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民族團結的大觀園

普洱:民族團結的大觀園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聽黨話,跟黨走”“一心一德,團結到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這些各民族群眾共同的心聲,也深深地印在普洱每個老百姓心中。

“民族團結”一直是普洱民族工作堅守的主旋律。回溯到1950年,民族誓詞碑在普洱立成,成為了普洱上千年曆史的轉折點。在這之後的60年裡,它見證著普洱翻天覆地變化。

近年來,普洱市在開展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著力強化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為普洱實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賓弄賽嗨”解鎖孟連團結新機制

剛吃過午飯,家住景信鄉孟連縣回俄村的傣族漢子依晃就迫不及待地把他的“賓弄賽嗨”戶請到家裡來,一起探討咖啡的種植技術。

在縣委、縣政府的助推下,如今,“賓弄賽嗨”已成了孟連縣構建和諧“群群”關係的標誌性詞彙之一。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賓弄賽嗨”是傣語,“賓弄”意為親戚,“賽嗨”意為朋友,特指傳統上傣族與周邊其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結交的“親戚一樣的朋友”。跟漢族的結“親家”類似,傣族稱對方為“賽嗨”。他們以家庭為基本單元,基於日常的家庭生產生活需要,自發結交,其關係往往代際相承。

依晃是個愛交朋友的熱心人,他家有“賓弄賽嗨”7戶。一直以來,他和“賓弄賽嗨”戶們互幫互助,來往頻繁。談起與拉祜族“賽嗨”戶張扎託的交往過程,依晃滿臉笑容地說:“一開始我們只是彼此認識,後來經常聊天,自然地就成為了好朋友,當時他家單靠種植玉米,經濟收入薄弱,我就教他們種植咖啡的技術,現在收入高了,80平米的新房也蓋好了,看著他家越過越好,我很開心。”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據瞭解,目前,全鄉共有298戶傣族群眾與周邊各族群眾結成“賓弄賽嗨”戶1117戶。

“有困難都會互相幫助”“只要打一個電話,我的‘賽嗨’戶就會到家裡來”,在村裡,最常聽到這些暖心窩的話。景信鄉黨委副書記趙原告訴記者,這種各民族間樸素的生產互幫現象在孟連縣隨處可見。在生產互幫中,群眾對共同擺脫貧困,共同勤勞致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

“孟連”系傣語諧音,意為尋找到的一個好地方,生活在這裡的傣族、佤族、拉祜族群眾跨越民族邊界、村寨邊界,甚至跨越國界,也尋找到了一個民族團結互助的新機制,一起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拉勐精神”激發西盟內生新動力

“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鑼,阿瓦唱新歌!”這首誕生在普洱西盟縣的《阿瓦人民唱新歌》,從上世紀60年代起,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成為幾代人的記憶。

“各民族團結一家、海枯石爛不變心”的拉勐誓言引領著邊疆少數民數團結進步。過去,“拉勐精神”寓意“聽黨話、跟黨走”,隨著時代的變遷,西盟縣班箐村通過實踐賦予了它新的含義:忠誠、團結、奮進、和諧。在“拉勐精神”的引領帶動下,為普洱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撐。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近年來,西盟的安居房建設、鄉村旅遊發展、經濟產業鏈條全面提升……佤族群眾的生活,在逐步提高。”西盟縣副縣長張正立介紹到。

走進西盟縣班母村,養蜂箱錯落有致的放在山坡上和公路邊,二妹小心翼翼的檢查著蜂箱。二妹是班母村十四組的村民,家裡三代都在山裡居住,靠種地維生,經濟收入微薄,後來村裡引進了丁氏中華蜂養殖基地,二妹經工作隊的介紹到企業打工,這讓她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我家收入從以前的一年四五千元,到現在有四五萬元了。不僅有了穩定的工作,還住上了110平米的新房子。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是我從前不敢想的,如今大家一起做著甜蜜事業,唱甜蜜的歌,寨子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二妹滿臉幸福地告訴記者。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不僅如此,班母村還通過扶持茶葉產業發展,建設綠色茶莊園,讓村民看到銷路和收益。村民扎體和娜兒家採茶直接獲得經濟收入8000元,現下,管理好茶園,想辦法再種一些茶樹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入夜時分,寨子的廣場上,篝火熊熊。佤族歌舞、獨絃琴的悠然之聲,吸引了周邊的民族群眾。大家載歌載舞,歌唱著幸福時光。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快樂拉祜”唱響瀾滄發展新讚歌

“在老達保,能說話就會唱歌,能走路就會跳舞。”瀾滄縣酒井鄉老達保的村民們自豪地說著。

100多戶人家的寨子全部是拉祜族群眾,80%的村民會彈奏吉他。來到老達保,能真切體會著一個山村的文化氛圍,感受著文化自信的力量。老達保寨人祖祖輩輩能歌善舞,也是拉祜族敘事長詩《牡帕密帕》的傳承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隨著“能歌善舞”的名聲傳出,遊客紛至沓來。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規模最大、最熱鬧的要屬老達保寨的“實景”舞臺演出。不僅吹拉彈唱者齊齊上陣,就連稚嫩小孩和老人也都樂在其中地表演。全村一半以上村民都成了演員,蔚為壯觀。

“吉祥的日子我們走到一起……拉祜拉祜拉祜喲,快樂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樂到永遠。”這個扎著辮子,揹著吉他,唱著自己創作的現代拉祜民歌《快樂拉祜》的人叫李娜倮。

在把拉祜歌舞傳唱到國內外大舞臺的同時,李娜倮也唱出了自己的幸福日子。如今,李娜倮家蓋起了新房,還在村裡開起了農家樂,買了汽車,過上了小康日子。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李娜倮說:“一人富不算富,作為一名黨員,我要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於是在2013年,村裡成立了普洱市第一家由農民黨員帶頭創建的演藝有限公司——瀾滄老達保快樂拉祜演藝有限公司,通過“支部+公司”的運作模式,老達保走上鄉村旅遊之路。4年多來,共表演470多場,演出收入達330餘萬元。

從小就喜歡“唱唱跳跳”的村民李石開對記者說,他也沒有想到唱歌跳舞還能掙錢,“國家富強了,老百姓富裕了,歌舞也就值錢了。”據瞭解,截至2017年末,老達保村經濟總收入達410餘萬元,人均月收入5000餘元。

如今,老達保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不僅向世人展示出拉祜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唱響了瀾滄發展的幸福讚歌。

普洱:民族团结的大观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