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水浒传》:恶意收购下的王伦,一错再错

再读《水浒传》:恶意收购下的王伦,一错再错

很多人认为《水浒传》,就是一部个人恩仇,兄弟情义的故事,其实,在水浒传的也有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并且十分精彩。

在《水浒传》第十八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中,作者给我们讲了财务管理中“敌意收购”的精彩故事。王伦不是死于自己度量狭小,而是在恶意收购面前,一筹莫展,最终被“野蛮人”逼死。

如果认真看《水浒传》第十八回,你会发现晁盖他们鼓动林冲火并王伦,其实就是“企业政变”,也是典型的最成功的“恶意收购”。在晁盖赴宴前,都做了周密安排:吴学究笑道:“兄长放心。此一会倒有分做山寨之主。今日林教头必然有火并王伦之意。他若有些心懒,小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由他不火并。兄长身边各藏了暗器,只看小生把手捻须为号,兄长便可协力。”在林冲要火并王伦时,晁盖等人的作为更是十分明显: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搦的火杂杂。 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 晁盖兄弟怕王伦兄弟反抗,采取人盯人的战术:阮小二便去帮住杜迁,阮小五帮住宋万,阮小七帮住朱贵。吓得小喽罗们目瞪口呆。王伦纵然有力,奈何陷阱已经设好,哪有王伦不死的道理?

再读《水浒传》:恶意收购下的王伦,一错再错

再读《水浒传》:恶意收购下的王伦,一错再错

《水浒传》中梁山成立期的首任寨主,人称“白衣秀士”,王伦是个不及第的秀才,一个书生能够聚集杜天,宋万,朱贵等一群好汉,领导七八百喽啰,王伦绝对不是窝囊之人也是肯定的。在王伦的领导下,梁山泊已经是很成功的企业,晁盖一行,来到梁山,手下吴用也是“阴谋之人”,王伦一眼看出他们不是来投资,而是来恶意收购,所以王伦也采取了反对恶意收购的办法---“送神”。可惜王伦只读过四书五经,没有学过财务管理,不知道如何应对“敌意收购”。

现代商业战场,敌意收购并不稀罕。最有名的就是宝能恶意收购万科股权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整个股民都目睹了一场“收购”与“反收购”的商战。商场如战场,惨烈者莫过于恶意收购。恶意收购在国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宝能系收购万科股份,还是令众多投资者眼花缭乱。不仅是喟叹籍籍无名公司“蛇吞象”般大举收购内地房企龙头万科,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被逼到处寻找“白马骑士”拯救危难。


假设王伦明白其中的道理,就不会束手就擒,白白送上性命和家业。面对敌意收购,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什么?一般是:

1、“金色降落伞”指的是雇用合同中按照公司控制权变动条款,对失去工作中的管理人员进行补偿的分离规定。“金色”意味着补偿是丰厚的,“降落伞”则意味着高管可以在并购的变动中平稳过渡。由于这种策略势必让收购者“大出血”,因此也被看作是反收购的利器之一。

2、毒丸计划是指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通过发行证券以降低公司在收购方眼中的价值的措施,它在对付敌意收购时往往很有效。

3、白衣骑士是企业为了避免被敌意并购者而自己寻找的并购企业。企业可以通过白衣骑士策略,引进并购竞争者,使并购企业的并购成本增加。

4、法律策略 如我国1998年颁布的《证券法》中,对任何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以后每增减幅度达5%)、30%时,该投资者所负的书面报告、公告及发出收购要约等强制性义务作出了规定。1993年“宝延”风波中,宝安上海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即因违反此类规定,没有及时报告、公告(当时有效的是《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而购入上市公司大量股票,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处罚。

5、管理策略,和股市交易策略。包括修改公司章程、毒药丸子策略、股票回购等。

王伦不是无能,面对强大的敌意收购,他采取了什么政策?假如王伦采取下列办法,也不止于此吧。其实王伦可以下面三种方法:

1、“金色降落伞”。知道被兼并,不可避免,和晁盖谈判,给自己和杜天,宋万,朱贵等一群好汉,领导七八百喽啰,各有金额不小的赔偿金,晁盖等人财力不够,自然不能成行。

2、毒丸计划。可以把四周的百姓,全部拉人梁山,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晁盖等人一看,知难而退。

3、白衣骑士。可以把江湖人士全部招聘入梁山,特别是重用林冲等人,甚至可以让林冲作为寨主,让晁盖不能火并林冲,否则落个“不仁不义”不江湖的名声。

对于《水浒传》中,当时的社会条件,法律策略和管理策略暂时不能起作用。

当然,这事情也不能全怪王伦,借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不是国军太窝囊,是敌人太狡猾”。但王伦只采取“送神”最笨拙的方法,恶意收购下的王伦,一错再错,梁山自然被敌意收购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