個地方,70多年前,卻是一場世界級戰爭的發起地和主戰場。而更為後人關注並給予評價的是,諾門罕戰爭如蝴蝶效應一般,引發了更深刻的格局變化。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一條叫哈拉哈的河緩緩流過,這條河註定不是一條普通的河。屏障之河,可能有故事也是應該。流過曾經的刀光劍影,流過曾經的炮火連天。焦烈的土地可還記得那些馬蹄聲聲,記得那些炮聲隆隆?這條在新巴爾虎境內流向貝爾湖,且被當地人世代珍愛的神奇的哈拉哈河可還記得那場叫作“諾門罕”的戰爭?

在今天的內蒙古美術館,一幅巨大的油畫佔據了一塊見方的牆壁。恰到好處的濃墨重彩, 讓人久久站立。

油畫的名字叫《諾門罕戰爭》。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一、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

諾門罕戰爭是一場雙方有準備但卻沒有準備好的戰爭

據史料稱,“諾門罕”原來並非就有的地名,而是一個僧者的名號。據說他的名字叫達爾汗·喬布敦,他的地位是“諾門罕”。他的祖先從清朝皇帝那裡得到了哈拉哈河西岸到克魯倫河一帶草原的支配權。那塊草原,以後也隨子被稱為“諾門罕”。據當地老年人說,這塊地方不僅偏僻,而且地形複雜,大大小小的的沙丘起伏不平。地形雖然複雜,但可見其浩瀚,視野也是一流。這可能就是利弊之說。

在史學家眼裡,諾門罕戰爭是一場雙方有準備但卻沒有準備好的戰爭,甚至有人說這是一場匆匆忙忙的戰爭。有戰術卻沒有戰略,但戰爭的最後結局卻是非常具有戰略意義。

據歷史資料,1936年6月,日本的《帝國國防方針》把蘇聯列為第一敵對國,並悄悄進行戰爭準備。同年8月,日本製定了或北進蘇聯,或南下的《國策基準》,緊接著又與德國簽訂了一個相關國際的協定。

侵略者膨脹的野心在造就一個戰爭犯人。他們以為有納粹德國在歐洲的支持,就可以在遠東大幹一場了。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日本的武士道崇尚讓他們極其自信並藐視天下。東北的黑土地成為一場戰爭的醞釀之地。只是不知道,這場戰爭有沒有預示?

顯然沒有。

但是,蘇聯紅軍和日軍都在設想戰爭的直接對象和時間,尤其是作戰對象,是彼此最感興趣的。

也許戰爭的氣息已經徐徐在動,只不過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和導火索。

但導火索終於來了,雖然有點意外。

三年之後。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據歷史文獻介紹,1939年5月4日,在當時的滿蒙邊境貝爾湖東方,由於蒙古國的馬群意外遭遇暴風雪,迷失方向越過邊境線,偽興安北警備軍騎兵開槍,引起爭端。蒙方50名騎兵襲擊並一度佔領了偽滿軍錫林陶勒蓋哨所,後偽滿軍又奪回該哨所。

事端繼續發酵。

5月9日,雙方的兵力由幾十人增加到1500人到2000人。專家說,這是團級標準。

5月11日,就在諾門罕附近,新的衝突再次出現,為進入真正的戰爭狀態加了一把火。

戰爭的種子即將破土,關東軍司令部指示駐紮在海拉爾的日軍23師團準備參戰,出兵諾門罕。

一切戰爭武器皆聞風而動。小小的諾門罕,成為1939年世界的焦點。所有可能用於戰爭的人員、機器,海陸空都在集結,日軍重兵壓陣,在一個叫甘珠爾廟的地方等待開戰。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5月27日,日軍向蘇蒙軍隊發起進攻,正面戰役開始。

在進退之間,一時一霎之間,雙方的較量不言而喻。

日軍偷襲對方指揮部成功,但很快被對方坦克包圍。日軍的重甲車據說比鐵皮罐頭厚不了多少,不是蘇軍坦克的等級,日軍的車在蘇軍坦克面前,就如廢鐵一般,日軍對蘇軍的坦克束手無策。隨後,日軍從三個方向圍攻蘇軍,但被擊敗。持續的作戰並沒有讓日軍得到好處,蘇聯方面顯然也不打算給日軍任何可乘之機,將日軍的進攻氣焰壓了回去。雙方開始進入對峙狀態。

初次較量,日軍的快速出擊被迎頭痛擊,日軍死亡人數超出預料,逃回了海拉爾。

但這僅僅是第一次諾門罕戰爭。

僅僅是前奏。

二、戰事升級,朱可夫不辱使命

1939年的全世界都在關注諾門罕那場“鋼鐵大戰”

歷史進一步被靠近和翻開。史料記載,6月16日至18日,蘇蒙軍佔領了哈拉哈河右岸陣地,同時派空軍轟炸了甘珠爾廟,燒燬了偽軍在阿木古郎的糧秣與燃料。日軍關東軍地23師團師團長小松原要報復蘇軍。關東軍司令部也支持小松原的想法,於是各路軍需集結升級,除了23師團,還有安岡支隊,偽興安盟軍,甚至包括日軍第二飛行集團也調往戰場。

在6月20日開往諾門罕的還有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日軍戰略預備隊,這個部隊被稱為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可見日軍對諾門罕戰爭的重視和投入。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同時,被譽為“國寶”的地坦克師團是全日本當時僅有的一個坦克師,據說從來也沒捨得用過,這次也出動,此外,關東軍航空兵主力也傾巢出動,全部飛抵海拉爾機場備戰。

大戰在即,諾門罕上空瀰漫著更濃烈的硝煙。

當時的《紐約時報》這樣報道:“日本第7師團的士兵們在齊齊哈爾附近塵土飛揚的草原上長期接受高強度訓練,主要集中於三種日軍所重視的技能:刺殺、射擊和衝鋒。他們反覆練習肉搏戰,這是一支最精銳的部隊。其官兵據說全來自北海道,那地方被認為盛產頑強和冷靜的武士。”

顯然,日軍對接下來的戰事極其重視,下了很大的血本。第一次戰爭日軍沒有討到便宜,這一次多少有些孤注一擲。也能理解,日軍畢竟是以侵略者的身份去別人家門口去爭奪利益,所以,拼命的行為就容易被理解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將要面對的對手不是一般人。後來軍事專家們說,在廣闊的大草原上跟坦克專家玩大兵團作戰,真有些自不量力。

他們說的坦克專家就是朱可夫。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7月2日,先是日軍偷襲哈拉哈河向蘇蒙軍陣地進攻,佔領了巴彥查岡高地,其他部隊在河東岸進攻蘇蒙軍。朱可夫用坦克和摩托化裝甲部隊、騎兵以及炮兵對日軍反擊,很快把日軍牢牢“釘”在巴彥查岡高地上,然後派出地面部隊對高地包圍進攻。

事實上,兵家最忌孤零零駐軍高山上,《三國演義》中,為了對祁山搶佔先機,馬謖早於司馬懿趕到,但是就是不聽副將王平勸阻,自以為是把部隊駐紮在山嶺上,結果不僅孤立無援,而且供給也保障不了,失了街亭,被諸葛亮揮淚處殺。

歷史就是這樣,難免重蹈覆轍。據史料稱,佔領高地的人家還沒高興一會,就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登上高地的15000名日軍,幾個小時就被打死3000多人。一時屍體橫呈,場面很慘。

與此同時,日軍的坦克也開始從哈拉哈河東岸想蘇蒙軍展開進攻。開始沒有戰果。7月3日晚,日軍利用大雨和蘇蒙軍的麻痺,得手蘇軍地36摩步師重炮陣地。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7月4日,蘇軍將偷襲哈拉哈河的關東軍主力擊潰後,朱可夫開始集中火力收拾日軍的坦克。蘇軍兩個坦克旅衝入日軍戰車群。蘇軍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裝甲車相互配合,在草原上大玩戰術,日本是島國,日軍哪裡見過草原上軍車的馳騁和作戰?日軍的坦克被擊毀,成為一堆堆動也不能動的爛鐵。日軍死傷過半。想象一下,這樣的炮火連天場面。史料稱,這是亞洲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坦克大會戰。此戰之後,據說日軍的坦克部隊基本癱瘓,在諾門罕戰爭中再無建樹。

地面失利,日本又盯上了空中。當時日軍對蒙古國境內的塔木斯克空軍基地發動了大規模襲擊,這是亞洲空戰史上第一次大機群成功襲擊敵方機場。接著,又在貝爾湖上空與蘇軍在空中激戰,並重點炸燬了蘇蒙軍塔木斯克空軍基地。

這一次,可以說日軍是出奇制勝。日軍空襲,蘇軍前線飛機損失大半。關東軍聲稱,僅一天,蘇軍損失各類飛機134架。蘇軍一時喪失制空權。

關鍵時候,蘇軍的伊——16戰鬥機現身,這種新型戰鬥機很酷啊發揮了作用,局勢扭轉,蘇軍奪回制空權。特別是蘇軍採用了先進的雙機進攻隊形,旅遊火箭彈將日軍6架飛機打得在空中爆炸,狠狠打擊了日軍的氣焰,日軍的空戰也告一段落。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半個月過去了,日軍該使的能耐都使上了,最後,決定動用遠程重炮,加農炮出現在諾門罕陣地上。此時,蘇軍轟炸了富拉爾基江橋,切斷了日軍的運輸補給線,日軍作為回敬,用遠程炮要轟炸蘇軍機場。據資料記載,日軍最多一天,向蘇軍陣地發射炮彈20000多發。但由於日軍發射命中率極低,蘇軍所受損失不大。當天下午,蘇軍開始反擊,炮彈呼嘯而至,日軍暈頭轉向,很多誤接命令的日軍也死於雙方的炮火。

真是好戰必亡。

三、歷時135天,諾門罕戰爭改變了什麼?

諾門罕戰事已經過去3個月,在各種量級的戰事中,雖然日軍一再受挫,但這樣的拉鋸戰似乎沒有完結的勢頭,久戰必耗。蘇軍決定大反攻。

500輛坦克、500架飛機、385輛裝甲車和8萬名步騎兵,朱可夫排兵佈陣哈拉哈河。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據史料稱,蘇軍總參謀部決定總攻時間為8月20日,是星期天,因為按照慣例,日軍前沿部隊的軍官有半數要輪流到海拉爾去休假。

在朱可夫《回憶與思考》中說:“日軍指揮部深信蘇蒙軍隊不想進攻,也沒有做好進攻的準備,因而允許其將官和校官星期日休假。”

總攻時間,凌晨,2點45分傳達到位。3個小時後,發起總攻。此時,日軍幾個高級軍官尚在200公里外的海拉爾休假。

開始時間炮兵轟擊,接著,轟炸機和殲擊機出擊,又接著,坦克出動。

蘇軍的突然反攻,讓日軍措手不及,據說,戰爭開始一個小時之內,日軍無力反擊。

蘇軍各個擊破,不給日軍喘息的機會。日軍很多基礎設施和供給也同時遭到重創。日軍不甘失敗,也不相信會失敗,開始最後的負隅頑抗,但正好給了蘇軍全面清掃的機會,炮火之下,日軍無處躲藏。

9月3日,關東軍停止了一切戰鬥行動。9月15日,日蘇簽署停戰協定。至此,日本對遠東的覬覦開始消亡,蘇聯可以全力以赴對付德國法西斯。偷襲珍珠港後,南下把隔岸觀火的美國拉下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對比發生變化。

而在中國,諾門罕戰爭期間,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諾門罕戰爭的牽制,使日軍對關內的曾兵計劃一時無法實現,有力支援了中國人民對日寇的抗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說過:“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後就能引起太平洋的一場風暴。”

這句話好像就是對諾門罕戰爭說的。

一群迷失在暴風雪中的馬觸動戰爭開關,進而演變成為一場鋼鐵大戰

新巴爾虎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鎮以南60公里處,草原深處,現在有一座規模宏大的諾門罕戰爭紀念館。紀念館不遠,就是哈拉哈河。

哈拉哈,蒙語意為“屏障”。哈拉哈河是一條界河。

河水湯湯,見證著滄海桑田;河水不語,見證著生命的過往,歷史的過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