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九成宫两年,感觉进入瓶颈期,下一步该如何进步?

杨凯74836598


看了题主写的字,笔力上感觉已经很好了,很扎实,但是整体上来看,两年时间写成这样并不算好,很多字的笔画和结构并没有写对,还有很大的进步的空间。

问题:

1、题主的字在结构上是有问题的,字形结构写的不稳,整体向左上方倾斜的太过于严重,虽然欧体本身就是左低右高,但是欧阳询楷书的重心是稳定的,而题主写的明显有点倒了。


2、笔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一点从题主“钩画”的写法就可以看的出来,钩画写的并不对,这是对于笔法理解不到位造成的,出钩的时候写的太飘,没有能够把毛笔调成中锋就开始出钩了。

另外一点就是题主把欧阳询的楷书写的太粗了,还有很多田楷的味道,初学书法临帖还是要忠于原帖的好,不要加入太多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3、虽然题主用的是田字格,但是仍然可以感觉的到题主在对于书法章法的控制能力上不够好,短短的一页纸就写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给人的感觉比较乱,不够整齐,这是写楷书的一大弊病。

建议:

1、希望题主再仔细的揣摩笔法,逐个突破,把钩画处理好。

2、还是需要大面积的临写,可以换一些大纸去写,比如四尺整张或者对开的纸,自己去叠格子,不要只用带格子的毛边纸了。

3、可以尝试做一些欧阳询《九成宫》的通临,让自己的写字量上去,整体上感受一下欧阳询楷书的风格特点。


4、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书法创作,对于你书写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5、可以尝试写一写欧阳询的行书,比如他的行书《千字文》、《梦奠帖》,感受一下行书的笔法,这样不至于自己写的太板。

6、可以尝试学习欧阳询其它的楷书作品,比如《心经》、《化度寺碑》,分析一下者二者和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有什么异同点。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只学九成宫两年了吗?

这分执着,先给您来32个赞。

很多时候,自己写的水平如何,对比原帖,自己都知道哪里没写好,楷书是没法骗人的,写不好,小朋友都能看得出来,何况您问我们这些键盘书法爱好者呢?

我觉得,你遇到了瓶颈期,可以尝试这样来做:

第一,暂时放下欧体,往上找,这一段时间魏碑,如《元显俊墓志》《董美人墓志》,或者近一点的《等慈寺碑》,毕竟欧阳询是南北书风的集大成者,学学它们有好处。

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再写《九成宫》,会有新的体会。

第二,假如,你就不愿意换贴,那么,可以写写欧阳询的《皇甫君碑》,这个相对于《九成宫》更自然一点,有着初唐时得瘦劲时风。

之前我问过恩师,他建议学《皇甫君碑》,至于《化度寺》,多少有点残破。

或者,写写欧的《卜商》《张翰》等墨迹。

第三,如果您说:“不行,我就只学九成宫,其他的不学。”

如果这样,那就好好的吃透每一个字吧,一个一个的过关,您写了两年,相信√九成宫已经不陌生,若要再精益求精,那只能从细微处着手改进。

至于您的临帖作品,我也不便评论,自己对照原帖,得失多少,自然明了。





游手于斯


其实不论学书法还是学任何一样技能,有时候到了一定阶段都会碰到瓶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要回归初心,再次思考练习书法的目的。练习《九成宫》两年了,你是准备一辈子都练《九成宫》或者说欧体,准备成为欧阳询第二呢?还是说以《九成宫》为书法的敲门砖,进入书法的殿堂后,悉学诸家,最后化古为新呢?这要想明白。

《九成宫》

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在寻找玫瑰园的路上,往往被路旁的野花吸引,而忘记当初的目的。这只是打个比方,不是说欧体不好,欧体就是路边的野花,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在我们学习某一家书体的时候,往往会越学越觉得费力,进入一个瓶颈期。首先恭喜您,这是一个好事,是书法水平提高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书法训练,往往会达到一个阶段就是“眼高手低”,就是说你的审美能力高于你的书写水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到一定阶段你开始思考了,我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这也是书法水平精进的表象。

《皇甫诞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时不时跳出来,不要老是一味的闷头苦练,不妨多跟书友交流交流,多看看名家书展,多读点书法史方面的书,对各代书家多些了解等。有句古话说的好“功夫在诗外”,那么书法到了一定时候,功夫在“书法之外”。

而从你给出的练习中可以看到,确实“田楷”的痕迹比较重,缺少欧阳询的那种挺拔、瘦劲的感觉。所以不妨把《九成宫》放一下,练练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此碑笔法和姿态与《九成宫》相比较没那么呆板,更加灵动,《九成宫》学多了容易落于呆板。

王羲之《黄庭经》

再或者换一书家学习一下,不妨学习一下二王、钟繇,魏晋名家是我们不能不学的,欧阳询也是以二王为法,然后自成一家的。当你“跳出”原来的这个阶段后,过段时间再回头看看时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了。


翰墨今香


临了快2年了,还是临单字,慢慢来,要以每个字都有生命的态度去对待它,相信自己一定会有进步,加油







哲民不好取


谢谢你的提问。看了你的《九成宫》临摹,只学习了两年,就有这个成绩,还是可以点赞的。

你的好处是 笔画结构基本没有严重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就出在点画之间的呼应不够自然,这个问题,学习书法叫“接笔”问题。

学习书法,要注意“四法三笔”问题。


四法就是起笔、行笔、收笔、接笔。可能前面的三法,即起笔、行笔、收笔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这个没错。

但是,学习书法要对起笔行笔收笔作为法度的法度来研究,这个我们可能没有这样做过,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四法三笔”的问题。

如果你临摹书法作品,把每一个字的笔画,都看作是由“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那么,我们检查写得对不对的时候,就要看笔画的那个部位,有没有问题。


比如,我们容易忽视的“收笔”,要对照字帖,是如何完成收笔的。

学习书法一定要首先在笔画上过关,也就是起笔行笔收笔,要写出字帖的意思。

书法出现瓶颈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起笔行笔收笔,看作是有法度的。


事实上,书法的法,最基本的就在笔画,笔画就在于有准确肯定对起笔行笔收笔。如果没有写好字,检查这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那么,批评你的问题是“接笔”问题,是怎么回事?

接笔不神秘,就是一个字的第一个笔画完成以后其它笔画的安排问题。


比如写一个三点水,第一个点,不能出起笔行笔收笔问题,第二个点的起笔位置在哪里,就是“接笔”问题,第三点的起笔位置定在哪里,也是一个“接笔”问题。

假如一个字有八个笔画,除了写一个笔画,所有的笔画都叫“接笔”。

我们且不要说为什么叫“接笔”,我们只问你,如果“接笔”的位置不对,那么,你这个字的结构肯定要出问题,轻了是结构松散,重了就是比例错乱。


假如你处理好“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法”问题,那么,你就会自觉的进入“不惑”的书法学习了,尽管不是一下子就进步了,起码是“不惑”了。

下面我们看看《九成宫》的“之”写法。《九成宫》中有31个“之”字,这31个之字,没有一个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用“起笔行笔收笔接笔”的四法去分析,你一定会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看这6个《宫》字的写法,也是不一样的。

再看看《九成宫》中“勾”的写法,也是不一样的,之所以不一样,因为欧阳询的收笔方法不一样。


所以,一定要研究“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法。

那么,“三笔”是什么呢?

如果说,“起笔行笔收笔接笔”是怎么写出来的方法,那么“三笔”是检验写得对不对。

我们主要从“笔法、笔意、笔势”去分析。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目前,如果学会“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法,“三笔”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


千千千里马


交流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也来谈谈我个人的体会,请朋友们指正。

一,了解历史。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跨越千年仍生机勃勃,原因就在于书法艺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书写达意的功能,深层次的展现人的个性和审美,最终成为了艺术。那么我们每一名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目的就明确了,我们不仅是单纯的想把字写好,而是要在写好的基础上展现艺术效果。那么就产生了如何起步学书的问题。起步选学碑帖如何选择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朋友们必须概要了解书法发展的过程,以理论指导实践。

二,如何选帖。目前很多朋友选择颜体和欧体作为入门,这个选择不能说不对,但我认为并不全面,这个选择是否是在了解书法历史的基础上所做的选择,如果不是,那么你的选择有些草率。选帖必需要在概要了解书法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因为这将影响到你未来学习的路径是否正确,因为大家常听一句话叫“取法高古”就是这个道理。

三,临帖过程。选择对了再去临才不走弯路,临帖过程中要注意临写时不可为了临而临,要去在临写的同时去追问源头,比如你临的是欧阳询,那么欧阳询的字出自哪里,如果你找到了,那你就明白了欧阳询的字是怎样的发展过程,你也会知道欧阳询还有什么问题。

四,切勿急躁。道理讲明了,方法也有了还不够,书法归根结底是需要练的,没有方法的练不能说白练,但意义不大,有了方法不练也没用,有些境界必须是功夫到了才会有所感悟。我们今天学习书法最好的老师就是古人,因为跟古人比我们差得太多,无论从练习时间,文学功力,研究投入的热情和专注相比,我们都差得太多。

五,书法取法。有的人会问,不就写个字吗?至于这么累吗?那么书法的法的来源是什么?法肯定是人定的,但书法的法不是某个特定的人定的,而是历经千年每个书法家共同遵循的理法,这个理法既有笔法又有体法,还有章法,甚至还有意法,而这个法又是不断进化,因人的个性融入不断变化的,这也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以上挑重点谈谈个人的体会,希望能有帮助。




熙墨堂


你的临作,点画笔法和结体比较稳。但取法并非欧阳询的九成宫,缺少古典气息。你说遇到瓶颈,如何进步,我的观点是取法乎上,凭你的基本功,吃透欧阳询的九成宫,方法得当,应该很快入帖。

一是点画笔法不可机械化,程式化。“欧楷”的撇和捺圆厚饱满,你的一些撇出锋单薄,笔力不足,捺的收笔不够圆厚饱满,大多是方势收笔。欧字钩的写法非常自然和结实,而你的钩法单一,过于机械死板,如“光”、“也”、“地”几乎一模一样。

二是楷书也要讲究笔势的往来变化和点画呼应避让之关系。如“也”字的竖弯钩笔势明显不足,使得整个字体不具活力和势美。

三是结体构架问题。

(1)字体点画之间的空间布局狭窄:如“成”、“处”等;

(2)左右结构过于紧促:如“地”;

(3)字形的重心掌握不够准确,欧字重心偏左,但向右舒展,调节平衡,而你的临作如“青”、“清”等,左低右高,但没有掌握重心,没用调节好平衡关系,显字体倾斜过度,有要倒之势。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如石书艺


学习书法创作书法,有两大瓶径:一是入帖瓶经,二是出帖创作瓶径。写书法遇瓶径问题,是正常的。题主学习书法遇到的是入帖难瓶经,这个阶段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形要象,第二神韵律美要象。不知道你写《九成宫》两年,在那个阶段遇到了问题。解决临帖字的形态象的问题,一是懂得笔法的运转规律,二是弄懂入、收、拐笔法的细节之奥妙,三是提高对汉字造型的认知度。这三书法写字常见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再临写《九成宫》,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和特大的惊喜。如果解决第二个书法创作瓶经一一神韵神美问题,是一个综合书法能力问题,谈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题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行子


此作虽有欧体的几分特点,总体显得平而无险、不古、少韵。 通篇观之,结体宽肥欠瘦劲,点画匀停少险峻,线条迟软缺利朗,笔势平正无向背。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楷书的代表作,其最大特征是结体险劲、平中寓险,用笔劲健、硬朗凝重,体势清瘦、神气灵动。

欧楷虽无颜楷、柳楷笔画粗细对比明显,但亦不是粗细一致、刻板单调,通篇结字宜大小错落。一般笔画少的,字形略小,笔画较粗;笔画多的,字形略大,笔画较细。无论笔画的粗细,一笔之中要蕴含变化,富有弹性。

有“楷书极则”之称的欧字,虽为临习唐楷的优秀入门范本之一,但欧字难写,学欧不当,十之八九易滑入板滞一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这位友临(九成宫)书法已两年,遇上瓶颈,这是很自然的。看了你的书写习作,还觉得不错。只是有一些字的结构上的小问题,时间长了慢慢就体会到了。建议有三,仅供参考。一,放下笔,休息十天半月,四处看看,逛逛。二,如果有其它兴趣的爱好,可以参杂。例如乐曲,唱歌,舞蹈,象棋之类的文艺。三,选择其它的字用欧楷笔触写一写,这也叫脱临练习,你的信心肯定会倍增,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一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