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获20元路补,45年后专家上门发证书


小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获20元路补,45年后专家上门发证书

以诚为本,拾金不昧是我国千年以来赞扬的美德。三国时期的刘备便曾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显然,我们今天要提到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个拾金不昧之人。他拾到了绝世的玉玺却不图钱财直接上交了国家,最终也只得到了报销的20元路费。他便是拾到了著名的"皇后之玺"的孔忠良。

泥坑里的玉玺

故事发生在1968年一个普通的傍晚,时年13岁的孔忠良独自一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这时,他偶然的在路边的一个肮脏的水沟里发现了一个闪着亮光的东西。人总是会对未知的东西产生好奇,何况是一个13岁的小男孩。于是当时还是小男孩孔忠良便跑到水沟边一探究竟。

小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获20元路补,45年后专家上门发证书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水沟里的竟是一颗雕刻精美的玉石。这块玉石方方正正的,通体洁白,底部有些红色的纹路点缀。另外玉石的头部还雕刻着精致的动物,整个玉石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好看。捡到玉石的孔忠良自然十分高兴,想着能跟伙伴炫耀的他便兴奋的将他新捡到的宝贝带回了家。之后,捡到玉石后的孔忠良一回家便兴奋的先将玉石拿给爸爸看。

咸阳自古便是西部战略重镇,又是秦朝时候的都城出土的宝物众多。再加上他的的父亲当时是村里的干部常常接待考古队。因此,经过观察,孔忠良的父亲便隐约认为这块玉玺非同小可,极有可能是一只来历不小的文物。

小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获20元路补,45年后专家上门发证书

为了能让这块玉石得到妥善处理,孔忠良的父亲便带着这块玉石同当时年幼的孔忠良一起来到了省城的一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里的专家们起初并不以之为意,只认为这仅仅是一块质地良好雕刻精美的古玉。直到他们识别出玉石底部的纂体。

玉石的底部赫然写着四个小字:"皇后之玺"

这时,专家们才大惊失色的认为这是块无价之宝,之后便翻阅起古籍开始比照起来。后来经过比对考证,最终发现这块玉玺竟然属于西汉时期著名皇后吕雉,是不能用价格来计量的国宝级别的宝物。听到这里,孔家父子便决然的将这块无价之宝捐献出去上交国家。

有意思的是,当时孔家父子并没有要求任何金钱上的补偿,但为了表彰他们拾金不昧的行为,馆方仍特意给予了他们20块的路补

小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获20元路补,45年后专家上门发证书

"皇后之玺"的故事

吕雉是开国帝王刘邦的皇后,以狠毒与专权著称。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皇后,也曾真正的执掌过政权。因为她的专权和后期的权势滔天,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便特意的将她载入《帝王本纪》。而后世也将她和我国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放在一起并称为"吕武",可见吕太后吕雉的专权。另外吕雉依旧也因为狠毒残暴著称,历史上著名的"人彘"也便是出自她手。

可吕雉也并不是一开始便是那个狠毒的吕后,她也曾是那个与刘邦并肩前行的温婉女子。吕后的改变始于刘邦的变心。在刘邦夺得天下建立汉朝后,刘邦便背叛了与他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吕雉,而爱上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而吕雉也渐渐的不被刘邦待见,最终也只是空有皇后之名而无皇后之实。

在经过对刘邦的一次又一次失望后,吕雉最终对刘邦绝望,最终也"黑化"从曾经的"贤妻良母"蜕变成了为后世称道的狠心皇后吕后。在刘邦死后,他便执掌起了政权,成为了有实无名的帝王,一时权势滔天。

小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获20元路补,45年后专家上门发证书

而这枚"皇后之玺"便是当时执掌政权后的吕后审批文件所用,乃是吕后的心爱之物。因此,这只玉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位传奇皇后和这段历史的见证者。除了别的历史价值与考古价值意外,这个富有传奇性的故事也使得这块玉玺变得价值连城,意义非凡。

上交玉玺45年后的孔忠良

在上交了玉玺并得到了20元的车费报销之后,孔忠良父子便与这块玉石再无瓜葛,也再也没有见过这块玉石。孔忠良本以为自己已经同这块玉石再无瓜葛,但事实总是出乎他的意料。孔忠良一点都没有想到,在他自己都快忘记这块玉玺的45年后,会再次有人因为玉玺的事情而找到自己。

在孔家父子上交这块传世之宝后,这只曾经属于吕太后吕雉的玉玺便被陈列在陕西的历史博物馆对外展出。40多年间,很多国内外的游客都慕名而来,一睹了这件珍宝的真容。就这样不知不觉,一晃神便到了2012年。那时,距离孔忠良父子上交玉玺之时的1968年已经过去了整整45年。

小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获20元路补,45年后专家上门发证书

也是同年,因为当年上交文物的优良事迹,孔忠良被当地的博物馆评为了"为遗址保护做出贡献"的十佳光荣人物之一。也是因为这个,时隔四十多年之后,馆方又找到了当时拾金不昧上交玉玺的孔忠良。并为其颁发了迟到四十多年的荣誉证书。

而当时孔忠良收到这项荣誉后是又惊又喜。那时身为一个普通农民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这项殊荣,更没有想到自己四十多年前的上交的玉玺还会与自己有瓜葛。

后来经过专家推测,这块玉玺的流出极有可能是因为西汉末年的起义军的缘故。当年的起义军曾为了发现珍宝卖钱大肆的挖掘古墓,其中极有可能也包含了吕雉之墓,从而才导致了这块皇后之玺的外流。从而才能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被后人在水沟发现。

小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获20元路补,45年后专家上门发证书

但不管怎么样,孔家父子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行还是值得为后人所赞扬。毕竟,就算是没有那么大的来头,仅仅是一块上乘的玉石也价值不菲。若是当年将它卖掉孔忠良的生活定能与现在大有不同。但当时的孔家父子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第一时间就将其送到了历史博物馆,最后也是一分不取的选择上交。可谓是十分值得赞赏了。

但,除了孔忠良之外,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也是数不胜数。他们不求名利,而是默默的守护着我国的文物们,将他们无偿的赠与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局。正是因为这些可爱的人们,我们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与智慧结晶才得以妥善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