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民有退休,什麼樣的條件應該比較合理?

九文天下


農民不但要有退休金,還應該發工資。退休金的待遇比照所在縣市的城市最低生活標準發!讓他們也有能力消費和安享晚年生活。國家一點都不虧。錢最終還是要消費購買產品和服務的!

我的老媽一輩子農民,因為文革家庭成分不好,子女又多,家裡只有我大舅後來上了糧食學校成為市民,其他的兄弟姐妹都在家務農。這一輩子,辛苦操勞。

今年68歲,身體尚好,就是已經沒有什麼勞動能力了,但還是想著下地乾點活,閒不住,一閒下來就感覺渾身的不舒服。這也基本上算是到了徹底退休的年齡。退休有工資嗎?多少有一點補助金,應該是一個月100多塊。老媽覺得很幸福,有生之年還能有政府給發工資,醫療有醫療保險補助。基本還算能湊活過。

拿的那點生活補助,儘管有了,但是確實太少了。至於為什麼少,不是我有私心。先看一個現象。我小的時候,大約三十年前,村裡所有的地裡,種植的都是小麥、玉米、豆子等農作物。這兩年回家,注意看了看沿路的農田。基本上沒有種糧食的。田地一般就是三種類型,一種是種菜了,大棚;另一種是種經濟作物,水果、花椒等物產,還有一類農田荒蕪了,不是被徵用的荒蕪,就是農民自己不願意種田。種田太苦了,沒有經濟效益,還要倒貼錢。農民們也會算賬,還不如歇著,不種田,或者外出打打工也有點現金。

全國的情況我想大致類似。那麼用常識思考一下,農民都不種田,那誰來種田,我們吃的糧食哪裡來的?中國人不捱餓也就是最近二十年的光景。

可能有人會說,超市、商店不有的是糧食嗎?問題是這些糧食從哪裡來?如果真的大部分是國人生產的,我還倒真的很放心,但是如果大部分的糧食都從進口過來,那麼就要警惕了。危急時刻,糧食就是芯片,比芯片還要命!

大家可能會注意到,新冠疫情稍微穩定後,中央開會的議題就是保障農業生產,抓好春耕工作,領導人確實是有遠見和睿智。沒有三農的穩定,中國的發展和穩定就會有大問題。

說到這裡,我熱切盼望中央成立這個問題小組,進行實地調查,看看到底有多少中國農民還在種田,除了兵團和農墾。如果確實是我感受到的情況,那麼農民的身份必須要做一個大的轉變,必須轉變為農業產業工人。

轉變為產業工人,不但要有退休金,而且還要給按月發工資,提供社保。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穩定農業生產隊伍,不斷提升科技含量和種植技術,就地脫貧,就地致富,大城市就業的壓力相對會小很多,人口也不會定向集中。不是所有人都想來北上廣深,只是有時候被逼無奈。另外一個就是確保中國的糧食自給自足的比例。向著乾淨、環保和有機、精細化作業邁進,提升單產價值。可以先試點,在發達的地區試點探索尋找經驗。


果少的哥


最合理的退休金每月最少500元以上,才能解決農村老年人的基本養老問題。而且,從社會公平來說,給農民,老年人每月發500元的養老金是應該的。也是合理的,更是合法的。因為農村老年人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年輕的時候為國家交公糧,交農業稅,出義務工,國家各種任務,農民都必須完成。可以說,那個時候是以農補工。國家的建設都是農民的付出換來的。1949年建國的時候,70%的稅收都是來自於農民。所以說,國家能有今天的發展和強大,農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今天到了工業補助農業的時候了。給農村老年人增加養老金,這是最好的補償。這也是公平合理的。如果每月能提高到500元以上的養老金,這樣既能保證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問題,也能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社會的公平和諧和穩定。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朋友們,因為說得對,請點贊,明天及關注哦。





137965修德忠


農民有退休,六十歲把土地交出來,國家收回,迴歸國家所有,恢復人民公社制。土地集中管理,在現代化工業的支持下,實施農業的現代化、規模化,農民的退休金由人民公社負責,把散、亂的農業現狀改變為企業化生產,這樣既發揮了工業現代化的優勢、節約勞動力,降低作業成本,又能使農業統一調配和管理,更有利於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對農民來說,加入人民公社,工資、福利、養老、醫療都落在了實處,與城市企業無異,生產積極性會被調動起來,多勞多得。個人之愚見,不喜勿噴。





老茂805


回答,如果農民有退休,什麼樣條件應該比較合理?

一,農民六十歲退休,條件不高,口喂不大,只要解決後步生活費用就心滿意足了,現在只解決養老金每月一百一十五元,只能保注購買油,鹽和日用品,群眾的願望和心聲,每月退休金六百元,可以滿足生活,享受待遇,農民吩望多久,直到現在實現不了,期盼早日解決。

二,六十歲以上農民為國家做出了最大貢獻,農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天下主人翁,因為他們在四十年前,向國家繳了幾十年公糧,供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及部隊人民解放軍,前方保國保家鄉,備戰備荒保糧倉,吃飽喝好精神爽,殲滅敵人有膽量。不但農民糧食保障供給,而且農民義務工,無私奉獻,挖溝排水和防訊,建站修路和造林,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是精神,自信自強是努力,戰勝各種災害是成績。

三,農村為什麼沒有繳高額養老,共十五年,要交九萬元,每月退休金可達二千四百元,百分之九十八的交不上,沒有資金來源,靠種二畝地賺錢繳納養老保險金,一輩不可能,交不起,這樣問題在農村非常普遍,情況屬實,給農民解決退休金,天下太平,農民心願一定會實現。


萬則紅


中國的農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土地革命時期為我們革命交糧納稅,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興辦企業,後來的大躍進時期,再到農業學大寨,這些時期為社會主義探索階段提供了物質保障,改革開放後,國家加大對農業科技投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資本投入加大,這就有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剩餘,城鄉二元經濟進一步拉大,為了提高農民收入,大量的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城市的建設者,不但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農村猶如一個巨大的勞動力蓄水池,源源不斷的向城市輸送人力資源,城市的高樓大廈、城市的方便生活都來自廣大的農村。

這一代農民工即將離開熟悉的城市,即將離開他們一手建設好的美麗都市,回到闊別已久,熟悉而又陌生的農村,已經到了城市人退休的年齡,他們的勞動報酬大多已經為了家庭生計,為了培養下一代勞動力花費殆盡,子女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他們的養老問題已經擺在了歷史的面前,但是他們勤勞的本色依然沒有改變,只要能動他們就參加勞動,繼續產出,在農村還有幾畝地,耕種養殖,真正到不能自食其力的時候怎麼辦,農村的傳統是養兒防老。但是現在年輕人自己生活都有問題,我認為國家還是要想辦法,目前國家有很多政策,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基本全覆蓋,這就為廣大農民有了保障。


達瑪拉


首先說一下農民6o歲退休後,每月的退休金來源問題。目前來看,除了國家補貼外,其他的渠道還沒有。要麼也實行和城市務工者一樣標準,企業承擔一半,個人承擔一半。要麼實行農村生產資料貨幣,由承包者或合作社或村集交一半,個人交一半。 與其討論農民退休什麼條件,到不如討論如何提高農民這個詞的含金量。 回顧一下歷史:解放前的土改運動,解放後人民公社到土地承包制等,都是圍繞農村、農業丶農民進行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到現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對三農問題也是每次會議的重點。包括出臺不再繳納公糧,發展農村醫保,提高種養植補貼等重大政策,目的就是為農民減負增收。 農民收入多了,拿出多餘的錢來繳納養老保險,用以保障晚年生活,非常必要。 以上討論的農民退休問題,我認為都不是主要的。如何讓農民這個詞增加含金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農民自古以來創造的文明價值、社會價值要遠大於工業價值。但是,這種價值,正隨著工業化進程而被衝擊著,顛覆著。農民,逐浙邊緣化。農村出來的小夥,寧肯被血汗工廠剝削,也不願種地。


農夫弓滬欽


農民,現實中有五部分人:一部分是已進城務工務商,自主創業,但仍為農村戶口的。一部分是農村中有一技之長的自由職業者。一部分是自辦或合夥辦家庭農場,經濟合作社的。一部分是在當地鄉村企業務工的。一部分是經營承包地的純務農的農民。從我們這裡的情況看,前四部分人大多已參加了城鎮職工的社會保險,只有後一部分人有的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的因經濟等原因還沒參加社會保險。如果農民有退休,實際上主要指這一部分人。退休人員,從廣義上來說,就是到了國家規定的年齡或規定的繳納社保費年限,能按月領取養老金的人。對後一部分農民中,有的雖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由於經濟負擔不起,繳費檔次低,日後拿到的養老金也少,確實僅靠這點養老金是很難有生活的基本保障。而那些無力參加社保的更是缺乏生活的基本保障。為此,我認為,採取以下三點完善制度安排,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第一,堅持和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讓經濟困難無力參加社保的農民,國家採取兜底政策,使他們應保盡保。對繳費檔次低的,由國家和集體共同出資補助,提高繳費檔次。第二,對巳步入老年和將要步入老年的農民,採取過渡性調節基金的方法,使他們整體上拿到的養老金與當地農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當。第三,堅持和完善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提高門診報銷的比例,對住院,患重大惡病的除提高報銷的比例外,增加補助救助的力度,使之不為生病而致貧。以上方法是否會合理?國家十分關注三農工作。我深信,農民的養老問題一定會合法合情合理解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讓我們共同探討,尋求使農民兄弟滿意,國家滿意,大家高興的應對之策。我說的不對之處,請予指正賜教。


杜銖寶


(最合理的退休金每月最少500元以上,才能解決農村老年人的基本養老問題。而且,從社會公平來說,給農民,老年人每月發500元的養老金是應該的。也是合理的,更是合法的。因為農村老年人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年輕的時候為國家交公糧,交農業稅,出義務工,國家各種任務,農民都必須完成。可以說,那個時候是以農補工。國家的建設都是農民的付出換來的。1949年建國的時候,70%的稅收都是來自於農民。所以說,國家能有今天的發展和強大,農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今天到了工業補助農業的時候了。給農村老年人增加養老金,這是最好的補償。這也是公平合理的。如果每月能提高到500元以上的養老金,這樣既能保證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問題,也能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社會的公平和諧和穩定。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以上是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可以幫到題主你,如對以上內容有不明白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點贊關注我“美麗田園生活”,這邊為你解答關於農村農業的問題。


美麗田園生活


觀點:在我看來,農民們一輩子都在種田。人們以食物為生。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就沒有快樂的一天。雖然他們的責任比天還大,但農民的叔叔很簡單。如果你問他們養老需要多少養老金,我相信只要他們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他們就會非常滿意。也許他們一個月都用不了1000塊。讓我們問心自問,如果讓自己每月只花一千元,會不會覺得寸步難行?甚至和三個朋友出去開個小會,喝下午茶,下棋娛樂的心情也不見了。雖然我不能代表所有的農民群體,但很難對他們需要多少養老金作出正確的回答。我可以肯定的是,農民的要求絕對不高。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學會感激他們的努力。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這項工作必須有人來做,勞動不分貴賤!

2020年農村老人現狀:

1、農民工

農民工的工種比較多,有的進了工廠,有的在工地上,有的在做臨時工。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尋找私營企業到外面工作。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在城市工作。事實上,和一些國有企業和公務員一樣,他們也在努力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雖然處於底層,但他們付出了大量的勞動,所以應該享受養老金。

2、種地的人


在農村,除了00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土地。目前,五六十歲以後,他們將面臨最直觀的養老問題。現在糧食價格沒有上漲。相反,許多價格越來越高,但人們不能沒有糧食生活。如果我們要保證市場的穩定,我們可以改做糧食,如果價格漲不起來,農民的積極性肯定不會那麼消極,但是如果我們能給他們養老金,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而且對未來農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繳納過公糧的人

過去,農民種的糧食有一部分要上交。由於當時許多農民的努力,城裡許多人有飯吃。他們在農業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貢獻。雖然他們現在不付公糧,但這個國家越來越富強。許多公務員的退休工資一再提高。似乎也有必要向那些合理支付公糧的人支付養老金。


三農華弟


國家從90年代開始就一直想籌建農民的退休制度,最初建立的養老保險制度叫做老農保。通過農民繳費政府幫助投資,自己養老的方式,籌建養老金。

可是誰也沒想到,90年代到現在我們社會發展非常快,工資水平每年都維持在10%以上的速度增長。過去存的幾百元,很快就相對於社會收入水平不值錢了。

2009年國家開始全面推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國家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國家合併兩種保險制度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繳費

新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以國家補貼和自己繳費為主。

每年各地都會設立一定的養老保險繳費檔次,只要按時繳費國家還有一定的補貼。一般是30~100元。有的地區較高檔次繳費,補貼能達到兩三百元甚至五六百元。

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全部進入個人賬戶。萬一參保人沒有領取完個人賬戶的錢就去世,個人繳納部分的本金和利息餘額可以繼承。政府補貼的錢數和利息會進入當地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賬戶。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構成

退休時的養老金待遇分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是政府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員支付的一種政府補貼待遇。完全不需要個人掏費,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額承擔。具體金額是根據國家政策來進行調整的。

國家設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金額並不高,最初設定的金額只有55元每月,後來上漲到了70元,每月2018年再次調整到了88元每月。基礎養老金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全額補貼,東部地區中央財政補貼一半。地方政府可以在中央的補貼之上進行額外補貼,現在全國各地的標準普遍在100~170元之間。比如河南省、雲南省、吉林省、湖南省、湖北省基礎養老金只有103元每月,遼寧省是108元每月,浙江省155元,廣東省170元,江蘇省148元。山東省是118元每月,不過青島市則是168元每月。全國最高的地區實際上是北京和上海,北京市高達每月800元,上海市更是高達1010元每月。


二零一八年國家出臺文件要求各地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各地目前對65歲以上的老人養老金也有額外的傾斜,一般都會額外增加5~10元的養老金。

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人群,基礎養老金會得到額外增加。不過就目前來看,除了個別試點地區,多數地區可能最長繳費年限只有10年。

基礎養老金可以理解為政府的福利待遇,大家的待遇差距都不大,不管你是100元檔次繳費還是5000元檔次繳費。

如果想要更充分的養老金,主要就看個人賬戶養老金了。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方式是,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跟職工養老保險完全一致,由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是60歲退休,計發月數是139個月。

相當於我們有一部分個人賬戶餘額這樣的積蓄,可以每年領取7.2%的收益,直到去世。有的人說這一部分收益都是從個人賬戶餘額中扣除的,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的投資收益有4%的話,個人賬戶的餘額只能夠領取15年。養老保險是可以供養到去世為止的,遠遠要比自己投資理財要穩定的多。自己投資理財有多大的可能,實現固定4%的收益呢?尤其是年齡大了以後,你還會有這樣的腦力和心力嗎?很難。

一般來講,建議農民每年拿出收入的10%左右繳納養老保險,按照人均收入水平的話是一年1000~1500元。如果能夠繳納30年,每月也能領取四五百元的養老金呢。當然,30年後是什麼樣子?誰也無法確定。如果家庭條件不好,那麼可以選擇較低檔次繳費,畢竟也有國家保障的基礎養老金待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