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的精髓:客家米酒

客家文化,歷史悠久,當地人們記憶最深的一味~便是米酒,那兒的人們從丫丫學語,長大成人,慢慢變老都離不開的就是米酒,相信每個客家人小時候都喝過。

客家文化的精髓:客家米酒


客家米酒是一種特色傳統名酒。
客家人的釀酒業歷史悠久,如汀州的客家酒娘、寧化的客家水酒、五華的長樂燒、興寧的齊昌白、梅縣區、梅江區的客家娘酒、贛州的麥飯石、龍南的釀米酒、龍巖的沉缸燒,都是在客家地區久銷不衰的名酒。
客家米酒,也被稱為水酒,是和另一種用糯米釀的老酒相對而言。那酒清淡爽口,入口香甜。

釀製米酒是客家女子獨有的技藝。在客家人生活中釀酒是女人的事,在客家山村沒有不會釀酒的女人,客家女子能不能持家、會不會持家,很大程度上就看能不能釀出好酒。

客家文化的精髓:客家米酒

米酒最早的時期是康熙年間,那時候的人把酒麴倒進沒吃完的糯米飯裡,卻意外的發現米粒中滲出黃色的液體,用手指沾一點嚐了下發現液體非常的甜,而後經過不斷的調配,釀造出來如今好喝的米酒。
不過要釀出上好的米酒確不是容易的事,對發酵溫度,發酵時間,以及細節的控制,必須要有長年累月的實踐經驗才能完美掌握。米酒包含了客家人的情,也將此味一代代傳承至今。

客家文化的精髓:客家米酒

米酒不僅擁有很好的藥用價值,還是客家人日常接待客人的美酒,不管是不是熟人,客家人的好客永遠讓你覺得盛情難卻,這兒的人們都喜歡交朋友,
而且每年一到冬天,就會釀造幾缸好喝的米酒,為過去的一年劃上完美的句號,在新年來臨之際,親朋好友走街串巷米酒幾乎成為了酒水標配,湊齊三兩好友,溫上一壺香醇米酒,把過去一年的經歷娓娓道來~

客家文化的精髓:客家米酒

米酒的適用結婚,客家人對孩子的終身大事——結婚很看重,父母在孩子還未結婚之前一年就要先定婚,定下之後便回家準備婚宴甜酒(即客家米酒)寓意著孩子的婚姻甜甜蜜蜜。
滿月,客家人有一個很隆重的禮數,就是親朋好友的家裡有人生了小孩要去送姜酒。帶上一壺上好的米酒,還有小孩用的帽子、圍兜兜、肚兜和連襪褲到親朋好友家去祝賀。小孩滿月後,要做滿月酒回敬親朋好友。
大家熱熱鬧鬧,說著有關小孩的吉利話,喝酒猜拳,整個圍屋就像一缸煮沸的米酒,飄蕩著濃濃的醉人的香味。
產婦在月子裡的主要食物就是煎蛋煮酒。把姜炸香,放些紅糖,和煎好的蛋放在米酒裡煮開,香噴噴、甜滋滋的,吃了大補,還去寒氣,不得月子裡的病。

客家文化的精髓:客家米酒

米酒養人,一個月子坐下來,小婦人養得白白的,胖胖的,見了客人還很不好意思,嘴裡不斷自嘲地說著:“壯了,壯了。”那小孩更是像喝醉了酒似的,小臉蛋白裡透紅,鮮嫩可愛。
春節,客家人的米酒醇厚為底,清香撲鼻,甜膩入口,讓人心醉肚明。客家漢子喝酒都是用碗豪飲。
特別是在春節,從初一喝到十五,喝得天昏地暗,好像要把一年的辛勞忘得乾乾淨淨。不過你不用擔心,沒有事的,米酒不傷頭。騰雲駕霧,通體舒泰,躺在溫暖的被窩裡醉一覺,也是客家漢子的一大享受了。
添丁,添丁是客家傳統的習俗;每年正月初一,上一年添丁(生兒子)的人就會宴請全村的男女老少在祠堂裡擺酒席慶祝。有的在初一,有的在初二。添丁酒就是客家人自家釀造的純糧米酒。

客家文化的精髓:客家米酒

客家米酒的作用客家人的米酒除了飲用外,還可以放菜,做成好些米酒食物系列。雞鴨魚肉放點米酒,既可以去掉腥味,還可以使菜的味道醇厚起來,特香。酒糟製成的酒糟魚、酒糟辣椒、酒糟紅薯乾的味道更是誘人。
當年,日子清貧,在青黃不接的季節,這些都絕對的是佳品。田間勞動回來嚼一塊酒糟紅薯幹在口,讓你忘掉生活的勞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