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

江南作家


我們在歷史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富豪吃一頓飯就是上百兩,那麼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呢?

每個時代的重量是不一樣的,這也就導致了,換算的時候會出現誤差。不同朝代,一斤大約從250克到700克都有。所以,過去一兩大約是15到44克。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假設:1兩黃金等於10兩白銀等於10貫銅錢等於10000文銅錢。

每個時代的購買力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漢代,黃金比較多,所以黃金白銀的購買力就比較弱,在一些白銀比較缺的朝代黃金,白銀的購買能力比較強。

清朝一兩銀子大約37克,可以買120斤米(這時候一斤已經是500克了); 也就是說,120斤米大約要160元錢,那麼每克銀大約相當於4元錢。那麼一兩銀子大約相當於60-200元錢。

唐朝的縣官,每年的俸祿僅26兩白銀,根據物價的換算,26兩的白銀,可換6.5萬大米,換成現代物價換算,大約是35-38萬人民幣,因為每個朝代的物價都是不穩定的。

在明代一兩銀子能買380斤大大米相當於1520元人民幣,到了北宋期間一兩銀子能買700斤大米,相當於2800元。

按照購買力來說,清朝的一兩銀子能夠兌換1000文銅錢,一旦米需要600到700文錢,按照現在的米價3塊錢一斤,一旦米需要510塊錢,也就是說一兩銀子不到1000塊錢。

鉅貪和珅富可敵國,有現銀100萬兩,銀元寶55600個,大銀元寶500個,摺合下來是655600兩銀子,按照當時的購買力計算相當於65億,按現在的銀價則是2.27億。

清初的銀兩購買價值稍低於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於大量外國銀兩湧入中國,據統計鴉片戰爭前每年世界銀產量的70百分號多都被用來購買中國出產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產品了,銀兩的貨幣價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兩銀子=200元人民幣左右。





巖芋


說銀子值多少錢,首先要對比當時的物價。

先說近的,清末的時候一斤豬肉大概要20文銅錢,一兩銀子能換多少銅錢,大概在兩三千個左右。換算成我們現在的物價,我們就粗略的按豬肉十塊錢一斤計算,那麼一兩銀子大概就是一千塊錢左右,當時買一畝地大概只需要七八兩銀子。

明朝時候一兩銀子可以買到兩石米,當時的一石大概是90多公斤,兩石就是三百多斤,將近四百斤了。而我們現在的米價大概在兩塊錢左右。換算一下一兩銀子也是幾百塊錢,不到一千塊錢。

紅樓夢裡曾有過這樣的一段描述,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到賈府一頓飯竟然花了24兩銀子,感嘆說這筆錢夠一戶人家吃一年的了。換算一下,24兩銀子大概就是一萬多塊錢。就算放到現在,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不算其他,只算吃穿開銷的話也綽綽有餘了。

說完了明朝我們再往前看,到了唐朝銀子的價值就更高了。唐朝的米價跟現在的折算一下,一兩銀子價格最高的時候大概在4000元人民幣左右,後來貶值後也在2000元左右。而宋朝的金融制度比較混亂,雖然宋朝的商業很發達,但是在貨幣管理上非常的混亂,除了朝廷發行的銅錢,貼錢,還有錫錢,每個州自己還能鑄錢,甚至有些大戶人家還能私下鑄錢。所以物價也是很亂,經常變的。換算一下的話,大概低的時候相當於900多元,最高的時候能到2000元。

最後說一下清朝的官員俸祿。清朝的六品官,年俸是45兩銀子,也就是一年工資才幾千塊錢。六品官已經相當於現在的局級幹部了。

那買個官多少錢呢?乾隆年間的時候明碼標價,買個道臺需要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也就是兩百多萬。

我國古代發掘的銀礦非常少,白銀是非常稀缺的資源,所以價值非常高,很多普通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摸過銀子,甚至見都沒見過銀子的也大有人在。小說電視裡吃頓飯動不動就幾十量銀子,肯定是不對的。要說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多少錢,每個朝代都不一樣。

用銀子做貨幣最早是從漢朝開始的,但是一直到清朝之前,銀子其實都不算是正式的貨幣,官方正式的貨幣都是銅錢。白銀只是用於官方的大額結算,很少有人直接拿著銀子去買東西,基本都是要換成銅錢。到了清朝,銀子才開始慢慢的變成正式的貨幣。





李曉貌


古裝電視劇看多了,我們不難發現,有時候一頓飯就要花費幾十兩銀子 ,而有的時候一兩銀子就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那麼古代一兩白銀究竟等同於現在多少錢呢?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所處時代不同,銀兩的價值就不一樣。就比如八九十年代的一塊錢和現在的一塊錢就大不一樣。

例如唐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巔峰時期,民生經濟都發展的很快,但是因為白銀儲量少,所以白銀價值很高,按當時的物價來算,約合1000~4000元。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因為貿易往來,從國外流入大量白銀,導致白銀貶值迅速,到清朝末年,一兩白銀大概只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多塊錢。

大家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現在的你帶著家產穿越到古代,是不是也是富甲一方呢?



如椽筆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所以用米的價換算銀兩價值。

關於"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清朝的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一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一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一1300元(或1000一1800元)。

盛唐時期價值人民幣2000一4000元。

請友們一起建議更多的問題吧!








鄉間農夫相見有緣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有些人在路邊攤吃,點了兩個饅頭一碗湯,結賬的時候都是幾兩銀子起步;有些大戶人家的少爺去賭博場玩了一圈,結果一次性輸掉了一千多兩銀子。就是因為總有這樣的鏡頭反覆出現,導致許多人對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產生了誤解,似乎古代一兩銀子只等同於現在的幾十塊甚至幾元錢。

但是,如若真的有歷史功底的導演、編劇,絕對不會出現以上這一些荒唐透頂的故事情節,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國庫的收入才有200萬兩,如果平常百姓吃一頓普通的飯就要花掉幾兩銀子,那豈不是打了皇家國庫收入的臉。那麼,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如今的多少人民幣呢?

古代銀子的經典形象——元寶

想要搞清楚一兩銀子的真正價值,就需要分不同的歷史階段來探討這一問題,因為各個朝代的銀兩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既然如此,就要按照貨幣等值參照的方式,將銀兩貨幣的價值進行換算。對於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的中國而言,大米是千年不變、必不可少民生商品,所以,筆者接下來將大米作為參照商品,從而得出幾個具有代表性時代的銀子價格。

電視劇中的白銀

在唐宋以前,由於白銀並不是普遍流通的貨幣,所以計算在此之前的銀兩價值,並無太大意義。根據史書記載,唐朝貞觀年間銀子才逐漸進入流通貨幣的舞臺,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買到200鬥米,由於10鬥米為一石,一石等於現在的59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現在的1180公斤大米。當今社會,平均米價基本上維持在1.75元一斤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得知,唐朝初年一兩銀子相當於4130元人民幣。

古代最堅挺的硬通貨——大米

再來說說宋朝,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米石不過六七百”、“每鬥折錢30文”可得知,宋朝的米價大概維持在一斗米600~300錢之間,那麼,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到4~8石大米。由於宋朝的一石大米其重量約66公斤左右,所以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約在924~1848之間。以前讀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還記得黃蓉請郭靖吃飯,結賬時一共花掉了19兩多,與真實的宋朝銀子的購買力相比,一頓飯花19兩的情況,想必不會在宋朝發生。

古代銀子

明朝年間,一兩銀子的價值開始大打折扣。據明朝萬曆年間的資料顯示,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兩石大米,一石大米的重量約為94.4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88.8公斤大米,中國米價的平均價格仍然取1.75元,也就是說明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660.8元。

清朝年間的銀兩價值相較於明朝就更低了,由於清朝晚期大量海外銀兩湧入中國,導致中國的銀兩價值大幅度貶值,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僅為明朝一兩銀子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推算,清朝末年,一兩銀子的價值僅相當於現在的200多元人民幣。綜上所述,各個時期銀兩價值截然不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鳶飛九天2018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一兩銀子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換算方式來進行一個簡單明瞭的呈現,在開元盛世,是唐朝的國力最為鼎盛的時期,當時的一斗米只要五文錢,而一兩銀子則等於1000文銅錢,可以買到200鬥米。

十鬥米就是一石,200鬥米就是20石,按照唐朝時期的等量換算,一石是59公斤,現在的米是一斤一塊七毛五,那麼一兩銀子就相當於現在的4130元。


文化星河


一個銅錢、一兩銀子、一兩黃金,在古代到底摺合多少人民幣?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貨幣的發展歷程。

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因為後來需求量越來越大,又開始出現了銅貝。

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

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秦·半兩

到了漢代,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

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闢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背祥雲紋錢

說完錢幣,再說銀子。

咱們都常常看到古裝劇裡,百姓使用銀兩(銀錠)作為交易貨幣。

事實上銀兩(銀錠)是在明代才開始實行使的。

唐宋金時期是以銀鋌作為古代的流通貨幣,銀鋌因其形狀類似豬的腎臟,地方百姓俗稱“豬腰銀”。

清代廣東“粵海關咸豐九年”十兩砝碼銀錠

清代雲南“福盛廣記匯號紋銀”五兩牌坊銀錠

說完了白銀,再來說說黃金。

今年7月的時候,我們古物獵人拍出了一張帶有“南元足金”款識的南宋金葉子。

南宋時,因為中國南北分裂,金朝和南宋之間貿易往來中黃金白銀比較常見。從北方過來的土豪們不帶銅錢,而帶一堆金葉子和銀子,到了南宋後再換成銅錢使用。

金葉子因為質地柔軟,還可以摺疊甚至剪切,方便找零,而受到歡迎。

那次拍賣見識了之後,我才知道金葉子其實並不是葉子形狀的,而是書頁狀。

因此,我也做了一些功課。現在出土的一些標明“十分金”的南宋金葉子,四張可以折在一起,重量正好是38-39克,接近南宋時的一兩。

這樣更方便了,四張金葉子就是一兩金子,分割開每張就是二錢五分。

據說按照南宋的物價換算,這一張,雖然不夠在樊樓那種宋朝頂級消費場所消費,但找家不錯的客棧,不用工作就這樣悠閒的過上幾個月中產的生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不過大多是以銅錢、白銀 、黃金作為基礎單位。

而他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按國際上的金價浮動,“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那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代的多少錢呢?我們不如以米價作參考來計算一下。

或許因為流年收成的變化,和農業發展的變化,這個計算結果並不能完全當真,但不論時代變化,米總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品。

先說唐代,據記載,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5文錢,一斗米約12.5斤,夠普通的小兩口吃上一週的樣子。

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也就是2500斤。

以今天一般米價2.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人民幣6250元的購買力。

而到了宋代,根據《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假定一兩銀子也是折一貫錢,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1041元左右。

北宋 “崇寧通寶”鐵母

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故事背景是南宋。文中有描述,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

若按這個價格計算,那麼郭靖請黃蓉吃得這一頓大約相當於人民幣兩萬多塊錢,可以說是宋朝《小時代》了。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188.8斤大米,二石就是377.6斤。按現在的米價來計算,明朝一兩銀子約相當於人民幣944元。

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裡皇帝都喜歡動不動就上次黃金萬兩。但事實上,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白銀,就這,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咱們許多現代人對於古代銀錢的認知,都來自於各種古裝劇或是小說等文藝作品。


記人物


你好,我是涼夜寒塘,歷史愛好者,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銀兩的購買力隨時代變化而變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那麼在不同的朝代,白銀價格都是什麼樣的呢?請往下看。

明朝白銀價格

史書記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唐朝白銀價格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唐朝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宋朝白銀價格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宋朝時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清朝白銀價格

清初的銀兩購買價值稍低於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於大量外國銀兩湧入中國,據統計鴉片戰爭前每年世界銀產量的70百分號多都被用來購買中國出產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產品了,銀兩的貨幣價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清朝一兩銀子=200元人民幣左右。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答題主的疑惑!


涼夜寒塘


誰能說說古代一兩銀子值現在的多少錢呢?遠的不說,咱就說說清朝年代的一倆銀子值現在多少人民幣吧?要弄清清朝年代一兩白銀值現在多少錢(人民幣為換算單位)那麼我們就要弄清楚現在的白銀價值才行,距網上最新白銀售價(二0一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白銀售價)為:3.30元一克折算人民幣為3.30元克X50克=165元人民幣兩,也就是說清朝年代一兩白銀價值現在165元人民幣。

那麼清朝年代的一兩白銀放在當今的東莞市清溪鎮進行消費它又能買多少東西呢?(一兩白銀計值165元人民幣,在東莞凊溪可買豬肉5.5市斤,(注清溪豬肉三十元一市斤今日價)或者買散裝菜籽食用油18.33市斤(今日價9元斤)或買普通大米59.89市斤(注今日商場米價)

在清朝年代朝庭一品大員俸銀180兩折現在人民幣計165元人民幣一兩白銀X180二29700元人民幣月工資。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九品33兩,未品的公職人員31兩5錢以次論推。在清代未品公職人員工資165X31.5=5197.5元人民幣,在清代一搬普工月白銀十兩計現代工資165X10=1650元人民幣。在清代公務員月最高工資29700元工資沒有任何福利保險待遇,而切家丁雜工等人工資朝廷是不發工資的全由主人承擔,所以二萬多工資根本就不夠開銷,所以才造成了當官貪汙成風,清朝與當代相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沒法比。而當代普工平均月收入也在二千元以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普邊改善提高,城鄉一體化建設訊孟發展人民生活日日提高,可以說我們生在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年代。由於本人知識有限不到之處還望條友見諒。





文學方草地生活話今朝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要先來看看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重。在清代每斤為十六兩的,庫平一兩的銀元重37.31克,而現在每克銀的價格是3.65元所以3.65✘37.31=136.18元,這是純銀價格一兩是136.18元,但古代的銀錠,作為收藏價值就絕對不是這個價格了。五十兩的官銀錠拍賣價格可達數十萬元。個人認識僅供參考。謝謝邀答!謝編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