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今年的冬季並不太冷,這樣的氣候條件對咱們廣大直接與土地與作物打交道的農民朋友其實是很不利的,因為冬季氣溫偏高的環境,會增加田間作物上的病菌、害蟲以及雜草的繁殖基數,從而導致次年春季回暖後作物上大面積發生較為嚴重的病害、蟲害及草害。

對於病蟲害防治,咱們廣大農民朋友除了要加強常規性的精細化管理外,更多的可能是依靠藥物進行化學防治。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藥物防治病蟲害及草害,有的農民朋友能夠防治的非常到位,但也有不少的農民朋友經常抱怨說,不知啥原因,自己每年在買藥投入上、打藥次數上以及所花費的人力時間都比別人多很多,別人家的病菌、蟲害、雜草一打就死,而自家的病蟲害及草害年年就是殺不死、防不住!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很多農民朋友自己可能也搞不清。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其實問題很簡單:農藥使用是有“學問”可研究的,不論是選藥、買藥,還是配藥、打藥,裡面都有很多的“門道”,如果我們打藥的種類、時機、方法、技巧等使用不當,又怎能有效的滅殺掉田間作物上的病菌、害蟲和雜草呢?

針對病蟲害、草害藥物防治的這個問題,今天農技小揹簍就和大家說一說農藥使用的七個小方法、小技巧,大家不妨都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都用好、用對、用到位了!

一、正確識別和選購高品質的農藥

在購買農藥時,一定要到正規農資店、農藥店購買正規企業的產品。在選購農藥時:

一方面要查看農藥產品的“三證”是否齊全和真實,即農藥登記證、農藥生產許可證、農藥產品標準證;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一方面要注意通過外包裝上的文字和特徵顏色來查看農藥的類型,比如說殺蟲劑常用紅色,殺菌劑常用黑色,除草劑常用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常用綠色等;

一方面要查看農藥產品的外包裝標籤、標識,如生產廠家、商標品牌、生產日期、保質期、有效成分、適用範圍、百分含量等;

一方面要注意產看農藥的劑型,目前農藥的劑型主要有可溼性粉劑類、乳油類、懸浮劑類、粉劑類、水劑類、粒劑類等,大家應當根據自己的需要、用途和使用方法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劑型;

一方面要注意產看農藥 產品的外觀質量,比如說粉劑類和可溼性粉劑的農藥產品應該為粉末狀,如果結果就說明質量不達標,再比如說乳油類農藥應該是全部均勻透亮且上面沒有乳油、下面沒有沉澱,如果乳油渾濁不均勻或上部有明顯的乳油、下部有明顯的沉澱,則可視為質量不合格的產品。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二、應當選擇最適合的農藥類型

在防治病害、蟲害或者草害時,我們要要根據判斷準害情的類型、摸清害情的特性,並結合當地的土壤類型、氣候特點、病/蟲/草害的生活環境及害情所處的階段期等,靈活選擇最具有針對性的藥物,尤其對於那些症狀表現相似的病蟲害一定要先判斷準病情,然後再選擇適合的單一藥物或復配藥物進行使用;比如說,在防治作物病害時,要注意分清到底時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或者是生理性病害,在防治蟲害時,既要了解害蟲形態期(如卵期、幼蟲期、若蟲期、成蟲期),又要注意區分咀嚼類害蟲(適合用胃毒性或觸殺性藥物)、刺吸口類害蟲(適合用內吸性藥物)、蚧殼蟲類害蟲(適合用滲透性和觸殺性較強的藥物)等害蟲類型,在防治草害時,要注意認清田地中的雜草是闊葉類雜草還是禾本科雜草,是雙子葉雜草還是單子葉雜草,是一年生雜草還是多年生雜草等。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以目前來說,市場上常見的農藥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保護型、治療型或觸殺型、內吸型或長效型、速效型等幾大類,大家在防治蟲害、病害、草害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並且要注意交替用藥。比如說,防治咀嚼類害蟲適合用胃毒性或觸殺性藥物,防治刺吸口類害蟲適合用內吸性的藥物,而防治蚧殼蟲類害蟲則適合用滲透性和觸殺性較強的藥物。

三、掌握好打藥的最佳時機

農藥使用時的天氣、溫度、溼度、時間,直接影響著藥物使用的效果,抓住最恰當的時機打藥往往能夠使農藥發揮出最強的藥物活性,在病蟲害及草害防治上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一般來說:

一方面,適合病菌、害蟲、雜草及作物等活動的溫度環境是20-30度,其中25度左右的溫度是它們活躍度最高的溫度環境,所以咱們廣大農民朋友在這個氣溫25溫度左右時打藥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滅殺效果,而且對作物來說也不容易發生不良藥害影響;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一方面,空氣溼度會直接影響到藥物的活性和用藥效果,在合理溼度範圍內,溼度越大,藥物的活性越好、防治效果越顯著;如果空氣過於乾燥,藥物使用後藥液會快速流失,不僅會降低藥效,還容易導致作物發生藥物灼傷,如果空氣溼度過大,藥液會大量的凝聚成水珠而目標靶物上滴落,極容易削弱防治效果,也會導致土壤產生藥物殘留。從大多數藥物的活性來說,在60-70%左右的空氣溼度環境中使用農藥,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藥效和增強防治效果。

一方面,在使用農藥時,既要避免陰雲雨雪天氣時打藥,又要避免高溫乾旱時打藥,既不可在早上田間有凝霧露水時打藥,也不可在傍晚後田間起潮起霧時打藥。正常情況下,大多數農藥適合在晴天上午9-11點或下午3-5點左右時使用,且作物葉面上不能有凝水珠,但如果冬春低溫季節,應當選擇晴天10點前或下午4點後打藥,如果是溫度較高的夏秋季節,則應當把打藥的時間調整到晴天10點前或下午2點後;此外,如果是溫室大棚打藥,上午時可以按照先打藥、後放風的方法進行,下午時則應當在閉棚前30分鐘-1個小時的時間段打藥。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一方面,打藥時應當選擇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天氣,如果當天有3級以上的大風,則不可打藥,以防打藥時藥液發生飄逸擴散而導致作物發生藥害。

一方面,在防治害蟲時,應當抓住害蟲抗藥性比較差的卵化期、幼蟲1-2齡期的關鍵期及時用藥防治,在防治草害時,應當抓住幼草抗藥性較弱的幼芽期、幼苗1-2葉期或者雜草快出齊時的關鍵期及時用藥防治,在防治病害時,應當抓住病菌病發前或者病發初期、早期時及時用藥。

四、掌握好不同類型農藥的復配次序與使用方法

在實際病蟲害或草害防治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多種病害或害蟲或雜草同時發生的情況,如果我們單一用藥往往難以取得較為全面的防治效果,這時我們經常需要把不同種類的藥物或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進行復配使用,但如果藥物復配次序與使用方法不當,就容易導致作物產生藥害。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一般來說,在進行藥物復配使用時,每次復配使用的藥物種類最多不可超過3種,而且每種單一藥物每年使用次數不要超過2次。在復配藥物時,一方面要注意把不同類型的藥物依次按照可溼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水劑、乳油的次序進行二次復配;一方面在藥物每復配一種藥物時要把藥液摻混均勻並注意觀察藥液有無非正常的變化,如果藥液在復配過程中出現沉澱、絮狀、渾濁、分層、變色、冒泡等現象,則證明不同藥物之間發生了不良反應(物理反應或化學反應),應當停止復配藥物且把已經配好的藥物安全處理掉,以防對作物產生不可知的藥害影響或導致藥液失效,如果藥液沒有發生變化也應當先小範圍試驗,確定復配的藥液對作物沒有任何危害後再大面積的使用。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五、掌握好農藥使用的濃度與用量

在農業種植管理的實際過程中,很多農民朋友對藥物使用不夠嚴謹,不少人存在憑經驗用藥、盲目用藥的現象,特別是肆意加大藥物用量與濃度的問題比較突出。在病蟲害以及草害藥物防治的過程中,藥物使用過少,則不能充分發揮藥物的滅殺功能,“殺不死、除不掉、易復發”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此外,如果用藥過多,雖然對病菌、害蟲、雜草能夠起到顯著的滅殺效果,但同時也會導致作物因藥物吸收過多而發生嚴重的藥害(如生長遲緩、病斑、死棵等),而且還容易導致田地土壤中的藥物殘留量大幅增加,進而導致土壤汙染。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因此,咱們農民朋友不論在使用何種農藥時,都應當嚴格按照藥物外包裝上規定的用量、濃度進行科學稀釋到合理的倍數使用,同時根據病蟲害、草害的發生程度以及用藥時的季節溫度等實際情況,在藥物規定的合理範圍內進行靈活性的增減用藥量、濃度、使用次數以及調整藥物使用的安全間隔期長短。此外,在正常用藥的情況下,打藥時一定要打足藥液,一般建議把用水量掌握在每畝50-70公斤左右,打藥時要把作物、雜草的葉片以及害蟲體表全部均勻打溼,以葉尖開始凝水但不往下滴水為佳,如果冬春溫度較低時打藥或害情較重時,可以適當提高用藥濃度或用量,如果夏秋溫度較高時打藥或害情較輕時,則應當適當降低用藥的濃度和用量,但要用藥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應當在藥物說明規定的範圍內。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六、掌握好農藥使用時的方法技巧

打藥的技巧手法,也會影響到藥效的發揮。

一方面在打藥時,應當根據使用的打藥噴霧器類型和用途合理調整噴霧效果,在溫室大棚用藥或者防治個頭較小的害蟲(如蚜蟲、白粉蝨等)以及防治病害時,應當選擇煙霧機或霧化效果好的噴頭,在露地作物上用藥或防治蟲體較大的害蟲時,則可以選擇常規性噴霧器或霧滴較大的噴頭。

一方面,在打藥時要注意藥液噴打的方法,對於作物的心葉、葉背、花朵、根基部以及幼果等病蟲害比較集中的部位應當集中重點噴打,在噴打藥液時要注意均勻、細緻、全面,藥液要一掃而過、不重不漏,同時要注意把噴頭與被噴施對象保持30-40公分的合理距離,再一方面,如果是人揹著噴霧器打藥,尤其是在噴打除草劑時,應最好採取倒退式打藥法。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再一方面,每次打藥前,應當選擇有利於藥物穩定發揮的水源,儘量選擇河水、泉水、湖水、雨水、溪流水等水質清澈且鈣鎂離子含量較低的軟水,不可使用地下水、自來水、井水、海水等水質較差的渾濁水或鈣鎂離子含量較高的硬水。同時,在打藥時,所有的農藥藥液應當按照當天配製、當天用完、不隔夜使用的方法使用,以防藥液因長時間放置發生不良或導致藥液中藥效流失。此外,每次打藥後,應當把噴霧器用清水徹底洗刷乾淨,以防下次配藥或復配下一種藥物時因藥物殘留而導致藥液發生不良反應。

七、合理使用藥物增效劑

有些作物、雜草、害蟲的外表有比較後的蠟紙保護層,在噴打藥液時很難粘藥液,而且用藥後的展布性比較差,如果我們按照常規用藥方法,不僅很難使藥液滲透到被噴施的目標靶物上,而且藥液也因為在目標靶物上粘附量少、易滑落、吸收量少而起不到較好的滅殺防治效果。

作物病蟲害、草害防治有“妙招”,農藥用的多,不如用的巧

因此,此時我們就需要在藥液中適量添加一些更加有利於藥液滲透、粘附、延展的藥物增效劑,以此來提高藥物防治的效果,目前常見的藥物增效劑主要有植物油、礦物油、有機硅以及白酒、中性洗衣粉、煤油、機油等物質。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使用助藥劑或助藥物質時要適量而可,不能一次使用過多,否則會導致作物過量吸收藥液而誘發病害。比方說,打藥時每畝可以在正常藥液量中加入50克白酒或中性洗衣粉、0.5公斤的尿素等;再比方說,以目前市場使用較為普遍的有機硅為例,它在打藥時的配施濃度範圍一般在0.015-0.1%之間,它與殺菌劑和除草劑復配使用時常用濃度一般為0.015-0.05%左右,它與殺蟲劑復配使用時的常用濃度一般為0.025-0.1%,它與植物生長調劑復配使用時的常用濃度一般為0.025-0.05%左右,此外,對於使用有機硅助劑的藥液時,我們不必再按照常規用量進行打藥即可達到更加的防治效果,比如說,我們可以把添加有適量有機硅助劑的藥液的用水量減少30-40%左右、用藥量減少15-20%左右。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揹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