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柳永的经典名篇《雨霖铃》?

谢小楼


要理解柳永的词,必须先了解他的人,甚至是深入到他的灵魂深处,去看他的每一段情感,每一段悲伤。

柳永为什么会写出那么多感人肺腑的婉约词,写出那么多与歌女们的红粉故事?

其实,柳永本不是浪子,本不是驰骋于红粉世界的人,他有非常正统的思想,他一家子都是进士,就是他一直没有考取,这给他巨大的打击。

命运对柳永开的一个玩笑,影响了他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宋词发展的历史。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科考失败,柳永竟然公开和体制决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所谓仕途一切都是浮云,我不干了,干脆青春作伴,游戏红尘好了。

当柳永再次参加科考并进入面试程序的时候,发牢骚的报复来了。

柳永这种蔑视体制的行为,惹恼了宋仁宗,他还记得柳三变的“暂遗贤”呢,于是御笔一挥,“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酌,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皇帝金口玉言,于是柳永的仕途就此戛然而止。反正只要仁宗还活着,柳三变不改名想考上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自此,柳永的人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柳永再次落榜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挫折面前,你不可以牢骚满肠,因为“牢骚太盛防肠断”。最终,柳永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创造了别样的人生。他开拓了宋词的慢词形式,把宋词从原来只适合文人表情达意的工具,改造成普罗大众喜欢接受的形式,成为宋代婉约派的一代词宗。他的努力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须知“条条道路通罗马”,“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

柳永一生流离辗转,每见官场之黑暗,便牵起自己的一腔悲凉,每见歌女之可爱,就会多几个红颜知己。他一直在离别,离别总是伤感的,他一直在彷徨,内心总有很多悲慨。因此,不管是他的离别还是羁旅行役之词,都能击中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仕女伤春,壮士悲秋”,秋天总会给人以莫名的惆怅之感。在离别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风住雨停之时,就是我们的离别之期。现代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深情地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同样是离别,徐志摩是洒脱的,但柳永是伤感的。都门寒帐之外,美女为柳永送行。二人执手相望,泪水横颐,这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时刻。那船老大却不解风情,大声催着上船。这场景,像极了现代电影中恋人在火车站话别的桥段。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问世间情为何物”?我柳永一腔苦楚向谁诉?

柳永的生活虽然不堪,时人对他的评价也不高,但他对宋词的贡献是谁也不能抹杀的。尽管他一生不合于流,操行为正统士大夫所不齿,但毕竟词论家们不能睁眼说瞎话。李清照说柳词,虽“词语尘下”,但“协音律”,苏东坡虽然看不起柳永,但读到《八声甘州》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时,也由衷地赞叹“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的一生极其坎坷。“三十功名尘与土”,仕途潦倒;“八千里路云和月”,四海漂泊。以至于最后葬在哪里,我们都不清楚。有人说是在湖北襄阳,也有人说是江苏镇江,反正他不管葬在哪里,却实实在在葬在了历史深处、宋词的高处。今人杨坤唱得好,“错与对,再不说得那么绝对,是与非,再不说我不后悔,破碎就破碎,要什么完美,放过了自己,我才能高飞,无所谓”,柳永用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让他丢掉了仕途,却赢得了宋词的历史。


好玩的国学


怎样欣赏柳永的经典名篇《雨霖玲》?

柳永是北宋词人,《雨霖玲》是其经典名词。全词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通篇写离人之凄楚之情。上阙重点写离别时的凄楚情绪,下阙重点写离别后的凄楚情绪。我们细致了解一下:

上阙开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在即将分别之时,秋天的蝉儿凄切地鸣叫着,偏偏此时又处在黄昏之时的长亭之内,急骤的秋雨停了下来。寒蝉、秋雨、晚亭,样样都是凄怆的代表物。这是用环境描写以衬托离别之苦。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情人在都门之外的长亭中,为作者设酒践行,但是,作者因为离别之苦根本没有饮酒的情绪。正在这依依不舍之际,不懂事的船家却催促着叫赶快上船。或者说,船家也是无奈,因为此时正是黄昏,如不快走,江上晚间好不甚安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人离别,定有千言万语。但此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只剩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甚至于咽喉也被凝固住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去,烟波千里、暮霭沉沉,不仅是楚天遥远,更为严重的是,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相见。



上阙的一番描写和抒情语,已经把离别时的凄凉情绪写得唯妙唯肖。那么,我们再看看作者怎样来写离别之后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一般的普通性的情况,没有特殊性。而今日之离别则比较特殊:一是清秋冷落,二是傍晚萧疏。这样的话,自然的情景为人心的情绪加强了程度,离别之伤痛更为深挚。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管怎样的不忍分离,但人生就是如此,不得不分。这时居然想到:等到今天晚上酒醒之后,情人已经不在身边,只能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杨柳岸边,听那早晨寒冷的风,看那早上残留的月亮了。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作者这一去,最少也得要一年。离开了情人,再有什么良辰好景,也是多余的。情人不在,谁还有心思去欣赏它呢?良辰美景,不过虚设而已,对于作者来说,他认为没有什么意义了。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景是一回事,吟诗作画,对韵行文,抒发情感。有再多的想法,想说岀来,但有谁来聆听呢?

综上所述,《雨霖玲》词全词就是一个基调:孤独凄楚而已!


用户60397079085


余恨无穷,余味无尽。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长亭:古时驿站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行人休息或送别之处。

都门帐饮:京城郊外,设置帐幕宴饮送行。

经年:年复一年。

柳永最有名的词,情深隽永。好在哪里呢?

一家之言而已。

1 虚写,不只是爱情离别,相思动人,更有无所无为,江湖流浪的伤。

词中有两处虚写,历来被称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明代评家李攀龙评价,此句善传神!

设想的是行程,千里之远,风雨飘摇,烟波浩渺,暗淡苍茫。

实际感叹的是前程渺茫,仕途坎坷,人生之路风雨如晦,饱尝艰辛的苦痛。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清代评家贺裳评论:“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设想别后酒醒时,已不知何处了,抬眼望去,也只有那拂晓时穿过岸边依依杨柳的袭人寒风和一弯残月相伴。

柳永与歌女的爱情,世人是鄙视不屑的,柳永却将这样的爱情写得高贵而情深,只因同病相怜,弥足珍贵,只因骨子里的倔强,对社会不公平的反抗。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真的舍了浮名虚利,与歌女厮混,活出了真性情,然而仕途失意,前程渺茫,梦想断绝,永远是柳永难言的伤。

凄美的爱情带着人世遭遇的沧桑感,触动了人们柔软的心弦。

2 意境,柳永是渲染高手,三言两语,唯美之意境横生。

秋风阵阵,蝉鸣凄切,潇潇暮雨,十里长亭,

词人有意捕捉冷落的秋景,哀怨的蝉声,淅沥连绵的秋雨来酝酿一种足以打动人心的,充满离情别绪的环境气氛。

离别在即,饮酒赠别,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奈何舟子催促,心情愈无绪,愈不舍离去。

仿若身临其间,听得见悄悄耳语,轻轻泪垂,将爱情的动人之处写得惟妙惟肖。

杨柳岸,晓风依依,残月冷晖,是别后一个人的江湖漂泊,酒醒之后,是无尽的孤寂,落魄,哀伤,无奈。

细腻入微的笔触,柔情似水的深意,凄凉唯美的画面,融情于物,点染为境,率真,自然,真切,生动。

永远定格在宋词动人的诗篇中。


一绿浮芳


词作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背景

这首词创作的具体背景不可考,但可以根据柳永的身世材料,以及词作中的一些语句来推测。这是文学鉴赏里的知人论世之法。

柳永,字耆卿。起这么个名字,大概是期望着自己能长命百岁吧!虽然到最后命还是没保住,“一抔黄土掩”了“风流”,但他的艺术生命真如他的名字一般,流传千古,永不停歇了!千百年后,我们依然能通过妙句佳作,与他思通千古,如话当面,勾起我们内心深沉的情感,启迪我们的才情艺术!

他年少时像中国的大多读书人一样,想通过读书,参加科举,得功名。但天不遂人愿,他竟屡试不第。于是他便常常流连于歌楼舞馆,为歌伎乐工填词,使得“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以此他便与这些歌伎乐工结下深厚感情。据传柳永死时,是歌伎凑钱将其安葬。每年清明节相约为他扫墓,形成有名的“吊柳七”或“吊柳会”风俗。



词中有句“都门帐饮无绪”,其中“都门”大概就是指都城汴京的城门。我们结合他的经历,就大胆推测这首词写于他落第离开汴京之时,叙与恋人的离别之情。

赏析

中国人是擅长抒情的。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大多数篇章是抒情性的。我们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比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要早。我们的诗人写的大多数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柳永《雨霖铃》也是一首抒情的诗。

直抒胸臆

抒情诗主要看它怎么抒情。抒情方式无外乎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中国人多以间接抒情为主,这是有我们的审美观念决定的。我们总以浅露直白为丑,以含蓄委婉为美。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用直接抒情,只是直抒胸臆这种方式用的少而已。如果能抓住作者偶尔露出来的那么一两句直抒胸臆的话,就能抓住一首诗的关键。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就是一句直抒胸臆的话,直接点明了这首词的中心:伤离别。如果这“伤离别”仅仅是柳永一个人的感受,这首词可能还成不了千古名篇。柳永的才华就在这一句里展现了出来,他的不一般也在这里体现了出来。“伤离别”前多了“自古”二字,便让这离别时的伤感之情,不再是柳永一个人的感受,而是自古而来所有经历过离别的人的感受。词的意境由此变得开阔,囊括古今,引起所有多情人的共鸣。我想这也是这首词能流传千古的原因了。

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所有多情人离别时的共同感受,还写出了柳永个人的独特感受。柳永说了,我们多情人在离别时是伤感的,但我比你们更伤感,因为我是在“冷落”的“清秋”时节别离了我的爱人。“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一种反问的语气,强烈地告诉我们,离别已经够让人伤神的了,再加上这凄清冷落的清秋时节,让人怎么受得了?



这一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是它的中心所在。抓住了这一句,这首词的赏析也就完成了一半,其他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的。

委婉抒情

这首词其他地方都用了曲笔,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神态动作来抒情,以达委婉含蓄之美。

先是别前饯行。“寒蝉凄切”既委婉地点明了时令,又通过凄切的蝉鸣渲染凄清的氛围,以应后文出现的“冷落清秋节”。“对长亭晚”既点明时间为傍晚时分,渲染黯然惆怅的气氛,又点明地点,还暗含离别之题。“长亭”是古人常用来送别的地方,在此暗示离别。它和“短亭”、“劳劳亭”构成了离别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群。“骤雨初歇”说明刚刚下过大雨,因为在秋季就显得异常凄冷。在这种氛围中,离别的两人在“都门帐饮无绪”。饯别宴席,显得十分冷清。俩人只是默默地喝酒,内心愁苦,纷乱异常。这只是写别前的饯行,就通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出了离别的黯然销魂。



再者为临别之际。这边俩人正在喝酒饯行,难舍难分,不忍相别。那边梢公却不断催促上船开船。“留恋处,兰舟催发”,不愿相别,又不得不走,让这对有情人内心异常悲苦,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将离别的悲痛苦恨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这些都是实写,都是作者既见之情景。从“念去去”之句开始,全是想象别后所历。此是所谓“虚实相济”之法。别后所历分为三个阶段:刚刚别后、别后一夜和别后经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刚刚别后,想到自己越走越远,二人见面越来越难,已是伤感至极,又见前途尽是水汽氤氲,烟雾笼罩;楚天广阔,却满是阴云沉沉,心情就无比沉重。



再想到别后一夜,“今宵酒醒何处?”他不禁答道“杨柳岸,晓风残月”。借酒买醉,是为消愁。今酒醒,即愁醒。“今宵酒醒何处”既是问酒醒之后会走到什么地方,也是在问“愁醒何处”。愁醒之后,看到堤岸上杨柳依依,不禁就会想到离别时的折柳相送。又感到晓风吹拂的寒冷,看到残月当空。人别月亦缺,愁上加愁,无限凄凉。

再想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去好多年不会再见面。在这好多年里,良辰好景对我来说都是虚设,再难激起“我”的万千情思。即使有这万千情思,“我”又跟何人去诉说?作者使用反问的语气,以示强烈,表现了离别经年后的孤独寂寞,对爱人的万千思念。



总结

这首词围绕着“自古多情伤离别”来写,利用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手法,从别前饯行开始写起,一直写到别后多年,将离别的愁情写得缠绵悱恻,实为写离情别绪的上乘佳作!

我是会说话的锅,鍋有话说,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会说话的锅


雨霖铃1

寒蝉2凄切。对长亭3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4,留恋处、兰舟催发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7。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8。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1《雨霖铃》:《乐章集》注双调。本唐教坊曲名,《明皇杂录》谓:“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日,栈道中闻铃声,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柳永盖借旧曲另倚新声耳。柳永之妻非常美丽,但却因“恣性灵、忒煞些儿”,二人感情遂发生龃龉,柳永便于婚后第三年即咸平六年(1003)十七岁时,以“以文会友”的名义远游江浙两湖,此词即写于此次远游在汴京东水门分别时。

2寒蝉:蝉的一种,亦名寒蜩(tiáo)、寒螀(jiānɡ)。《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蜩鸣。”又曰:“(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此句,知此词写七月之景。

3对长亭:对,面对,为领字,领起以下六句。长亭,古代于道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旅人休息,近城者则为送别之所。

4“都门”句:谓于京都东水门外设帐饯别,因伤别而情绪不好。帐饮,谓于郊野设帷帐,饮宴饯别。

5“留恋”句:谓正在恋恋不舍时,船夫却催着出发。兰舟,言舟之华贵。

6凝噎:喉中因气结而说不出话。

7“念去去”二句:此二句为设想之语,设想别后情景。念,思量,为领字,领起以下二句。去去,越去越远。暮霭,即暮色。沉沉,谓厚重。楚天,一般指湖南。柳永曾于庆历三年(1043)至湖南道州为官,但为从益州去湖南,与此处写汴京饯别不侔。楚天亦可指安徽与江浙一带,因安徽与江浙一带有东楚之称。

8“今宵”句:为设想语,设想酒醒之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间。五代前蜀魏承班《渔歌子》:“梦魂惊,钟露歇,窗外晓莺残月。”柳词从魏词化出,然改“莺”为“风”,则情境自别。

9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此次远别前后四年,故云。

赏析:

此阕为柳词中名篇,写与妻子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馀,浑厚绵密,森秀淡远,兼而有之;且能于曲折委婉中具浑沦之气,清宋翔凤所谓柳词多“精金粹玉”者盖以此。就写法而言,破上景下情之常则,情景交融,情景难分。上片写别情,从实处落笔;下片写别后,于设想着色,有点有染,点染之间,一气贯穿。通篇语不求奇而意致娴雅,难怪代代读者一读一销魂耳。

简单说,这首词是柳永写给他的妻子的,有种说法柳永一生未娶妻子,这种说法不可取,因为柳永生于官宦人家,不可能没有媳妇,据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简雪庵考证,柳永一生娶过三任妻子,这首词是写给第一任妻子的。

这首词使用的艺术手法有:1.白描。2.融情于景。3.虚实相生。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白描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实写送别情景。“念去去”之后,全是虚写,“念”是“想到”的意思,之后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全是作者想象分别以后的情况。所以是“虚实相生。

另外,作者借助特定的意象,构成凄美的意境,“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酒”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抒发情感。属于“融情于景”。

在古典文化中,

“酒”常和“愁”联系在一起。如李太白《宣州谢眺楼饯别》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范仲淹《渔家傲》之“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刘过“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早在《诗经》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唐代郑谷之“扬子江头杨柳新,杨花愁杀渡江人。”李太白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月”是美好的,所以又被称为“婵娟”,“玉兔”,“玉轮”,“桂魄”等。月常残而少圆满,古人用残月表达离思,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柳永选取最能表达离愁别绪的意象,构筑一个凄美的画面。怪不得古人评价说“一读一销魂”。

此外,该词还有一妙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话别而无一句话。真是意蕴无穷。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柳永的《雨霖铃》是中国诗词史上,婉约派的集大成!




薛小汀


柳永的《雨霖铃》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以情动人,技法高超,沉着动人。

《雨霖铃》曲子的来历

《雨霖铃》的曲子是唐明皇李隆基所做,是他用来怀念在马嵬坡被刺死的杨贵妃的,所以音乐非常苍凉凄苦。

上片

上片结构近似格律诗的起、承、转、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是起,“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是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转,“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合。

“念去去”三句,把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觉的别离之情,转化为有如历历在目的画面,这种手法是由实返虚的高明之笔。

下片

下片呼应上片,也有起、承、转、合。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为起,但这不是泛泛而写,作者没有局限在一个人的离别,而是说自古钟情之人,没有不为离别伤心的,时当更是清秋时节,落木萧萧,这就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千古绝唱。那种与爱人别离的惆怅与忧惧,柳永真正地写了出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是一转,到结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一合,这种感情是炽热的,也是沉郁的。

小结

柳永的《雨霖铃》写真景物、真感情,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有境界”,故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梅鹤读书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相思别离的词作。词人即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往各地漂泊,另寻出路,因而不得不与爱人分离,这首词书写的是词人临别时的痛苦心情。

上片写临别情景。"寒蝉初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三句写离别之地的景色。但词人并不是单纯描写自然景色,短短十二个字将时间、地点、事件点明了,并且以寒蝉、长亭、骤雨这几个典型景像,烘托出离别的凄清氛围。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叙写离别时的人物活动。由于即将与爱人分别,词人面对着一桌子美酒佳肴,全无兴致。接下来词人并不直接描写两人难分难舍的情景,而通过"兰舟催发"来进行侧面烘托,以曲笔将感情深化。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疑噎",这是最后的分手时刻了,词人不得不走了,两人是多么难分难舍呀,两人彼此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眼中满含泪水,喉头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们不得不佩服词人细致的笔法,用寥寥十一个字就将两人真挚的情感集中的表达出来,将两人的形像逼真的刻画了出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霭沉沉楚天阔",两句寓情于景,以有尽之景写无限之情。此刻词人心绪黯淡,而眼前之景也是朦朦胧胧一片,似蒙上了一层离别愁绪。

下片写想像中的别后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先用一句平常语起首,说那伤别情绪并不是自他始,古来就有。然后用"更那堪"推进一层,离别本就令人伤感,更何况又碰上这清寒的秋天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承上句而来,为全篇警句。这三句是词人对当晚旅途中景况的遥想,弥漫着一层孤清寂寞的意绪。这三句之所以为后人极力推崇,是因为其中聚合了许多触动离愁之物来表达他的心情。词人想象今夜酒醒梦会后,船停靠在江岸,他独自一人对着那一弯残月、冷冷晓风。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画面之中。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四句,改用情语,更深一层推想离别后的落寞情状。若无爱人相伴,那"良辰好景"又有什么值得流连呢?那"千种风情“又向何人诉说呢?这样的结尾蕴涵无限情意。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平日里他们在一起是何等恩爱,除非有赏不完的美景,说不完的情话,这一去才会令他如此痛苦。


刘楚云817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水的代表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是柳永南下楚地,和自己的恋人别离的送别词。

上片写离别时遭受的精神折磨,下片写想象中离别后遭受的精神折磨。

开篇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写离别的环境。

“寒蝉”是深秋将死之蝉,叫声哀婉悲切。

“对长亭晚”交代送别的地点、时间是长亭、傍晚。

“骤雨初歇”,突然而至的阵雨刚刚停止。

“长亭”萧瑟,蝉鸣凄凄,阵雨停了,天色又“晚”,分别在即。痛苦之情尚未书写已溢满纸。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指在京城汴京的城门外设帐摆酒宴送别,这是自汉代以来就存在的一种习俗。

柳永此次前往楚地是离京南下,此行何时能回,能不能回,回来还能不能重逢,都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全词看,与柳永泣血而别的这位女子,应当是柳水永的红颜知己。作为风流才子的柳永,他一生身边从来都不缺红颜,缺的只是红颜知己。恋人为自己设宴相别,他喝不下、吃不下,但又不能不痛饮几杯解愁酒。他和恋人万般依恋却又不得不分别,只盼再多得一会儿,“兰舟”上的船夫却毫不讲情面,棒打鸳鸯,催着客人快快登船。



这就要走,这就要别,你说怎么办? 总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要可属,可是,手拉着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竟然欲诉无语,涕泣无声。这就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中国古典诗词写情侣别离的作品触目皆是,但像柳永这样能够写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者前无古人,后来戏曲中由此写出

“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终归让人感到比不上柳词的隽永。金人元好间《摸鱼儿》中“问人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写的正是柳永此时的心境。

现实中难分难舍全写了,自然会想到别离之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写了想象中别离后的情景。“念”是想,“去去”类似《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词人重复用“去”,用“行”,是因为将去的地方很远很远,或许是真的很远很远,或许是因为思念殷切感觉很远很远。

想象的情景其实很真实。因为登船后,自己前往烟波浩渺的楚地,很快就会消失在广漠空旷的天尽头。送别自己的恋人也只能止步于此,望着“千里烟波”

的水面伤心,能够看见的也只有“暮霭沉沉”的辽阔楚天了。

上片写出了情侣别离时刻骨铭心的悲痛。

离别既然这么痛苦,离别之后会好一点吗? 下片写出了想象中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古往今来,最让人感伤悲痛的就是热恋中的情侣别离,正如江淹《别赋》中一再被人引用的开篇之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更何况是在清冷悲凉的晚秋与自己的红颜恋人分别。所以,下片开篇就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种离别之苦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来沉淀、淡化、消解,在这令人备感冷落的深秋季节,怎可能一下子消解得了?

紧接着写想象中酒醒之后的心理折磨: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并没有说自己今晚酒醒之后会如何,而是写出了在漂流的孤舟中,寂寞孤凄的自己大概只能对三种景物有独特的感受:杨柳、晓风、残月。这三种景物合在一起,把心中的凄哀悲苦充分表现出来了。因此,这两句也成为本词最为后人所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


简秋弥生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更多地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表现了他对市民生活的感受,对后来的通俗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柳永的众多词作中,抒发江湖流落的离情别绪感受的《雨霖铃》成为代表作。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在京城受到了沉重打击之后,决定离开京城与恋人离别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一幅清秋长亭送别图。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一开头就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是深秋时节的某个傍晚,地点是长亭。此外,首句还通过“寒蝉”、“长亭”等意象的运用奠定了全词的基调——“凄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个“催”字,写出了船家发船的急迫,反衬出作者对离别的不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直接写出了诗人和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不但包含了作者内心的独白,还可以将其看成面对分别时的无奈,无论是哪种情感,都非常刻骨铭心。特别是千里烟波以及暮霭沉沉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旅途遥远,前途迷茫,离愁之深,别恨之苦,充溢笔端。

词的下片写离别后孤独寂寞之种种设想。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由个人的离别场面转向离别人的普通感受,由个人的感受写出普通哲理。“清秋节”意象的运用渲染了离别带给作者的凄冷之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酒”、“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的运用,写尽了凄凉孤寂之情景。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作者对自己离开京都之后的生活的设想,自此以后,物是人非,纵然有良辰美景,对于作者来说,也如同虚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离愁之深以及对生活的无奈。



太阳加冰


怎样欣赏柳永的经典名篇《雨霖铃》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慢词,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柳永是北宋词坛不可或缺的人物。北宋词坛少了他,可能会失色不少。

柳永是怀才不遇的,也是浪荡不羁的,他混迹于秦楼楚馆,唱着些少年心事,他说奉旨填词,其实内心多么不甘呀,从他考了一辈子功名,可以看出他对功名的执着追求,他自视才高,心比天高,也能想象他的内心必定是痛苦的,矛盾的,而最后只当了一名小官,他又怎能甘心呢?

而他的经典名篇《雨霖铃》就是写于离京赴任的时候,这个时候,柳永已经50多岁了,他一生漂泊江湖,浪迹天涯,在晚年才能取得仕途认可,成为一个真正的官,结合这样的背景,再来分析全词,我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先看全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们全面分析了背景,能够知道本首词的氛围是凄凉的,痛苦的。带着伤感的感情去读全词,内心会忍不住跟着词人难过。

而这首词写得是情人离别的场景,仕途不如意,情人又要分离,可以想象内心的痛苦,而当时天公还不作美,下着雨,起着雾,前途茫茫,而词人就要在这样不确定的情况下,去赴任,可见内心的伤感。离别伤情是属于私人内心感情,但是柳永通过层层渲染,让读者都能感同身受。让这样一首寻常的离别词,成为了北宋十大金曲。

《雨霖铃》好在,柳永抓住了人的共情能力,并且私人情感不停渲染,最后牢牢被他吸引,为他悲而悲,为他伤而伤。千年之后,依然有无数人为他落泪伤神,这确实是柳永的高明之处。

同时柳永《雨霖铃》还有一个赏析不能忽视的,就是名句,这里有一句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当离愁别绪,遇上江南的晓风残月,注定成为名篇,成为文艺青年心中绕不去的坎。

为什么这句如此有名,你想,你挥别情人,奔赴前程,而迎接你的是晓风残月,清秋时候,风是冷的,水是冷的,酒是冷的,就连天上的残月也是冷的,你说叫人如何心不冷。这种价格,这种前途未知的迷茫,如何让你不动容。而且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失意的人太多了,而失意人,更能顾影自怜,感同身受。

柳永《雨霖铃》的伤感,离愁别绪,不再是他一人的伤感,而是成了古今中外失意人共同的伤情,所以才能成为经典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