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评价柳永在词坛上的地位?

骑蜗牛走高速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984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官宦之家,原名三变,暮年及第,屯田员外郎任上致仕,人称柳屯田。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1002年,柳永离家游学,流连于苏杭一带青楼楚馆。1008年进京赶考,多次落第,失意颓废之下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是因为这首词让仁宗不满,不但否决了别人对柳永的举荐,还在他后来科考的时候说了一句“且去填词”。从此,北宋少了一个姓柳的官员,而词坛多了一位大师。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这首词是柳永最优秀的代表作,传唱千年。他继承发扬了男欢女爱、别愁离恨的婉约词风。改变了由“小令”为主流的词作方向。从柳永往后,篇幅更长的慢词和篇幅短小的小令齐头并进。

仕途的失意让柳永一时间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生活陷入困境。为了谋生,不得不离开爱人四处奔波。长期的市井生活为柳永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描写普通男女情感生活成为他创作的主要方向。在创作过程中,因为写实白描的艺术手法以及大量民间俚语被运用,所以柳词也被所谓的高雅主流文人嫌弃。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

这首词是柳永另一首代表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感,语浅而情深。――“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

《望海潮》是柳永首创的词牌。词牌的创作也是柳永除慢词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成就。宋词共计880多个词牌,属于柳永首创使用的就有100多个。这首词前半部分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后半部分写西湖清致,字句考究优美,节奏平和舒缓,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古传唱。

这首词也是公认的柳永描写市井风光的代表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虽然因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仁宗“且去填词”,但柳永跟其他文人一样,一边对科举考试不满,另一边又从来没有放弃进仕的希望。在朝廷推行新政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只是已经不复壮年。

作为婉约派的词作宗师,柳永不但首开慢词先河,还极大丰富了宋词的创作格调。后来的词家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都受惠于他。在情感(雨霖铃)、羁旅(八声甘州)、市井风光(望海潮)等方面的词作创作上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是为一代宗师。

然而,因为创作手法及民间俚语等因素,与其他文人追求的高远雅致相去甚远,为庙堂不喜。加上柳永与烟花之地过往甚密,除填词以外并其他成就,所以在文坛的整体影响力和地位与艺术成就不相匹配。

这不得不说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喜感,当时的宋朝经济繁荣,文人狎妓成风。能得到当红姑娘的青睐绝对是一件风流雅事。但到柳永这里却成了被批评的借口,原因可能是他太受欢迎了吧――导致跟他同时代的文人在青楼不太好混。其他人写普通百姓就是关注底层人民,柳永描写市井小民的生活情感就是艳俗,不公平啊!


燕子的涛宝


柳永生活在宋真宗、仁宗时期,专力于词,在词的形式、技巧方面有创造,并对后来词的发展、特别是对元曲的发展、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但他屡举不第,仕途坎坷,生活放纵,长期混迹于市民阶层,决定了他的词风迥殊于其他达官贵人如(晏殊、欧阳修、苏东坡)的词风。

柳永在民间乐工的协助下,创制了大量的慢词,句式多变,篇幅较长,实应新乐曲的需要,如《玉女摇仙佩》、《送征衣》、《笛家弄》等,都为柳永新创,皆在百字以上。他扩大了词的容量,使之较宜地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是一种进步。在语言上他大量采用口语入词,明白易懂,把词由‘雅’向‘俗’的方面转化,一扫《花间》以来重典之风,这是柳词广泛流传的另一重要原因。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以看出,柳词的流传是很广的。同时,柳词也为元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从这些代表作就可看出,柳永作词长于铺叙,融情于景,缠绵深摯,佳句频出,即无雷同之病,又无堆垛之弊。

由于时代的原因,柳词也有一些低级趣味的作品,欣赏时应加以区别对待。



yangyucheng这就是我


柳永北宋词人,(约1004至1054),名三变,字耆卿,今福建人。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去看,其词作在当時及后世流传颇广,影响甚大,在词坛不失一定的地位。

可此人,放荡不羁,常常留连青楼曲坊,为妓女填词作曲,有失正统大道,遭世俗

白眼,言之有才无行。

曾作《鹤冲天》,词中有句,"忍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嘲弄科举,表达怀才难遇的无奈心情。

宋仁宗知道后,心中不喜,特意将其落第,戏而题曰:且去填词。故自谑“奉旨填词柳三变”,人称"白衣卿相”。仕途坎坷,终身潦倒。

《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等较为著名,为其代表作。

其词作,常以抒写羁旅行役而見长,善于捕捉物候的变化,点染离情别绪,凄婉动人。工于铺叙,好用口语,音律和谐。语言明畅通俗,词意真切妥贴。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鼎盛,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净心修道



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在词坛上可以与豪放派共享词坛的半壁江山,柳永在当时有多出名呢?在古代消息闭塞的时代凡事有人唱歌的地方就有柳永的词,柳永的词就跟二八少女一样被世人疯狂追求,时时传唱,当然了柳永这个人其实也备受争议,喜欢柳永的人呢觉得这人就是婉约派的代表,不喜欢柳永的人就觉得柳永的词太过于庸俗。


柳永出生于仕宦之家,父亲兄弟叔叔伯伯全都是进士出身,唯独到了柳永这里考试历时十五年才中了进士,中了进士以后仕途也不是很顺利,柳永心灰意冷之际就与妓女们厮混在一起,虽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曲,但是有些人则看不惯柳永的个人做派。


柳永的词大多都是歌颂男女之间爱情以及离别相思之苦的,但是不得不说柳永一生风流多情,也正是因为柳永的风流多情所以才会有大量的词曲创作出来,柳永的多情以及际遇才是柳永创作的源泉,尽管柳永这方面为人所诟病但却丝毫不影响柳永在词坛的地位。


婉兮历史


先来看看柳永的生平。有关资料只是大至记载了生卒年限,987——1053年,并不十分确定。是否结婚成家子嗣几个不详。陵冢何处后人也是说法不一。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也就是今天的武夷山市人。宋仁宗时期已是中年的他考取了进士学历,做过屯田员外郎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人称“柳屯田”,即“柳局”。又因排行第七,也称“柳七"。据说宋仁宗批复他“且去填词”,于是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用一生的精力专注于词的创作,并且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北宋以来,乃至今日,柳永在词史上地位颇为重要,得到很高的评价。柳词扩大了词境,所写的内容虽然多有描写男女风月但不限于男女风月,尤其是善于描写羁旅行役,精品佳作很多,不少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一部分落魄潦倒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曲玉管》就是一首描叙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感叹羁旅行役生活愁苦、抒发无限相思之情的佳作,开头便是:“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疑眸。”山岭上暮云纷飞,江边处暮霭迷茫。满目烟波浩渺,我凭栏很久很久,凝神注视着远方。一眼望去山河冷落萧条,清秋万里凄凉,真不忍心再望。

柳词在相当多的词作中描写了与歌妓舞女的诚擎恋情,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们悲酸的生活以及过合理生活的愿望。柳永发展了词体。有评论称,“留存的二百多首词所用的词调竟有150个之多,大部分都是从未见过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亲调,又十之八九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人提供了更便于抒情叙事的艺术形式”。柳词“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不仅在当时流播及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刻”。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

柳永一生最著名的代表词作便是《雨霖铃》,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描绘出一幅秋江别离图:“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疑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个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的落魄潦倒文人的凄惨状况跃然纸上。

“杨柳岸、晓风残月”真乃是千古名句,宋代以来人们就以此概括柳词的风格特点。


秋雨243798014


这个题目有点大,本人才疏,无能驾驭,只是浅谈自己的愚见。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

祖父柳崇,曾为沙县县丞。

父亲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任雷泽县令,官至工部侍郎。

长兄柳三复,天禧二年进士。

(另,儿子柳涚,庆历六年进士,官至大理寺丞。)

柳永的‘‘四季’’人生——

约984年,出生。

990年,随父赴任全州。

997年,随叔父归乡。

1002年,首次进京赶考,途径杭州,留恋湖光山色、市井繁华,滞留于此。

1004—1007年,由杭州到苏州,后入扬州。

1008年,进入汴京(今开封)。

1002-1008年,第一季,『任性的文艺青年』。

1009年,初试落第。

1015年,再度落第。

1018年,第三次落第。

1024年,第四次落第。

1009—1024年,第二季,『高考』。

1034年,仁宗开恩科,暮年及第。授睦洲团练推官。

1037年,调任余杭县令。

1039年,任浙江定海曙峰盐监。

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后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1046年,转官著作郎。

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

1050年,改任屯田员外郎,以此致仕。

1034—1052年,第三季,『名宦』。

1053年,与世长辞。

去世后,第四季,『‘‘祭’’之季』。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通俗易懂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艺术手法,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均受惠于柳永。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去世后,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今开封)的歌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成就了‘‘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录『鹤冲天•黄金榜上』一阕,解读柳永的矛盾心理。请看括号内的用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白衣卿相,心系庙堂。红尘浪子,一曲断肠。




浦渡众生


柳永词,众所周知,柳词是婉约派一大代表,其语言第一次跳脱了花间词在上流社会画的圈圈,开始描写民间生活,从ji女开始,从勾栏瓦肆开始、从市井民间开始,将整个词界的传播交流第一次从文人中跳了出来,变成了“凡有井水处,必有柳词”。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这些形容词,是惯常加在柳永身上的,贴切但却显得过于刻板。在我看来毕竟柳永本来应是多情之人,其词亦是多情之词,几乎都在竭力直白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一个“多情”便将柳词的所有境界概括得淋漓尽致。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离情。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赏情。

“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是孤情。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是 雅情。

“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是狎情。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 隐隐两三烟树”是伤情。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是专情。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是洒脱的情。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是羁旅的情。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凄凉的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坚守的情。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是念怀的情。

情之一字,何其深也!

最多情的词人,最无奈的词人。北宋词第一人,柳永是也。




一郢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97篇诗文

💐💐💐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眠花宿柳

  柳永生在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养成功名用世之志,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楼楚馆”,接触到“竞赌新声”,浪漫而放荡不羁的性格便显露出来,因此,青楼成了他常去之处。科举落第后,柳永沉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

早年经历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就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柳永凭借通俗文艺的创作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表明宋代文学的商品化开始萌芽,为后来“职业”地从事通俗文艺创作的书会才人开了先河。

  然而在他的这段人生中,他并没有真正放下心中的功名之欲。他还是想要功名的,他还是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于是他或是去漫游,或是辗转于改官的途中。漫长的道路,漫长的希望与寂寞中,柳永写下了大量的羁旅行役之词。这类作品向来是受历代学者称赞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载:晁无咎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 《八声甘州》就是一首羁旅行役之词。清人陈廷焯《词坛丛话》也曾说:“秦写山川之景,柳写羁旅之情,俱臻绝顶,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柳永的羁旅行词约为60首,占全词的近四分之一。羁旅题材常用于表现文士追求功名不果后的心情与思绪,因而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也透着浓厚的文人气质,这种气质多表现为或用羁旅词书法怀古之志,如《双声子》(晚天萧索),或用羁旅词表现追求功名的封建士大夫的失志之悲和飘零的孤独,如《归朝欢》(别岸扁舟)和《轮台子》(一枕青宵)。然细细品读柳永的羁旅词,却会发现这类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夹着世俗的尾巴,即一方面高唱文人格调,一方面剪不断与歌妓的相思和缠绵的回忆。试看《雪梅香》一词:“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词一开篇就写萧瑟的秋景引发了自己的悲秋情绪,而这种情绪,和当时的宋玉应是相同的。以开创悲秋情结的鼻祖宋玉来写这种悲,更体现出满腔才华的人走向衰老时对年华已逝无可挽回而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时的那种悲凉和悲痛。柳永科举屡次失败,到头来虽做得一个小官,并没有开拓出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加上改官曲折,升迁无望,柳永内心充满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感叹。“危楼”、“孤烟”、“残叶”、“楚天”和“斜阳”等景物更深刻展现出当时景色的萧索。而这景色却是和作者内心的感情相吻合的。

  正如叶嘉莹女士在《唐宋词十七讲》中所说,柳永的这类词成功的将词境“从春女善怀过渡到秋士易感”,真正写出了一个读书人的悲哀。词的下片即转向了思念。“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柳永在风中思念着他爱的人,同时也想象着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她应是愁容满面,眉头深锁。这样的思念写得很真切和诚挚。然而下句立刻就转到了“雨迹云踪”,自宋玉《高唐赋》开创了以“云雨”这个意象隐喻男女的欢爱之后,“云雨”一词也就成了男女之欢的代名词。此处“云雨”即是此意。柳永一思念佳人,就想起当年欢爱的场景,这几乎成了柳永词中的一个通病。

  另一些羁旅词中,柳永虽未提及云雨,却提起了同样让文人雅士不耻的秦楼楚馆等烟花之地,提起了貌美如花的歌妓。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京师的时候,柳永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和歌妓一起度过的,并且那些歌妓给了他无数欢快的,让他感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美丽回忆。日后怀想起的事和人总是生命里让自己难忘的,给自己安慰的,在落魄时给自己救助的。柳永也如此,在征途中,他唯一能忆起的,便是那些在他不如意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烟花女子。一个作家的经历决定了他创作的格调,正是当时的社会条件给了柳永那样坎坷经历,让他不得不以烟花场所为港湾,因此我们便不能苛求柳永写出如“大江东去”那样具有雄心抱负的句子。他能想起和描绘的,只能是年少时嫣红的记忆和记忆中的人,如《鹊桥仙》(届征途)。

  出身儒宦家庭,却拥有着一身与之不兼容的浪漫气息和音乐才华的柳永,一生就在这二者之间奔波忙碌。他迷恋情场,却又念念不忘仕途。一部《乐章集》就是他周旋于二者间的不懈追求、失志之悲与儿女柔情的结合。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柳永是矛盾的,他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又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他是人生、仕途的失意者、落魄者,他无暇去关注人的永恒普遍的生命忧患,而是侧重于对自我命运、生存苦闷的深思、体验和对真正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执着于对功名利禄、官能享受的渴望与追求,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命运艰舛的痛苦。因此他只能做着拖着一条世俗尾巴的自封的“白衣卿相”。

  柳永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路途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1.屯田(柳永官屯田员外郎,故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郑文火卓

  2.“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胡寅

  3.“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

  4.“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李清照

  5.“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

  6."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陈振孙

  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轼

  8.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9.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

开创意义

  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许多词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试比较: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水长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这两首词都是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然而晏词含蓄,柳词坦率。柳永此词因直接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与传统的礼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责难。柳永另一首《锦堂春》(坠髻慵梳)所写的市民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不敢再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且看其《满江红》: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始终。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 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词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诉说失恋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另一首《慢卷》(闲窗烛暗)写女主人公与情人分离后的追悔和对欢乐往事的追忆,也同样传神生动。这类表现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却扫编》)。

  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等她们,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风韵;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少年游》)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相比,不仅有内容风格的不同,更体现也一格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与市民的生活内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柳记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早年进士考试落榜后写的《鹤冲天》,就预示了这一创作方向: 此词尽情地抒发了他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南宋陈振孙所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 “奔名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而长期在外宦游,又“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但“利名牵役”,又不得不与佳人离别:“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定风波》)《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即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

  3、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 “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当时“凡有井水饮处,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与柳词语言的通俗化不无关系。严有翼《艺苑雌黄》即说柳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

  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上举《定风波》、《满江红》词);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试比较两篇名作:

  欧阳修《踏沙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两首词都是写别情。欧阳修词用的是意象烘托传情法;则柳永词则是用铺叙衍情法,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和具体的刻画。欧词是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则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这也是柳永大部分词作的共同特点。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凤枕鸾帷)、《浪淘沙漫》(梦觉)和《慢卷》(闲窗烛暗)等。后来周邦彦和吴文英都借鉴了这种结构方式而加以发展变化。在空间结构方式上,柳永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慢卷》)。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忆帝京》不加任何藻饰,却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过程。

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组)”;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碧鸡漫志》卷二)。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近人夏敬观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

  柳永纪念馆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宫古街中段,一曲溪北岸,是一座三层楼阁式仿宋民间建筑,占地300米,坐南朝北,有展厅及办公室、储藏室、茶室等设施。风格朴实素雅,极富乡土气息。

  柳永纪念馆馆名由原中顾委委员、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锐题写。大门前草坪矗立着柳永全身站立铜像,花岗岩四方基座高1.34米,基座正面镌刻柳永简介。

💐💐💐

众说纷纭

  由于官方正史《宋史》中没有柳永的传记,当时文人学士的诗文集里也没有关于柳永的记载,所以连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没有定论。传闻各异,要下一个定论,就更难了。这也是词人的悲哀!但换一种想法:这也是词人的一种荣幸,让更多地方的人记住他、关心他!幸与不幸竟在一念之间!

  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王安礼知润州时,才将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资料历来文学史家均语焉不详。宋代以后各家记载,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阳说

  宋祝穆持此说,祝在《方舆胜览》中记载: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资葬于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吊柳七”,也叫“上风流冢”。渐渐形成一种风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二、葬湖北枣阳花山说

  宋曾达臣(敏行)、元陈元靓持此说。曾在《独醒杂志》中记载:“耆卿墓在枣阳县花山,每岁清明词人集其下,为吊柳”。陈在《岁时广记》中亦载: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鸠钱葬于县花山,其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饮坟墓之侧,谓之吊柳七”。《枣阳县志》记载:“宋词人柳耆卿(即柳永)墓在兴隆镇花山”。据说柳永晚年游历到枣阳,与教坊乐工和歌妓为伴,靠作曲填词度日,后来死在枣阳兴隆一带,还是歌妓们凑钱将他安葬在兴隆镇西北3公里外的花山上。

三、葬北固山或银山说

  宋叶梦得(少蕴)持此说。叶在《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王和甫究竟葬柳永于何处?叶梦得未提及。据传北固山下有已湮没的柳永墓。但明代正德《丹徒县志》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万历《镇江府志》不但有同样记载,而且记载了在土山下发现的柳永墓志铭残碑的部分内容。元代镇江籍学者俞希鲁所撰《至顺镇江志》卷七说:“土山,在县西江口,俗呼竖土山(唐刘禹锡诗:‘土山京口峻’)。旧与蒜山相属,今改名银山。”而北固山,东晋以来就很出名,人们并没有称它为“土山”的。可见,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银山”(今天镇江五十三坡下仍有叫银山门的地方),就是云台山北面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北固山。清代镇江籍词人赵彦俞有一首凭吊柳永墓的《琵琶引》词,上段开头就说:“芳草西津,那堪问,故里清明时节。”中间又有“春去也,荒坟一掬”等语;下段更有“惟有土山深处,记王郎碑碣”(指柳永墓残碑)等语。从中可以看出,柳永墓所在的“土山”,是紧靠“西津”(即西津渡)。这首词,既是柳永墓“在土山下”的旁证,更是“土山”就是“银山” 的明证。清代考据家叶名沣在《桥西杂志》中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的故乡是福建崇安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纪念馆一块与柳永铜像齐肩的长方形石头,上面刻写着:“柳永墓冢抔土还乡记”几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碑文写着:“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柳永仙冢抔土自镇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载游子今朝还乡,一代词宗魂归故里”。

四、葬仪征说

  王士祯在《分甘余话》中却提到了:“相传柳耆卿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今仪征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则是葬于真州,非润州也”。仪征古名真州,柳墓在仪征仙人掌。

  王士祯在《真州绝句》中还又一次提到:“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诗文相互印证,当不致有误。但有一点存疑,仪征四郊无仙人掌这个地方,不知王士祯以柳墓在仙人掌何据?

  明《隆庆仪真县志·免谈考》载:“柳耆卿墓在县西七里近胥浦”。清《嘉庆扬州府志·冢墓》亦载:“屯田员外郎柳耆卿墓在仪征县西七里近胥浦”。据此,柳永墓在仪征胥浦较为可信。





溪桥烟柳诗词


柳永是十一世纪的词人。(据唐生璋《柳永事跡新证》推测)柳永约生於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卒於宋仁宗皇祐年(一○五三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县名)人。宋仁宗朝追士。做过屯田员外郎(工部屯田司的助理官),世称柳屯田。他对功名本来很热心,但在仕途上的遭遇是坎坷不平的。由於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创作了大量适合於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可是非常不幸,他一生是流落以至於死的,,他的词为一生精力所在,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在考進士不第时,写过一首《鹤冲天》,坦率地阵述自已的怨望和意願。据说这首词曾经引起宋仁宗的恼怒和斥责。全词如下:黄金榜上,偶势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访。且凭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词里不难看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在抑郁中强调一个子词人的身份地位以自慰,一山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於柳永的追求功名不是出於济世安民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沒有自己值得坚持的立场,因此在失意后便沉沦於都市繁华的诱惑中,一心追求偎红倚翠的享乐生活。他写了大量的词来反映这种表面繁荣、实则绮靡腐爛的上层社会生活。范镇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於春卿词见之”他写词本以铺在叙见长,但用之於描绘太平景象、甚至歌功颂德,便沒有什么意义可言了。

向来都承认柳永的词“工於羁旅行役”。他飽嘗“遊宦成羁旅”的凄凉风味,善於写别情,善於捉捕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这方面的例证很多。如一般比较熟悉的《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卜算子》“江枫渐老”、《诉衷情近》“雨晴气爽”等词都是组织秋景作为抒情的襯托。袝称为代表作《雨霖铃》里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八声甘州》里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都是以写秋天的景色而成为千古绝句。这一类的词看来也是一片穷愁,篇篇都离不开离愁别恨,实际上作者思想的深处並不那未单纯,无论怀念神京、故乡、故人或者佳人的时候,都深深地织進他的身世之感,流露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这就更多地博得人们对谁这位失意词人的同情。当然,我们认为这种纯粹从个人哀怨出发的作品的社会意义是不能评价过高的。

柳词可以分为雅、俚两类。从风格私语言两方面都看得出它的區别。过去文人学士多欣赏他的雅词,称颂他“不减唐人妙处”。恰恰相反,一般读者多爱好他的俚词。他组织了大量民间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尽管自命高雅的词人晏殊鄙视他的“綵线墉拈伴伊坐”(《定风波》),但那样的词真实地反映了闺中少妇孤独生活的苦闷,比起晏词的空洞华靡,要更接近於生活一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指出,柳永的俚词中有一郭部分迎合市民低级趣味而写的庸俗的,猥亵无聊的作品。

柳永的语言风格不同於晏、欧一派,他善于向民间吸取营养,从许多优秀的民间词里学会了怎样写闺怨,怎样使用俚俗语言,怎样运用铺叙的手法。他成功地运用铺叙的手法,为北宋文人写长调开辟了道路。作为首长调,必须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因此,如何铺叙便成为关键性的课题。柳永的特征主要是尽情描绘,不再讲究含蓄,他把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而在结构上却又有一定的层次,前后呼应,段落分明。夏敬观《手评乐章集》称他的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文藻巧翁


于柳永作品的评价,自宋以来即有分歧。批评者纷纷指责他引用俗语,不登大雅之堂,作品主题多与女性有关,不免尘下;而褒扬者亦比比皆是,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宋词大家比比皆是,个个星光灿烂。而苏轼唯独将柳永挑拣出来作为对比,可见柳词在当时词坛的地位。南宋末年的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引项平斋的话说:“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毛泽东也很喜欢柳永的词章,在他的书房里,经他圈点的柳词就多达50余首。

历史彷佛是一本传奇小说的作者,他一次次展开色彩绚烂的画卷,编制出一幕幕刀光剑影、爱恨情仇,而时间则像一位耐心的话剧导演,把接到的剧本逐一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加之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他的词也不是去表达男人的志气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专门在男女情事上“浅斟低吟”,自然不为正统文人和统治者所喜爱,所以史书中对他的事也没有记载,只在一些地方志和野史笔记及话本小说中有零星记载。一般人对柳永的认识可能也只停留在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篇小说的印象上,这让我们无法了解到柳永窘迫的日常生活和隐秘的内心世界。

“一片读罢头飞雪,只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在时光的流逝中,难忘的时刻并不多见,因为所有的辉煌都需要有一段较长时间地酝酿,需要有一个递进的发展。一旦这一时刻出现,就像避雷针的尖端集中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数不胜数的人物和事件都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生,压缩在这一时刻出现,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一副群星闪耀的精美画卷。哪个叫柳永的北宋人,就是宋词群星闪耀之前的先声和那惊鸿一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